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是令人,顧名思義,因名會體.要知經義,皆是應無所住.所以急當斷除我見,則煩惱障除.而業障、報障,亦隨之而皆除矣|淨空老和尚開示

2021-02-19 淨空法師專集網
  【此是令人,顧名思義,因名會體。要知經義,皆是應無所住。所以急當斷除我見,則煩惱障除。而業障、報障,亦隨之而皆除矣。三障消除,則法、報、應,三身圓現。】  這段話是解釋世尊對我們的教誡,要我們從經的名題上,就要聯想到這部經所講的義理,這是初步的功夫。我們常講受持讀誦,這是最低限度的功夫。如果不能從經題聯想到經裡面所說的義理,所開導的教訓,我們縱然是讀誦,也得不到利益。如果是功夫深一點的人,那就因名會體了,這是受持深者。正如同過去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聽五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實在講,要從經文上來說,大概只講到四分之一,他就開悟了,就明心見性。體就是心性,因名會體這是惠能大師做到了。他為什麼能做到?這個意思我們在前面也曾經透露過,三學、三慧圓融成一體,就能入這個境界。我們今天聽經,若能做到顧名思義,就不錯了,總算你沒有白念,你還能想到經典裡面的教訓,發願依教奉行。而本經最重要的開示,就是「應無所住」,這句話在本經,可以說是徹始徹終最要緊的一句經文。我們明白這樁事,一定也能夠聯想到,《金剛般若》是六百卷《大般若》的中心,無住既然是《金剛般若》的核心,當然也就是六百卷《大般若》的中心。  由此可知,無住兩個字的重要性,我們要認真去做。無住就是不執著,不執著法相,不執著非法相,空有兩邊都不住,這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果然不住,就像底下所講的效果,能夠有個一分、二分不住,你就能得一分、二分的利益,真所謂是煩惱輕、智慧長,這是真實的利益。惠能大師為什麼會明心見性?他的確是聽了之後明白,空有兩邊全都放下,這個高明。真正放得下,一聞就開悟,一悟就放下,一放下就證果。  所以急當斷除我見,我們要把這樁事情,看作最要緊的一樁事情,要趕緊去做的一樁事情,決定不能有稍稍的耽誤,急著去辦。斷我見,我們就經文上來說,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要在這裡下功夫。我見、我相要是斷了,四相、四見統統斷了,一斷一切斷,煩惱障除了;不但見思煩惱沒有了,塵沙煩惱也斷了,塵沙煩惱在哪裡?在眾生相、在壽者相;無明煩惱一定也能破幾分,四十一品無明也能破個一分、二分。所以,業障消了,報障也消了。  業障是見思煩惱,報障是六道輪迴裡面的果報。報障除了,就是說你已經超越六道輪迴,不在輪迴之中,已經了生死出三界。這個身體雖然在,那沒有關係,而不是說證得這個境界,這個人馬上就要死,不是這個說法,大家可不能誤會。證得這個境界,跟你講,生死沒有了,六道輪迴沒有了,我們身體還在這個世間,在這個世間是菩薩身。人家常講搖身一變,我們這個身不要搖就變了,就從凡夫變成菩薩,菩薩乘願再來。在這個世間住世,久暫隨意,想多住幾年不礙事,想馬上走就走得了,就這麼樣的自在。他住這個世間的久暫,他不為別的,他對這個世間毫無留戀,久暫在緣,在眾生那一邊。  眾生有感,他就多住幾時,機緣盡的時候,盡就是眾生對他不相信,不願意跟他學,他老人家就走了,到他方世界去。這個時候他的生活空間拓開了,盡虛空遍法界是他生活的空間。哪一個世界緣成熟,就在那個世界現身,像《普門品》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不只現一個身,如果有很多個世界眾生機緣都成熟,他就能現很多身,隨心應量。像《梵網經》所說的,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你要是入這個境界就千百億化身,哪裡是一個身!  我們凡夫沒有法子,不能分身,不能現第二個身,為什麼?因為執著這個身是我。這個身是我,當然另外一個身就不是我,所以你就永遠牢牢死在這個身上,可憐!破了四相,無我相、無我見,無我了,所以那個我就能現無量無邊身,道理就在此地,這才叫真正消業障。《金剛經》消業障是特別有效,問題是要你真的去做,不是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念幾遍就消掉,念幾遍消不掉,念十萬遍也消不掉,要真正去做到,就消掉了,消掉就得大自在。  三障消除,三身就現前。注意這個地方,圓現,什麼叫圓?一即是三,三即是一,那就圓了。只要四相、四見一破,給諸位說,我剛才講,我們這個身還在世間,就如同六祖惠能一樣,惠能開悟見性是在二十四歲,年歲不大,我們在《壇經》上看到的,他在黃梅得法是二十四歲,得法之後他那個身就是三身圓現。我們現在這個身是業報身,他覺悟之後,身見沒有了,我見、我相都破了,所以就轉業報身為圓滿的三身。這個身就是他的自受用報身,也是他受用報身,對一切眾生來說就是應化身,對他本體來講就是清淨法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  這種利益殊勝,真正不可思議。能大師以後,不是沒有見性的,但是沒有像能大師那麼痛快、那麼快速、那麼殊勝,這的確是沒有。但是在修學過程當中,假以時日,每個朝代都還有幾個,真正是難能可貴。這其中的道理,就是我們常講的看破、放下,是不是真正看破、真正放下。而金剛般若徹始徹終也就是教給我們看破、放下。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023-0032集 1995/5

