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何斷起.應知其則非,而離名字相.知其無所說,而離言說相|淨空老和尚開示

2021-02-18 淨空法師專集網
金剛經的智言慧語—從何斷起。應知其則非,而離名字相。知其無所說,而離言說相|淨空老和尚開示  【從何斷起。應知其則非,而離名字相。知其無所說,而離言說相。】  我們先說這一小段,這幾句。從哪裡斷起?從離名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為我們說的,跟《金剛經》完全相應,從這個地方下手。《金剛經》常講,這個句子裡頭「則非、是名」,這個句子很多。因此我們應該明了他所講的則非的意思,講則非都是從性體上所說的,性體上原來無有一物,所以不應該住相,不可以住相,而離名字相。  名字有沒有?有,不著就對了,不要把這些名字放在心上。知道心是清淨的,心裏面本來無一物,為什麼要放一個名字在裡頭?放一個名字在裡面,心就不清淨,心就被汙染。名字有,不能執著,名字有。現相也有,也不能執著,這個現相是剎那生滅;我們見的是相續相,實際上是剎那生滅,真正了不可得。  所以不可以有一個念頭,「這是我所有的」,這是妄想,什麼是你所有的!真的是打妄想,那就是迷惑。覺悟的人,沒有這個念頭,知道無有一法是我所有的。不但我所有,我都沒有,我都沒有,哪來的我所有?我相、我見破了,這是病根徹底拔除了。  這是說的世法,世法不執著,放下了。佛法呢?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為我們所說的這些法如何,是不是真的?也不是真的。佛無有法可說,不但無有定法可說,佛無有法可說。「知其無所說,而離言說相。」佛法能不能執著?不能執著。為什麼?佛法也是緣生的,也是因緣生法,也是當體即空。  佛教導我們,我們應該如何來運用佛法?就像過渡用的竹筏一樣,筏喻,我們應當要曉得,佛說法就像筏喻一樣,過河之後不要了。所以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佛法也不能執著。但是諸位要曉得,佛法我們要用它,不能執著它,執著就錯了。像這個世間所有一切法,我們可以用它,不能執著。  我也常說,常常提起來勉勵同修,我們在這個世間,於所有一切法,我們要使用權,不要所有權,所有權是你的,使用權是我的,我多自在,我多快樂!我使用沒有煩惱,煩惱是你的,你所有的,那煩惱是你的。這個大講堂,他們蓋得這麼好,我們今天在這裡兩個小時,我兩個小時使用權,這個地方哪裡壞了、破了,燈壞了是他的事情,他的所有權,與我不相干。  你能有這樣的一個觀念來過日子,哪有不快樂的事情?日子過得比哪個都舒服,比哪個都自在,心裡一點牽掛、憂慮、煩惱都沒有。為什麼都沒有?因為我什麼都沒有。你有所有的,你就有煩惱。你有憂慮、有牽掛,你就有生死輪迴。  在家、出家都要保持這樣一個心態,把這個念頭轉變過來。一轉變過來,得失沒有了,一個人得失沒有了,煩惱至少去掉八成。世間人患得患失;無得亦無失,你說這個多自在。隨緣度日,隨緣就自在,就快樂!所以,法也要舍。知其無所說,而離言說相。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023-0032集 1995/5

