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道經》頂天立地大丈夫,「大丈夫」的出處與詳解

2020-12-14 德道經學堂

我們稱有志氣、有節操、有作為的男子為大丈夫。可知「大丈夫」一詞最早出自哪裡?可能有的人會說是《孟子》,實際上最早出自《德道經》。

《德篇第一》: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實而不居其華。故去彼而取此。

禮,是忠誠、誠信的淺薄,還是混亂的開端。先前的認知,是大道的浮華顯現,還是愚昧的開端。因此大丈夫立身處世居於敦厚,而不居於淺薄;居於樸實,而不居於淺薄。所以要去除淺薄和浮華,而選擇敦厚和樸實。

西周的「六藝」教學為:「禮、樂、射、御、書、數」六種科目。「禮」教為「六藝」之首,取社交敬人之所需。然而「禮」是表面形式上的作為,未必是真心實意的體現,所以忠實、誠信才是社交的基礎。「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首也」,此句具有雙關涵義。既是講前面的內容是表面文章,又講了認識論的基本特點。認識論的基本特點是:實踐是認知的基礎,認知具有無限性和反覆性,先入為主的認知觀會影響後進的認知。先入為主的邏輯思維會對後進的認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負面作用,而後進的認知常常會推翻先前的認知,這是靠實踐檢驗出來的,而老子一句話做了高度的總結。

大丈夫立身處世,以誠信為本,而不是流於「禮」的表面形式;具有發展和與時俱進的觀念,而不泥古守舊。破除先入為主的邏輯思維,對人們認識老子文通行本的混亂,接受連貫通順的「十五篇」,也具有實際意義。老子的高徒文子對「大丈夫」做了詳細的描述。

《文子道原篇》:

大丈夫恬然無思,淡然無慮,以天為蓋,以地為車,以四時為馬,以陰陽為御,行乎無路,遊乎無怠,出乎無門。

大丈夫泰然處世,淡泊名利,無憂無慮沒有雜念,以蒼天做鋪蓋,以大地做行程,以春夏秋冬四時為引導,以陰陽五行為駕馭,行於八荒開闢道路,徜徉天地毫無懈怠,出入之間無固定的門徑。

文子筆下的大丈夫處於自然狀態,具備自然之道,有一種頂天立地傲然於世的風範,可稱之為仙風道骨。而孟子也對大丈夫做了一番闡述。

《孟子滕文公下》:

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居住在天下廣大的居所裡,站立在天下公正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的大道之上。實現志願,就和民眾一起順隨正道;不能實現志願,就獨自走在正道上。富貴不能使他的信念迷惑,貧賤不能使他的操守動搖,威壓武力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這叫做大丈夫。