  【此是令人,顧名思義,因名會體。要知經義,皆是應無所住。所以急當斷除我見,則煩惱障除。而業障、報障,亦隨之而皆除矣。三障消除,則法、報、應,三身圓現。】  這段話是解釋世尊對我們的教誡,要我們從經的名題上,就要聯想到這部經所講的義理,這是初步的功夫。我們常講受持讀誦,這是最低限度的功夫。如果不能從經題聯想到經裡面所說的義理,所開導的教訓,我們縱然是讀誦,也得不到利益。如果是功夫深一點的人,那就因名會體了,這是受持深者。正如同過去襌宗六祖惠能大師,聽五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實在講,要從經文上來說,大概只講到四分之一,他就開悟了,就明心見性。體就是心性,因名會體這是惠能大師做到了。他為什麼能做到?這個意思我們在前面也曾經透露過,三學、三慧圓融成一體,就能入這個境界。我們今天聽經,若能做到顧名思義,就不錯了,總算你沒有白念,你還能想到經典裡面的教訓,發願依教奉行。而本經最重要的開示,就是「應無所住」,這句話在本經,可以說是徹始徹終最要緊的一句經文。我們明白這樁事,一定也能夠聯想到,《金剛般若》是六百卷《大般若》的中心,無住既然是《金剛般若》的核心,當然也就是六百卷《大般若》的中心。  由此可知,無住兩個字的重要性,我們要認真去做。無住就是不執著,不執著法相,不執著非法相,空有兩邊都不住,這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果然不住,就像底下所講的效果,能夠有個一分、二分不住,你就能得一分、二分的利益,真所謂是煩惱輕、智慧長,這是真實的利益。惠能大師為什麼會明心見性?他的確是聽了之後明白,空有兩邊全都放下,這個高明。真正放得下,一聞就開悟,一悟就放下,一放下就證果。  所以急當斷除我見,我們要把這樁事情,看作最要緊的一樁事情,要趕緊去做的一樁事情,決定不能有稍稍的耽誤,急著去辦。斷我見,我們就經文上來說,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要在這裡下功夫。我見、我相要是斷了,四相、四見統統斷了,一斷一切斷,煩惱障除了;不但見思煩惱沒有了,塵沙煩惱也斷了,塵沙煩惱在哪裡?在眾生相、在壽者相;無明煩惱一定也能破幾分,四十一品無明也能破個一分、二分。所以,業障消了,報障也消了。  業障是見思煩惱,報障是六道輪迴裡面的果報。報障除了,就是說你已經超越六道輪迴,不在輪迴之中,已經了生死出三界。這個身體雖然在,那沒有關係,而不是說證得這個境界,這個人馬上就要死,不是這個說法,大家可不能誤會。證得這個境界,跟你講,生死沒有了,六道輪迴沒有了,我們身體還在這個世間,在這個世間是菩薩身。人家常講搖身一變,我們這個身不要搖就變了,就從凡夫變成菩薩,菩薩乘願再來。在這個世間住世,久暫隨意,想多住幾年不礙事,想馬上走就走得了,就這麼樣的自在。他住這個世間的久暫,他不為別的,他對這個世間毫無留戀,久暫在緣,在眾生那一邊。  眾生有感,他就多住幾時,機緣盡的時候,盡就是眾生對他不相信,不願意跟他學,他老人家就走了,到他方世界去。這個時候他的生活空間拓開了,盡虛空遍法界是他生活的空間。哪一個世界緣成熟,就在那個世界現身,像《普門品》所說的,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不只現一個身,如果有很多個世界眾生機緣都成熟,他就能現很多身,隨心應量。像《梵網經》所說的,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你要是入這個境界就千百億化身,哪裡是一個身!  我們凡夫沒有法子,不能分身,不能現第二個身,為什麼?因為執著這個身是我。這個身是我,當然另外一個身就不是我,所以你就永遠牢牢死在這個身上,可憐!破了四相,無我相、無我見,無我了,所以那個我就能現無量無邊身,道理就在此地,這才叫真正消業障。《金剛經》消業障是特別有效,問題是要你真的去做,不是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念幾遍就消掉,念幾遍消不掉,念十萬遍也消不掉,要真正去做到,就消掉了,消掉就得大自在。  三障消除,三身就現前。注意這個地方,圓現,什麼叫圓?一即是三,三即是一,那就圓了。只要四相、四見一破,給諸位說,我剛才講,我們這個身還在世間,就如同六祖惠能一樣,惠能開悟見性是在二十四歲,年歲不大,我們在《壇經》上看到的,他在黃梅得法是二十四歲,得法之後他那個身就是三身圓現。我們現在這個身是業報身,他覺悟之後,身見沒有了,我見、我相都破了,所以就轉業報身為圓滿的三身。這個身就是他的自受用報身,也是他受用報身,對一切眾生來說就是應化身,對他本體來講就是清淨法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  這種利益殊勝,真正不可思議。能大師以後,不是沒有見性的,但是沒有像能大師那麼痛快、那麼快速、那麼殊勝,這的確是沒有。但是在修學過程當中,假以時日,每個朝代都還有幾個,真正是難能可貴。這其中的道理,就是我們常講的看破、放下,是不是真正看破、真正放下。而金剛般若徹始徹終也就是教給我們看破、放下。

