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陳氏太極的發勁,陳氏太極拳勁力分析-典傳筋骨開發

2021-01-17 國術大講堂

陳氏太極拳發勁的奧秘,陳氏太極剛柔相濟、快慢相兼、松活彈抖的特色。特別是松活彈抖的發勁是其區別於其他太極拳的特點。陳氏太極拳也正是以其獨具特色的發勁模式才奠定了其堅實的地位。

今天就跟大家來探究一下陳氏太極拳的發勁。

陳氏太極拳發勁的奧秘

對於陳氏太極拳的發勁,很多的太極名家、高手都對其做過一些論述。但是在大多數的太極拳愛好者練習過程中,提及"一身備五弓"或"力由腳跟生,行於腿而主宰於腰;以腰為軸,運氣於臂,行於手指"等理論來指導練習,總覺得懵圈,甚至有時不知所措。那麼能否在太極拳理論指導下以較為具方法來有效地指導訓練呢?答案是肯定的。

我們來大致的分析一下陳氏太極拳幾種發勁分類:

1、揭秘陳氏太極的發勁-彈抖勁

發勁要求蓄勁時肌肉放鬆自然,周身相合,在發勁一瞬間,猶如火星燒灼皮膚,猝然一驚,崩彈而出,乾脆有力,而在推手當中也要求周身猶如觸電,猶如火星燒灼猝然抖發,所謂「靈機一動鳥難逃」。陳氏太極拳發勁以彈抖勁為基礎勁力。

2、揭秘陳氏太極的發勁-穿透勁

發勁時專注一方,運用自身整身如球的整勁,意想發勁點透胸而發,力透目標物後方。如掩手肱拳及各種肘法,憑藉此種模式訓練而出的發勁,如能巧妙的用於實戰中,將給對方造成極大的傷害。

3、揭秘陳氏太極的發勁-驚炸勁

蓄勁時意想自身被繩索捆綁封固,發勁一瞬間將自身繩索掙斷,如裹鞭炮、順鸞肘、披架子等。

揭秘陳氏太極的發勁

4、揭秘陳氏太極的發勁-剎車勁

發勁時如同汽車撞牆,快速有力,發勁之後全身隨即放鬆,猶如剎車。這種力在陳氏太極拳所有發勁中都要求如此,發勁之後全身隨即放鬆即可作為蓄勁再連續發勁,又能順遂自如地承接下勢,而不產生斷勁、丟勁或頂勁。

5、揭秘陳氏太極的發勁-十字撐勁(或對稱拉力)

