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彈抖勁原來是有練習方法的,我敢說90%的人都不知道

2020-09-09 包包太極


學習太極拳到現在,認識了各地很多拳友網友。溝通最多的就是推手,散手之類的技法,其中最讓人來興致的就是 大家對「發勁」的追求。其實最吸引眼球的就是太極的「彈抖勁」

但是習練多年能把「彈抖勁」打的淋漓盡致,隨意即發的人少之又少。

其原因可能是沒有正確的訓練方式,或者沒遇到好的老師。



松活彈抖的「彈抖勁」是太極拳的精華,也是陳氏太極拳區別於其它太極拳的特點。

尤其是陳氏太極拳的「彈抖勁」,是在纏絲勁和腰襠勁為基礎的一種突如其來的爆發力。

特點就是速度快、走螺旋、氣足、力道猛,動作幅度短。。。。

久練彈抖會對推手,蠶絲勁,腰襠勁的體會越來越深。


因此彈抖勁是長期對腰胯進行身法的練習的結果,目的是為達到身體內外高度協調的一種訓練方式」。


從古至今真正流行到被大眾津津樂道的是影視興起之後……

尤其是李連杰老師主演的電影《太極張三丰》上映以後……

大眾對影片中的彈抖畫面記憶新

很多模仿者在原來松活彈抖的要求上刻意練習。

所以近些年在民間廣為流傳並把太極拳推上「另一個高度」。


相信有很多太極拳愛好者,還在研究如何能練出彈抖勁。


在這裡我祝大家一臂之力……



先來了解彈抖勁的幾個特點:


特點一:「梢節勁」儘管參與運動的肌肉依然是全身的,但大肌肉群的運動幅度小,所以欲動小。這點類似於永春「寸勁」。
特點二:身體其它部位被制約的情況下,依然可以發出乾脆凌厲的勁。
特點三:彈抖勁需要在肢體對拔的條件下發出,對蹬地的需求小,對身體重心的影響小。
缺點:
連續性差,連續發出彈抖勁的間隙時間長。
發力前要身體極度的放鬆,因此對訓練水平要求高,練習都還需要一定的身體條件。


彈抖勁是一種「短勁」。他可以瞬間發放,也可瞬間停止。

基本原則是「沉而不僵,輕而不浮,松而不丟」


「彈」

是指一種彈性的力

例如:

射箭是靠弓的彈性力;

跳水是靠跳板的彈性力;

太極拳是靠身軀這張弓的彈性力(兩臂,兩腿,身弓)


但是這一切都源於「松活彈抖」的前提下。

也就是說它對習練是有要求的,需要學員有一定的「功底」才能掌握這一動作的要求。

練習的過程中

必須遵循太極拳發勁的基本原則:「去僵求柔,周身放鬆」。按照「勁起於腳,行於腿,主宰於腰,發於捎」的運勁技巧。



「抖」

是一種快速的震蕩,螺旋脈衝式的勁。仿佛一下子清全身的力量抖擻出來似的。

例如:

發勁的拳頭「不要了」把它拋出去。

發勁胳膊「不要了」把它抖出去。

所以,「抖勁」包括全部道出,全部放出的意思。

再如:

狗抖毛,一下把身體上的水抖出來抖幹。


拳論中也有描述:「周身柔軟似無骨,忽然放開都是手」

形容的就是彈抖勁的特點。



針對網友提出的要求,對太極拳更「高一級」功夫的追求。

我整理了太極拳「彈抖勁」的訓練方法。

如下:

彈抖勁為太極拳的一種技法,陳氏太極拳用的比較多,本人習練太極拳數年沒有真正的把它練習到位,今示範不好敬請諒解。


我將其作為習拳重點,通過學習觀察研究,並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步有所感悟。
現在把它分享給大家做個參考


訓練方法一

雙手固定在胸前,利用腰胯的旋轉來帶動。


訓練方法二

雙手在胸前利用腰胯的旋轉小幅度的打出。


訓練方法三

雙手在胸前利用腰胯的旋轉在中線打出



三種彈抖勁訓練方法:

一、「左右迴旋」

代表動作:掩手肱拳。

練習方式:可以用白蠟幹雙手握住保持不動,利用胯的前後旋轉。

二、「前後摺疊」這裡指骨盆的前後摺疊

代表動作:裹鞭炮;前膛坳步接掩手肱拳過度動作。

訓練方法:雙腳一前一後與肩同寬,做端盆的動作向外潑水。

手隨腰動跟隨身體往前甩,熟練之後手掌變拳。

剛開始可以慢做動作,到熟練了以後再發勁。

三、「上下側擊」,左右往下坐胯的發力

代表動作:「連珠炮」



建議:

如果深入研究彈抖勁,就去研究丹田的發力;把和身體化開似練習區別開來!

以上練一方法每天半小時,一周就能感受到彈抖勁。


總之練習彈抖勁是對一種突如其來爆發力量的追求。需要很多前期的經驗及基本功。
比如要先弄懂腰胯勁,纏絲勁,短勁。
因為「彈抖勁」是這些勁的聯動結果。
這一切的要求必須在身肢放長,松活彈抖的要求下進行。
練習彈抖勁的時候,說明自己的對拳藝的認識已經到達了一個更高的層次。
最後
我是太極路上只講乾貨的包包太極
如果大家喜歡這篇文章
請關注,點讚,轉發!
另外:此篇文章不日將配有視頻解說,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太極拳的彈抖勁原來是有練習方法的,我敢說90%的人都不知道
    學習太極拳到現在,認識了各地很多拳友網友。溝通最多的就是推手,散手之類的技法,其中最讓人來興致的就是 大家對「發勁」的追求。其實最吸引眼球的就是太極的「彈抖勁」但是習練多年能把「彈抖勁」打的淋漓盡致,隨意即發的人少之又少。
  • 太極拳的彈抖勁練習方法
    學習太極拳到現在,認識了各地很多拳友網友。溝通最多的就是推手,散手之類的技法,其中最讓人來興致的就是 大家對「發勁」的追求。其實最吸引眼球的就是太極的「彈抖勁」但是習練多年能把「彈抖勁」打的淋漓盡致,隨意即發的人少之又少。其原因可能是沒有正確的訓練方式,或者沒遇到好的老師。
  • 練習太極拳要處處分清虛實和穩定重心
    一、處處要分清虛實太極拳的整套動作,都是由虛實、動靜、剛柔相互轉換而形成的整體運動。在身正、體松、輕緩的姿勢和動作情況下要求身、手步部分清虛實,同內部的虛實轉換相一致,因此,太極拳是要求內外、上下、左右、前後都要分清虛實的。下肢是穩定重心的關鍵,因此道德要注意兩腿的轉換虛實,使動作平穩舒展,中正不偏,沒有搖晃不穩之處。
  • 揭秘陳氏太極的發勁,陳氏太極拳勁力分析-典傳筋骨開發
    陳氏太極拳發勁的奧秘,陳氏太極剛柔相濟、快慢相兼、松活彈抖的特色。特別是松活彈抖的發勁是其區別於其他太極拳的特點。陳氏太極拳也正是以其獨具特色的發勁模式才奠定了其堅實的地位。今天就跟大家來探究一下陳氏太極拳的發勁。
  • 揭秘陳氏太極的發勁,陳氏太極拳勁力分析-典傳筋骨開發
    陳氏太極拳發勁的奧秘,陳氏太極剛柔相濟、快慢相兼、松活彈抖的特色。特別是松活彈抖的發勁是其區別於其他太極拳的特點。拳的發勁,很多的太極名家、高手都對其做過一些論述。但是在大多數的太極拳愛好者練習過程中,提及&34;或&34;等理論來指導練習,總覺得懵圈,甚至有時不知所措。那麼能否在太極拳理論指導下以較為具方法來有效地指導訓練呢?答案是肯定的。
  • 傳統楊式太極拳系列拳架練習體悟
    如何通過練習傳統楊式太極拳系列拳架,收到健身與增長功力的顯著效果呢?   在學會和掌握傳統楊式太極拳系列拳架,以及鬆柔纏絲太極拳和楊班侯老架太極拳基礎內功丹田貫氣法的基礎上,可按照以下方法和步驟進行傳統太極拳系列拳架的練習。
  • 阿福說內家拳之 練了多年太極拳為什麼還發不出太極勁?