  節錄自金剛般若研習報告09-023-0032集 1995/5

淨空老法師專集網站:http://www.amtb.tw/

淨空老法師專集鏡像站:http://www.amtb.cn/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amtbtw/

優酷:http://i.youku.com/amtbhz
微信號:amtbhz

長按左圖,點選「識別二維碼」
即可連結至專集網微信主頁關注

相關焦點

  • 應身是法身如來所現之相,為眾說法,欲令眾生皆證本具法身.倘眾生取著此應身之相,便不能見性矣|淨空老和尚開示
    倘眾生取著此應身之相,便不能見性矣|淨空老和尚開示  【應身是法身如來所現之相,為眾說法,欲令眾生皆證本具法身。倘眾生取著此應身之相,便不能見性矣。】  佛這個意思的確是很深,佛不但是應化身不執著,四相四見完全沒有;即使佛的報身,也沒有,也不著相,後面還要講到。佛自己現身不著身相,這個身做什麼用處?為一切眾生說法的,為接引一切眾生永脫輪迴、生淨土成佛道的,這是佛應化身的大用,我們講是作用。
  • 從何斷起.應知其則非,而離名字相.知其無所說,而離言說相|淨空老和尚開示
    知其無所說,而離言說相|淨空老和尚開示  【從何斷起。應知其則非,而離名字相。知其無所說,而離言說相。】  我們先說這一小段,這幾句。從哪裡斷起?從離名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馬鳴菩薩在《起信論》裡為我們說的,跟《金剛經》完全相應,從這個地方下手。《金剛經》常講,這個句子裡頭「則非、是名」,這個句子很多。
  • 10/21淨空老和尚最新開示|法音宣流 第19集
    2020/10/21淨空老和尚最新開示|法音宣流 第19集一句佛號,老實念就行了。
  • 虛雲和尚法匯開示
    先當審觀因地發心。除去煩惱根本。煩惱苦滅。佛性圓彰。若因地修行不真。則果招邪外之曲。若論修行之方。機有上中下之異。法亦有三乘人天法門不同。若為上機者。則為說大乘微妙法門。為中機者。為說出世解脫法門。為下機者。則為說解脫地獄餓鬼畜生三塗之苦。佛雖說種種法門。無論大小乘戒。皆以三歸五戒為根本。務使受持者。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依之立身齊家治國。則人道主義盡。且苦因既息。苦果自滅。解脫三塗苦。生人天中。
  • 奉持二義,當機立斷,堅持不懈,降伏習氣|淨空老和尚開示
    金剛經的智言慧語—奉持二義,當機立斷,堅持不懈,降伏習氣|淨空老和尚開示  題裡有能斷,世尊囑咐我們要「汝當奉持」,要把能斷、奉持這兩個意思記住,這是佛對我們的教誨
  • 總之起念即非,並起念之非亦非.經雲則非,如是如是.此「則非」之究竟了義|淨空老和尚開示
    金剛經的智言慧語—總之起念即非,並起念之非亦非。經雲則非,如是如是。此「則非」之究竟了義|淨空老和尚開示  【總之起念即非,並起念之非亦非。
  • 滿招損,謙受益|淨空老和尚開示
    懂因果就能趨吉避兇—滿招損,謙受益|淨空老和尚開示我們的心,這個心裏面是裝滿了邪知邪見。中國古人常說,「滿招損,謙受益」。
  • 必須離相反照,庶幾證入也|淨空老和尚開示
    金剛經的智言慧語—必須離相反照,庶幾證入也|淨空老和尚開示  這一條很要緊,教給我們怎樣去證入。
  • 學習大勢至菩薩 一心持名成就道業|淨空老和尚開示
    因此古德讚嘆此章經,「誠為銷罪之巨冶,愈病之靈丹,修心之捷徑,求生之要術也,若能常持,無苦不除,無樂不與,無願不遂,無果不得」。這是很簡單的把這章經的功德利益給我們說清楚、明白了,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的方法,就在這一章經裡。我們看到這一章經,心定下來了,決定學習、效法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
  • 眾生為了衣食受盡苦惱,苦役萬般|淨空老和尚開示