金剛經的智言慧語—從何斷起。應知其則非,而離名字相。知其無所說,而離言說相|淨空老和尚開示  【從何斷起。應知其則非,而離名字相。知其無所說,而離言說相。】  我們先說這一小段,這幾句。從哪裡斷起?從離名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為我們說的,跟《金剛經》完全相應,從這個地方下手。《金剛經》常講,這個句子裡頭「則非、是名」,這個句子很多。因此我們應該明瞭他所講的則非的意思,講則非都是從性體上所說的,性體上原來無有一物,所以不應該住相,不可以住相,而離名字相。  名字有沒有?有,不著就對了,不要把這些名字放在心上。知道心是清淨的,心裡面本來無一物,為什麼要放一個名字在裡頭?放一個名字在裡面,心就不清淨,心就被汙染。名字有,不能執著,名字有。現相也有,也不能執著,這個現相是剎那生滅;我們見的是相續相,實際上是剎那生滅,真正了不可得。  所以不可以有一個念頭,「這是我所有的」,這是妄想,什麼是你所有的!真的是打妄想,那就是迷惑。覺悟的人,沒有這個念頭,知道無有一法是我所有的。不但我所有,我都沒有,我都沒有,哪來的我所有?我相、我見破了,這是病根徹底拔除了。  這是說的世法,世法不執著,放下了。佛法呢?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為我們所說的這些法如何,是不是真的?也不是真的。佛無有法可說,不但無有定法可說,佛無有法可說。「知其無所說,而離言說相。」佛法能不能執著?不能執著。為什麼?佛法也是緣生的,也是因緣生法,也是當體即空。  佛教導我們,我們應該如何來運用佛法?就像過渡用的竹筏一樣,筏喻,我們應當要曉得,佛說法就像筏喻一樣,過河之後不要了。所以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法也不能執著。但是諸位要曉得,佛法我們要用它,不能執著它,執著就錯了。像這個世間所有一切法,我們可以用它,不能執著。  我也常說,常常提起來勉勵同修,我們在這個世間,於所有一切法,我們要使用權,不要所有權,所有權是你的,使用權是我的,我多自在,我多快樂!我使用沒有煩惱,煩惱是你的,你所有的,那煩惱是你的。這個大講堂,他們蓋得這麼好,我們今天在這裡兩個小時,我兩個小時使用權,這個地方哪裡壞了、破了,燈壞了是他的事情,他的所有權,與我不相干。  你能有這樣的一個觀念來過日子,哪有不快樂的事情?日子過得比哪個都舒服,比哪個都自在,心裡一點牽掛、憂慮、煩惱都沒有。為什麼都沒有?因為我什麼都沒有。你有所有的,你就有煩惱。你有憂慮、有牽掛,你就有生死輪迴。  在家、出家都要保持這樣一個心態,把這個念頭轉變過來。一轉變過來,得失沒有了,一個人得失沒有了,煩惱至少去掉八成。世間人患得患失;無得亦無失,你說這個多自在。隨緣度日,隨緣就自在,就快樂!所以,法也要捨。知其無所說,而離言說相。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023-0032集 1995/5

淨空老法師專集網站:http://www.amtb.tw/

淨空老法師專集鏡像站:http://www.amtb.cn/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amtbtw/

