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 —— 陳氏太極拳修煉之首!

2021-02-19 太極拳
也就是要熱愛陳氏太極拳。學習陳氏太極拳, 「敬」是第一要旨。
既然我們要學習陳氏太極拳,那麼就要熱愛陳氏太極拳,對陳氏太極拳「心存敬意」。首先要認識到陳氏太極拳是中華民族的一種優秀文化,要把它作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作為「國粹」來學習和熱愛。同時,還要了解習練陳氏太極拳於我們身心好處之所在。只有明了學習陳氏太極拳的好處,才能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它、信奉它、尊崇它。如果不能認識到陳氏太極拳對自己有什麼益處,對其也就可能是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甚至會「三心二意」,以至於「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今天心情好就練一練,明天心情不好就不練,斷斷續續,且練且停,必會無果而終。陳氏太極拳對人身心的好處,須持之以恆。實際上,只要認真練習,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總之,只有在敬其道、信其道的基礎上,才可能認認真真練習,才會真正領悟其中的奧妙和精髓,領悟其博大精深的內涵,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練習陳氏太極拳是「內外兼修」,既是修其身,也是修其心、修其德,而修德之首便是尊師。學習陳氏太極拳不僅要敬重太極拳本身,而且更要敬重教授太極拳的老師和前輩,初學陳氏太極拳的人是這樣;拳藝進步了,有了一定成就的人也應如此。有的人學了幾天拳,依仗自己的「聰明」,舉手投足似乎已經「像模像樣」,就驕傲自滿,自以為是,認為陳氏太極拳也「不過如此」,便目中無人,目中無師、無尊長,久而久之,打拳就會走形,甚至不自覺地加入一些自己的元素,最終會謬以千裡!這種人對陳氏太極拳的認識當然是膚淺的,可以說他還沒有「入門」,對陳氏太極拳之精髓還一無所知,不過是「夜郎自大」。須知,只有尊其師,才能知其道。

修拳即修德。德行高尚之人,必能尊重他人,陳氏太極拳練習者首要就是要修煉自己的德行,做到尊重他人。對待初學者,應熱情耐心,給他講拳理,幫他糾動作,助他釋要義。對比自己學得好的拳友,而應虛心向人家學習。

