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跳躍動作的練習方法

2020-08-27 原生太極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有兩個典型的跳躍動作:踢二起和玉女穿梭,一個是向高處跳,一個是向遠處跳。雖然方向不同,但用勁方式差不多,都屬於發勁動作。

之前我們也經常建議,學拳初期先不發勁,一是避免動作變形,二是肢體不夠放鬆容易養成用僵勁的習慣。初學踢二起和玉女穿梭時,也是以慢動作練習比較好。待身體達到要求,稍加練習就能跳的很好。


何時練習

怎樣才算身體達到要求?首先能立身中正,且感受到腳底穩貼地面;其次能通過腿部調節身體高度,而不是上身的抬或壓。

為什麼需要這些條件?因為跳躍作為發勁的一種,過早練習容易用僵勁。只有身體出現那兩種感覺的時候,才能保證勁會順暢地發出去。

腳底穩貼地面,這一狀態不是刻意能做到的,需要下肢放鬆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能通過腿部調節自身高度,說明下肢已經可以合理用勁。


怎樣練習

首先要明確發勁方式,應當通過腳底向下,與頭頂形成對拉勁,以此來使身體舒展。而不能挺腰提肩,否則腿部的勁力無法全部發出。發勁方式可以通過站樁來練習,如果出現上文提到的腳底穩貼地面,基本就能保證腿部不會緊張了。

接下來就可以練習運動的狀態了。假如身體重100斤,腳底也向下發100斤的勁,外形就剛好是靜止的。如果發90斤的勁,身體會緩緩下落;如果發110斤的勁,身體會緩緩上升,其實採氣動作也是這樣的做法。

起落都能保持正確之後,便試著通過調節腳底發勁大小,來改變起落速度。再之後就可以試著練習原地跳躍,也就是在瞬間將所有的勁力通過腳底發出。這樣練習幾次就能掌握。


應用於動作

當掌握了原地跳躍的方法,剩下就只需要練習周身的協調,比如四肢發勁的方向和時機。

「中氣提來膂力剛,連環二起上飛揚」。動作踢二起,是在起跳階段抬左腳,緊跟著跳起之後抬右腳。主要靠右腳向下發勁,另外右手、左腳與頭部向上作為對拉,左手向下以保持平衡。

「轉引轉擊出重圍,宛同織女弄織機,此身直進誰比迅,一片神行自古稀」。動作玉女穿梭,主要靠右腳蹬地跳出。右腳踩地的同時,左手隨之下按,幫助右腳發勁。隨後右腳蹬地瞬間,左腳儘量向遠處跨,藉助橫向的對拉勁跳出。


老架二路以及新架的躥蹦跳躍更多,只是四肢節奏與角度不同,但發勁的方法基本都一樣。這類動作,用文字只能描寫個大概,起到參考作用。想要真正的掌握,還需刻苦練習,和細心體會。