    阿福是通過太極龍虎接發手而讓學員和來訪的拳友體會根勁和節節貫穿的勁的,只要幾分鐘的時間他們就會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根勁和勁落於腳又起於腳。 只有出了根勁後你的太極拳才算有了真正的質的進步,此時你的信心和興趣會大增。因為這個時候一般的人就很難推動或打動你了,即使面對比你年輕,高大,強壯很多的人。
  • 練習太極拳與不練習太極拳的人,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練習太極拳與不練習太極拳的人,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人,為什麼要學太極拳? 大多數人開始學太極拳是為了身體,但練到後來,就已經不單單是鍛鍊身體那麼簡單了。 你有沒有觀察過,學太極拳的人VS不學太極拳的人,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堅持學太極拳的人 VS 不學太極拳的人:心情更舒暢 學太極拳的時候,大腦會分泌出一種叫內啡肽的物質,它能讓人感到快樂。 這有點像抽大麻時產生的快感。
  • 練習太極拳多年,談點自己的感受及感悟
    ,天不負我,自己感覺自己習武略有小乘,更得到師者和同道們的認可,在外家拳方面,雖不敢誇有多深的造詣,從北至河南鄭州,南至福建汕頭一線,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門徒。:二O0一年,機緣巧合,天意使然,在天津又拜楊振鐸老師習楊式太極拳,習太極拳之初,並不知道也沒感覺太極拳有什麼神奇之處,隨著年深日久,持之以恆地堅持練習,深感太極拳博大精深,原來因練外家拳的導致的腰傷不知不覺』全愈了,左跟腱長期的拉傷疼痛消失了,習外家拳不易「氣沉丹田」,因練太極拳找到了「氣沉丹田」的真訣,更加深了對外家拳「外練一口氣」內家拳「內練一口氣」的認識和理解
  • 解密太極拳的發勁,讓你分清什麼是真勁、什麼是假勁
    陳式太極拳的特徵是陰陽開合、剛柔並濟、快慢相間、松活彈抖、竄蹦跳躍、連綿不斷、外走螺旋、內走纏絲……文字理論短短幾十字看似很簡單不難理解,但要真正練到身上,用肢體表現出來是很不容易的。如果不在老師指導下,沒有幾年是練不到身上的,俗話也講「太極十年不出門」。
  • 太極拳精髓練習方法 (纏絲)
    陳式太極拳所稱的纏絲勁也就是螺旋、弧線運動軌跡,無論是在練拳和推手當中,它都是建立在「掤」勁(太極拳的掤、捋、擠、按四正勁法之一)基礎之上的運動。練習時要求周身纏絲勁無處不在,無論是手上、腳上;腰上、腿上;肘上、膝上;也無論是大纏、小纏;左纏、右纏;順纏、逆纏,在練拳時無時不在。纏絲勁的實質就是一種弧形的引化方法,使對方的來勁改變方向,所謂:「引進落空合即出」。
  • 「陳式混元太極拳」的練習奧秘(一)
    每一個動作或每一式中都有太極十三勢,或隱或顯,或明手或暗手,或以某式某法為主。……太極十三勢的方法就是培養太極十三勁的方法,就是以意運氣、以氣摧身、意氣神形合一地向不同方位發動的必然結果。可見練習混元太極拳也好,還是任何太極拳都應重視對太極十三勢的了解和習練。
  • 練習太極拳的正確方法及真實的境界體驗
    形意,八卦,太極其實練到最後境界完全一樣,只是下手練功的理論方法有高低不同。形意由外及內,而太極由內及外。所以說,太極拳,以內丹為根本,以內氣生為入門,氣到力自然達為法。若無內丹內氣,而空求外形、外力,妄取其用意不用力,則為水中月、鏡中花,乃無根之木。豈不知其意乃意隨氣生,其力乃力隨氣達,氣達於肉則意力皆達於肉,氣入於骨,則意力通達於骨!
