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隱君說文解法】歐陽修字序(五首),何有五行八卦?

2021-03-03 六藝文言

聖賢名者,宗乎聖賢,徵乎經藉,說名解字,而為文章,傳家訓,延族風,而有裨於教者也,誠名教之一端,雅言之一體,傳統之一隅,可不重乎?誠可為復興文教之先卒,馳荒野而動蒙昧也。及其入室入家,為臺銘為壁箴,文翰內美,墨香外溢,孰不以為寶?詩書禮儀之家,文人士夫之族,可藉此而重建也。

六藝聖賢名:1820元,將名說字序請回家。13710029163(微)


歐陽修【張應之字序】

 
《傳》曰名以制義,謂乎名之必可言也(《左傳·桓公二年》:「初,晉穆侯之夫人姜氏,以條之役生太子,命之曰仇,其弟以千畝之戰生,命之曰成師。師服曰,異哉君之名子也,夫名以制義,義以出禮,禮以體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聽,易則生亂,嘉耦曰妃,怨耦曰仇,古之命也,今君命大子曰仇,弟曰成師,始兆亂矣,兄其替乎。」)。世之士君子,名而無所言,則不能稱述以見乎遠。(名必可言,以得宜矣。不能見乎遠,寧有成乎?歐公引傳作論,體要得焉。)餘友河南主簿張君名谷,字仲容。谷之為義(前顧傳),窪而不盈(處山嶺間,流水以注溪也),動而能應(水流是動,聲出則應),湛然而深(谷多潭,碧澄不見底),有似乎賢人君子之德,(不盈,謙也,能應,學才為人知也,湛深,厚也,厚而謙則不狂,為人知則來遠,來遠則德學可傳矣),其所謂名而可言者也(此正經一層)。然嘗竊謂仲容之字,不足以表其所以名之之義(折轉一層,啟易字之由)。大凡物以至虛而為用者有三,其體殊焉。(宕開生議,循物理論人理)有虛其形而能受者,器之圓方是也。然受則有量,故多盈溢敗覆之過;有虛其中而能鳴乎外者,鐘鼓是也,然鳴必假物,故須考擊之設;有虛其體而能應物者,空谷是也,然應必有待,故常自然(無所求,有所接,是可至無窮也),以至靜接物而無窮(拍到名上)。士之以是為其名,則君之道從可知也,宜易其字曰應之。蓋容以言其虛之狀,不若應以體乎容之德也。(補釋容之薄,應之厚也。)


君早以孝廉文藝考行於鄉裡,薦之於有司,而又試其用於春官者(掌禮法、祭祀,謂禮部)之選。深中隱厚,學優道充,其有以應乎物矣。然今方為小官,主簿書,其所應者近而小,誠未能有以發乎其聲也。(直扣一個應字)餘知夫虛以待之,則物之來者益廣,響之應者益遠,可涯也哉?(謂不可涯也,涯者,盡也,限也。近敘其事,勉之矣。然不離其字之義)


餘與君同以進士登於科,又同為吏於此,群居肩隨,宴間相語,得以字而相呼。故於是不能讓而默也,敢為序以易之。(結至友情,款款而深)
 
仕隱君:古人字序,如此學,如此識,又如此情,如此文,更如此慎,如此重。豈今之闕如不文者哉。闕者,名輕而不敬,不文者,意隨而不重。故近乎淺薄而不知,染於邪曲而不察,是名教不行,其化亦不漸矣。友周君亦稱應之,未知其應與待。若應乎命則待之可矣,使應乎物,則必若谷之虛,而可待之矣。

【重磅】文言進家庭、進企業全面啟航,全國開先,收益全面放開,機會有您!