優酷:http://i.youku.com/amtbhz
微信號:amtbhz

長按左圖,點選「識別二維碼」
即可連結至專集網微信主頁關注

相關焦點

  • 總之起念即非,並起念之非亦非.經雲則非,如是如是.此「則非」之究竟了義|淨空老和尚開示
    金剛經的智言慧語—總之起念即非,並起念之非亦非。經雲則非,如是如是。此「則非」之究竟了義|淨空老和尚開示  【總之起念即非,並起念之非亦非。
  • 今曰斷除,是除其病,非除其法.斷妄歸真,便恍然大覺,了達萬法一如,本是一真法界.本無人我差別,則萬念冰消|淨空老和尚開示
    本無人我差別,則萬念冰消。】  佛在大乘經上,常常勸導我們要斷除煩惱、要斷除習氣、要斷除妄念,這些開示非常之多。究竟怎樣斷除?斷除的是什麼?這是我們必須首先要搞清楚、要搞明白的。這個地方說得清楚,是除其病,斷除是斷除其病。非除其法,法是指法相,法相不能斷除,法相是自性變現出來,怎麼能除?病在哪裡?病在妄想執著。斷除是除我們心裡面的妄想執著,不是除外面的境界相,這是要搞清楚的。
  • 說名為實,顯其妙湛總持,常恆不變,雖空而非無也.說名為相,顯其胡來胡現,漢來漢現,雖寂而常照也|淨空老和尚開示
    【說名為實,顯其妙湛總持,常恆不變,雖空而非無也。說名為相,顯其胡來胡現,漢來漢現,雖寂而常照也。】
  • 瑜伽師地論卷第八十九.廣說業
    ★未二、結當知★是故此論﹑不名誹謗修習梵行﹑能證涅槃.當知此論﹑是為正論.※此業雖定順現法受等者:順生現苦,名順現法受.順生當苦,名順惡趣受.此中義顯業有轉變,應受現法輕苦,轉成當來惡趣重苦故.下說追悔、修習對治補特伽羅,與此相違,應知其相.
  • 金剛般若經疏(隋天台智者大師說)
    初以善捨惡後則俱捨如來得菩提下第二舉菩薩正行為證。佛問有菩提可得有法可說。不答。無有定法名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無定即是性空解窮相盡謂之菩提。無相故不有。假名即不無。不有不無何實可得。何定可說。應化非真佛。亦非說法者。應既不說真亦復然。離真無應真應不同。由來真不說應說。說即不說不說而說。若知如來常不說是為具足多聞。何以故下釋菩提無相可取。諸法空不可說非法即不有。非非法即不無。故不可說。
  • 必須離相反照,庶幾證入也|淨空老和尚開示
    十法界依正莊嚴現象之生,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所以這些相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佛教你無住;因為這個相相續不斷,所以佛教你生心。生心跟無住與事實真相完全相應,證明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你能夠明白這個道理,見色聞聲你去觀察,剎那九百生滅的相續相,這是反聞,這是反照,你的心馬上就平等,絕對不會執著。為什麼?不可得。
  • 應身是法身如來所現之相,為眾說法,欲令眾生皆證本具法身.倘眾生取著此應身之相,便不能見性矣|淨空老和尚開示
    倘眾生取著此應身之相,便不能見性矣|淨空老和尚開示  【應身是法身如來所現之相,為眾說法,欲令眾生皆證本具法身。倘眾生取著此應身之相,便不能見性矣。】  佛這個意思的確是很深,佛不但是應化身不執著,四相四見完全沒有;即使佛的報身,也沒有,也不著相,後面還要講到。佛自己現身不著身相,這個身做什麼用處?為一切眾生說法的,為接引一切眾生永脫輪迴、生淨土成佛道的,這是佛應化身的大用,我們講是作用。
  • 滿招損,謙受益|淨空老和尚開示
    懂因果就能趨吉避兇—滿招損,謙受益|淨空老和尚開示我們的心,這個心裏面是裝滿了邪知邪見。中國古人常說,「滿招損,謙受益」。
  • 【彌勒就苦經】31:講解-無皇敕令寄下生 收伏南閻歸正宗
    為免大眾誤蹈其網,今略說何者不是佛?以辨正訛。1.無有不從兜率天降之佛  諸佛來人間示現成佛,都是八相成道。何者八相:兜率天降、入胎、住胎、出胎、出家、成道、轉法輪、入於涅槃。其第一相就是兜率天降。《大方廣佛華嚴經》卷二十三:  「一切世界一切諸佛從兜率天下、入胎、處胎、初生、出家、成佛道。」
  • 此是令人,顧名思義,因名會體.要知經義,皆是應無所住.所以急當斷除我見,則煩惱障除.而業障、報障,亦隨之而皆除矣|淨空老和尚開示
    要知經義,皆是應無所住。所以急當斷除我見,則煩惱障除。而業障、報障,亦隨之而皆除矣。三障消除,則法、報、應,三身圓現。】  這段話是解釋世尊對我們的教誡,要我們從經的名題上,就要聯想到這部經所講的義理,這是初步的功夫。我們常講受持讀誦,這是最低限度的功夫。如果不能從經題聯想到經裡面所說的義理,所開導的教訓,我們縱然是讀誦,也得不到利益。如果是功夫深一點的人,那就因名會體了,這是受持深者。
