在電視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一個鏡頭:壞人在做壞事之前,經常會咬牙切齒地說一句「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因為這句話出自壞人之口,所以這個「毒」就被理解為「狠毒」,看來要做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就必須得心狠手辣才行。但是,這怎麼可能呢?不狠毒,難道就不是大丈夫嗎?這真是讓人無法理解。
中國傳統的教育思想,是一向主張氣量寬宏,待人厚道的。《尚書》中說:「有容德乃大。」《易經》中說:「君子以厚德載物。」明代的學者馮夢龍乾脆說:「能容小人,方為君子。」從來沒有人主張氣量狹小、心腸狠毒、待人兇殘的人才是大丈夫。那麼,看來「無毒不丈夫」這句話中的「毒」不能解釋為「狠毒」,到底應該怎麼解釋呢?
其實「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話,是採用了在古文中常見的「互文」的修辭手法。所謂「互文」,就是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說的是同一件事。由上下文意的互相交錯,互相滲透和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辭方法。
比如在《木蘭詩》中有一句:「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按字面的解釋是:「將軍經歷千百次的戰鬥而戰死沙場,壯士從軍十年凱旋。」這就不能不使人產生疑惑,為什麼死去的都是將軍,而歸來的都是壯士呢?事實上,「將軍」和「壯士」,「百戰死」和「十年歸」是互相滲透,互相說明,在意義上是要合起來理解的。這句話正確的理解是:「將士(將軍戰士)們從軍十年,經過千百次戰鬥,有的戰死沙場,有的勝利歸來。」這就是互文。
因此,根據「互文」的原則,首句的「量小」與下句的「無毒」的意思也應該相同或者相近,絕不會相反。「量小」的意思是氣量狹小,那麼「無毒」的意思就絕對不會是「不毒辣」,在《說文解字》中說:「毒,厚也。」所以毒字的本意是厚、多的意思,引申為猛烈、強烈,進而為毒害、毒辣等。在「無毒不丈夫」這句話中毒字用的是本義,「無毒」就是不寬厚,這與上文的「量小」為氣量狹小之意完全相同。所以這句話完整的意思就是「氣量狹小,不寬厚,就不是君子,不是大丈夫」,這才是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文/呂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