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繼陳氏太極乾貨(四)

2020-11-15 每天掌握點太極和中醫

第三十一勢 蹬一根(又名中單鞭)

考釋:

各式太極拳名「左轉身蹬腳」,洪師也採用「左轉身蹬腳」之名。陳氏老架原名為「蹬一根」或「蹬一根子」。聽洪師講:當初陳家練拳從實戰出發,在地下埋一些木樁子,一根一根地蹬,蹬到有功夫時,不但蹬倒它,還可蹬倒它,還可能蹬斷它,所以叫做「蹬一根」。此勢因包含練功方法在內,故採用老名。

要領:此勢共3個動作。眼先轉左後方,成為向左前方;身法左、右、左凡3轉:步法從右獨立步變左小側馬步、右獨立步;手法包括左轉身肘、提、左打右蹬等法。

注意:凡足向前蹬,左蹬則左拳發在左膝外旁,右蹬則右拳發在右膝外旁。因為手法是開法,如不將拳走到此處,則被拿的手解不開,便會被對方松肩沉肘隨化,而不能抬腿更無法蹬出。現在練這個勢子的都是拳只發到膝部內側,腿卻抬得較高,因為是練空架子,所以用錯的配合方法仍能錯著去練。如經過實踐,便會認識到「過猶不及」的要求是多麼重要。

歌訣:

身法松圓正無偏,雙拳翻轉左腳懸。

提膝蹬足隨敵使,手足齊放中單鞭。

第三十二勢 擊地捶

考釋:

「擊地」字樣表示拳打得極低,並非真打地面。其他各式太極拳名為「進步栽捶」。

要領:此勢共有2個動作。眼向右前方;身法右、左兩轉;步法從左側馬步變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右轉蓄勁,左上引、右下擊法。

我初學此勢時,陳照丕先生名之為「神仙一把抓」,在實踐中又一用法,其實是擊地捶後一動作。其練法擊地捶下打之後,順纏一抓松沉其勢,有抓襠之法;也可抓土撒向敵面部之用。

歌訣:

擊地捶勢奔前堂,連三趕步不容讓。

鬥打捶擊手抓襠,靜聽耳後應八方。

第三十三勢 二起腳(一名踢二起)

考釋:

前兩勢是單踢法,這一勢為連環雙踢法,也就是先左踢,後右踢的連環右踢的方法。各式太極拳均同名,陳氏老架也稱為「踢二起」。

要領:此勢共7個動作。眼法先右前,後右後,最後向正前方;身法左、右、右、右、左、左、左凡7轉;步法從前勢左弓蹬步變左半盤步,內八字馬步,手法包括右側,右轉肘靠,右轉左兼右掃帶、左引右踢、左側等法。

歌訣:

左引右擊踢二起,虛虛實實隨敵使。

不是平日空中躍,何來左右連環踢。

第三十四勢 護心拳

此勢考釋:

此勢手法都是圍繞胸部反覆運動的。主要保護胸肋,名為護,十分恰當。陳氏太極拳在此處也名「獸頭勢」。陳鑫先生在《陳氏太極拳圖說》中將此勢叫做「獸頭勢」,但在七言俚語又名「護心拳「,一勢兩名,練法不一。今錄出陳鑫先生七言俚語以供研究:「兩拳上下似獸頭,左足西往又東收。護心拳裡無限意,欲用剛強先示柔。」

陳鑫先生解釋「獸頭勢」一名極為詳盡,但練法與現在不同。他說:「獸頭勢右拳在右額,左拳在左膝上中間,瞪住眼而視之,其形兇惡如房上獸頭,故名。」

楊、吳各式太極拳則將此勢動作分開,名為左、右打虎勢,取象形之義,也有道理。

要領:此勢共7個動作。眼向右前方;身法左、右、左、左、右、右、左凡7轉;步法從右小側馬步,變右弓步、右前虛步、右撲步、右半盤步、右側馬步;手法包括:左收、右前、右進步靠、肘、擠、等法。

歌訣:

護心拳先斜退掤,右進靠肘平挒成。

兩手護心無限意,雙目如電似獸頭。

第三十五勢 旋風腳(一名踢一腳)