拳路漫漫,共同努力。

相關焦點

  • 太極拳的彈抖勁練習方法
    尤其是陳氏太極拳的「彈抖勁」,是在纏絲勁和腰襠勁為基礎的一種突如其來的爆發力。特點就是速度快、走螺旋、氣足、力道猛,動作幅度短。。。。久練彈抖會對推手,蠶絲勁,腰襠勁的體會越來越深。因此彈抖勁是長期對腰胯進行身法的練習的結果,目的是為達到身體內外高度協調的一種訓練方式」。
  • 武術中的跳躍動作如何練?了解內容,針對練習,你就是空翻高手
    了解內容,針對練習,你就是空翻高手 我們所說的跳躍,是泛指武術運動的一種技術。
  • 海豚跳躍——蝶泳腿的水下自然練習方法
    對於想學習蝶泳腿的初學者,今天我來推薦水下的練習方法。理論結合實踐,根據方法再下水實踐,一定會讓我們的蝶泳腿動作突飛猛進。我將分5步介紹如何學習蝶泳腿,這是基於海豚跳躍並從那裡發展而來的。問:我了解踢腿理論以及如何打腿,但我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去更好的練習掌握?
  • 太極拳精髓練習方法 (纏絲)
    陳式太極拳所稱的纏絲勁也就是螺旋、弧線運動軌跡,無論是在練拳和推手當中,它都是建立在「掤」勁(太極拳的掤、捋、擠、按四正勁法之一)基礎之上的運動。練習時要求周身纏絲勁無處不在,無論是手上、腳上;腰上、腿上;肘上、膝上;也無論是大纏、小纏;左纏、右纏;順纏、逆纏,在練拳時無時不在。纏絲勁的實質就是一種弧形的引化方法,使對方的來勁改變方向,所謂:「引進落空合即出」。
  • 太極拳獨立動作的獨特練習方法!​學會了,穩如泰山!
    由於太極拳練習的一個重要內容是鍛鍊由傳遞性的力量也就是「氣」和「勁」引起動作,從而掌握太極拳特殊的沾粘連隨與發勁技能,也以此鍛鍊全身特殊的動態放鬆,因此太極拳的鍛鍊速度主要就是象抽絲般的緩慢。這樣一來,凡是向前後左右邁步伸腳等在其他拳術中不屬於獨立的動作,在太極拳中也表現為獨立動作了,所以太極拳中的獨立動作尤其多。
  • 練習太極拳的正確方法及真實的境界體驗
    形意,八卦,太極其實練到最後境界完全一樣,只是下手練功的理論方法有高低不同。形意由外及內,而太極由內及外。二、太極拳境界述真陳式太極拳以及太極十三式最能體現太極拳之真意,可以慢練亦須快練及練習丹田炁之爆發力。太極拳之最早名稱叫做長拳,就是取其內氣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之意,外通天地之氣,內達四肢百骸,其實跟上面所講形意八卦之高級境界身如遊龍,動如行雲流水是一樣的,乃對應丹道煉炁化神階段。
  • 太極拳第五講 推手在太極拳練習中的重要作用
    但也是因為站樁和試力太重要了,一兩篇文章根本說不清楚,我會在後面意拳(大成拳)系列文章裡詳細講解,這裡還是以太極拳的講解為主。前面的文章都是對太極拳攻法的總體說明,由這篇開始講解太極拳的各種練習技術。 太極推手是運用太極拳的實用技巧和原理進行模擬實戰的形式和方法。
  • 太極拳必不可少的一環——單式練習
    學太極拳必先從站預備式開始,其次練站樁,接著才學盤架子。這裡專門談談盤架子的程序問題。學拳架通常有兩種不同的方法或程序。一是「單式練習法」,二是「套路練習法」。「套路練習法」,就是首先集中精力把全套架子的動作、轉向學會,然後每日每次均作全套操練,逐步糾正那些不合要求的動作。再往後才學各項內部行功,並使之逐步結合到每一動作中去。這是現代人們所普遍採用的方法。以上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從學練的全部內容來看,並無差異,僅僅是次序有所不同,然而學練結果卻往往大不一樣。前者踏實、可靠,後者則容易滑入華而不實。
  • 太極拳呼吸的方法及建議·零基礎學習太極拳系列03
    在練習太極拳時,我們常用的呼吸方法有四種,包括:自然呼吸、順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和發聲呼吸。太極拳的呼吸特點是均勻、緩慢和深長,這個特點有利於對人體內臟系統的鍛鍊和養護。但是,發聲呼吸略有不同,它的呼氣要求短促有力,常發&34;的聲音,多用於配合太極拳中快速發力的動作使用,例如:掩手肱捶。
  • 太極拳的正確練習途徑
    太極拳外似綿軟、柔和無方,讓很多人看成是老人拳,以青少年為甚,這是對太極拳傳播者在其教授過程中走進了誤區以至於沒能夠將太極拳文化精確的傳達。練習樁功需形、意、氣三者齊備,太極拳是以形變為基礎的意、氣運動,形要端正無偏,渾圓樁要求渾圓圈從前後、左右的四面支撐逐漸做到八面支撐,且勞宮穴斜對檀中
  • 太極拳練習,找到自己的「學習區」
    多年後,我在讀《刻意練習》這本書時才明白:我的溜冰技術為什麼停滯了。科學家們曾經考察花樣滑冰運動員訓練,發現在同樣的練習時間內,普通運動員更喜歡練自己早已掌握的動作,而頂尖運動員則更多地練習各種高難度的跳躍動作。真正的練習不是為了完成運動量(我幾乎不敢寫下這句話,怕天天練太極拳的人打我),練習的精髓是要持續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 練習吳氏太極拳的思想準備
