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中華民族最深奧最有智慧的學問,就是河洛學問,是先人留給我們最寶貴的遺產,也是整個世界都是不可多得的唯一。
因為有了河洛,才有了陰陽五行八卦天幹地支,才有道家學問,丹道之學,才有黃帝內經,中醫學,才有古代三墳,連山歸藏周易,奇門六壬太乙,一切術數,佔卜星象,天文地理風水.山醫星相卜,無一不是根源於河圖洛書。河圖洛書年代久遠使得我們現在人們無法解讀,稱為千古謎團,也一直被稱為「無字天書」。
河圖洛書真的這麼難懂?他們和中醫又有什麼關係呢?
讓我們一起來揭開河圖洛書的神秘面紗~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孔子講:「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這句話告訴我們,八卦的出現,既有古人「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的仔細認真地觀察,同時也從河圖和洛書中找到了靈感和啟發。河圖和洛書這兩個圖形,實質上是周易最原始形態的淵藪。
河圖、洛書的真正圖形出現於宋代。宋代有個著名的道教授學者叫陳摶,河圖、洛書就是出自他手。這個圖形出來以後,引起不少爭議。大多數學者都贊成孔子說的這句話,承認河圖、洛書的存在以及它對《周易》產生的影響,但也有學者不同意,像歐陽修,他就說河圖、洛書是1000多年以後才出來的,怎麼能說在《周易》前邊呢?《周易》裡邊不是已經有「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了嗎,為什麼還要出一個圖呢?這個爭論從宋代一直到近代。1977年,安徽出土了漢代武候的一個盤,上面刻的就是洛書圖形,從而證明了河圖、洛書絕對不是宋人杜撰出來的。
河圖洛書源頭
河圖洛書一名最早見於先秦、西漢的典籍中,內容早於易經,圖像出於宋代,用圖和數表述古代哲學的陰陽五行理論。
《尚書·顧命》說:「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
《論語·子罕》:「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
《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龍龜假,河出圖,洛出書,地出乘黃,今三祥未見有者。」
《易·繫辭上》:「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故之;天垂象見吉兇,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周易》的八卦是根據河圖洛書推演出來。
相傳,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次而演成八卦,即先天八卦,後為《周易》來源。
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因此治水成功。
據此傳說,兩者出自同一地區河南洛陽,河圖出自洛陽東側,洛書出自洛陽西側。兩者都出於河水中,河圖的河指黃河,洛書的洛是洛水,洛水是黃河經過洛陽境內這段,因此洛水即是黃河,黃河為洛水之源。
河圖洛書還用到「圖書」兩個字,圖書今天做詞組使用,分開成兩個字,彼此間有何關係呢?為了能完整理解,這裡要介入一個「畫」字,常用詞組有圖畫、書畫。
圖畫:圖繁體字圖,從口從啚(音同「圖」),口表示範圍,啚表示艱難。
《說文》:「畫計難也。」畫的繁體字是畫,上面是「聿(音同「玉」) 」,形象以手執筆,下面形象畫出的田界,《說文》:「界也,象四田界。」 畫是劃界,圖是艱難的畫,所以圖如畫,但比畫難。
書畫:圖即是畫(畫),但不是簡單的畫線,而是經過艱難策劃而成。書(書)是將文字著於書帛上,文是畫出來的,字是給文加上讀音,所以書是可以讀音的畫。圖和書都是用筆來表述的,書是文字的組合,每個字都是一副小畫;圖是將一部書畫在一張圖中。圖中有書,書中有圖;圖是無聲的書,書是有聲的畫。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河圖洛書字面意思既有陰陽關係,又是主從關係,河圖為主,洛書為從,內容是否也具有這樣的關係呢?答案是肯定的。
河圖洛書與中醫
河圖洛書用圖和數表述古代哲學的基本概念陰陽五行,以及形與氣之間的轉化,這與《內經》理論是一致的,也是中醫最為重要的內容。
學習河圖洛書可以幫助理解掌握《內經》理論,同時還可以衍生出很多新內容,應用於臨床實踐。
河圖洛書的圖形,是宋代道家宗師陳摶所畫,他提出了太極圖形,還是紫微鬥數的創始人。為了更好理解河圖洛書與《黃帝內經》的關係,我們先了解一下河圖洛書的基本內容。
河 圖
河圖的圖像
圖為正方形,用黑白圓點表示陰陽、五行、四象
北方(上圖下邊):1個白點在內,6個黑點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為水
東方(上圖左邊):3個白點在內,8個黑點在外,表示青龍星象,五行為木
