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太極入門的歌訣(二)

2020-08-19 古法練功

象是自行車輪胎充氣時內胎貼向外胎的太極拳的「束肋下氣」會引起髖骨的兩側由內向外側張開而向前裹合的感覺,兩腿之間的襠後部也會有張開來的感覺,就象是襠部變圓了。這就是所謂的「將襠撐圓」或稱為「圓撐」。

「圓襠」是「氣沉丹田」之「氣」沉到腳從而使得站立沉穩、勁力傳遞順遂的必需條件之一。「圓襠」又稱「開襠」,是幾乎所有中華武術各拳種共同的要領。

必須指出「圓襠」或「開襠」不等於「開膝」。圓襠主要是指會陰部位有寬敞的感覺,與兩膝、兩大腿是否張開沒有關係。

正如陳氏小架陳鑫先生在《陳氏太極拳圖說·太極拳勢卷一·第一勢》中所說的「兩大腿根要開,襠開不在大小,即一絲之微亦算得開,蓋心意一開襠即開矣;不會開襠者腿雖岔開三尺寬,不開仍然不開。」

「會陰部位(位於兩便之間)稱作襠……兩胯撐開,兩膝有微向裡扣的意思,襠自然能圓(即使兩膝微向外叉開而兩大股外往裡合,胯根撐開……);會陰處虛虛上提,使這部分皮膚有不使下蕩的意思,這樣襠自然能虛。

襠的虛圓協調能使兩髖關節撐開,旋轉圓活。」這就是說做到了圓襠,在放鬆的前提下,左右開立步型的兩腿膝是既向兩側外撐使小腿豎直又微微向前內旋的,這被稱為「兩腿相合」,這就象是騎著馬用兩小腿的脛骨面夾馬肚子。

如果這種步型兩腳尖都是外撇的,兩膝尖就偏於朝向前方而與腳尖的方向不一致。所以陳氏小架的腳都是平行的,八字腳是他們忌諱的。

而如前後開立、後腳尖外撇的弓步步型,則後腳膝尖也是偏於朝向前方而與腳尖方向不一致的。現代太極拳界有的人說後腳尖外撇之弓步的後膝尖要與後腳尖同向,顯然這樣的步型是尖襠而不可能是圓檔的,因而是一種錯誤的步型。

圓檔的左右開立步型必定兩腹股溝都有內縮的感覺,前後開立的步型則前腳的腹股溝內縮。做到了「圓襠」,腰曲似乎感覺變得直了,臀部向兩側張開又向前內旋卷攏,這種體態在武式稱為「裹臀」。

陳氏小架稱「泛臀」,所以「圓襠」必然「裹臀」。圓襠之臀部後方(屁股)下橫的臀紋溝會有如小半個屁股坐在高凳子上那樣的擠壓感,如果不是圓襠就不會有這種感覺。

圓襠的效果是使股骨頭在髖關節中移向側外方,因而髖關節間隙變大達到松胯﹙松髖關節﹚,有利於胯的靈活和沉著。松胯需要膝的自然放鬆似乎微屈,這種膝微屈在外形上沒有明顯表現;而如果膝往後挺直要做到松胯那是困難的。

雖然圓襠可以使得站立如扎地般的沉穩而能夠抵抗住他人破壞其平衡的推按,但這不是太極拳圓襠的目的,太極拳圓襠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沉著和胯的轉動靈活。

與圓襠相反的是尖襠,「尖襠」外形上就是「開膝」,就是使兩膝朝向的角度變大,「尖襠」其襠部必然是夾緊沒有放鬆的。「尖襠」的左右開立步型包括馬步,如兩腳尖朝向外側,兩膝尖就均與腳尖同向。而後腳尖外撇弓步的「尖襠」,後膝尖也與後腳尖朝向一致。

自我鑑別是圓襠還是尖襠,當左右開立步時可以去摸一下屁股縫,圓襠時由於臀部肌肉向兩側分開前裹,會陰部就有寬敞感,屁股必張開而屁股縫較淺;而尖襠時由於臀後肌肉相互合攏,會陰後部必然有夾緊感,屁股縫必然閉合較深。