    把思想集中起來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思想集中在如何使自己的手、眼、身、步,儘量做得動作正確。根據我們的經驗,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用這個方法進行練習,久而久之,便能使思想自然地集中起來,可以連架式也不想,達到「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的境界。衡量「靜」的標準,在於「呼吸平穩深長,動作輕靈貫串,身舒意展自然」。
  • 太極拳的彈抖勁原來是有練習方法的,我敢說90%的人都不知道
    松活彈抖的「彈抖勁」是太極拳的精華,也是陳氏太極拳區別於其它太極拳的特點。尤其是陳氏太極拳的「彈抖勁」,是在纏絲勁和腰襠勁為基礎的一種突如其來的爆發力。特點就是速度快、走螺旋、氣足、力道猛,動作幅度短。。。。
  • 太極拳的彈抖勁原來是有練習方法的,我敢說90%的人都不知道
    尤其是陳氏太極拳的「彈抖勁」,是在纏絲勁和腰襠勁為基礎的一種突如其來的爆發力。特點就是速度快、走螺旋、氣足、力道猛,動作幅度短。。。。久練彈抖會對推手,蠶絲勁,腰襠勁的體會越來越深。因此彈抖勁是長期對腰胯進行身法的練習的結果,目的是為達到身體內外高度協調的一種訓練方式」。
  • 垂直跳躍訓練--4個跳躍動作訓練彈跳
    一起熱愛                                           不負期待上次已經寫過正確跳躍的方法,今天一起看看如何通過無器械訓練練習彈跳4個在家就可以練習的垂直跳躍訓練tuck jumps 塔克跳
  • 太極拳不能打?只因你少了這項練習!
    從技擊的角度來看,負重練習對於有志於太極拳技擊者是必要的,器械練習都可以作為負重性練習,像舞大刀、抖大槍等。趙堡太極拳和陳氏太極拳,都和別家功夫一樣以器械作為負重練習。據說,陳照奎先生並不重視陳氏太極拳中的器械練習,他甚至很晚才學習陳氏太極劍,但家中卻備有石擔子、實心球、纏絲槓等,還傳有擰轉水缸、擰太極尺等功法。
  • 太極拳能夠養生,本質上不是靠那些動作,動作只是練習檢驗的方法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所以同樣一個目標,每個人完成的方法和程度都會不同。同理,每個人有自己的肢體習慣,久而久之造成了不同的體態以及身體狀況。練太極拳,是將「自我」通過這種方式進行一種表達。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的新的「自我」,恰好比之前的「自我」擁有更健康的思維方式和肢體習慣,這就是太極拳能夠養生的根本原因。建議各位愛好者,平時一定要多花些心思來琢磨太極拳,才能從根本上提升自己。
  • 24式太極拳丨起勢的正確練習方法
    由身體未動到身體開始動的第一個動作,稱為起勢。起勢代表了由靜到動的開始,象徵由無極到太極,暗合天地由無極開始。練習太極拳要掌握好速度,初學的時候要慢練,在練習中摸索太極拳的運動規律,做到周身一致。在太極拳中,往往以第一個動作的速度、高低來決定整個套路的練習速度(分快、慢架),架勢(大、中、小三種架勢)的大小,因此起勢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動作。立身中正,全身放鬆,二目平視,精神內守。兩手鬆掌,徐徐提起,漸漸垂下,提手是吸,垂手是呼。 在兩臂未舉之前,應仔細檢查一下預備式是否符合要求,頭頸應正直松豎,下頜略向後收,意寓頂勁,眼向前平視。
  • 中老年人練太極拳,膝關節痛怎麼辦?你關注過訓練負荷的問題嗎?
    下面,結合今天文章主題,咱們說一說練太極拳運動中,膝關節的負荷量和負荷強度:太極拳練習中,膝關節的負荷量就是,我們練習太極拳時間的長短,和動作重複次數的多少。時間短,次數少,負荷量就少。反之,時間長,次數多,負荷量就多。膝關節的負荷強度就是,膝關節的彎曲程度,即太極拳經常說的&34;。
  • 運用好一方法,練好太極拳不是難事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發現,由於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等各種原因,太極拳在高校教學中缺乏趣味性、娛樂性和主動性,讓大學生們在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中體驗感不強,從最開始的滿懷信心到最後的應付式學習,出現厭學、甚至棄學的形象,對太極拳在高校的傳承與發展造成了極其不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