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必不可少的一環——單式練習

2020-08-21 太極療

學太極拳必先從站預備式開始,其次練站樁,接著才學盤架子。這裡專門談談盤架子的程序問題。

學拳架通常有兩種不同的方法或程序。一是「單式練習法」,二是「套路練習法」。

所謂「單式練習法」,就是每習一式,必將該式的全部功夫習練成熟,然後才進習其次一式。所謂全部功夫習練成熟,就是不僅要求外表上的姿勢、動作(包括手法、身法、步法、眼法等)達到正確、純熟,而且要求內部行功(包括意、氣、神、形合一等)都要合格,還要懂得在技擊上如何使用。各式單練成熟之後,才連接起來,成為全套架子。前輩教學,多採用此法。據說他們初時每習一式,要要時月餘之久,練完全套架子,需費時若干年。然而架子練完,功夫也到家了。

「套路練習法」,就是首先集中精力把全套架子的動作、轉向學會,然後每日每次均作全套操練,逐步糾正那些不合要求的動作。再往後才學各項內部行功,並使之逐步結合到每一動作中去。這是現代人們所普遍採用的方法。

以上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從學練的全部內容來看,並無差異,僅僅是次序有所不同,然而學練結果卻往往大不一樣。前者踏實、可靠,後者則容易滑入華而不實。現在不少人用套路練習法學會了全套架式後,便滿足於現狀,對於太極拳本質的東西,即它的內功,則往往忽略,以致操練多年,仍長期停留在一般運動的水平上。內功拳其形,外功拳其實,收不到內功拳應有的功效。

拳術各有其門派特點,作為內功拳的太極拳,如果不懂得它的內功,並把它著實練好,要想走出符合要求的拳式動作是不可能的。而單式練習法,由於抓住了關鍵,對內注意方面做得認真,很快就能收到思想寧靜和用意專一的效果。練拳時,真正進入了旁無一切的境地。

每次雖是一式重複百遍,然而一遍有一遍的新體會,新進展,故無重複乏味之感。

常聽人說,單式練習法太死板,枯燥無味,不如套路練習法進度快,容易引起興趣。可是,那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還有人認為他練拳只是為了健身,何必一定要多費功夫苦練武術上所需要的內功?這種觀點更不對。

因為太極拳的技擊功夫和健身效果,是在同一個鍛鍊方法下的兩個方面。何況練內功並不是什麼苦事。內功,不僅技擊需要它,健身更需要它,日常生活也都需要它。凡事都得費一番氣力,不想下功夫,光想收功效,那是不可能的。

