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太極拳中的抱頭推山講解

2020-12-10 陳氏太極

陳氏太極拳中的抱頭推山是力量的集中體現,他主要是把兩臂膀的力集中於人體的中軸線上,在人體的中軸線上完成力量的爆發和轉換,爆發出來的力量比較堅定而硬死,在轉換上可以讓自己的重心得以紮實,重心是和中軸線連成一條線的,在架勢轉換中把重心又得以回歸到中軸線上,是這一招的精妙所在,人體軸心在完成轉換的時候,往往需要尋找一個中間點,而這個中間點大部分是人體的中軸線得以實現的,在中軸線的運用上,是太極拳始終探討的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又往往會糾結在重心點的尋找上,抱頭推山的精妙之處,就是在探討重心點和中軸線如何轉換的。

而抱頭推山的要點在於雙逆開之後變為雙順而達到終點,兩手背在這個運動活動中一定要放開,配合好肘部的運動,這個肘部一定要在運動中,尋找小重心的下沉,這個沉肘一定不要影響到兩掌向兩耳處推進的過程,如果影響到了,可能就形成不抱頭的動作,完成這個動作以後,後面的動作就是兩掌相合向前按進發出,這個兩掌相和一定要是並勁而行,在陳氏太極拳一路中有按勁特色的拳式有三個,第一個那就是六封四閉,這個拳式打出來,是有四成的勁力用於閉六成的精力用封,第二個就是雙推手,他是兩手向前用掌根推出的勁力,其中還有按勁的特色,如果感受不到按勁的話,這一招打出來是沒有力量的;第三個抱頭推山,他是用雙手向前按蓄力,然後放開大步,臀部沒有收縮,由脊背發力尋找中部中心點承載力,轉換到重心上,得以進攻敵人。

其實抱頭推山的兩掌,他的前後順序和發力形式是不一樣的,兩掌的承載點也是不一樣的,前掌是軟柔力而後掌是堅實力,前掌是突擊對方而後掌是承接對方的弱點。他的勁力重點在推這個字上,推的時候他暗和呼氣的呼字,在呼字發出以後,一定要在掌根上著力,掌根著力以後通接到中心中軸線上中心點得以成立才能夠順利轉換,而推字能運用到好處的話,推字正好能把人的勁力完全爆發出去。