孟子筆下的大丈夫秉承了文子的部分特徵,而具有了主觀意志的特點,具備了社會屬性。天道自然,人為社會。人不能脫離社會,而社會紛繁複雜,能具備公理正義的人方為大丈夫。

希望在物慾橫流的社會裡,能夠多一些大丈夫。

相關焦點

  • 大丈夫頂天立地,儒家孟子提出大丈夫精神,你可知何意
    大家應該在電視中看到過不少這樣的情形:一個一身正氣的大俠,「高傲」地對著給他出歪主意的人甩開臉龐,說:「大丈夫頂天立地......」 每每看到這種場景,我們總能感到「大丈夫」三個字中的豪氣幹雲之感。那麼什麼是大丈夫?是光明磊落、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 何謂「大丈夫?」
    中國人誇獎一個人的時候,經常說「大丈夫頂天立地」,鼓勵一個人的時候,經常說「大丈夫能屈能伸」,那,什麼人才能稱得上是「大丈夫」呢?關羽 八尺男兒一個男人身材高大了,就是大丈夫嗎?非也。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也就是說,只有身體達標不不夠的,最重要的是人格。
  • 總聽見有人會說「男子漢大丈夫」云云,「大丈夫」是個什麼概念?
    【大丈夫】■爭執不下的時候,總聽見有人會說「男子漢大丈夫」云云,「男子漢」好理解,但「大丈夫」是什麼意思呢?其實,「大丈夫」是儒家亞聖孟子說的:「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 日語學習 |「大丈夫」到了日本怎麼變成「沒關係」了?
    日語中有很多漢語詞容易被人誤解,比如「愛人(あいじん)」不是「愛人」而是「情人」;「娘(むすめ)」不是「母親」的意思,而是「女兒」…今天要給大家講解的是一個在日語學習中容易產生誤解的漢語詞「大丈夫(だいじょうぶ)」。日語中的「大丈夫」是一個來源於中國的詞彙。
  • 日語裡的「大丈夫」原來是這麼來的!
    那麼,「丈夫」和「大丈夫」這兩個詞為什麼會有不同的意思,「大丈夫」的說法又是怎麼來的呢?今天就跟小編來看看。「丈夫」和「大丈夫」我們先從「丈夫(じょうぶ)」這個詞的詞源來說起。「大丈夫」就是它的強調說法,也就是頂天立地的了不起的男人的意思。最初,日語裡的「大丈夫(だいじょうぶ)」跟中文是一個意思,是個名詞,但逐漸派生出了其他意思。大家想想,跟這樣的男人在一起有什麼感覺呢?當然是既靠譜又安全。所以漸漸的「大丈夫」就由變成了形容詞,表示準確無誤,毫無疑問的意思。
  • 項羽一生的故事:頂天立地大丈夫,千古流芳真英雄
    4 悲劇英雄頂天立地的人格魅力項羽兵敗自殺,只活了短短30歲,他在中國歷史舞臺上的表演也只有區區8年。但是,在他身後近兩千年,人們對他的歌頌和懷念一直不斷。這是因為項羽身上所具有的幾種品質,符合了民眾對「英雄」這個詞兒的理解和認定,他的人格魅力在國人心中無比高大,首先是勇武過人叱吒風云:「力拔山兮氣蓋世」, 「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 什麼樣的人堪稱大丈夫?網友:魯迅&崔永元!
    偉大的教育家孟子曾說過: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樣的人就是大丈夫」!01.魯迅,原來叫周樟壽,後來改名為周樹人,而「魯迅」是他的筆名,因為他的作品受到大眾的的廣泛歡迎,故其筆名也被風靡流傳。
  • 父親是一個大丈夫
    我告訴你,我父親最愛說的是「大丈夫人(人,音男)」,如果問我父親常說的第二句是什麼?我告訴你,那就是「孔夫子曰」,第三句父親常說的話是「不亦樂乎」。這是我想得起來的話。父親並沒有念過什麼書,說讀過小學一年級和兩年級,但是父親說,合起來頂多只有一個學期的課,因此,也頂多是認識幾個字。也沒有學過什麼算數。
  • 梁山108將裡,真正的男子漢大丈夫是誰?不是武松,而是這位僕從
    但在這梁山108將裡,誰才能稱得上是「男子漢大丈夫」呢?在筆者看來只有一位,卻不是武松?因為真正的男子漢大丈夫,要符合如下三條標準。其一:大丈夫能屈能伸所謂,大丈夫能屈能伸。這一條,武松是不夠標準的,因為他一味剛強。整部水滸中誰看見過武松「屈」過?
  • 輕鬆一課丨不狠毒,就不是大丈夫嗎?
    因為這句話出自壞人之口,所以這個「毒」就被理解為「狠毒」,看來要做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就必須得心狠手辣才行。但是,這怎麼可能呢?不狠毒,難道就不是大丈夫嗎?這真是讓人無法理解。中國傳統的教育思想,是一向主張氣量寬宏,待人厚道的。《尚書》中說:「有容德乃大。」《易經》中說:「君子以厚德載物。」
  • 日語中除了「大丈夫」,竟然還有「小丈夫」?