歐陽修【尹源字子漸序】

 
奉禮尹君之將西也,稱古仁者送人之義,責言於其交之所嘗厚者,其友人渤海歐陽修在餞中,率然曰:餘無似(似古仁者也),雖不能竊仁者之號,奈嘗辱君之道義切劘(音磨,削也,謂切磋相正也)為最深,是以不能無言。(以退為進之法,以反為正之巧。夫序之為體,贈人以言也,雖字序無外。言者,有以規矣,有以勸矣,有以自勉矣。總不離道義,非承乎聖賢,取乎經籍,又焉可發而為言哉)然君之文行,餘既友慕,欽揖之不暇顧,豈有遺忽乏少(不足之謂)之可以進於言邪?(前言不能無言,此言己之乏少,不可以進言,歐文曲折如是,然卒有言。又曲折進之。所謂,曲而不柔,柔而不弱者也)因姑請更君之字,以塞其求雲。


君之名源,而字子淵。夫源發於淵,深且止也(破出一個止字),於詁訓既不類,又無所表發其名之美,甚非稱。(先喝斷俗意,直不知此字可有名人說,若歐公肯之,亦必為之辯矣)據禮家之說曰:「三王之祭川也,先河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委,隨也,隨其所如則聚,聚則積)。蓋謂其源發而漸進於廣大,委其注積也。揚子曰:「百川學海,而至於海。」(突出一個學字)今君之學也,皆古文字聖賢之事業,至其尤深而鉅者,又烏止淵之譬邪(同耶)?(申學不可止之意)然亦欲君之漸進不已,而至深遠博大之無際也,請字之曰子漸。(正出一個漸之,夫學不可止,故漸而大,至於海之無窮。夫意自折處起,文從然字生。非為辯也,亦精析者也。)


古者男子之生,舉以禮而名之(名之亦有禮,禮名重其生)。年既長,見廟筮賓而加元服,服加而後字,示尊其名以隆成人也(字之亦有禮,禮字重其成人)。夫君子所以自厚重其名字,如此之甚也,誠以其賢否醜美(道義之存亡,彰乎人之賢否醜美),必常與名字相上下而始終(上下為時修,始終乃一貫)。邾婁一小國君,片善可稱,《春秋》褒之曰儀甫。(好字,褒於經又如是,惟有片善耳)解者謂國不如名,名不如字,以為極美之談是也。子漸行矣,勉之(行矣,不忍別也。勉之收煞,又期之深矣)。
 
仕隱君:始不欲言,謙謙欲拒,姑且更字,言出一大片正經文字。豈不欲言哉?遮遮掩掩,示其言之重矣。若魚之餌食,必觀之,探之,示其可,然後吞之而去。故欲以言售人也,直切難售,婉曲多成。然言於道途,又不可做羞澀態矣。中末二段,可見歐公端肅,又非尋常怯怯者也。故歐文瀾,其瀾在浪生處。非湧動之力,豈可生哉

【重磅】名文字說,再啟家訓——六藝在行動



歐陽修【胡寅字序】

 
寅之為言,恭且畏之辭。《虞書》「寅賓出日」、「寅餞納日」雲者,堯命其臣義和者修其官,而史美之之文。又曰「夙夜惟寅」雲者,舜敕其臣伯夷之辭也。又曰、同寅協恭,和衷哉」雲者,皋陶戒禹之言也。(康熙字典,此義下亦引此數句為證)堯、舜、禹之事,載於《書》者,為萬世之法。而其君臣之際,相言語者如是,是知恭恪畏慎。以思其事,雖聖人猶然。(此段徵聖宗經,文道有焉,文原立焉)  

尉氏胡君名寅,以問於餘,且將字之。餘以謂名者,古之人生而有別之稱爾。若太甲、盤庚、仲壬者,又直識其次第而已。至於左丘明者載魯大夫(外師服乎?若否,則晉大夫也)之語,始謂命名必有義,而學者又以文王、武王、伯魚之類附其說者,尤非也。文王之世為商諸侯,偶商不幸而紂為淫虐,然猶身服事之,豈其生也已有滅商自大之心而名昌?其子始生又期使殺君而發其功業哉?孔子之生子,適有饋鯉者,遂名之。若史魚、孔鮒,又有饋者乎?則是直為識別之稱,未嘗有義也。然考古人之命字者,則似若有義,蓋將釋其名,曰其字若此而已。(好一翻辯析,為下釋名張本。然名之有義,寅之為畏,不亦制義者乎,豈釋名哉。)


胡君曰:「我所以問其字者,將知其寅者何謂?」然因考於古,取堯、舜、禹之《書》常所道告之,而字曰子畏,作字說。 
 
仕隱君:先釋寅之名,示敬畏之旨,中挑起識別制義之辯,表示遲義,實則明義。末字,復歸於義。歐公字說,曲折如是,古有考,學有昭,隱以發,蓋不離理義也。硬將識別之稱,煥成制義之字。

