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好一方法,練好太極拳不是難事

2020-12-23 正明館

太極拳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一,集「易(經)、道(家)、醫(學)、武(術)」為一體,是中文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塊瑰寶。太極拳教學在高校深得學生們的喜愛,成為大學生們體育課主選課程之一。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發現,由於教學方法、教學理念、教學手段等各種原因,太極拳在高校教學中缺乏趣味性、娛樂性和主動性,讓大學生們在學習太極拳的過程中體驗感不強,從最開始的滿懷信心到最後的應付式學習,出現厭學、甚至棄學的形象,對太極拳在高校的傳承與發展造成了極其不好的影響。

如何有效避免這種情況出現,需要我們教師和學生認真去思考和對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一個人持續地保持濃厚的興趣,就得讓他在體育運動中不斷地得到成就感。習練太極拳也是這樣,要想學生在學習中喜歡上太極拳,讓學生覺得習練太極拳不枯燥不無聊,就要給學生在習練太極拳的過程中找對方法,找對路子,在學中樂,樂中學,不斷地在學習中超越自我,獲得滿滿的成就感,讓學生習練太極拳真正體驗到「中正安舒、體松心靜」,感受和諧恬靜的太極文化。

習練太極拳,要找對路子和方法並不難。在高校太極拳教學中有著非常多的教學方法,重複練習法就是其中一種,因其練習條件相對固定,內容相對單一等優點成為太極拳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俗話說,熟能生巧。讓學生在習練太極拳的過程中合理利用重複練習法,能幫助學生在反覆練習中掌握和鞏固動作技術,體驗動作技能掌握的全過程,培養學生學習太極拳的興趣,從而建立良好的體育鍛鍊意識習慣。

重複學習法要求教師能結合學生的個體特點,合理地引導學生在強度和重複次數方面加強控制,避免學生學習枯燥乏味,以免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開展重複練習法之前,要提前合理做好動作單元的構建,要加強單個動作的反覆習練,循序漸進地增加動作數量,讓學生對後續動作的開展保持一定的期待。要給學生構建重複練習環境,動作技能的形成,離不開學生獨立自主的練習,只有學生積極思考並主動進行重複練習,才能讓學生真正掌握太極拳技術動作和太極拳運動特點,從而獲得獲得良好情感體驗。

高校學生習練太極拳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通過體育運動,讓在校大學生形成正確的體育學習態度和樹立正確體育價值觀,進而培養終身體育鍛鍊意識和習慣。因此,在實際的高校太極拳的教學課堂中,要運用好重複練習法,要注意做好4個方面的把控。

1、激發學生興趣,強化學習主動性

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學習熱情,關鍵是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興趣需要教師在學習的評價、學習強度密度、學習效果方面充分地做好準備,及時鼓勵學生。比如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習練太極拳往往會出現兩個極端,要麼動作太僵硬,要麼是動作太軟,引起其他學生的嘲哄和取笑,從而出現學生拒學拒練的現象。因而教師要及時向引導,讓學生認識剛柔都是太極拳需要,多多鼓勵學生主動練習,在練習中融入柔性或剛性,通過練習克服不利的心理影響。在實際的教學中,要讓學生理論聯繫實際,能主動地從感性和理性角度認識太極拳運動文化內涵和太極拳學習特點,明確太極拳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興趣。

2、把握動作特點,合理構建動作單元

太極拳技術動作相對複雜、動作內涵豐富,在動作單元的構建中,既要考慮學生的實際狀況還要兼顧動作內涵。拿二十四式太極拳來說:其前三個動作作為一個單元,而第二個動作左右野馬分鬃需要作為一個更小的單元來組織教學。通過教師一到兩次教授後,緊接著以語言提示引領學生做三次的反覆練習,學生基本能掌握動作、認識哲理並順勢教授白鶴亮翅,讓學生進一步從姿勢和拳理理解動作,而後將起勢、野馬分鬃和白鶴亮翅組織為一個單元,語言引導學生進行三次的反覆練習。通過合理構建動作單元降低學習難度,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3、控制重複次數,降低練習負荷

重複練習法就是通過不斷地強化練習,讓學生鞏固學習熟練掌握動作技術。要根據學生個體差異性開展重複練習法教學。比如男生學習動作較快,但是動作質量粗糙;女生性格相對好靜,動作學習相對較慢但是細緻動作質量規格相對較高。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合理安排重複練習次數、密度,控制練習負荷,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4、鼓勵獨立思考,加強主動練習

要習練好太極拳的根本,關鍵就在於解決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夠合理安排時間自主進行反覆性練習,在習練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加強鼓勵和引導,讓學生在練習中得到感悟和提高。比如雲手的學習,學生在琢磨「身形腰頂」「上下相隨」的含義,如何通過腰部發力帶動手和上下肢的協調運動,在反覆的練習琢磨中對太極拳動作得到鞏固,隨著對太極內涵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學習興趣和認知欲望也得到加強,從而讓學生更好地去學習太極拳,形成學習太極拳的良性循環。