南方(上圖上邊):2個黑點在內,7個白點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為火
西方(上圖右邊):4個黑點在內,9個白點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為金
中央:5個白點在內,10個黑點在外,表示時空奇點,五行為土
其中,奇數用白點,屬陽,偶數用黑點,屬陰
四象之中,每象各統領7個星宿,共28宿。
河圖的術數
河圖共有1到10個數,其中1、3、5、7、9為陽,2、4、6、8、10為陰。陽數相加為25,陰數相加為30,陰陽相加共為55數。所以古人說:「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即天地之數為55,「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是指萬物之數皆由天地之數化生而成。
《洪範·尚書》中說:「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一為水之生數,二為火之生數,三為木之生數,四為木之生數,五為土之生數,六為水之成數,七為火之成數,八為木之成數,九為金之成數,十為土之成數。從一到五為生數,六到十為成數,萬物先有生,後成形。
從河圖之數可以發現,生成之間相差數五,「五」在天地之間,五行屬土,在人土屬脾胃,脾藏營,為後天之本,萬物出生後要依靠後天營氣滋養而成長。生與成從術數的角度來看,如果生為陽為奇數,加了五以後,經過土的滋養後變為偶數性質屬陰;如果生為陰為偶數,加了五之後,經過土的滋養而成為奇數性質屬陽,說明事物內外的陰陽屬性不同。
河圖與《黃帝內經》
第一、確立東西南北中五方
河圖五行關係與五角星形的相生相剋的五行不同,河圖五行是先天的,無形的,天之五行,揭示五行之氣的運行規律;五角星五行是有形的,後天的,地之五行。天之五行主生地之五行,即所謂「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素問·太陰陽明論》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獨主於時也。」脾土居中央,其他四髒分居四方,即符合河圖五行屬性,是五臟之氣的運行狀態。
第二、生成關係
經云:「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萬物都是由生到成的過程,父母給嬰兒以生命,嬰兒靠著後天水谷精微的補養成長。生命因著天地之氣交而生,一句四時變化之法則成形。經雲「陽生陰長」,陽指天之氣,陰指地之味,陽主生,陰助長,或者說生之者為陽,長之者為陰。《內經》中記述了三層關係,即生、長、成,河圖中都已經包括,即生數主生,數五主長,成數主成。
第三、五行的陰陽屬性
從河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五方中每一行都有陰陽兩種狀態,這兩種狀態的關係是:
北方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一是奇數為陽,六是偶數為陰。水的形成過程是先有一陽生在水中,加上五即經過營養的補給而成六,為有形之水,水是外陰內陽,或者先有陽後成陰,與坎卦的「坎中滿」意同, 即外陰內陽。《說文解字》曰:「水者,北方之行。象眾水併流,中有微陽之氣也。」腎主水藏精,精是氣之本,水在下而氣化而升,因此水藏而勿沉。
南方火:「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二是偶數為陰,七是奇數為陽。火是在水之後生成,火之初生為陰,加五後成七為陽。火的結構是外陽內陰,先陰後陽,八卦中離卦的「離中虛」正是此意。心主火,神明之府,火在上面而朝向下,火為陽,其味苦,火炎上而勿浮。
東方木:「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三是奇數為陽,八是偶數為陰。木在火之後生成,初生為陽,加五後成八轉陰,因此木的結構是少陽初升,外陰而內陽,八卦對應震卦,一陽在下二陰在上,在人應肝,肝主疏洩,少陽不升則氣血瘀滯,鬱而化熱。
西方金:「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四是偶數為陰,九是奇數為陽。金克木,金之生,防止木生太過,初生為陰,加五後成九轉陰。金的結構是外強內柔,外陽內陰,陽氣開始收藏。在人為肺,肺氣主降,陽氣入陰,氣不降則逆於上。
中方土:「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五是奇數為陽,十是偶數為陰。土在金生之後而生成,初生為陽,加五後成十轉陰。數十的陰陽屬性為中性,土為中性。在人應脾胃,脾升胃降,脾胃斡旋中焦。
洛 書
相傳在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古稱龜書,傳說中有神龜出於洛水,其甲殼上有此圖像,結構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為陽數,四隅黑點為陰數。
洛書的圖像