【學習心得】張春芳 | 學文讓儒家精氣神由表及裡——斯文斯士

周修港(北師大研究生):從讀文言文到寫文言文

歐陽修【鄭荀改名序】
 
三代之衰,學廢而道不明,然後諸子出(正言以起,明白鑒世,不離於道也)。自老子厭周之亂,用其小見,以為聖人之術止於此,始非仁義而詆聖智(斷得好,老氏自智,實流於小)。諸子因之,益得肆其異說,至於戰國,蕩而不反。(諸子之昧亦深,老氏之罪亦大。蓋智能之士,其惑遠,又非聖人之道不能正也。今學老氏者多有,而學易至於偏邪,皆此類也。)然後山淵、齊秦、堅白異同之論興,(《荀子不苟》、:山淵平,天地比,齊秦襲,入乎耳,出乎口,鉤有須,卵有毛,此說之難持者也,而鄧惠施能之,君子不貴者,非禮義之中也。)聖人之學幾乎其息。最後荀卿子獨用《詩》、《書》之言,貶異扶正,著書以非諸子,尤以勸學為急。荀卿,楚人。嘗以學幹諸侯,不用,退老蘭陵,楚人尊之。及戰國平,三代《詩》、《書》未盡出,漢諸大儒賈生、司馬遷之徒莫不盡用荀卿子,蓋其為說最近於聖人而然也。(全由一荀字引出,是期其效荀卿,近聖人,而貶異扶正也)


滎陽鄭昊,少為詩賦。舉進士已中第,遂棄之曰:「此不足學也。」始從先生長者學問,慨然有好古不及之意。鄭君年尚少,而性淳明,輔以強力之志,得其是者而師焉,無不至也。將更其名,數以請,予使之自擇,遂改曰荀。於是又見其志之果也。夫荀卿者,未嘗親見聖人,徒讀其書而得之。(一折一層)然自子思、孟子已下,意皆輕之(二折一層)。使其與遊、夏並進於孔子之門,吾不知其先後也(三折一層)。世之學者,苟如荀卿,可謂學矣(四折一層),而又進焉(進於孔子之門也),則孰能禦哉(五折一層)!餘既嘉君善自擇而慕焉,因為之字曰叔希,且以勖其成焉。(叔希不具說,蓋有遺君子者也。簡煞為結)
 
仕隱君:借荀論荀卿,全因勸學而來。荀卿勸學,輝耀長夜,與學而等。即輕之者,焉能廢之?夫志立業成,要不離學。舍學言志,志必無根,惡可以培能達功哉!世多虛志之徒,久之則不再有言。亦多狂妄之輩,久之則不再有行。蓋學不足以持之故也。夫子十五立志,乃其學小成矣。茲庠序之師,命童幼期何待何,以為可植而成也,然時學不有充,不過耳邊之風,口頭之唾而已矣。

【重磅諫言】黃仕隱|為文言文教課程開設致大學校長書兼致教育部

歐陽修【章望之字序】
 
校書郎章君,嘗以其名望之來請字,曰:「願有所教,使得以勉焉而自勖者。」予為之字曰表民,而告之曰:古之君子所以異乎眾人者,言出而為民信,事行而為世法,其動作容貌皆可以表於民也。(則乎古之君子,勉於人,自亦不遠矣)故紘綖延冕弁以為首容,佩玉玦環以為行容,衣裳黼黻以為身容。手有手容,足有足容,揖讓登降,獻酬俯仰,莫不有容,又見其寬柔溫厚、剛嚴果毅之色,以為仁義之容。(拈住一個容字,歸結為仁義之容,何離道焉)服其服,載其車,立乎朝廷而正君臣,出入宗廟而臨大事,儼然人皆望而畏之(隱點其名),曰此吾民之所尊也(道出一個尊之)。非民之知尊君子,而君子者能自修而尊者也(進說尊之在自修)。然而行不充於內,德不備於人,雖盛其服,文其容,民不尊也。(尊而不尊,要在內行備德。一非一然,又是意從折處起)