高校太極拳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合理地設計教學課件,加強課堂的互動性,採用重複練習法,不斷地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要持之以恆,練好太極拳不是難事,這樣能夠更好地有利於在高校傳承和發展太極拳運動。

相關焦點

  • 太極拳這樣練,健身養生效果好!
    太極拳在保持獨特技擊性的前提下,健身性和藝術觀賞性逐漸成為主流。筆者在基層做太極拳的普及工作,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習練太極拳的目的是為了健身。只要一提起太極拳,無論練不練的,也不管對太極拳懂多少的,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告訴你:太極拳對健身好,修身養性。 看來太極拳的口碑不錯,我們太極拳人深感自豪,同時也感到責任重大。
  • 身法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
    在教學中身法要特別重視:「習太極拳必須處處按照太極拳的原理要求完整豐富,無論是教與練必須從身法著眼,身法是練好太極拳的關鍵,必須嚴格要求。」既要支持身體的穩定,又要顧及分清虛實,對初學者來講是比較困難的,但必須練好八條之後,全身的肌肉骨骼才能靈活協調,動作一致,隨心所欲。只有周身輕靈,才能進而掌握行氣運動的本領。第二階段是練內形,也稱內勁。先以意識作為指導,練成意、氣、拳架三者合一,由外形至內形。
  • 怎樣練好太極拳的發力?
    中華文化,絕非一朝一夕練好太極,則要申申世世申申世世,為太極注入活力!太極拳以柔化見長,以小力勝大力,四兩撥千斤聞名於世。發力一直是陳式太極拳的特色之一,而現在有許多人對太極拳的見解仍是諱力忌剛,似乎誰用力或者講力就是大錯特錯,違背了太極拳的原理,這種看法錯誤的。陳式太極拳作為一個拳種,能夠自幾百年前流傳至今,必然擁有實戰技擊能力,而發力則是太極拳實戰的核心所在。太極拳的發力,最注重放鬆。
  • 太極拳練的是「拳法」嗎?不,不是!
    為什麼說太極拳本身不是練的「拳法」?太極拳叫拳,但是太極拳本身又不是練直接打人的「拳」。直接打人的拳我們還是按照習慣上說叫「外家拳」,太極拳不是直接打人的拳,所以叫做「內家拳」。太極拳取名拳,是沿襲了中國傳統武術中各種拳術的稱謂,傳統武術以練「手」上功夫為中心,結合腳的用法,基本不講究「身法」。傳統武術講究的是拳的擊打速度,頻率,力量,硬度,外加準確度。所以傳統武術有專門練力量的方法,如各種負重練習,有練速度的訓練,有硬度的訓練如沙袋功,二指禪等等功法。有「一力降十會」天下功夫「唯快不破」之說。
  • 練好太極拳並不難,做好這一點就
    important}有人說,打太極就是不停地劃圈圈;拳諺也在講:「要想練好拳,首先圈劃圓」。還說先練大圈,再練中圈,再是小圈,最後是無圈,這是一個不斷內化的過程,有些師傅講,太極拳練到最後是打人只在呼吸之間,可見太極拳劃圈的重要性。
  • 練好太極拳松沉15個方法
    1、實的部分身體從上往下放鬆而沉到腳底,如松而不沉,不是真松;虛的部分身體從下往上放鬆而飄或提起來,如松而不飄或不提,亦不是真松。太極拳下盤的沉提勁,就是這種練法之一。2、如在練拳架或練推手時覺得膝蓋過分受力,不是真正松膝。不要把膝關節承載過多的身勢重量,而是靠松胯把身勢重量下沉至腳底。如能松胯,則膝蓋鬆開自然受力。
  • 打太極拳好還是站樁好?終於有答案了
    打太極拳好還是站樁好?太極拳和站樁都是我們在生活中比較常見兩項的運動,並且深受大多數人喜愛,那麼是打太極拳好還是站樁好呢?下面由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吧。1、初學者練站樁比打太極拳好太極樁功太極拳的基本功修煉,對太極拳的初學者和有一定基礎的人提高自身功力,都是十分重要的。
  • 收勢練好了,太極拳也就練好了
    有不少太極拳愛好者在盤架子時,不太注意收式。實踐證明練太極拳必須認真做好「收式」,才能保證相應的鍛鍊效果。前輩們對練太極拳有攢功之說,他們認為每次練拳都有一定的收穫,要認真地把它積攢起來,日久天長打太極拳不注意「收式」,就象農民種田,只管耕種,而不精心收藏,既使莊稼長得再好,
  • 陳式太極拳要怎麼練才能練好?
    陳式太極拳的擦步陳式太極拳的練習,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不論如今出現了多少說太極拳不能實戰、或是什麼真假大師之類的影響,我對於陳式太極拳的熱受還是一如即往。想要練好陳式太極拳確實非常的不容易,沒有幾年踏實持續的練習,再加上老師的指導,很難自學而成。在練習陳式太極拳的過程中,也對自己的一些練拳心得做一些分享吧。