    懂因果就能趨吉避兇—眾生為了衣食受盡苦惱,苦役萬般|淨空老和尚開示我們看念老的註解,「右第卅七衣食自至願。飲食衣服見《宋譯》。
  • 善用念力,圓證智慧光明|淨空老和尚開示
    所以,世尊把念佛法門比喻為阿伽陀藥,所有一切法門治不了的病,這一服藥能治,這個藥是無價之寶!  見到阿彌陀佛就等於見一切諸佛,我們想到哪個世界就到哪個世界,想見哪尊佛就見哪尊佛。想到藥師佛的琉璃世界,一念就到達了。我們應當聽佛的教誨,求生西方,才是佛的好學生!  恭錄自 淨空老和尚講演
  • 吝財吝法墮惡道|淨空老和尚開示
    懂因果就能趨吉避兇—吝財吝法墮惡道|淨空老和尚開示中國人對老師的品德是非常尊重,老師都希望學生超過自己,教學真正有成就。
  • 噶千仁波切文殊閻魔敵閉關心要
    ——緣起——此開示乃噶千仁波切講於文殊閻摩敵全球線上閉關前夕,並請GBI常住堪布丹津傳達給閉關弟子,作為修持的引導,極為殊勝難得,請閉關行者務必珍而重之!怨敵與部多等,主要都是因嗔心嫉妒所成,這些煩惱才是我們應該勾召的對象,而血肉骨則是煩惱的自然展現。總之,在勾召時不應該存有敵我的分別想,而是要勾召內心的煩惱。隨文理解的話,「三界無餘觀成大宮殿.(閻摩敵法本P.43-44)」是指:舉凡有意識者。佛云:「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當我們的心不再有我執,心本即是佛,就像冰塊融化成水是一樣的道理。
  • 一體之盈虛消息 皆通於天地 應於萬類
    老君曰:人修善積德而遇其兇禍者,受先人之餘殃也;犯禁為惡而遇其福者,蒙先人之餘福也。《名醫敘病論》曰:世人不終耆壽,鹹多夭歿者,皆由不自愛惜,忿爭盡意,邀名射利,聚毒攻神,內傷骨體,外乏筋肉,血氣將無,經脈便壅,內裡空疏,惟招眾疾,正氣日衰,邪氣日盛矣。不異舉滄波以注爝火,頹華嶽而斷涓流,語其易也,甚於茲矣。
  • 生死心不切,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
    不肖弟子冒昧報告的主題是,生死心不切,若真為生死之心不發,一切開示皆為戲論,從海賢老和尚反省我們求往生的信願(一)。  提綱。一、開頭。二、提出問題:(一)普遍現象:念佛功夫不得力。(二)根本原因:生死心不切。(三)生死心是入道基礎。三、分析問題:(一)生死事大。(二)「死」字真正含義。(三)海賢老和尚榜樣。(四)古人修行榜樣。四、解決問題:(一)印光大師開示生死心切。
  • 因賅果海,果徹因源,如是如是|淨空老和尚開示
    金剛經的智言慧語—因賅果海,果徹因源,如是如是|淨空老和尚開示  因果是世出世間的定律,善因決定有善果,惡因決定有惡報,因果報應絲毫不爽,作佛、作菩薩之因
  • 淨空老和尚開示:飲食
  • 共修第五十九天:錦州北普陀寺監院大贊大和尚開示【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
    遼寧省義縣寶林禪寺住持錦州北普陀寺監院大贊大和尚主禮《金剛經》消災除疫線上祈福法會大贊大和尚為大家開示「化無所化分第二十五」讓我們一起來回顧大贊大和尚的精彩開示吧!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則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
  • 不昧因果|淨空老和尚主講
    九八年早餐開示—不昧因果  (共一集)  1998/9/1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20-013-0915  昨天早晨悟教師來看我
  • 閻羅王有沒有權力把你的罪加重一點|淨空老和尚開示
    懂因果就能趨吉避兇—閻羅王有沒有權力把你的罪加重一點|淨空老和尚開示我們看念老的註解,『眾生業報』,「業報指業因與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