名山大川,一方之望也,山川之嶽瀆,天下之望也(明其名義)。故君子之賢於一鄉者,一鄉之望也;賢於一國者,一國之望也;名烈著於天下者,天下之望也;功德被於後世者,後世之望也。(德有大小,望起遠近)孝慈友悌達於一鄉,古所謂鄉先生者,一鄉之望也。春秋之賢大夫,若隨之季良、鄭之子產者,一國之望也。位於中而奸臣賊子不敢竊發於外如漢之大將軍;出入將相,朝廷以為輕重,天下系其安危,如唐之裴丞相者,天下之望也。其人已歿,其事已久,聞其名,想其人,若不可及者,夔、龍、稷、契是也。其功可以及百世,其道可以師百王,雖有賢聖莫敢過之者,周、孔是也。此萬世之望,而皆所以為民之表也。(一陣鋪陳,一陣緊列。卒至於萬世之望,周孔為表。非心在聖賢,能如是乎?宜望之之多名也。)

傳曰:「其在賢者,識其大者遠者。」(其在庸者,較其小者邇者)章君儒其衣冠,氣剛色仁,好學而有志(學志焉得有分?)。其潔然修乎其外,而輝然充乎其內,以發乎文辭,則又辯博放肆而無涯。(吾雖不敏,請事斯語,然潔然於外飾者,或又不能輝然其內也)是數者皆可以自擇而勉焉者也,是固能識夫遠大者矣。雖予何以勖焉,第因其志,廣其說,以塞請。慶曆三年六月日序。
 
仕隱君:夫望之為義,若臨東山之小魯,岱泰之小天下。方其有遠大之望,丘壑層林奚能阻焉?及其望積以表民,鄉而國,國而天下,天下而萬世,自不與燕雀烏鵲相類也。歐公之望於後世也,以其望存於未望之時,蓋見章君而同鳴,非惟勖彼焉,亦勖己耳。然元元較小邇者眾,雖陟高山,又不得有古人之志。故士君子登高必懷,以己之碌碌不堪古之悠悠也。吾至名山大川,常戒以文,懼溺於世務而不有懷,遺古之登高者笑,即章氏亦不能及,何進乎歐公之勖乎?

轉進升級:六藝文言初級文師面授班招生簡章

【振聾】仕隱君|文化自信本質是文言自信

【振鐸】黃仕隱|大語文教學和培訓走向文教,是文化復興時代的必然選擇

【稍可觀】六藝文言在讀學子詩詞習作選刊

【中學生福音】「六藝文言小古文」冬夏令營習作展示

【稍可觀】六藝文言在讀學子經義文——初階

六藝文言書院,致力於民間文舉,以文育士,以文取士,再造儒家士大夫!

   

六藝文言網絡學院,致力於全國文言文教復興,培養體制學校、私塾界文教師資,推進體制語文教改,為體制學生、私塾學生提供專業網絡文言係統課程,以文統學,以文促學,以文修行,以文養德,以文激情蓄志,促進體制名校文舉,同時率先在民間恢復建立傳統文舉體系!

      

六藝翰林院,以培養文舉秀才、舉人為目標。開設綜合性國學課程。

       

文教進體制、私塾!推進高校、中學、私塾文教課程建設,打造專業文教顧問團隊。

       

推動文言文教復興全國使者大聯盟(個人、機構)。

       

文言文網絡學習、文教推廣隊伍,六藝聖賢名、文言文旅使者,加盟、代理:

13710029163(微信)

13610098781(微信)