考釋:

此勢前三動作手、足均由右向左旋轉,如旋風之狀,最後方以雙手橫開,左足向左橫開,如同旋風越刮越猛,故名「旋風腳」。老譜名「踢一腳」。其他各式太極拳無此名。

要領:此勢共4個動作。眼法先向正前,後轉向左前;身法右、左、右、右凡4轉;步法從上勢護心拳的右側馬步變右半盤步、右小盤步、右獨立步;手法包括右轉掤、左轉捋、右轉封掤、右轉左手掤打、左膝平攻等法。

此勢雖用腿法,卻非蹬、踢。因蹬踹都是對方在我前方,捭法系對方在我右側;此則我從原來斜對面向左後發勁,又以左膝從他的右側。所以左手從他的前面向左後發勁,又以左膝從他的後面向左前發勁。手足前後夾擊,使之成為背勢。

歌訣:

雙手擰轉右腳掃,十字手法護腿進。

踢一腳下旋風腿,旋轉變化右轉身。

第三十六勢 蹬一根

考釋:

取義同前。洪師改名為「右轉身蹬腳」。

要領:此勢共5個動作。眼法從前勢旋風腳由左方轉為右後方,但因身步向右轉過180°,所以它第二動作為眼法向左前方,從第三至第五動作又轉而向右;身法右、右、左、左、左凡5轉;步法由右獨立步變左側馬步,右小側馬步,成左獨立步;手法包括右轉身右截掤、左進步擠、右轉身收掤、下掤變拿,右打右下擊蹬法等。

此勢是應付兩方對手的著法,一、二兩動作應付右後方,當身步已向右轉進,便以左前方為主,接著又有人從我右後方來攻,我急轉身迎之。但兩上右轉發央的上下手足配合得不同,而且由於前一勢的來脈不同,所以手足必須因敵而變。第一個動作的前一動作是我以左足橫攻左方之敵。有人為了援救他,利用我右足獨立,左足向左發勁,向右後方擰我右手,本來可以使我向右仰跌,但我先塌好襠勁,繼續右轉,卻將右手向左擰轉過來,以致反背為順,贏了對方。但又有人從我右手方進攻,不敢向右後再擰我的右手,卻進步向左按我右手,我立即變為收掤、下掤,拿他右腕,而以右足蹬之。

陳鑫先生說:足的踢蹬,較手法更重要,不遇真正死敵,不可輕用。而且用足法必然一足獨立,萬一發出之足被人接住,最易仰跌。

歌訣:

旋風腳下蹬一根,四面八方任人侵。

隨身依人蹬足使,就是神仙也斷魂。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著法、要領(四)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著法、要領(四)

蔣家駿

第三十七勢 演手紅拳

考釋:

取義同前。這個勢子是蹬一根勢的下一個勢子。

要領:此勢與前勢練法不同。共有6個動作。眼法以右前方為主,身法左、右、右、右、鬱鬱蔥蔥、左凡6轉。步法左獨立、右轉震腳左側馬步、左弓蹬步。手法包括左收掤、右轉開掤,雙拿、左擠右引、左引右打等法。

據洪均生先生說,陳發科師爺講到陳氏太極拳發勁的方法有4種。一為輪子邊上的勁,只能打起對方,而無損傷。二為輪子內則的勁,即是挒法,能折斷骨節,不可輕試。三為鑽頭勁,演手紅捶就是這種勁,非遇真正敵人,更不可輕使。武術界常有「拳打寸勁」之語,一般解為:拳到離對方一寸才發勁。陳氏太極拳則貼住對方皮肉後方發勁,在意念上能打進一寸去,所以易受內傷。四為崩炸勁,當對方緊摟我腰或擒拴我身任何一部位,方用此勁,然非功力深者發不出這種勁。此勁也名「驚彈勁」。

歌訣:

蹬一根下演手捶,來脈轉關膝上回。

引手擒拴震右足,火焰鑽心追人魂。第三十八勢 小擒打(一名小擒拿)

考釋:

此勢是接演手紅捶而變的。對方接我右拳,欲向右退步,引我右臂使我成背勢,我隨勢進步前掤,再因敵變化的著法。

要領:此勢共4個動作,眼看右前方。身先右後變右、左、左凡4轉。步法從前勢末動的左弓蹬步變右前虛步、左撲步、左側馬步。手法包括進右步掤、右採左按、左轉身掤、左上擠右下按等法。

據洪師講,當年陳發科師爺講解此勢時說:這個勢子的最後一著雖然同是一擠一按,但上擠下按的勁分兩截,較為厲害。因為對方只顧注意我的左手。而用右手向上掤擠,我以左手貼胸部也向上掤擠,對方的氣都集中在上盤,對方的右腿在我左腿裡側,他的勁難以下塌,因而不免下盤空虛。而且未防我同時以在後方的右手攻到小腹報海,我雖用暗勁發出,但勁向下按,可使對方的氣突然成為上下兩截斷開,而致氣脫休克,在互相試驗時,必須注意右手按勁,不可真的按在對方氣海穴。所以陳發科師爺常常教導:對抗不可能常勝,而應常保不敗。輸要輸得有理,贏得須有分寸。這就是「既有拿手(不敗),還有招手(不傷人)」。歌訣:

小擒打先沉右肘,右腳轉進上步掤。

右手採拿左手按,左腳再進擠按成。

第三十九勢 抱頭推山

考釋:

此勢陳鑫先生解為:「有人從我背後襲來(此勢是從小擒打末一動作變的),來勢既猛,用意不善,我必須轉身應敵。轉身時為防擊面部,故須抱頭。轉身後對強敵不應軟弱,縱使他是座山,也應以全力將他推倒。

陳鑫先生有七言俚語贊比勢:「推山何必上抱頭,唯有劈頂據上遊。轉身抱首往前進,推倒蓬瀛蓋九州。」

要領:此勢共6個動作,眼法在第一個動作轉向右後,以下系向右方。身法左、右、左、右凡6轉。步法從小擒打末一動作的左側馬步變左半馬步、內八字馬步、右前虛步、右撲成右側馬步。手法包括左倒掤、右轉靠、右轉退步,右挒兼右足轉帶,左引右下擠、右雙按等法。歌訣:

抱頭推山右倒掤,右轉靠肘變化中。

左手掩面柔無骨,鎖扣雙推山欲崩。第四十勢 三換掌

考釋:

取義同前。

要領:如前勢、不同之處是步法上的區別,此勢主要練習左步松沉配合手法的變化,達到上下相隨。

相關焦點

  • 太極乾貨(總)!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動作名稱及拳譜詳解(四)第四十一勢 單鞭考釋:取義同前。要領:此勢共4個動作。眼法第一動作向右,後均向左、身法左、右、左、右凡4轉。步法從三換掌末一動作的右半盤步變外八字馬步、右側馬步、左弓蹬步。
  • 河南陳家溝陳氏太極拳著作的重要發現,崔虎剛(胡剛 )
    陳氏太極拳著作的重要發現崔虎剛(胡剛 六合紅學 )繼清代與武氏同期《王宗嶽太極拳論》不同版本、太極拳第一本油印本關百益《太極拳經》、吳孟俠先生民國手抄本(揭示牛連元真相)以及楊澄甫第一部主編作品《太極拳要義》等重要發現後,陳氏太極拳重要著作被發現!
  • 陳氏太極乾貨來了!
    起勢 無極起勢拳論云: 「太極者,無極而生」,太極起勢為太極拳套路第一勢,乃為無極之勢,重心於兩腿之間,不偏不倚。從這一勢起要求做到意識集中,腦清心靜,立而不挺,頂勁領起,唇輕閉,齒輕合,下頜微內收,松肩含胸塌腰,屈膝松髖,使心氣下降,氣沉丹田。(面南背北)。
  • 【理論】陳發科訓示:太極四階段
    1935年攝,時年48歲 陳發科(1887~1957)師祖爺於民國十七年囑王鶴林師爺練陳氏太極拳四個階段:  一、全身松淨,架至無架,圈至無圈。杜公毓澤(1897~ )八秩晉二華誕紀念專輯序:  嘉祥賢契在餘八十晉二賤辰,欲由其臺南自強國術館編訂專輯,以資紀念。餘素乏建樹,愧不敢當,惟少年曾拜陳家溝太極拳大宗師陳公延熙為師,學習陳家太極拳,深感必須在臺推廣發揚,以免失傳。數年來,從餘學習者日眾,但對太極拳之來源及其精義,有深刻了解者,甚少,故有向各同門弟子詳實闡述之必要。
  • 緣牽陳氏太極拳 再譜兩岸海峽情 ——記「太極鳳凰」陳佳拳行臺灣
    受臺灣方面邀請,「太極鳳凰」陳佳帶領弟子們在中國傳統佳節之際前往臺灣,不僅在所到之處展示了正宗的陳氏太極拳技藝,也尋訪了解了太極拳在臺灣的發展現狀,並和臺灣同門交流溝通了傳承發展陳氏太極的若干問題與事項。
  • 李術然講太極 | 你想知道的太極冷知識(四)
    李術然老師講太極(十四)你想知道的太極冷知識(四)01意與氣合,什麼是氣?快問快答1、何為內在呼吸、外在呼吸?內在呼吸是指筋膜呼吸 ;外在呼吸是指皮膚呼吸。2、何為蕩?蕩就是臟腑在運動。3、勁與力的區別力比較僵,比較硬 ,變通的比較慢 ;勁比較靈活,比較韌。
  • 揭秘陳氏太極的發勁,陳氏太極拳勁力分析-典傳筋骨開發
    陳氏太極拳發勁的奧秘,陳氏太極剛柔相濟、快慢相兼、松活彈抖的特色。特別是松活彈抖的發勁是其區別於其他太極拳的特點。陳氏太極拳也正是以其獨具特色的發勁模式才奠定了其堅實的地位。今天就跟大家來探究一下陳氏太極拳的發勁。
  • 揭秘陳氏太極的發勁,陳氏太極拳勁力分析-典傳筋骨開發
    陳氏太極拳發勁的奧秘,陳氏太極剛柔相濟、快慢相兼、松活彈抖的特色。特別是松活彈抖的發勁是其區別於其他太極拳的特點。>對於陳氏太極拳的發勁,很多的太極名家、高手都對其做過一些論述。我們來大致的分析一下陳氏太極拳幾種發勁分類:1、揭秘陳氏太極的發勁-彈抖勁發勁要求蓄勁時肌肉放鬆自然,周身相合,在發勁
  • 陳氏太極拳文化挖掘與傳承
    明朝初年,陳家溝陳氏始祖陳卜從山西移民到此,便帶有家傳武術。這裡溝壑交錯、兵匪出沒,經常騷擾百姓,為了保衛桑梓,村裡成立了武學社,陳家溝人習武成風。這裡特殊的人文地理環境和厚重的漢族傳統文化對陳王廷創編陳氏太極拳產生了深遠影響。      陳王廷(字奏庭,1600~1680),陳家溝陳氏第九代人,出生於明萬曆二十八年,明武庠生,清文庠生。
  • 【德生太極課程】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班即將開班
    德生太極茶山館和體育中心館9月將推出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課程。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以柔為主,柔中有剛。架式舒展大方,步法輕靈穩健,身法中正自然,內勁統領全身。以纏絲勁為核心,動作以腰為主,節節貫串;一動則周身無有不動,一靜則百骸皆靜。運動時如行雲流水,綿綿不絕,發勁時松活彈抖,完整一氣。讓您在2020年的秋天強健體魄、以平靜的心態對待身邊的一切事物,收穫一份健康和美好生活。
