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大佬端起公募飯碗,吃的是黃齏白飯還是大魚大肉?

2021-01-14 裸眼看財經

羅青山/文

這是裸眼看財經的第 112 篇文章

1700字 | 全文閱讀需14分鐘

公募基金連牛兩年後,2021年該熊了嗎?看看新年第一周股市表現、新基金募集盛況,公募基金的吸金能力和賺錢效應依舊在線,投資者賺錢,基金公司也賺錢。

近兩年公募權益基金業績走牛,不禁讓人想起兩年前選擇「私轉公」的大佬們。端起公募基金飯碗這些年,他們過得好嗎?

5家「私轉公」基金公司現狀

想梳理「私轉公」的情況,其實是最近關注到了朱雀基金的業績,很低調又很強。

目前,資管行業共有167家金融機構具備公募牌照,其中捨棄了私募基金業務完全轉到公募的有5家,除了朱雀基金外,還有鵬揚基金、凱石基金、博道基金、弘毅遠方基金。

從規模上看,拿到公募牌照最早的鵬揚基金髮展最快,目前旗下有39隻基金產品,合計規模660億元。這個規模放在公募基金裡已經相當可以了,排名第51名。

博道基金、朱雀基金、凱石基金和弘毅遠方基金,最新管理規模分別為104億元、90億元、8.7億元和5.5億元,前兩家發展逐漸成型,後兩家幾乎算是沒發展了。

朱雀基金走的路跟鵬揚基金明顯不同,旗下產品主打權益投資,不盲目衝規模。銀河證券數據統計,朱雀基金2020年股票投資主動管理收益率為87.48%,位列全行業第二。

優秀的產品業績是一家基金公司快速發展的必要條件,這樣的例子在公募行業很多很多。這兩年權益基金業績好,朱雀基金也開始發行新基金,想必管理規模短時間內會有不錯的增長。

選擇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

「私轉公」的基金公司只有5家,這個數量並不多,但作為研究對象來看剛好合適。發展到今天,5家基金公司選擇了截然不同的路徑。

鵬揚基金選擇了「大而全」的路線,旗下權益基金、固收基金一應俱全,主要是這家基金公司本來就是公募基金人「奔私」的產物,受益於政策放開又重新回歸公募。

所以鵬揚基金對於公募發展的路子是比較熟的,在渠道和品牌上相對其他4家有著天然優勢,比較好開展業務。現在已經度過了最難的起步階段,平穩發展。

博道基金劍走偏鋒,選擇了權益路線,現在做的產品幾乎都是主動權益基金和被動指數基金,有點像現在已經成型的景順長城基金。

從權益基金的過往業績來看,風格有些過於保守了,超額收益並不明顯,這對於一家主做權益產品的基金公司而言,似乎並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朱雀走的是「小而精」路線,旗下產品數量不多,但業績一個比一個能打。說明做私募業務時積累的投研能力依然還在,如果這兩年業績依然領先,預計朱雀的發展速度會飛快。