相關焦點

  • 【六藝聖賢名】新作公司名序(說)兩篇——重興名教,載道賦能
    思繼則創業何難?自有天成者也。有女史以公司泰古成問說於餘,餘察其業服飾,可以制賢士君子之服,以紹士風;察其道文化,可以興禮樂,以培士德;察其請雅言,可以習文學,以同士志;察其有淑風,可以持賢婦,以回姆教。而女身執之於茲世,亦必以節義凜凜乎須眉方可,強事而事不違,堅業而業不損,以同天室,孰其謂之不能?
  • 說文解字序-許慎
    因此,它不但過去對漢字研究發生了巨大的影響,對現在和將來的漢字研究仍有巨大的意義。許慎《說文解字》序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 。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可相別異也,初造 書契。
  • 說文解字序
    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 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 ,改易殊體,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 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
  • 《說文解字序》及全文翻譯
    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 。庶業其繁,飾偽萌生。 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 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 ,改易殊體,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 褚葉兒丨鄭玄明堂五室說考議
    例如,北魏學者李謐就曾對駁難鄭玄之說曰:鄭康成漢末之通儒,後學所宗正,釋五室之位,謂土居中,木火金水各居四維。然四維之室既乖其正,施令聽朔各失厥衷。左右之個,棄而不顧,乃反文之以美說,飾之以巧辭,言水木用事交於東北,木火用事交於東南,火土用事交於西南,金水用事交於西北。既依五行,當從其方,用事之交,出何經典?可謂攻於異端,言非而博,疑誤後學,非所望於先儒也!
  • 毓民【說文解字】系列(A)
    人能思之,豈復有悔咎耶?」唐朝的司馬微先生在《坐忘論》中說:『與其在最後出蠱惑補救,不如當初老實守規。』這是當官者處理事務的基本法則,費力少而見功多。人如能夠一開始做事而深思熟慮,就不會事後悔莫及了。」北宋太宗的告誡百官的十六字的「戒石銘」「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說文解字【09】「清官與貪官」。
  • 【總結】仕隱君2020年度古詩文創作目錄(271首)
    仕隱君2020年度古詩文創作目錄(271首)古文:論辯13首,序跋9首,書說58首,贈序13首,傳狀32首,碑誌6首,雜記40首(三)書說(58首)(20200216)為中醫復興萬言書(20200101)賀涪五中同學黃兵設計胖五成功發射啟(20200221)養花者說
  • 「記憶」何為五行八卦天幹地支?
    如今,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很少能用到五行八卦天幹地支,不過也不排除有人對它們有興趣,想去記憶它們。記得在之前,我寫過一篇關於記憶十二生肖的文章,裡面有提到十二地支,那為了讓大家能夠更直觀的學習五行八卦、天幹地支到底是什麼,如何進行記憶,所以寫下此文,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示。何為五行?
  • 毓民【說文解字】系列(F)
    此外,《顏氏家訓》亦有:「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之句,意思就是說沒有學問的人,最好不要亂說話。 「信口雌黃」也與「順口開河」這個比較通俗的常用語的意思相近,都是用來形容不假思索,胡言亂語。 說文解字【59】「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今集主題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這句話出自《荀子王制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 宋詞之美 第三講: 閒情與深情── 晏殊、歐陽修詞中的情與理
    拋棄,此處有試圖將之忘掉、擺脫之意,一作拋擲。葉嘉瑩〈說馮延巳詞四首〉之二云:「『拋棄』正是對『閒情』有意尋求擺脫所做的掙扎,而且馮氏還在後面用了一個『久』字,更加強了這種掙扎努力的感覺。可是馮氏卻在一句詞的開端先用了『誰道』兩個字,『誰道』者,原以為可以做到,而誰知竟未能做到,故以反問之語氣出之,有此二字,於是下面『閒情拋棄久』五字所表現的掙扎努力就全屬於徒然落空了。」