如掩手肱拳,以腰為軸,右拳迅速向前抖發,襠扣膝合,而左肘必須有向後撐拉之力,不但使立身中正無偏,無前俯之病象,又可產生反彈頓挫力。

6、揭秘陳氏太極的發勁-衝擊勁

發勁時周身猶如巨浪衝擊一般,一浪高過一浪,意將對方五臟擊裂,如連珠炮。

7、揭秘陳氏太極的發勁-合勁

發勁時周身相合,力點要穩、準、狠,特別要注意腰襠勁的配合。如搬攔捶,雙拳向左橫抖,以腰帶動發勁,而左腿須襠如膝合,方可使周身一體,毫無鬆散之處。

以上陳氏太極拳發勁,雖分七類,但各類之間是相互融合、靈活運用的,尤須注意以腰來帶動發勁,而襠膝必須有扣與合之意,方可顯陳氏太極拳松活自然,整體發勁的特色。

相關焦點

  • 揭秘陳氏太極的發勁,陳氏太極拳勁力分析-典傳筋骨開發
    陳氏太極拳發勁的奧秘,陳氏太極剛柔相濟、快慢相兼、松活彈抖的特色。特別是松活彈抖的發勁是其區別於其他太極拳的特點。陳氏太極拳也正是以其獨具特色的發勁模式才奠定了其堅實的地位。今天就跟大家來探究一下陳氏太極拳的發勁。
  • 太極基本功開胯,太極拳基本功開胯技巧-典傳筋骨開發
    胯與腰相連,運動時胯帶動腰,是太極拳的勁力源泉。正因為胯有如此的重要性,很多拳師刻意隱藏不露胯的關鍵作用,把練胯用胯當作看家本領。太極拳真正發勁的秘訣就是胯勁。武術界也有「傳拳不傳胯,傳胯師父差」的說法。 胯,腰和大腿之間的部分。武術練習中的胯指髖關節。它的解剖結構為:股骨關節面佔頭面積的2/3,嵌入髖臼內。
  • 太極筋骨齊鳴,太極拳練的筋骨齊鳴如何練習?-典傳筋骨開發
    太極筋骨齊鳴,不少練太極的愛好者都聽說過筋骨齊鳴,但卻不知如何練太極可以練出太極筋骨齊鳴。2、太極筋骨齊鳴:太極拳練的筋骨齊鳴其本質上,太極筋骨齊鳴,或者說太極拳練的筋骨齊鳴,跟其他拳種所出現的筋骨齊鳴沒有什麼不同,只是在練習的拳種上的風格有所不同。
  • 太極拳發勁訓練:太極拳需要盤練筋骨嗎-典傳筋骨開發
    太極拳發勁訓練講究松活彈抖,松活彈抖的基礎在於勁力通透,盤練筋骨是勁力通透的前提。螺旋纏絲勁的核心是全身的筋肉形成一個完整的連結,把全身的筋膜肌腱、韌帶、肌肉煉成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系統,是 太極拳的精髓和靈魂。
  • 一代宗師陳發科和陳氏太極拳的「中興」| 太極文化
    他開創了陳氏太極拳在全國發展的新紀元,是近代陳氏太極拳的傑出代表。     從1928年至今,數十年的時間過去了,當年陳發科從陳家溝傳來的陳氏太極拳,不但在拳術上得到了更好的發展,而且早已突破「誰知豫北陳家技,卻賴冀南楊氏傳」的局面,從北京傳遍全中國,從北京走向全世界。
  • 陳氏太極拳近代發展史
    從1928年至今,八十年的時間過去了,當年陳發科從陳家溝傳來的陳式太極拳,不但在拳術上得到了更好的發展,而且早已突破「誰知豫北陳家技,卻賴冀南楊氏傳」的局面,從北京傳遍全中國,從北京走向全世界。     認真回顧幾十年來陳式太極拳的發展,對於我們更深入地了解太極拳、更好地傳承太極拳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 【德生太極課程】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班即將開班
    德生太極茶山館和體育中心館9月將推出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課程。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以柔為主,柔中有剛。架式舒展大方,步法輕靈穩健,身法中正自然,內勁統領全身。以纏絲勁為核心,動作以腰為主,節節貫串;一動則周身無有不動,一靜則百骸皆靜。運動時如行雲流水,綿綿不絕,發勁時松活彈抖,完整一氣。讓您在2020年的秋天強健體魄、以平靜的心態對待身邊的一切事物,收穫一份健康和美好生活。
  • 太極拳 勁力機理與發勁原則
    太極拳推手的勁力機理與發勁原則太極推手是太極拳訓練體系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它是從練拳到用拳的中間過渡階段。只有練好推手,才能使「所練之拳」變成「所用之拳」,那麼太極推手要解決什麼問題呢?筆者認為太極推手必須圍繞兩項基本任務和一個根本目的來進行。兩項基本任務是:第一,加強對太極勁力機理的認識,使拳式動作更加符合太極拳拳理的要求。第二,通過對太極勁力機理的認識,探尋太極推手的發勁規律。在兩者基礎上,努力使拳式招法的實用性得以有效的實施,這才是太極推手訓練的根本目的所在。
  • 從《家傳陳氏太極拳功夫架第一路拳架運動軌跡圖示》《陳氏太極拳第一路拳架動作名稱參照對比表》教學版淺析陳氏太極拳傳承發展的同一性
    《家傳陳氏太極拳功夫架第一路拳架運動軌跡圖示》和《陳氏太極拳第一路拳架動作名稱參照對比表》,是由陳家溝太極拳傳承發展研究會近期推出的一套拳家藏品。是陳沛林、陳沛菊兄妹依據家傳手抄本挖掘整理,結合數十年習練家傳拳法的規矩和法則,並通過查閱大量的相關材料,反覆核查認證,精心製作,奉獻給太極拳研究者、習練者的一套珍貴資料。