洛書九宮數,以1、3、7、9為奇數,亦為陽數,2、4、6、8位偶數,亦稱陰數。陽數為主,位居四正,代表天氣;陰數為輔,位居四隅,代表地氣;五居中,屬土氣,為五行生數之祖,位居中宮,寄望四隅。
洛書的術數
各個縱向、橫向和對角線上的三個數之和相等,皆為十五。
洛書的九個數中,根據河圖理論,從一到五為五行生數,分別對應水、火、木、金,但洛書中六七八九四個數不同於河圖中的五行成數,這四個數與四象結合,這也是洛書不同於河圖的關鍵點,其對應關係為:六為太陰,七為少陽,八為少陰,九為太陽。四象理論出自易經,曰:「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中的四象為太陽、少陰、太陰、少陰。
五行藏精,精化為氣,其氣合太陰、少陽、少陰、太陽四象。洛書中的五行生數與四象彼此相對,中間有五,構成形與氣的生成關係。例如「戴九履一」,天一生水,水之精氣化,經過中央五土滋養,化為太陽之氣,上合數九。「左三右七」,天三生木,木之精氣化,在中央五土的滋養下,化為少陽之氣,出於右合數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地二生火,火之精化為氣,經過中央五土的滋養,化為少陰之氣,出左下合數八。「地四生金」,金之精氣化,經過中央五土的滋養,化為太陰之氣,出右下合數六。中央土藏營,後天之本,為至陰。
洛書與《黃帝內經》
以往觀點是將洛書與九宮相配,九宮一詞出現在《靈樞·九宮八風》一章,介紹九宮八風之間關係,後世講後天八卦與之相配,圖如下:
上圖共分四個層次:
內層「中五招搖」四字,是指中央五個白圈是北極星和北鬥星。古人觀測天象,認為太乙(北極星)恆居北方,以此定位,以北極星鬥柄所指的方向,來定四時,春夏秋冬依次推移。
內二層是八卦和四季節氣,八卦是後天八卦
坎居北方,主冬至、小寒、大寒三個節氣;
艮居東北,主立春、雨水、驚蟄三個節氣;
震居東方,主春分、清明、穀雨三個節氣;
巽居東南,主立夏、小滿、芒種三個節氣;
離居南方,主夏至、小暑、大暑三個節氣;
坤居西南,主立秋、處暑、白露三個節氣;
兌居西方,主秋分、寒露、霜降三個節氣;
乾居西北,主立冬、小雪、大雪三個節氣。
外二層出自《靈樞·九宮八風》說:「太乙常以冬至之日,居葉蟄之宮四十六日,明日居天留四十六日,明日居倉門四十六日,明日居陰絡四十五日,明日居天宮四十六日,明日居玄委四十六日,明日居倉果四十六日,明日居新洛四十五日,明日復居葉蟄之宮,曰冬至矣」。合計一周為三百六十六日,合一年之數,是太陽的年周期運動。
最外層是「八風」,如經文所述:風從南方來叫大弱風,從西南方來叫謀風,從西方來叫剛風,從西北方來叫折風,從北方來叫大剛風,從東北方來叫兇風,從東方來叫嬰兒風,從東南方來叫弱風。
仔細研究發現,洛書之數雖然是九,但與九宮沒有必然聯繫,為什麼這麼說呢?九宮與九藏、九野相應,九宮與八方合四季相配,根據《素問·九宮八風》所述,一年中太一在九宮中按順序各住46天左右,九宮是個空間概念,太一運行則是按照時間順序,說明九宮彼此相對,又彼此相連,九宮本身沒有數字先後大小關係,是後人將洛書第九個數字加入九宮中,九宮、九藏、九野是個空間概念,而洛書不是,洛書的九個數彼此之間的關係,既非相對,又非相連,其數字對應關係是氣與精之間的轉化關係。五行藏精,精的氣化為陽,精的收藏為陰,陰陽平衡精化為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水為陰,火為陽,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味傷形,氣傷精,精化為氣,氣歸於味。形藏精,精化為氣」,所以洛書九數是以五行藏精氣化為氣之始,上合四象為氣之終。
洛書之數為九,一到五為小衍之數,五行之生數,合於五行,應五臟藏精,六到九根據《易經》理論,六為太陰,七為少陽,八為少陰,九為太陽。六乃小衍之數中陰數之和,所以為太陰;九乃小衍之數中陽數之和,所以為太陽。太陰太陽之和為十五,分而為七八。洛書的結構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以五居中,是上中下結構,太陽合水,少陽合木,火合少陰,金和太陰,中土為至陽。
河圖與洛書的關係
前面講過,河圖與洛書的字面意思說明兩者既有陰陽關係,又是主從關係,從內容上看領著也有陰陽關係:
洛書之數為九,屬陽,河圖之數為十,屬陰;
形態上看,河圖成方形,洛書成圓形,天圓地方,也有陰陽關係;
表述原理上看,河圖主五行生成,洛書主五行藏精化為氣,為先後天關係。
古人對河圖洛書的關係認識包括:
河圖為體,洛書為用;
河圖主常,洛書主變;
河圖重合,洛書重分;
方圓相藏,陰陽相抱,相互為用,不可分割。
洛書源於河圖,河圖為先天,洛書為後天。兩者互為陰陽,但不是單一的,而是多層次的,陰陽之用有陰陽,如同圖書的關係,書中有圖,圖中有書。
河圖洛書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源頭,也是中醫的根,河圖洛書所表達的是陰陽五行變化的原則和規律,因此學習中醫,必須學習河圖洛書。
本節內容內容主要整理自朱燕中老師講授的《河圖洛書與中醫》線上課筆記,感恩朱老師,希望與廣大中醫人一起學習交流,傳播中醫大智慧。
敬請關注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