對於圓襠的正弓步,後腿之臀部和大腿根後部有明顯的夾角形成,即其臀紋溝形成的縫較深,左右兩屁股後面的形狀相差不多甚至幾乎一致;而尖襠正弓步的前腿屁股豎而後腿屁股斜,後腿臀部和大腿根後部之間是沒有明顯夾角形成的,在腰部髂嵴處則往往出現了凹陷形成了突臀,也就是突屁股。

現代武術界有不少人都誤將「尖襠」當作了「圓襠」。尖襠對於全身放鬆、氣沉丹田、胯的靈活轉動都有妨礙,是太極拳學練所必須要避免克服的。

「把襠撐圓」必須「束肋下氣」,或「束肋下腰」,而「下氣」又有賴於「把襠撐圓」,就是說「下氣」和「把襠撐圓」相互也是離不開的;因此歌訣將這三者聯在了一起。「束肋下氣把襠撐」是太極拳對於由頭至胯形體方面的重要要領。

陳氏小架的基本身形,就是這幾個字。「束肋下氣把襠撐」「把襠撐圓」雖然表現在「襠」,其實是「胯」的內在動作。因此,「把襠撐圓」與「胯」的關係十分密切。「襠」,「胯」是陳氏小架的核心,也就是入門的基礎。

松胯對於沉穩和輕靈十分重要,做不到松胯,沉穩和輕靈是極困難的,在上步時尤其可以體會到這一點。

太極拳往往需要在腳步不動的情況下身體能有大的轉動和沉浮幅度,圓襠松胯就能滿足這個要求。

太極拳的所有動作都是由於胯的活動使得被稱為「氣」與「勁」的內力能上下傳遞而引起的,從而可以使得手臂不用力,如果襠不撐圓,胯的松沉受到了妨礙,就會感覺到全身向下的松沉感和腿腳向上傳之內力的感覺被卡住在胯部了,勁氣就無法通過胯部下沉和上傳,手臂不用力就必然會受到破壞,太極拳特殊的武術功夫就不可能發揮了.

所以太極拳的沉穩是以圓襠松胯為基礎的,但太極拳鍛鍊沉穩的目的主要是在於輕靈,這也就是說太極拳圓襠的目的主要是在於轉身、移步的靈活、敏捷,也就是避免「雙重」。由於避免「雙重」是太極拳能夠以弱勝強的基礎根本之一,可見圓襠松胯對於太極拳是至關重要的。

圓襠松胯使得髖關節活動加強和幅度變大,鍛鍊了與髖關節有關的肌肉組織,健身效果的優良是可想而知的,尤其對於預防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股骨頸骨折是應該有很好效果的。(本文完)