    實際上,「大丈夫」是中文裡面的一個佛教用語。丈夫是「用丈來度量的男子」,那麼在「丈」之前加上一個「大」字,更能表現博大之感,用來形容普度眾生的菩薩最合適不過了。《孟子·滕文公下》中寫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由此,「大丈夫」引申為「不屈不撓、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的含義。
  • 日語:「大丈夫」的隱藏含義是什麼?會和中文一樣嗎?
    日本也經歷了近兩千年的漢語運用,特別到近代,反而有許多日造漢字返流回中國,那麼「大丈夫」會是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的和製漢詞嗎?我們首先看一下中文裡面的【大丈夫】一詞的詞解《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 「大丈夫萌大奶」梗出處《全能之神:梅塔特隆的升天》Steam版開發中
    「大丈夫萌大奶」梗出處《全能之神:梅塔特隆的升天》Steam版開發中 2020-12-08 13:18  遊戲時光VGtime
  • 都知道日語中的「大丈夫」是「沒問題」,可你知道什麼是「小丈夫」嗎?
    要弄清「大丈夫」和「小丈夫」在中日兩國語言中的區別,還要從「丈夫」兩個字說起。「大丈夫」怎麼就成了「沒問題」?在《孟子·滕文公下》中,也曾對「大丈夫」進行了界定:「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 「大丈夫」是如何煉成的!孟子:大丈夫之道就是君子之道!
    安樂窩裡出不了大丈夫,就像孫悟空經歷過太上老君煉丹爐和取經途中九九八十一難的磨練,才能成為鬥戰勝佛一樣,孟子認為,大丈夫必須要經歷過身心與靈魂的艱苦磨,挫折與失敗,可能是走向人生成功的催化劑。孟子一口氣舉了很多例子,這些古代的賢人,都是從最艱難困苦的環境中,克服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苦難,而走向成就大丈夫的道路。「舜于田野耕作中為堯所發現,繼承帝位。傅說曾經是個『勞改犯』,被武丁發現,從築城的勞役者之間選拔出來為相。膠鬲,曾經是個魚鹽販子,周文王把他舉薦給紂,後輔佐周武王。管仲當年輔佐公子糾和齊桓公爭奪君位,還一箭射中齊桓公的腰帶,差點搞死了後來的春秋首霸。
  • 欲要成為英雄好漢大丈夫,還需先做好這5件事,方俯仰無愧於天地
    世間上的男人,人人都希望做個英雄好漢,做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大丈夫。過去的英雄好漢,需要有十八般武藝,無影神拳之功、摘葉飛花之能,樣樣來得;要做個大丈夫,就需要學富五車,在社會上出人頭地,揚名立萬。但是,現在的男子漢大丈夫,都不需要這些本領了,欲要成為英雄好漢大丈夫,還需先做好這5件事,方俯仰無愧於天地。
  • 【大丈夫】一詞究竟是怎麼來的?
    語源「大丈夫」と言う言葉はもともと中國から來た言葉です。そして、男性の中でも強くて立派な男性のことを「大丈夫」と読んでいました。【大丈夫】一詞來源於中國古代。在周朝時,計量單位的【丈】為180cm,這個長度相當於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丈夫】的【夫】是男性的意思。因此,男性中比較強壯,出色的就被稱之為【大丈夫】。この「大丈夫」という言葉が日本に伝わり立派な成人男性のことを「大丈夫」と言っていました。
  • 新息侯馬援,真大丈夫也!
    他以「大丈夫」自詡,興復漢室,掃除叛亂,定邊開疆,雖遭陷害沒有名列「雲臺二十八將」,卻無愧為漢光武帝劉秀麾下第一猛將!
  • 孟子告訴你怎樣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原文: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城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譯文: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一發怒,連諸侯們都害怕;他們要是安靜下來,天下就會平安無事。」孟子說:「這樣就能叫做大丈夫嗎?你沒有學過禮嗎?
  • 《知否》「大丈夫」顧廷燁:他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從未放棄過自己
    《孟子.滕文公下》有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說起「大丈夫」,在《知否》中,顧廷燁當得第一,能文能武,有志氣、有作為,這樣的男子,說是頂天立地,一點不為過。顧廷燁,寧遠侯的嫡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