  • 五行八卦
    現在地球某處發現的異文異字不一定是本星體的古人所為,是空間形線所為,所以白龜上的八卦就是宇宙空間形線圖所為而被伏羲發現,並進行研究,形成中國的易學。中國的某些易學研究者通過對八卦的研究後,知道易是蜴,蜴是富有變化的生物,所以將蜴引向易,即八卦的變化,以此來影射世界萬事萬物皆是變化的。宇宙空間和時間在不停地動變,八卦就是宇宙動變的縮影。宇宙雖然是無規則地動變,但所形成的萬事萬物是有規律動變。
  • 八卦五行學說是太極拳的理論基礎
    太極十三勢與八卦五行的關係張三丰的《太極拳經》說得很清楚:「十三勢者,掤、捋、擠、按、採、挒、肘、靠,此八卦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擠按,即坎離震兌四正方也;採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進退顧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則為十三勢也。」 這是說十三勢的基本技術內容,與八卦五行方位及其八門五步有相對應的關係:十三勢又叫太極拳,名異而義同;太極、八卦、五行的理論內容都源於《易經》。 根據上面的說法,一定會有人問:是不是說太極拳就是按八卦五行編的?十三勢的動作方向步法萬位等就一定要與八門五步相一致?
  • 說說「五行(hang)八作」和「五行(xing)八卦」
    如圖①所示,三千多年前「行」字的圖形文字是十字大路。圖②是甲骨文中的「行」字,圖③是商周兩代鑄在鐘鼎盤彝上的金文中的「行」字,二者都還不失「十字路口」的樣子。嬴政在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統一六國以後讓李斯統一文字,李斯把「行」字訛改為圖④的樣字,全不像十字路了。之後的漢儒許慎則說「行」字是「人之步趨也,從彳,從亍」。其中,「彳」和「亍」都是小步走路、走走停停的意思。
  • 風水學的真正內涵根源於陰陽五行,先後天八卦及河洛理數之玄機
    以這三個數字論之,天地五行八卦之氣又何嘗不符合河洛理數之玄機。此種三者合一理氣之理論來源有依有據,且在斷事上快捷準確。並不像玄空飛星派的什麼旺衰順逆,生克制化等數理化般之功能那麼複雜。目前,普遍流行玄空飛星派為風水學中最高的理氣派別。
  • 五行八卦的生克平衡
    五行是地球上五種基本能量屬性:木、火、土、金、水,但是他又不是單純實質性的木頭、土、金屬、火、水,而是抽象的歸納式的把地球上的所有物質分成了這五種屬性,包括人體內的臟腑都是這樣,例如把肝膽抽象為木,不是因為肝膽是木頭,而是他的功能類似於木的屬性。
  • 五行八卦分別指什麼?
    風水學上將九星根據五行的屬性付之於顏色區分,於是形成了一個系列名稱:一白星,二黑星,三碧星,四綠星,五黃星,六白星,七赤星,八白星,九紫星。九星與公元紀年有何關係九星和公元紀年的關係就是一個星掌管二十年的光陰。前面提到過風水紀年法的三元九運共一百八十年,通過九星掌管,一輪剛好是一百八十年。
  • 「五行」竟然有幾十種!哪一種才是五行老祖宗?
    ⑵正五行:專論八山二十四字,震宮甲卯乙三字屬木,鄰宮寅來附之;離宮丙午丁三字屬火,鄰宮巳附之;兌宮庚酉辛三字屬金,鄰宮申附之;坎宮壬子癸三字屬水,鄰宮亥附之。艮坤辰戌醜未六字屬土,巽本屬木,乾本屬金。此為五行之本。人們卜卦,風水論龍,挨星、卜葬都以正五行而論,選擇家有時也以正五行為主。
  • 道 河圖洛書 陰陽五行 八卦
    許慎《說文》解字:「媧,古之神聖女,化育萬物者也。」女媧在整個古文化系列中佔有重要地位,先秦文獻古籍《史籀篇》、《楚辭》、《禮記》、《山海經》、《淮南子》和秦漢以來的《漢書》、《風俗通義》、《帝王世紀》、《獨異志》、《路史》、《繹史》、《史記》等史料都有關於女媧的記載。
  • 八卦、天幹、五行方位圖
    (2)八卦所屬  乾、兌(金);震、巽(木);坤、艮(土);離(火);坎(水)。這個「藏」字,多少有些蘊藏儲備的含義,地支在地下嘛,自然是藏起來的部分。換一個角度,我們也可以認為子是癸水的根,午是丁火的根,卯是乙木的根,而酉是辛金的根。地支,本來就是天幹遺留在地下的根須,只不過子午卯酉這四條根並未經過糾纏,十分單純而容易分辨。
  • 如何利用五行八卦選擇樓層
    先天八卦:先天八卦,又稱伏羲八卦,傳說由距七千年前的伏羲氏觀物取象的所作。 《易·繫辭》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就是先天八卦極其演繹過程,在整個演繹中,首先是太極,其次是兩儀,最後是八卦,它們揭示了宇宙形成的過程。後天八卦:後天八卦,又稱文王八卦,是周公姬旦(前1152年—前1056年)所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