  • 知過能改,善莫大焉|淨空老和尚主講
    古德常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只有如來果地上才沒有過失,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破,依舊有過失,這是我們不能不知道的。人不怕犯過,怕的是犯過之後不能夠悔改,如果能夠發現自己的過失,這就是佛家所講的覺悟。我們覺悟什麼?覺悟自己有了過失,所以叫開悟。能把自己的過失改正就叫做修行,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過失;過失無量無邊,我們自己要有勇氣承認。過失真的是無量無邊,為什麼?
  • 為者,指自性清淨心,原來具足,無造作相|淨空老和尚開示
    金剛經的智言慧語—無為者,指自性清淨心,原來具足,無造作相|淨空老和尚開示  這是解釋無為法。無為法是指真如本性,這是無為的。
  • 奉持二義,當機立斷,堅持不懈,降伏習氣|淨空老和尚開示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023-0032集 1995/5金剛經的智言慧語—奉持二義,當機立斷,堅持不懈,降伏習氣|淨空老和尚開示  題裡有能斷,世尊囑咐我們要「汝當奉持」,要把能斷、奉持這兩個意思記住,這是佛對我們的教誨。當機立斷是信心清淨,一絲毫疑惑都沒有。堅持不懈,這是功夫。在淨宗裡面講就是淨念相繼,這是功夫。降伏習氣是效果、成績。
  •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廣說業
    ※或不善作﹑尋復追悔對治攝受;※尋復追悔對治攝受者:有尋有伺等地決擇中說:或有暫作,續即還起猛利悔心及厭患心,懇責遠離,正受律儀,令彼微薄,未與果報,便起世間離欲之道,損彼種子;次起出世永斷之道,害彼種子令無有餘.(陵本六十卷四頁4858)此應準釋.※又於一切清淨相續所有諸業.
  • 生死心不切,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
    生死心不切,跟他說再多都是多餘,廢話。相反,真正生死心切,不需要開示,自然就會一句阿彌陀佛分秒必爭、日夜不斷,像海賢老和尚那樣。生死心是入道的基礎,仍然引用徹悟大師的原文,「世間一切重苦,無過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捨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況輪迴未出,難免墮落。豬胞胎,狗胞胎,何所不鑽。驢皮袋,馬皮袋,何所不取。此個人身,最為難得,最易打失。
  • 佛說大方廣菩薩十地經
    爾時無盡智菩提薩埵,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以種種寶華散於佛上,白佛言:「世尊!欲有所問,唯願世尊,開示解說。」爾時世尊告無盡智菩薩:「善哉,善哉!善男子!若有疑難恣zì汝所問,如來當為隨問解說,令汝歡喜。」爾時無盡智菩提薩埵白佛言:「 世尊!菩提心。世尊謂菩提心,云何當知菩提薩埵成就菩提心?何等為菩提心亦無菩提心,薩埵亦不可得,亦不離菩提名曰菩提心?
  • 【仕隱君說文解法】歐陽修字序(五首),何有五行八卦?
    谷之為義(前顧傳),窪而不盈(處山嶺間,流水以注溪也),動而能應(水流是動,聲出則應),湛然而深(谷多潭,碧澄不見底),有似乎賢人君子之德,(不盈,謙也,能應,學才為人知也,湛深,厚也,厚而謙則不狂,為人知則來遠,來遠則德學可傳矣),其所謂名而可言者也(此正經一層)。然嘗竊謂仲容之字,不足以表其所以名之之義(折轉一層,啟易字之由)。大凡物以至虛而為用者有三,其體殊焉。
  • 義者,義理.觀門行門,若伏若斷之真實義是也|淨空老和尚開示
    觀門行門,若伏若斷之真實義是也。】  這是解釋深解義趣這四個字,字面上的意思。前面說深解,現在再講義趣。義是義理、道理,宇宙人生的道理。觀門行門,我講得很白大家好懂,觀門就是我們的想法、看法、觀念;行門就是我們的做法、說法,表現在身體行為上的。觀門行門就是想法、看法、說法、做法,這個大家好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