公募行業走「小而精」路線的代表是興證全球基金和睿遠基金,他們不會為了更多的管理費收入而爭著發新產品,在行業內有著極好的口碑。

凱石基金有些艱難,其靈魂人物陳繼武是從「公奔私」又經歷「私轉公」,但現在的凱石基金深陷產品規模縮水影響,不少產品面臨著清盤危機,相比發展更需要穩住。

弘毅遠方基金也在摸索新的模式,憑藉著股東方在一級市場的優勢,弘毅遠方本來想走股東換購ETF的路子,後來這件事情被監管掐死,這家基金公司進退兩難。

奔走公募和私募的不同選擇

實際上,在資產管理行業「私轉公」是很少見的事情,我們最常見的是「公奔私」這樣的操作,無論是基金經理還是基金高管。

公募績優基金經理選擇「奔私」已是見怪不怪,主要原因是在公募積累了一定名聲後,到私募會有更優厚的回報,私募面對的是高淨值客戶,做起業務來也更好做一些。

但是私募基金行業魚龍混雜,沒有公募基金這般規範和透明。數萬家私募基金,卷錢跑路的、失聯被註銷的時有發生,也坑了不少投資者,名聲上有點差勁。

所以會有私募大佬看上了公募基金的舞臺,看到了公募行業未來更多的可能性。都是在二級市場投資,按理說在投資方法和策略上不會有很大差別,但公募牌照沒那麼好拿。

證券類私募機構與基金公司投資標的均為二級市場,在開展公募業務時容易存在利益輸送、內部交易等問題,斬斷私募業務進軍公募市場似乎是審批通過最快的做法。

完全放手私募基金業務,從頭開始做公募業務,對私募大佬來說需要極大的決心和勇氣。幸好公募還有專戶業務可以做,專戶業務的收入可以支撐它們逐漸發展開放式產品。

在更透明和規範的公募基金行業,廣大基民最認的還是業績,沒有產品業績支撐的發展都是虛胖,選擇穩健還是激進不重要,曾經百億私募的光環也沒那麼閃耀。

End

相關焦點

  • 獨家揭秘500位證券私募大佬同事圈 公募派勝券商派
    公募派險勝券商派  投資之路需得千錘百鍊。出了校門,每位私募基金經理都要面臨多重考驗,不斷提升投研能力,才能升級為大佬。  在探查500位私募「大佬」從業背景後,可發現,大佬成長之路有較為體系化、曲線救國式的公募之路、券商之路和海外之路等,也有悟性佳、學習能力強、正面抗擊式的私募之路和民間之路等,因個人經驗資源、職業發展、興趣愛好不同,升級之路並不設限,依據各人所長,都可以走出自己的投資之道。
  • 私募公募「通吃」,基金市場的「變形金剛」林鵬續寫陳光明大佬傳奇?
    當時,關於這位「公募冠軍」的去向眾說紛紜。5個月過去了,他的野心終於一步步顯露出來,這位現已轉型私募的資管創業者,在僅用一天就躋身「百億私募俱樂部」後,又馬不停蹄地申請公募基金牌照。這與他的老領導陳光明離職後的道路頗為相似。如今,陳光明的睿元基金已經成為個人系公募基金的頭排,林鵬能否續寫傳奇?
  • 重陽投資王慶:牛市私募短期收益率低於公募 但私募勝率超越公募
    另外,儘管私募基金行業的發展仍然受到一些行業政策的限制,例如養老資金、保險資金、銀行資金不能參與,但監管部門正在推動解決長期資金投資私募證券基金,這是私募證券基金髮展的一個機遇。以下為王慶演講的主要觀點:資管行業的主力軍,仍然是公募基金,私募基金還是配角。不過,在公募基金主導的資管行業中,私募有自己存在的價值。
  • 中安環球:私募和公募大不同
    中安環球(中安環球資本(深圳)有限公司)認為不論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籌集資金的目的都是用來投資股票或者是債券等金融產品的。在生活當中我們絕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公募基金,因此了解得也比較多一點。
  • 了解公募與私募
    按照企業資金的募集方式可以分為公募基金與私募基金。今天我們就來具體了解一下這兩種籌資方式。一、公募基金公募基金又稱公開發行,是指發行人通過中介機構向不特定的社會公眾廣泛地發售證券,以公開營銷等方式向沒有特定限制的對象募集資金的業務模式。根據運作方式的不同分為開放式基金和封閉式基金。
  • 「公募派」霸屏百億私募收益榜 原上投摩根專戶經理領銜
    時代周報記者:寧鵬從近期公募基金申贖情況看,居民儲蓄「搬家」趨勢延續。在業績爆發與規模擴容共振之下,2020年,證券類資管機構普遍成為「大贏家」,私募也不例外。時代周報據私募排排網披露的數據發現,今年以來,A股市場賺錢效應激起了平息許久的公募人士「奔私潮」。
  • 私募是什麼意思?私募和公募的區別
    ,那麼什麼是私募,其和公募有什麼區別呢?  私募即私募投資基金,是指以非公開發行方式向合格投資者募集的,投資於股票、股權、債券、期貨、期權、基金份額及投資合同約定的其他投資標的(如藝術品、紅酒等)的投資基金,簡稱私募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的設立,可以採取發起設立或者募集設立的方式。發起設立,是指由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的全部股份而設立公司。募集設立,是指由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股份的一部分。」
  • 私募基金的期中成績單不及公募 平均收益13.28%
    上半年,結構性行情突出,私募基金的期中成績單不及公募,平均收益13.28%;八大策略平均收益全部為正,股票策略領跑,複合策略、宏觀策略、管理期貨策略平均收益都超過10%。百億私募方面,22家股票策略百億私募平均業績為9.09%,跑輸私募平均業績。
  • 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有什麼區別?四大基本區別一定要清楚
    那麼,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有什麼區別呢?這是很多人特別疑惑的問題,我們在投資基金時如何選擇呢? 第一,對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有幾大區別,這幾大區別決定了不同投資者的選擇 很多人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區別,無疑都是正確的,但從投資者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區別。
