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有兩個典型的跳躍動作:踢二起和玉女穿梭,一個是向高處跳,一個是向遠處跳。雖然方向不同,但用勁方式差不多,都屬於發勁動作。
之前我們也經常建議,學拳初期先不發勁,一是避免動作變形,二是肢體不夠放鬆容易養成用僵勁的習慣。初學踢二起和玉女穿梭時,也是以慢動作練習比較好。待身體達到要求,稍加練習就能跳的很好。
何時練習
怎樣才算身體達到要求?首先能立身中正,且感受到腳底穩貼地面;其次能通過腿部調節身體高度,而不是上身的抬或壓。
為什麼需要這些條件?因為跳躍作為發勁的一種,過早練習容易用僵勁。只有身體出現那兩種感覺的時候,才能保證勁會順暢地發出去。
腳底穩貼地面,這一狀態不是刻意能做到的,需要下肢放鬆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能通過腿部調節自身高度,說明下肢已經可以合理用勁。
怎樣練習
首先要明確發勁方式,應當通過腳底向下,與頭頂形成對拉勁,以此來使身體舒展。而不能挺腰提肩,否則腿部的勁力無法全部發出。發勁方式可以通過站樁來練習,如果出現上文提到的腳底穩貼地面,基本就能保證腿部不會緊張了。
接下來就可以練習運動的狀態了。假如身體重100斤,腳底也向下發100斤的勁,外形就剛好是靜止的。如果發90斤的勁,身體會緩緩下落;如果發110斤的勁,身體會緩緩上升,其實採氣動作也是這樣的做法。
起落都能保持正確之後,便試著通過調節腳底發勁大小,來改變起落速度。再之後就可以試著練習原地跳躍,也就是在瞬間將所有的勁力通過腳底發出。這樣練習幾次就能掌握。
應用於動作
當掌握了原地跳躍的方法,剩下就只需要練習周身的協調,比如四肢發勁的方向和時機。
「中氣提來膂力剛,連環二起上飛揚」。動作踢二起,是在起跳階段抬左腳,緊跟著跳起之後抬右腳。主要靠右腳向下發勁,另外右手、左腳與頭部向上作為對拉,左手向下以保持平衡。
「轉引轉擊出重圍,宛同織女弄織機,此身直進誰比迅,一片神行自古稀」。動作玉女穿梭,主要靠右腳蹬地跳出。右腳踩地的同時,左手隨之下按,幫助右腳發勁。隨後右腳蹬地瞬間,左腳儘量向遠處跨,藉助橫向的對拉勁跳出。
老架二路以及新架的躥蹦跳躍更多,只是四肢節奏與角度不同,但發勁的方法基本都一樣。這類動作,用文字只能描寫個大概,起到參考作用。想要真正的掌握,還需刻苦練習,和細心體會。
拳路漫漫,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