  • 「轉沉」是練好太極拳的法寶
    太極拳的拳勢轉換是十分重要的。我的師父馮志強大師,一再告誡我 「太極陰陽認真求」,「一陰一陽一太極」,「始於無形,成於無跡,循環無端」。後來他明確指出:「轉換見真功」,「輸贏在轉換」。《十三勢行功心解》曰:「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趣,所謂変轉虛實也。」
  • 太極不學步,腳下沒功夫;學會太極步,才能練好太極拳
    太極拳要求:「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立如平準,活似車輪」,「其跟在腳,發勁於腿」。如不能正確走好太極步是打不好太極拳的。太極拳講「手、眼、身法、步」,練好身法是基礎。必須保持正確的身型:尾閭中正、松靜安舒、不前俯後仰、左右歪斜。二是要沉穩、鬆柔。上虛下實、虛心實腹、氣血下沉。
  • 初學者必看:太極拳,怎麼練好下盤?
    太極是一種身心合一的傳統鍛鍊方法,練習太極拳需要練好下盤。 太極拳動作緩慢、走圓劃弧、屈膝松胯、重心低沉、連綿不斷,又因太極拳動作溫和,沒有精神及體力上的高度緊張,特別適合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是中老年人健身運動的最佳選擇。
  • 【名師講壇】傅鍾文宗師:怎樣練好太極拳
    欲練好太極拳,於理則須明無極太極的含義;於拳則又需在理的指導下運動手足,經過長時間的鍛鍊,方能成功。我青年時從太極拳陳公發科學藝,即深愛此拳理精法密,本於太極正理。 四十年來,雖每日細玩太極圖,猶覺「太極」二字奧秘難窮,故我與太極拳之點滴認識,甚覺膚淺,僅為太極拳之皮毛耳。
  • 太極拳的練與養
    在太極拳的練習中,一動一靜都要符合陰陽哲理,做到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動中寓靜,靜中寓動;陰陽相濟,上下相隨,內外相合……等等。太極拳的理論是練養合一的理論,拳術動作必須與太極理論並行不悖。所以,練習太極拳要想提高水平,必須在這方面下功夫。
  • 背絲扣,太極拳古老的練功方法
    背絲扣,這一古老的太極拳的練功方法,現在會的人越來越少,且不輕易示人或傳授,現在練習太極拳的很多人甚至都沒聽說過。一提起背絲扣,太極拳界的老人們總是諱莫如深,諱而不言,總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背絲扣,其實就是太極拳的一種重心移動的方法,「還是褲襠裡那點事」,即胯走前弧和上弧,用背絲扣來形容則非常形象和貼切。
  • 保證你能練好太極拳的八個字,務必理解好、實踐好
    太極拳以練拳為體,推手為用。在初學盤架子時,基礎至關重要。其姿勢務求正確,中正安舒。其動作必須緩和而輕靈、圓活。此是入門之徑,學者應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不致枉費功夫。一中字要求心氣中和,神清氣沉,其根在腳,即是立點,重心繫於腰間。
  • 好文共賞 | 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練好太極拳,看看有你麼?
    important}理論上講,只要一個人各方面正常,都有可能練好太極拳,但實際中真正在太極拳方面有造詣的人寥寥無幾,說明太極拳並不是那麼好練,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高手什麼樣的人能練好太極拳呢?一個在太極拳方面有深厚造詣的人,一定是對太極拳極其熱愛的。如果對太極拳有宗教般的熱情,把它當成一種信仰,那麼一定能學好。如果一個人為了獲取名利而去學拳練拳,期望練出深厚功夫,幾乎是不可能的。
  • 練好太極拳有個法寶,誰知誰得道
    「轉沉」是練好太極拳的法寶我要說,太極拳的拳勢轉換是十分重要的。
  • 怎樣才能練好太極拳?
    腰帶弧形運動,練太極拳要以腰為主,這是練太極拳的人經常說的。傅老師又說:不但太極拳的練法講究以腰為主,中國其他流派的,西洋武術以及其他一些體育競技運動也都講以腰為主。比如舉重,光靠兩臂的力量不行,要靠腰勁。但太極拳和其他武術和運動項目的用腰不一樣,練太極拳要由腰帶動四肢和身體其他部位沿弧線慢慢轉動,不是直來直去的,每一個動作都由腰來帶轉,使腰身與腳手的動作連在一起。
  • 如何練好太極拳的「鬆緊」
    練太極欲求技擊,必須先求形正。各家太極拳招式都不盡相同,難道只有一家形正,其餘都不正?不是的。形正並非指每一招式的運行路線標準不變,而是指身法要領正確。身正形順,則內勁自出。就從身法要領來看,各家留下的文字也不盡相同,有說要含胸塌腰,有說要含胸拔背;有說要泛臀,有說要斂臀。於是有些人就爭得不可開交,莫衷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