  • 陳氏太極拳小架李樹才談太極論養生與練拳
    陳氏太極拳小架李樹才談太極論養生與練拳>習練太極拳,不要洗味加大運動量,所謂慢練養身,快練傷身,練拳如抽絲,細品慢嘗,仔細體會,以心行意,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務令順暢。在練拳時不要過多發勁,發勁如花錢,存錢和花錢要講一個收支平衡。
  • 論陳氏太極拳纏絲勁
    如雲手一勢,雙手在胸前做正面纏絲時,手下沉走下弧向裡合勁至小腹前為順纏,然後穿掌向上外翻上掤拉開為逆纏絲。纏絲勁在腿上表現為:凡腳尖往裡合為逆纏絲勁,往外擺為順纏絲勁。其它纏法,在練拳時有什麼身法,就有什麼纏絲勁的表現。 順、逆纏絲勁是陳氏太極孝運動中相互矛盾、相互轉化又互為其根的兩種基本纏絲法,它們存在於太極拳整個套路運動過程中,並貫串始終。
  • 大成拳發勁技巧,科學解析-典傳筋骨開發
    大成拳的發勁-胯勁大成拳發勁胯要能彈,要做到胯彈而不是單純的擰轉則要注重胯關節的開發,胯關節這種彈性勁,主要是靠自身一定要做到沉而不僵、輕而不浮、松而不丟,這樣才能達到松活彈抖的效果。由於人們後天生活和工作的用力習慣,用力時肌肉容易緊張,阻礙了筋骨勁力的傳遞,更妨礙了筋骨的有效鍛鍊。
  • 太極拳如何吸引年輕人?陳氏太極傳承人這麼說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當晚,陳斌回到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和大家一起盯著大屏幕,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陳斌是陳氏二十世、太極拳第十二代嫡系傳人。
  • 陳氏太極乾貨來了!
    起勢 無極起勢拳論云: 「太極者,無極而生」,太極起勢為太極拳套路第一勢,乃為無極之勢,重心於兩腿之間,不偏不倚。從這一勢起要求做到意識集中,腦清心靜,立而不挺,頂勁領起,唇輕閉,齒輕合,下頜微內收,松肩含胸塌腰,屈膝松髖,使心氣下降,氣沉丹田。(面南背北)。
  • 太極拳抻筋拔骨,如何鍛鍊大筋!典傳筋骨體系廣州站
    古人云: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形容一個人身體好為「筋骨好」。由此可見,筋骨對於武功和身體都很重要,練武要練筋骨。所以今天和大家聊一聊太極拳中大筋的作用!太極拳太極拳是一門非常好的拳種,動作緩慢,但又能發出非常剛猛的勁力,具備了很好的養生效果。
  • 李樹才陳氏小架太極拳
    李樹才陳氏太極拳圖說陳氏小架太極拳李樹才疫情期間李樹才推出系列教程教大家學習陳氏小架太極,增強體質李樹才習拳及器械數十載,偶有心得,值此多事之秋,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李樹才願將數十年習練太極秘傳心法,以《陳氏太極拳圖說》六十四式為藍本,公諸於世。
  • 陳氏太極拳中的抱頭推山講解
    陳氏太極拳中的抱頭推山是力量的集中體現,他主要是把兩臂膀的力集中於人體的中軸線上,在人體的中軸線上完成力量的爆發和轉換,爆發出來的力量比較堅定而硬死,在轉換上可以讓自己的重心得以紮實,重心是和中軸線連成一條線的,在架勢轉換中把重心又得以回歸到中軸線上,是這一招的精妙所在,人體軸心在完成轉換的時候
  • 上海市青聯體育界別委員來優太極交流體驗陳氏太極拳
    ——陳氏太極拳。在來自上海電視臺的優太極學員劉彬拳友的主持下,拳館氛圍輕鬆愉快。各位委員首先觀看了拳館10後、00後的太極小傳人的精彩表演:來自上海實驗學校的葛蓓爾、葛蓓妮表演的武術情景劇《聞雞起武》,以及來自上海協和雙語學校的盛鈺珽、香港愉景灣國際學校的朱恆毅表演的陳氏太極拳、劍、刀匯演。
  • 動作如行雲流水 身形如若水蛟龍 中國武術陳氏太極傑出傳承人...
    近日,央視記者一行在著名社會活動家、陳氏太極傳承者王姜鈞老師帶領下,走進虹發太極書院,專訪了記者仰慕已久的中國傳統武術陳氏太極傑出傳人楊合發大師。楊合發老師拳如行雲流水剛勁有力,人品氣吞山河寬容大度,讓前來記者們敬慕的不只是陳氏太極的絕妙之處,更是楊合發老師格局人品。楊合發,河北省魏縣人。
  • 陳氏太極拳老架、新架、大架、小架,究竟學習哪種更好呢?陳沛林...
    很多拳友問,陳氏太極拳老架、新架、大架、小架到底有什麼區別?又究竟學習哪種更好呢? 為了幫拳友們解決內心的疑問,盛世太極一行特意拜訪了陳家溝陳氏第二十世,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優秀(非遺)傳承人陳沛林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