相關焦點

  • 自學太極拳的一些見解
    太極拳,深奧而不神秘,男女老少皆宜,當然高手有高手的感悟,初學有初學的體會!不管神秘還是深奧,我們先練起來再說。每天練習要有一個簡單的流程和章法,剛開始自學我們不用學太多,先熱熱身,活動活動筋骨,就可以開始了。
  • 「陳式混元太極拳」的練習奧秘(一)
    太極拳的練習包括拳架練習、功法練習和推手練習,三者結合起來練習才是太極拳。決不是會練幾趟拳和會練器械就算會太極拳了。這十三勢貫穿於全部太極拳套路和推手當中。可以說,在太極陰陽之理的指導下,能掌握和運用這十三勢,就是掌握了太極拳的靈魂和核心了。所以說,太極拳就是太極十三勢。練太極拳者不可不明太極十三勢,不明此,即不明太極拳。
  • 太極拳第四講,練習太極拳的三個階段
    跟老師學拳,先要練好拳架,把一招一式練熟之後,才進入太極拳的第一個階段練體階段。練體階段也叫松沉階段,在這個階段主要就是練習肢體的柔順,通過每天練習拳架和單式,在 輕、慢、圓、勻中去求得自身鬆柔力的不斷増加。在拳架初步達到柔順後,再去追求沉穩力的產生。
  • 如何正確練習楊氏太極拳24式 24式太極拳常見特點
    練習24式太極拳是非常流行了,男性朋友可以經常練習,有著非常好的補腎效果,而且練習的方法也是比較簡單的。那麼如何正確練習楊氏太極拳24式呢?下面就讓太極拳小編來給大家介紹太極拳24預備式的練習方法及太極拳24特點吧!
  • 太極拳不能打?只因你少了這項練習!
    從技擊的角度來看,負重練習對於有志於太極拳技擊者是必要的,器械練習都可以作為負重性練習,像舞大刀、抖大槍等。趙堡太極拳和陳氏太極拳,都和別家功夫一樣以器械作為負重練習。據說,陳照奎先生並不重視陳氏太極拳中的器械練習,他甚至很晚才學習陳氏太極劍,但家中卻備有石擔子、實心球、纏絲槓等,還傳有擰轉水缸、擰太極尺等功法。
  • 太極拳「定式與連綿不斷」的關係
    也正是因為這個「綿」字,太極拳最早又被稱為「綿拳」和「沾綿拳」。二.定式與「連綿不斷」的內在聯繫1.「定式」與「單式」異曲而同工太極拳在講求「式式相連」、「連綿不斷」的同時,還要求「式式清楚」。一般來說,「式式相連」、「連綿不斷」主要是針對太極拳演練過程中的「轉動式」(單式)而言的,要求動作連貫並保持均勻速度。而「式式清楚」則主要是針對太極拳定式而言的,要求在整個套路的演練過程中,每一個單式動作能夠得到清晰完整的體現。
  • 趙幼斌談太極拳「定式」與「連綿不斷」的關係
    一般來說,「式式相連」、「連綿不斷」主要是針對太極拳演練過程中的「轉動式」(單式)而言的,要求動作連貫並保持均勻速度。而「式式清楚」則主要是針對太極拳定式而言的,要求在整個套路的演練過程中,每一個單式動作能夠得到清晰完整的體現。
  • 淺議太極拳中「定式與連綿不斷" 的關係
    「定式」與「單式」異曲而同工太極拳在講求「式式相連」、「連綿不斷」的同時,還要求「式式清楚」。一般來說,「式式相連」、「連綿不斷」主要是針對太極拳演練過程中的「轉動式」(單式)而言的,要求動作連貫並保持均勻速度。而「式式清楚」則主要是針對太極拳定式而言的,要求在整個套路的演練過程中,每一個單式動作能夠得到清晰完整的體現。
  • 太極拳第二十三講 從太極拳推手到太極拳散手
    正確的做法是要練習單式的運用,然後將其融入意念中,變成潛意識,便可運用自然。很多太極拳練習者一看有人用招數把自己打倒,他就說了,你這是小功夫,不是高層次的東西,問題是你都被低層次的放躺下了,那你不成了沒層次了。關鍵不是對手用不用招法,而是符不符合太極拳的拳理,運用的是不是自然。金庸先生在小說中寫太極拳要學會招數,然後忘記招數,應用時才能自然,心中不受拘泥。這種說法真是對太極拳的體用理解深刻。
  • 太極拳|定式與連綿不斷
    在太極拳的練習中,「定式」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將「定式」學好,就得掌握好它與「連綿不斷」的關係。關於「定式」的理解,我們先從它的相關概念開始說起。太極拳講求「式式相連」、「連綿不斷」。如果說「式式相連」是拳勢演練套路的外在動作形態要求,而「連綿不斷」則進一步深化了「式式相連」的內在技術要求,集中體現為「綿」這一特性。可見,太極拳中的每一式都是相互聯繫的,正因為這樣,太極拳的招式才可以千變萬化。
  • 練太極拳的意到、氣到、力到是這麼回事!!
    太極拳原來是不分門派的,為了紀念老師,後學者才給太極拳加上了姓氏,出現了幾大流派。太極拳的本相是混元,練不出混元氣,就談不「四兩撥千斤」。所以,練習太極拳就應該在追求太極本相上下功夫。現在,練習太極拳的人很多,但是,練的不得法,不僅不能健體強身,反而會造成傷害,更不用說練出功夫了。所以,練太極拳要講究方法。要練好太極拳,首先要搞明白什麼是太極。
  • 快速學習太極拳的秘訣,化整為零的訓練法