  • 一代宗師陳發科和陳氏太極拳的「中興」| 太極文化
    但是發源於陳家溝的陳氏太極拳卻不為人所知。     當年武術詩人楊敞(1886-1965,湖南湘潭人,精八卦掌)曾有詩云:當初誰知太極拳,譚公療疾始流傳。公令推行太極拳,而今武術莫能先。誰知豫北陳家技,卻賴冀南楊氏傳。
  • 陳氏太極傳承人這麼說
    新京報快訊(記者 張璐)北京時間12月17日晚,我國申報的「太極拳」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當晚,陳斌回到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和大家一起盯著大屏幕,見證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陳斌是陳氏二十世、太極拳第十二代嫡系傳人。
  • 陳氏小架有五層功夫?(二)
    陳氏小架有五層功夫? 太極茹小胖 小架的呼吸,「以心行氣」「以氣運身」「氣遍身軀不少滯」打開內功的鑰匙就必須掌握「逆腹式呼吸法」。逆腹式呼吸是指吸氣時腹部自然內收,呼氣時小腹自然外鼓。逆腹式呼吸,生理學上稱為變容呼吸。
  • 詳解太極入門的歌訣(二)
    「會陰部位(位於兩便之間)稱作襠……兩胯撐開,兩膝有微向裡扣的意思,襠自然能圓(即使兩膝微向外叉開而兩大股外往裡合,胯根撐開……);會陰處虛虛上提,使這部分皮膚有不使下蕩的意思,這樣襠自然能虛。陳氏小架稱「泛臀」,所以「圓襠」必然「裹臀」。圓襠之臀部後方(屁股)下橫的臀紋溝會有如小半個屁股坐在高凳子上那樣的擠壓感,如果不是圓襠就不會有這種感覺。
  • 動作如行雲流水 身形如若水蛟龍 中國武術陳氏太極傑出傳承人...
    河北石家莊8月18日訊(記者郝建忠 淼淼 通訊員王姜鈞)拳起而知蒼生萬物, 拳落而曉人世沉浮。近日,央視記者一行在著名社會活動家、陳氏太極傳承者王姜鈞老師帶領下,走進虹發太極書院,專訪了記者仰慕已久的中國傳統武術陳氏太極傑出傳人楊合發大師。
  • 連陳師行都承認:陳氏太極才是最能打的
    在「硬核大鬍子」最新的一期視頻中,筆者還有了一個重大發現,陳師行在與練喻軒的交流中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認為陳家溝太極才是最能打的太極拳,因為他們在平時就注重散打實戰訓練,而陳師行自己的武當太極現在主要是修行為主,修身養性了。在交流中,練喻軒問陳師行:「道長,您在去陳家溝進行推手比賽的時候,陳家溝那邊的太極也有相當過人之處的,是吧?」
  • 連陳師行都承認:陳氏太極才是最能打的
    在「硬核大鬍子」最新的一期視頻中,筆者還有了一個重大發現,陳師行在與練喻軒的交流中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認為陳家溝太極才是最能打的太極拳,因為他們在平時就注重散打實戰訓練,而陳師行自己的武當太極現在主要是修行為主,修身養性了。
  • 上海市青聯體育界別委員來優太極交流體驗陳氏太極拳
    ——陳氏太極拳。在來自上海電視臺的優太極學員劉彬拳友的主持下,拳館氛圍輕鬆愉快。各位委員首先觀看了拳館10後、00後的太極小傳人的精彩表演:來自上海實驗學校的葛蓓爾、葛蓓妮表演的武術情景劇《聞雞起武》,以及來自上海協和雙語學校的盛鈺珽、香港愉景灣國際學校的朱恆毅表演的陳氏太極拳、劍、刀匯演。
  • 陳伯先百年誕辰紀念活動(邀請函+報名表)
    祭奠儀式(太極拳祖祠) 8:30——9:30 3. 陳伯先先生墓前緬懷 9:30——11:30 4. 午餐(王庭大酒店) 12:00——13:00 5.合影留念(陳家溝太極拳演武大廳門前:王庭大酒店對面)14:30--15:006.
  • 陳氏太極十三代傳人牛衛光
    「光老師」是全國各地太極拳友們對他的尊稱,他和太極拳名家陳有芹是隔河相望的小老鄉。關於陳有芹的傳奇故事,從小就耳濡目染。總想有機緣能認識陳有芹並拜其為師。2015年那年,陳有芹因家父生病回老家省親,牛衛光就抓著這個難道得的機會前去拜訪,並表露其想拜師的決心。在眾多親友們的大力推薦下,太極拳名家陳有芹也就欣然的接受他為第四十九個入室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