相關焦點

  • 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第42式——抱頭推山的式名講解
    接下來我們繼續講解陳式太極拳實用拳法的第42式——抱頭推山 。一、式名講解首先是式名講解。此式名是說明動作的。陳鑫先生解釋為:對方從我的右側的後背突然襲來,這個時候我做的動作是小擒打的最後一個動作,也就是左擠右按法。l對方來勢非常兇猛,用意不善,我必須得轉身應敵。為了防止頭面部被擊,所以我才會有抱頭的動作。l轉身後,面對強敵,不可手軟。
  • 這套太極拳表演套路,分分鐘讓你成為人群中的焦點
    給自己創造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給別人提供一些了解你的機會,這套《陳氏太極拳表演套路》將為你的人生開闢出多種可能! 18節課,300分鐘,讓你在任何場合都能夠成為人群中的焦點,熠熠生輝!集陳氏太極拳的精華為一體,同時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陳氏太極拳表演套路」一共四十式,為表演套路。它集陳氏太極拳的精華為一體,同時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因此學會這套《陳氏太極拳表演套路》,不僅能夠強身健體,還能讓你獨立完成精彩絕倫的陳氏太極拳表演,獲得一份身心的愉悅感!
  • 陳氏小架太極拳大師李樹才近鄭州薛崗社區教太極拳
    夏日涼涼,鄭州市惠濟區武術協會李樹才老師來到鄭州薛崗社區李樹才老師教薛崗社區居民學習陳氏太極拳小架李樹才老師示範了陳氏太極拳小架的基本動作,行雲流水的動作將太極拳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李樹才老師悉心指導,幫助大家糾正了練習太極拳的誤區,還給大家細緻的進行講解。
  • 李樹才陳氏小架太極拳
    李樹才陳氏太極拳圖說陳氏小架太極拳李樹才,河南省封丘縣陳橋鎮人,1945年出生,現任鄭州市惠濟區武術協會副會長,太極拳大師。李樹才習拳及器械數十載,偶有心得,值此多事之秋,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李樹才願將數十年習練太極秘傳心法,以《陳氏太極拳圖說》六十四式為藍本,公諸於世。
  • 論陳氏太極拳纏絲勁
    ,浸潤於百骸之中,達四梢,通九竅,增長內勁無窮,使內勁收斂入骨,伸筋壯骨,氣血流通,消化飲食,卻病延年,皆纏絲勁之效力也」。如地球環繞太陽運轉走弧線,同時地球還有自身旋轉一樣。所以,太極拳要求一動全動,周身相隨,以腰為主,節節貫串,周身無處不是圓。二、纏絲勁的運動方式 纏絲勁的運動方式是陳氏太極拳的重要特點之一,也是陳氏太極拳的精華所在,故在練習時比較強調與重視。
  • 敬 —— 陳氏太極拳修煉之首!
    也就是要熱愛陳氏太極拳。學習陳氏太極拳, 「敬」是第一要旨。既然我們要學習陳氏太極拳,那麼就要熱愛陳氏太極拳,對陳氏太極拳「心存敬意」。
  • 陳氏太極拳近代發展史
    19世紀50年代,學拳於陳家溝的楊露禪來京傳播太極拳。在其子楊班侯與楊健侯、其孫楊澄浦三代人的努力下,太極拳在北京已經相當流行。但是發源於陳家溝的陳氏太極拳卻不為人所知。該社的成立為北京陳氏太極拳的傳播打下了良好基礎,為陳氏太極拳培養了一批傑出人才。      1953年11月,陳發科在天津舉行的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上,代表北京表演了陳氏太極拳,受到好評。這是陳氏太極拳歷史上首次在全國性集會上展示,它標誌著陳氏太極拳將走向全國。      陳發科在北京30年間,不斷總結經驗,設計了新的拳式。
  • 從《家傳陳氏太極拳功夫架第一路拳架運動軌跡圖示》《陳氏太極拳第一路拳架動作名稱參照對比表》教學版淺析陳氏太極拳傳承發展的同一性
    旨在幫助廣大太極拳研究者、習練者,明確規範拳譜和理清運動軌跡方向,為太極拳的教學、練習和研究提供一個清晰的、正確的、原本的依據。此《.運動軌跡圖示》《.動作名稱參照對比表》教學版,清晰規範的論證了陳氏太極拳傳承發展中幾種拳架拳譜的同一性。一幅為「拳架運動軌跡圖示」。
  • 陳氏太極拳老架、新架、大架、小架,究竟學習哪種更好呢?陳沛林...
    很多拳友問,陳氏太極拳老架、新架、大架、小架到底有什麼區別?又究竟學習哪種更好呢? 為了幫拳友們解決內心的疑問,盛世太極一行特意拜訪了陳家溝陳氏第二十世,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優秀(非遺)傳承人陳沛林老師。
  • 揭秘陳氏太極的發勁,陳氏太極拳勁力分析-典傳筋骨開發
    陳氏太極拳發勁的奧秘,陳氏太極剛柔相濟、快慢相兼、松活彈抖的特色。特別是松活彈抖的發勁是其區別於其他太極拳的特點。陳氏太極拳也正是以其獨具特色的發勁模式才奠定了其堅實的地位。今天就跟大家來探究一下陳氏太極拳的發勁。
