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跑是一種有氧代謝運動,但是,你一定發現了,身邊很多喜歡慢跑的朋友經常膝蓋痛。這是因為在跑步過程中,膝關節往往需要承受一定的壓力,若過量運動的話,便很容易使關節出現勞損。此外,很多人在慢跑的過程中還會出現岔氣、嗓子疼等諸多問題。
那麼怎樣慢跑才能不傷身體呢?
1
跑步前的熱身很重要
熱身對於提高肌肉核心溫度、提高血液流動速度、降低肌肉的粘滯性、提高關節靈活性有著重要意義,有利於身體儘快適應跑步動作模式,激活神經系統和運動系統。
此外,熱身動作應當從低強度逐步過渡至中高強度,可以給予心肺系統足夠時間來克服惰性,提升功能。這樣,跑起步來自然身輕如燕、輕鬆愉快。
2
跑步姿勢要正確
有的人跑步很輕盈,身輕如燕,而有的人跑步卻如洪鐘落地,鏗鏘有力。
實踐證明「輕落地」會更易減少地面的衝擊力,跑步時儘量做到前腳掌先落地。需要注意的是,保持上體正直,在腳落地的時候,你的腳掌與地面形成的角度越小越好。
3
用鼻子呼吸能避免岔氣
跑步時儘量用鼻子呼吸,嘴巴呼吸作為輔助。通過嘴部呼吸,容易讓人變得口乾舌燥。而在寒冷的冬天,冷空氣直接進入胸腔很可能使你在跑步的時候出現岔氣等問題。
當然,隨著速度加快以及跑步的距離越來越長,身體對氧氣的需求會大大增加,此時,光用鼻子呼吸已經無法滿足氧氣供給的需要,而且容易引起呼吸肌疲勞。所以,就需要嘴與鼻子協同配合,以此來增加氧氣的供應,並緩解呼吸肌的緊張感。
一般採用兩步一呼、兩步一吸,即四步完成一個呼吸過程。如果肺活量較好的話,也會有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的方法。當然也有三步一吸、兩步一呼進行跑步的人。
呼吸是一個適應過程,要配合個人的心肺能力以及腳步來找到自己適合的呼吸節奏。
4
跑步儘量在室外跑
隨著現在健身房的流行,很多人跑步都會選擇在健身房的跑步機上進行。跑步機是勻速運動,跑步時不會隨機調整配速,導致膝蓋承受壓力會變大,任何讓你分心的事情都會有受傷的隱患,而且健身房裡的空氣一般不好。(當然,對於霧霾天氣來說,室內跑步無疑是較好的選擇)
如果天氣適宜,沒有霧霾,最好還是到室外去跑。跑步不僅是一個鍛鍊身體的過程,也是一個身心放鬆的過程。在室外不僅可以呼吸到新鮮的空氣,還可以欣賞沿途的美景,並且可以隨時調整自己跑步的速度,以減少受傷的可能。
有專家表明,最佳的慢跑頻率是一周三次,同時也是延長壽命的最佳運動水平。
另外,如果過於肥胖,建議先從騎車或者遊泳等訓練開始,待減脂以及力量增強後再進行跑步練習。
歡迎各位跑友私信放肆跑後臺參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