相關焦點

  • 太極乾貨(總)!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動作名稱及拳譜詳解(四)第四十一勢 單鞭考釋:取義同前。要領:此勢共4個動作。眼法第一動作向右,後均向左、身法左、右、左、右凡4轉。步法從三換掌末一動作的右半盤步變外八字馬步、右側馬步、左弓蹬步。
  • 王宗嶽傳武當太極拳十三式歌訣
    今天,分享一下王宗嶽的武當太極十三式歌訣,喜歡武當太極拳的朋友,可以把這個背熟!對自己打好武當太極拳非常有幫助!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變換虛實須留意,氣遍身軀不稍痴。入門引路須口授,工夫無息法自休。若言體用何為準?意氣君來骨肉臣。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義無疑。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費工夫遺嘆惜。
  •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動作名稱及拳譜詳解(二)
    前堂(亦作蹚)是步子向前進。但一路有兩個前堂拗步。第一個根據再收的方向連續向左斜角進兩步,第三步的左腳向左前斜角邁進,第二個前堂拗步則向正前方邁進兩步。所以名之為演手肱拳(捶)。陳鑫先生據老譜《陳氏拳械譜》名為「演手紅捶」並解釋為:「練習手和捶」,又解「紅」字為:「練習手和捶」,又解「紅」字為:「如紅爐出鐵,人不敢摸」和出手見「紅」之說,意義深遠,故採用老名。要領:此勢系接前堂拗步而成,共4個動作。
  • 繼陳氏太極乾貨(四)
    歌訣:擊地捶勢奔前堂,連三趕步不容讓。鬥打捶擊手抓襠,靜聽耳後應八方。第三十三勢 二起腳(一名踢二起)考釋:前兩勢是單踢法,這一勢為連環雙踢法,也就是先左踢,後右踢的連環右踢的方法。各式太極拳均同名,陳氏老架也稱為「踢二起」。要領:此勢共7個動作。眼法先右前,後右後,最後向正前方;身法左、右、右、右、左、左、左凡7轉;步法從前勢左弓蹬步變左半盤步,內八字馬步,手法包括右側,右轉肘靠,右轉左兼右掃帶、左引右踢、左側等法。歌訣:左引右擊踢二起,虛虛實實隨敵使。
  • 放鬆 太極拳入門的第一步(壹)
    ,太極一運化烏有。從這首歌訣中可以看出,太極拳的功夫分層是根據陰陽的平衡關係來判定的,從一陰九陽的入門階段,到五陰五陽的爐火純青。想把握好陰陽的平衡,逐步提升自己的功夫,放鬆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放鬆,讓太極拳的剛柔並濟和松活彈抖更加明顯,也和其他拳種區別開來。
  • 李術然講太極 | 你想知道的太極冷知識(二)
    李術然老師講太極(十二)你想知道的太極冷知識(二)何為站活樁?
  • 陳氏太極乾貨來了!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七十四式動作名稱及拳譜詳解(一)學習太極拳如同小學生學寫字一樣,要清楚每個字的筆畫順序,一筆一划的練習。起勢 無極起勢拳論云: 「太極者,無極而生」,太極起勢為太極拳套路第一勢,乃為無極之勢,重心於兩腿之間,不偏不倚。從這一勢起要求做到意識集中,腦清心靜,立而不挺,頂勁領起,唇輕閉,齒輕合,下頜微內收,松肩含胸塌腰,屈膝松髖,使心氣下降,氣沉丹田。(面南背北)。
  • 太極拳宗師大師太極拳(推手)功夫雖很高,但並不懂太極拳原理!
    有一個視頻,標題是《中國太極拳大百科(太極拳技擊探秘3),網址如下https://m.toutiaoimg.cn/group/6809993419352441355/?所有的太極拳大師都還被傳統的老一套的有關太極拳的拳經、拳論、拳理、口訣、歌訣、秘訣禁錮著自己的頭腦,無力科學解釋太極拳原理,都不懂太極拳力學原理。
  • 練好太極拳,請從站莊(樁)起,提高免疫力最快的方法和途徑
    意拳和大成拳(不同時期的稱謂)創始人王薌齋的倡導,近代以來,經秦重三、於永年、秘靜克、王瑞亭、王安平、胥榮東、伍國忠、王愛品等拳師、醫家的傳承,站莊(樁)已經漸次獨立出來——成為站莊(莊)法、站樁功、站樁健身法等等,去掉不同的名相,言之站莊(樁)即可。