  • 為什麼練習太極拳的人身體更好?看完你會有收穫
    嗨,大家好呀~說到老年人運動,你會想到什麼,快走、慢跑、跳廣場舞、打桌球?在老年人的日常養生中,不講究靜而是講究動,適量的運動能夠給身體帶來多種益處,但對於有慢性疾病的老人來說不再適合做大量有氧運動,而選擇適合自己的輕緩動作。
  • 太極拳跳躍動作的練習方法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有兩個典型的跳躍動作:踢二起和玉女穿梭,一個是向高處跳,一個是向遠處跳。雖然方向不同,但用勁方式差不多,都屬於發勁動作。之前我們也經常建議,學拳初期先不發勁,一是避免動作變形,二是肢體不夠放鬆容易養成用僵勁的習慣。初學踢二起和玉女穿梭時,也是以慢動作練習比較好。待身體達到要求,稍加練習就能跳的很好。
  • 【理論】揭密太極拳「九曲珠」/打太極必學兩種發力方式
    意思是,活勁要通過整勁練出來,方法是用顫勁接引,將大珠打碎,變為小珠。碎形來自於軀幹部九個部位,瞬間無規則拆散或組合,當然也有主星和輔星之分,丹田是主星。目的就一個,化整為零,瞬間活化。裡外都要練,哪個也繞不過去,本來就是一個事兒。語言匱乏,精髓永遠無法描述。武者要學會和身體對話,拳就是語言。人都有錯覺,認為身體就是自己的,可以任意揮霍,其實很好笑。
  • 太極拳第五講 推手在太極拳練習中的重要作用
    但也是因為站樁和試力太重要了,一兩篇文章根本說不清楚,我會在後面意拳(大成拳)系列文章裡詳細講解,這裡還是以太極拳的講解為主。前面的文章都是對太極拳攻法的總體說明,由這篇開始講解太極拳的各種練習技術。 太極推手是運用太極拳的實用技巧和原理進行模擬實戰的形式和方法。
  • 運動保健 練習太極拳都有哪些好處
    如今我們都非常重視保健養生,做好日常的保健養生對身體健康大有好處。比如太極拳就是一個很好的健身方式,那麼練習太極拳有哪些好處呢?下面專家為大家介紹一下練習太極拳的好處,一起來了解一下!在這裡只拿一動無有不動的特點來證明它的全面鍛鍊作用。太極拳在動作時,凡是全身能動的部分,都需要參加活動,所以叫做一動無有不動。它的運動量雖然較遊泳為小,但在全身動作的和諧上和細緻上,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可見太極拳具有全面的鍛鍊的優點。
  • 練習太極拳要求放鬆,但是怎樣才能放鬆呢?
    不能使自己的身體和意境進入虛、空的狀況,身體是不可能完全放鬆的,要使自己的身體進入虛、空的狀況,不是說出來的,是練出來的。沒有高人指點,又不肯下苦站樁。人的身體是不可能完全放鬆的。尤其是中老年人和初練習太極拳的人,僵硬的身體不經過特殊的練習是不可能放鬆的。沒有悟性的人是不可能進入虛、空的境界,更不可能進入完全放鬆的練習太極拳的境界。
  • 太極拳練習的八大核心 關門弟子都不傳授的經驗總結
    1.最好在練太極拳前先明理太極拳講究最細,法則最嚴,從皮、毛、骨、肉、筋、絡、氣、血、五臟六腑處處有法則,有規矩。例:意氣君來骨肉臣必須明白。各部位的規則法則等等的道理都把道理弄通後拳自然好練。你自己就知道應怎麼做,應怎麼讓身體的各部守法。各部應做到什麼標準,自己先有目標才好前進。對各部位的要求,都要問一下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