  • 揭秘200位「私募大佬」校友圈!北大、清華、復旦前三人大、上交大...
    私募江湖,英雄輩出!相傳依據師承何門,可將各路英雄豪傑分為以「北大派」、「清華派」、「復旦派」、「人大派」為首的十一大著名高校派系。統攬江湖群英薈萃私募所投市場地盤存在差別,此篇先對證券私募基金經理進行年末盤點,至於張磊、沈南鵬等股權投資為主的私募大佬,還得等下回另開一篇。
  • 區域領軍私募友山基金正進軍公募 貴州首家公募基金要來了?
    貴州有A股市值最大的股票貴州茅臺,貴州首家公募基金公司也在申請的路上了。友山基金申請設立公募基金公司,中國證監會剛剛完成接收材料,顯示日期為8月31日。友山基金是貴州的一家私募基金公司,這次申請設立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既是貴州省首家申請設立的公募基金,也是繼鵬揚基金、凱石基金、博道基金、朱雀基金等之後,又一家申請設立公募基金的私募機構。友山基金的持股70%的控股股東為A股上市公司中天金融,貴州省一家有志於轉型金融的地產公司,此前因擬收購華夏人壽一事廣受市場關注。
  • 7名私募大佬「站臺」 新設私募明晟東誠什麼來頭?
    來源:澎湃新聞又一位證券大佬確認「奔私」。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公示信息顯示,1月11日,北京明晟東誠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其實際控制人為中信證券原董事總經理徐剛,其他股東包括千合資本總經理王亞偉等七人,各持股9.99%。
  • 陽光私募的持股動向出爐 私募大佬二季度買了哪些股?
    隨著中報的陸續披露,陽光私募的持股動向也隨之出爐。根據統計,截至12日,共有近百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出現了私募的身影,其中王亞偉、趙軍、馮柳等多位私募大佬二季度動向也浮出水面。數據顯示,原「公募一哥」王亞偉掌舵的千合資本,旗下昀灃3號二季度持有鳳凰光學147.4萬股,保持不變。
  • 百億爆款私募只是熱身,欲複製陳光明神話,林鵬個人系公募獲受理
    文|新經濟e線新經濟e線獲悉,從百億私募火爆發行到發起設立公募申請,這兩起標誌性事件卻在短短三天裡發生了。而且,事件的主角都是同一個人,原東證資管副總經理兼公募權益投資部總經理林鵬。然而,馬不停蹄的是,林鵬發起公募管理基金公司設立資格審批的申請也於10月21日獲證監會受理材料。回過頭來看,百億爆款私募的發行只是為了將來公募基金而熱身的。「公募牌照的申請一直在推進,和諧匯一資產私募業務的鋪開,是為了讓公司投研團隊保持在市場中的實戰感覺,未來私募向公募的轉型,也會更容易水到渠成。」有知情人士表示。
  • 12萬億私募養成記:私募十年,盡顯芳華
    私募誕生之初,估計沒有人會想到有一天它能納入正規化,成為比肩公募的重要發展力量。1998年,當國內第一家公募基金公司成立時,中國的私募基金更多是以委託理財的方式設立投資諮詢公司、投資顧問公司以及投資管理公司的方式運行。相比公募,私募並不引人注意。其後幾年,當公募基金如火如荼的發展、各類創新產品循序推出時,私募基金借道信託尋求發展。
  • 但斌、裘慧明等私募大佬齊聚對衝基金年會 解鎖私募業績長青秘訣
    對於中國對衝基金行業的未來,李春瑜先生認為,私募基金管理規模迎來大爆發的時刻,證券私募基金從2萬億元跨越到3萬億元,用了4年多時間,目前來看,最遲明年一季度大概率突破4萬億元。亮點二:2020年常青樹獎頒獎典禮及獲獎私募大咖傳授業績長青法寶。常青樹獎作為私募排排網一年一度的重量級大獎,備受業內關注。
  • 鍾蓉薩:希望通過公募、私募一起投資 讓養老金分享中國經濟成長的...
    從大的邏輯上講,美國這40年公募基金數據顯示,美國的養老金是全球養老金60%,美國公募基金佔全球的47%,在美國的DC和個人退休帳戶(IRA)裡面公募基金管了接近一半。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大家看到公募基金的趨勢是量化和被動ETF和指數基金髮展的很快。為什麼?因為費率低、成本低,同時可以拿到市場的基本收益。
  • 今日大雪,這黑色食材要常吃,提高身體免疫力,比大魚大肉受歡迎
    今日大雪,這黑色食材要常吃,提高身體免疫力,比大魚大肉受歡迎。大家好,我是阿九,今天來與大家分享一道黑木耳做法。黑木耳是一道典型的「黑菜」,適合秋冬季節食補吃,尤其大雪過後天氣嚴寒,家家戶戶都要勤快地吃點這菜。
  • 國內吃慣了大魚大肉,到韓國卻搶著吃這個,當地人感到不可置信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於吃這一方面更是精益求精。如果回到幾十年前,他們最理想的生活就是大魚大肉。因為在七八十年代,我們國家的物資非常貧乏,所以吃大魚大肉是一種奢侈,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飲食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
  • 私募史上最豪華陣容!中信證券前高管徐剛備案私募,王亞偉、趙軍...
    這家新成立的私募背後雲集了正心谷資本林利軍、淡水泉投資趙軍、千合資本王亞偉、煜德投資靳天珍、拾貝投資胡建平、源樂晟資產曾曉潔、睿泉毅信投資呂一凡等7位行業大佬入股,幾乎都是市場上成名已久的頭部私募掌舵人。  為何這家新成立的私募能吸引這麼多私募大佬的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