  • 站樁啟示錄 (二)入門
    稀裡糊塗上山,跌跌撞撞入門,這是我進入意拳站樁最初的寫照。那麼,先弄清楚什麼是意拳站樁?記得第一天抵到目的地時,天色已晚,來不及仔細觀察周圍環境,就隨著大夥上了二樓。一看,偌大的大廳四周,都是安靜站立著的人。於是乎,也屏住氣跟著旁邊人一樣,拉開上山首站的架子!很快,代替好奇和興奮的是疼痛。由於光線很暗,看不清其他人的臉部表情,空曠的大廳也沒有一點聲音,這種疼痛更顯突出。隨著疼痛的加劇,人變得焦躁不安起來。
  • 陳式太極拳訓練法解析(二)——陳桂珍
    所以我們練太極拳應在掌握套路各式動作姿勢下,應用各條身法及太極拳大師的正確指導下,要求得順其自然,所以我把太極拳也叫自然拳,自然界有天地,太極拳中有剛柔,打拳力求剛柔各半,陰陽相濟,陰陽和合。四、順架子(順隨自然,突出風格) 順架子是將整套拳架在捏架子每招每式標準定位的基礎上
  • 方劑歌訣詳解——香薷散
    【歌訣總括】香薷散由香薷、扁豆、厚樸組成,有祛暑解表、化溼和中之功。如果將此方中的扁豆變為鮮扁豆花,再加上銀花、連翹,則是可以治療暑溫復感於寒的新加香薷飲。【歌訣詳解】香薷散主治陰暑證。暑雖為陽邪,但由於夏天炎熱,人們往往乘涼飲冷,故易感受寒溼之邪,而成表寒實證,可見惡寒發熱、無汗等。因暑日多夾溼,故常伴見頭身沉重疼痛、胸脘痞悶、嘔惡,這就形成了陰寒閉暑證。
  • 舞陽北舞渡鹽店太極知識(卅二)
    敷、蓋、對、吞、是武禹襄在北舞渡鹽店王宗嶽「太極拳論」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練功體悟總結出來的四字訣,並做了註解:敷者,運氣於己身,敷布於彼勁之上,使不得動也。蓋者,以氣蓋彼來勁也。對者,以氣對彼來處,認定準頭而去也。吞者,以氣全吞而入於化也。
  • 向愷然先生練太極拳之經驗(二)
    唯練太極拳的人,以不尚力原故,初練一年半載,體力並不見得比尋常的人發達許多。體力既不比人強,而太極拳的用法,又遠不及他種拳式之簡易、易於領會。無論初學的人,就是對太極拳用過三五年苦工夫的,除卻照一定的規矩推手而外,若教他將太極拳一手一手的用法,從頭至尾解釋出來,恐怕能辦得到的很少。既是自己不能領會自己所練太極拳的手法,卻如何能使用呢?
  • 內家拳經 太極心訣秘要
    相反,如果拜了一個壞導遊(全國的「師父」中,真懂武術的有多少?你有正好遇到這種師父的機會又有多少?),還不如自己看地圖慢慢摸索呢。古人說「功夫無門法自修」,「入門靠師傅,修行靠自己」,關鍵還是自己。判別真師父的辦法很簡單:所謂的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 張三丰太極拳釋名和拳經歌訣
    拳經歌訣六首歌訣一:順項貫頂兩膀松,束脅下氣把襠撐。謂因開勁兩捶爭,五趾抓地上彎弓。歌訣二:舉動輕靈神內斂,莫教斷續一氣研。左右宜有虛實處,意上寓下後天還。歌訣三:掤捋擠按四方正,採挒肘靠斜角成。乾坤震兌乃八卦,進退顧盼定五行。
  • 練習太極(拳)有啥好處
    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大約是改革開放以來吧),太極拳由冷漸熱,如今正是方興未艾!問題是——有多少人能明白,打太極拳,究竟有啥用處呢?這樣問,有人會覺得我瞧不起人!專家大師們都會張口就來——練太極拳主要有兩方面的作用呀:一是強身健體,二是防身自衛!
  • 太極拳法度「不起肘」。了解法度,讓你的功力更強大(三)
    小海穴名出《靈樞·本輸》,屬手太陽小腸經,合(土)穴。土,在五行裡一般居中,所謂刀圭中土。氣自湧泉和丹田往上走,在肩井穴和曲池穴要改變方向,因此,肩部和肘部是最容易斷氣(勁)的地方,松肩墜肘就是為了保證二處的氣勁暢通。
  • 少林傳統擒拿法三十六勢(二)
    【招法】1敵我對峙(圖38)。2敵上右步,出右拳擊打我方面部,我急用右臂格住敵右腕內側(圖39)。【招法】1敵我對峙(圖45)。2我方誘敵出招之際,敵不避反進用左拳劈面而來時;我收左步、閃右步,用左手掌向其左上方推格其右前臂(或肘部)(圖46)。
  • 太極拳內功入門(二)
    太極拳的內功是無止境的,個人的功夫成就大與小,入門是否正確是很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