    太極拳是中國獨有的優秀傳統健身方式,這種表面看起來安靜緩慢的運動,實際上是一種妙趣橫生的運動體驗,那麼如何能儘快學會太極拳呢?太極拳不是一個以速度和力量來衡量好壞的運動,練得好壞的最大標準是「規範性」,簡單的講動作越規範,則練習水平越高。
  • 太極拳精髓練習方法 (纏絲)
    陳式太極拳所稱的纏絲勁也就是螺旋、弧線運動軌跡,無論是在練拳和推手當中,它都是建立在「掤」勁(太極拳的掤、捋、擠、按四正勁法之一)基礎之上的運動。練習時要求周身纏絲勁無處不在,無論是手上、腳上;腰上、腿上;肘上、膝上;也無論是大纏、小纏;左纏、右纏;順纏、逆纏,在練拳時無時不在。纏絲勁的實質就是一種弧形的引化方法,使對方的來勁改變方向,所謂:「引進落空合即出」。
  • 練習太極拳站樁功,選對站樁時間,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練好太極拳就要說站樁,練習站樁功是學好太極拳的重要一環,其中選擇站什麼樁,每天站多長時間,選擇哪個時間段站樁,對練習站樁功乃至對練習太極拳的功力增長快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原因有三:一,練習套路後站樁,能夠站的時間更長,練習過站樁的朋友都知道,站樁很枯燥乏味,堅持不了三五分鐘,因腰酸背痛,肩痛臂痛便敗下陣來,但站樁要想出功夫見成效,就要有時間作保證,顯然每次只站三五分鐘或十來分鐘是不夠的,以站太極拳渾元樁為例,一次性至少要站夠二十分鐘至半小時,才能夠真切地體會到周身氣血湧動,才能夠體會到「動中有靜,靜中寓動」的陰陽變化之理,才能夠更好地體會
  • 練習太極拳有什麼好處
    練習太極拳有很多好處,主要有:1、 太極拳是有氧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能強身健體。對一些慢性病有預防和治療作用。對關節、肌肉,韌帶,骨質,勁椎,腰椎有鍛鍊和減緩衰退的作用。老年人能減少和防止滑倒摔跤4、太極拳的動作優美,定式似雕塑,運勢似行雲流水。自己練習或表演,自娛自樂。他人觀看,賞心悅目。
  • 練習太極拳與不練習太極拳的人,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練習太極拳與不練習太極拳的人,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人,為什麼要學太極拳? 大多數人開始學太極拳是為了身體,但練到後來,就已經不單單是鍛鍊身體那麼簡單了。 你有沒有觀察過,學太極拳的人VS不學太極拳的人,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堅持學太極拳的人 VS 不學太極拳的人:心情更舒暢 學太極拳的時候,大腦會分泌出一種叫內啡肽的物質,它能讓人感到快樂。 這有點像抽大麻時產生的快感。
  • 推手分類及其練習程序
    太極推手按其手法的不同,可分為單式推手、四正推手、四隅推手(大搌)及開合推手四大類。單式推手是為進入四正推手作準備的基礎練習,其動作比較簡單,每式推手所使用的手法只有掤、捋、擠、按中的一種或兩種。四正推手是太極拳的基本推手法,是掤、捋、擠、按四種手法綜合運用的產物。這四種手法一般用於從正面對敵進攻或防禦,在技擊中使用最多,俗稱四正手。四隅推手是太極拳推手的高級形式,就使用的手法而言,它不僅全面地運用了四正手,而且也完整地運用了採、挒、肘、靠四種手法(俗稱四隅手)。
  • 楊振基:楊式太極拳練習程序
    楊式太極拳經過一百多年的傳授,先輩們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聯繫方法和學習程序。根據楊公澄甫所著的《太極拳體用全書》、《太極拳使用法》所述,楊式太極拳的練習程序有如下五個方面內容:(一)《太極拳體用全書》中指出:「學者尤宜先求其象,以養其氣,久之自然能得其理矣。」學習楊式太極拳應先在外形上求得按拳式的要求準確地表現出來,外形符合要求了。就自然能夠得氣、蓄氣、養氣,使自己周身內氣充盈,經過長時間的練習,能體會到拳中的理法。
  • 太極拳最難是什麼?
    無論你在哪個城市,身邊都有越來越多的天道內勁太極拳練習者,人生有天道內勁太極拳相伴,時刻都是美好時光,處處都是樂土!天道內勁太極拳原創文章(必看)天道免費功法教學錄像:練太極拳最難就是什麼?——入門!或者說一切都是為了入門。何為入門?——拳經有云:懂勁入門。
  • 太極拳第三講,太極拳練習的三大原則
    太極拳充分地運用了陰陽之道來解釋人體的結構,以及如何利用陰陽之道來調節身體機能,保持身體內在平衡,從而達到健身、養生的目的。太極拳和其他內家拳或是古時修煉方法,都是把練習內氣看做是學拳修行的根本。莊子說:「人氣聚而生,氣散而死。」老百姓也把人離世說成「沒氣或是斷氣」。可見氣對人體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