  • 揭秘陳氏太極的發勁,陳氏太極拳勁力分析-典傳筋骨開發
    陳氏太極拳發勁的奧秘,陳氏太極剛柔相濟、快慢相兼、松活彈抖的特色。特別是松活彈抖的發勁是其區別於其他太極拳的特點。陳氏太極拳也正是以其獨具特色的發勁模式才奠定了其堅實的地位。今天就跟大家來探究一下陳氏太極拳的發勁。
  • 陳氏太極拳小架拳之 起勢
    2006年莫海益結識了啟蒙老師張來,隨其學習陳氏太極拳大架,開啟了陳氏太極拳的啟蒙之旅。       2009年莫海益有緣認識陳淑麗老師,進而,有幸遇到陳氏太極拳小架拳。                  2013年,莫海益有緣拜識戎燕彬老師,並跟隨其系統學習陳氏太極拳小架拳械至今,自此,陳氏太極拳小架拳便成為其一生的想往與追求。
  • 香港陳氏太極拳培訓營再開班,50餘位學員「深度進修」
    香港陳氏太極拳培訓營是太極名家張東武老師親傳弟子梁志威先生每年定期舉辦,由張東武老師親自執教的太極拳提高交流活動。每期培訓營都會吸引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太極拳愛好者參加,為陳氏太極拳在東南亞地區的發展和推廣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 繼陳氏太極乾貨(四)
    提膝蹬足隨敵使,手足齊放中單鞭。第三十二勢 擊地捶考釋:「擊地」字樣表示拳打得極低,並非真打地面。其他各式太極拳名為「進步栽捶」。 要領:此勢共有2個動作。陳氏太極拳在此處也名「獸頭勢」。陳鑫先生在《陳氏太極拳圖說》中將此勢叫做「獸頭勢」,但在七言俚語又名「護心拳「,一勢兩名,練法不一。今錄出陳鑫先生七言俚語以供研究:「兩拳上下似獸頭,左足西往又東收。護心拳裡無限意,欲用剛強先示柔。」
  • 陳氏太極拳招式雲手的含義
    太極拳此式兩手交互旋轉,似畫雲筆法與舞蹈動作的組合,故取名雲手。雲手是太極拳中非常典型的招式,也是太極拳的母式。雲手雖然是簡單的畫圈,但是技法要求很高。雲手體現了太極拳要求的一動無有不動、順逆纏絲、虛實變化、上下相隨等特色,其中深意很難言明。雲手既然是陳氏太極拳的母式,當然也包含拳法的攻防含義。雲手劃圈的過程,就是理想的攻防一體模式。
  • 一代宗師陳發科和陳氏太極拳的「中興」| 太極文化
    他開創了陳氏太極拳在全國發展的新紀元,是近代陳氏太極拳的傑出代表。     從1928年至今,數十年的時間過去了,當年陳發科從陳家溝傳來的陳氏太極拳,不但在拳術上得到了更好的發展,而且早已突破「誰知豫北陳家技,卻賴冀南楊氏傳」的局面,從北京傳遍全中國,從北京走向全世界。
  • 陳氏太極拳「步形步法」的基礎練習建議
    一代宗師號稱牌位先生的陳長興宗師曾在《陳氏太極拳十大要論》(步法篇)中講過:「今夫四肢百骸主於動,而實運以步,步者乃一身之根基,運動之樞紐也。」還有「以心論勢,而握要者步也,活於不活在於步,靈不靈亦在於步,步法之用大矣哉!」「手是兩扇門,全憑步贏人」等。
  • 探源陳氏太極拳與洪洞通背拳
    洪洞通背拳的起源至今尚無確切定論,洪洞通背拳與陳式太極拳的淵源關係也眾說不一,其中洪洞通背拳始祖郭永福與陳家溝陳氏家族第十四世陳有孚為同一人的說法,更給洪洞通背拳的起源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陳式太極拳也尤重「纏」法,陳鑫在《太極拳圖說》中講「太極拳,纏法也,纏法如螺絲行運於肌膚之上」。又說「不明此,便不明此拳」。可見太極拳的運動規律也強調纏法。洪洞通背拳與陳式太極拳均突出一個「纏」字,洪洞通背拳之「纏」法與陳式太極拳「纏絲勁」的練習方法具異曲同工之妙,表明了洪洞通背拳與陳式太極拳在拳法內在規律思維認識上的一致性,這也表明了二者技法、技理之間的內在聯繫。
  • 上海市青聯體育界別委員來優太極交流體驗陳氏太極拳
    11月23日上午,上海市青年聯合會體育界別在王勵勤主任、孫吉副主任、吳屹峰秘書長帶領下,一行來到優太極古北館,交流體驗中華傳統武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陳氏太極拳
  • 【德生太極課程】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班即將開班
    德生太極茶山館和體育中心館9月將推出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課程。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以柔為主,柔中有剛。架式舒展大方,步法輕靈穩健,身法中正自然,內勁統領全身。以纏絲勁為核心,動作以腰為主,節節貫串;一動則周身無有不動,一靜則百骸皆靜。運動時如行雲流水,綿綿不絕,發勁時松活彈抖,完整一氣。讓您在2020年的秋天強健體魄、以平靜的心態對待身邊的一切事物,收穫一份健康和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