編輯:小七

攝影:李春森

文章來源網絡,轉載旨在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處理或刪除。

【推薦】

▼▼

戳「閱讀全文」,發現更太極拳服飾

相關焦點

  • 陳氏太極拳「修煉工程」之「內勁外功」的訓練步驟與器材選擇
    一、太極拳是內家拳,所以功力又分「內勁」和「外功」。它們需要完美的配合,所以強調「意、氣、力」和「精、氣、神」結合。 太極拳講究「培元固本」(生命在於運動,也在於靜養;養身宜動,養心宜靜;動靜適當,形神供養。)就是增強個人的整體素質;就是打好「功力」入身前的「地基」。就像蓋房子一樣基礎越好房子蓋得越高越結實。 應該如何去增強「功力」呢?
  • 陳氏太極拳小架拳之 起勢
    2006年莫海益結識了啟蒙老師張來,隨其學習陳氏太極拳大架,開啟了陳氏太極拳的啟蒙之旅。       2009年莫海益有緣認識陳淑麗老師,進而,有幸遇到陳氏太極拳小架拳。                  2013年,莫海益有緣拜識戎燕彬老師,並跟隨其系統學習陳氏太極拳小架拳械至今,自此,陳氏太極拳小架拳便成為其一生的想往與追求。
  • 陳氏太極拳近代發展史
    19世紀50年代,學拳於陳家溝的楊露禪來京傳播太極拳。在其子楊班侯與楊健侯、其孫楊澄浦三代人的努力下,太極拳在北京已經相當流行。但是發源於陳家溝的陳氏太極拳卻不為人所知。該社的成立為北京陳氏太極拳的傳播打下了良好基礎,為陳氏太極拳培養了一批傑出人才。      1953年11月,陳發科在天津舉行的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上,代表北京表演了陳氏太極拳,受到好評。這是陳氏太極拳歷史上首次在全國性集會上展示,它標誌著陳氏太極拳將走向全國。      陳發科在北京30年間,不斷總結經驗,設計了新的拳式。
  • 論陳氏太極拳纏絲勁
    :「纏絲勁發源於腎,處處皆有,無時不然,一衍溢於四體之內,浸潤於百骸之中,達四梢,通九竅,增長內勁無窮,使內勁收斂入骨,伸筋壯骨,氣血流通,消化飲食,卻病延年,皆纏絲勁之效力也」。如地球環繞太陽運轉走弧線,同時地球還有自身旋轉一樣。所以,太極拳要求一動全動,周身相隨,以腰為主,節節貫串,周身無處不是圓。二、纏絲勁的運動方式 纏絲勁的運動方式是陳氏太極拳的重要特點之一,也是陳氏太極拳的精華所在,故在練習時比較強調與重視。
  • 李樹才陳氏小架太極拳
    李樹才陳氏太極拳圖說陳氏小架太極拳李樹才,河南省封丘縣陳橋鎮人,1945年出生,現任鄭州市惠濟區武術協會副會長,太極拳大師。李樹才習拳及器械數十載,偶有心得,值此多事之秋,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李樹才願將數十年習練太極秘傳心法,以《陳氏太極拳圖說》六十四式為藍本,公諸於世。
  • 香港陳氏太極拳培訓營再開班,50餘位學員「深度進修」
    傳承國粹,修煉身心50多位學員滿滿的收穫與感動          11月8日,第九屆香港陳氏太極拳館培訓營再次順利開營,太極名家張東武老師、太極名家徐勤蘭老師香港陳氏太極拳培訓營是太極名家張東武老師親傳弟子梁志威先生每年定期舉辦,由張東武老師親自執教的太極拳提高交流活動。
  • 從《家傳陳氏太極拳功夫架第一路拳架運動軌跡圖示》《陳氏太極拳第一路拳架動作名稱參照對比表》教學版淺析陳氏太極拳傳承發展的同一性
    參閱陳鑫所著《陳氏太極拳圖說》的四個版本,陳立清著《陳氏太極拳小架》及陳立憲存「陳氏太極拳講義手抄本」,陳績甫(陳照丕)著《陳氏太極拳匯宗》,陳照奎、陳瑜著《家傳陳氏太極拳功夫架》等。詳細列出了四列陳氏太極拳一路拳架的動作名稱,綜合分析比對,確認習練這些拳架的傳承體系:層次有序、脈絡清晰、套路動作名稱具有同一性。這套資料設計精細,意義深遠。
  • 揭秘陳氏太極的發勁,陳氏太極拳勁力分析-典傳筋骨開發
    陳氏太極拳發勁的奧秘,陳氏太極剛柔相濟、快慢相兼、松活彈抖的特色。特別是松活彈抖的發勁是其區別於其他太極拳的特點。陳氏太極拳也正是以其獨具特色的發勁模式才奠定了其堅實的地位。今天就跟大家來探究一下陳氏太極拳的發勁。
  • 揭秘陳氏太極的發勁,陳氏太極拳勁力分析-典傳筋骨開發
    陳氏太極拳發勁的奧秘,陳氏太極剛柔相濟、快慢相兼、松活彈抖的特色。特別是松活彈抖的發勁是其區別於其他太極拳的特點。陳氏太極拳也正是以其獨具特色的發勁模式才奠定了其堅實的地位。今天就跟大家來探究一下陳氏太極拳的發勁。
  • 陳氏太極拳招式雲手的含義
    中國畫習慣以螺旋狀表示雲之隨風旋轉,舞蹈的經典動作裡也有非常飄逸的「雲手」組合。太極拳此式兩手交互旋轉,似畫雲筆法與舞蹈動作的組合,故取名雲手。雲手是太極拳中非常典型的招式,也是太極拳的母式。雲手雖然是簡單的畫圈,但是技法要求很高。
  • 一代宗師陳發科和陳氏太極拳的「中興」| 太極文化
    他開創了陳氏太極拳在全國發展的新紀元,是近代陳氏太極拳的傑出代表。     從1928年至今,數十年的時間過去了,當年陳發科從陳家溝傳來的陳氏太極拳,不但在拳術上得到了更好的發展,而且早已突破「誰知豫北陳家技,卻賴冀南楊氏傳」的局面,從北京傳遍全中國,從北京走向全世界。
  • 陳氏小架太極拳大師李樹才近鄭州薛崗社區教太極拳
    夏日涼涼,鄭州市惠濟區武術協會李樹才老師來到鄭州薛崗社區李樹才老師教薛崗社區居民學習陳氏太極拳小架李樹才老師示範了陳氏太極拳小架的基本動作,行雲流水的動作將太極拳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李樹才,河南省封丘縣陳橋鎮人,1945年出生,現任鄭州市惠濟區武術協會副會長,陳氏太極拳小架大師。
  • 探源陳氏太極拳與洪洞通背拳
    洪洞通背拳的起源至今尚無確切定論,洪洞通背拳與陳式太極拳的淵源關係也眾說不一,其中洪洞通背拳始祖郭永福與陳家溝陳氏家族第十四世陳有孚為同一人的說法,更給洪洞通背拳的起源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陳式太極拳也尤重「纏」法,陳鑫在《太極拳圖說》中講「太極拳,纏法也,纏法如螺絲行運於肌膚之上」。又說「不明此,便不明此拳」。可見太極拳的運動規律也強調纏法。洪洞通背拳與陳式太極拳均突出一個「纏」字,洪洞通背拳之「纏」法與陳式太極拳「纏絲勁」的練習方法具異曲同工之妙,表明了洪洞通背拳與陳式太極拳在拳法內在規律思維認識上的一致性,這也表明了二者技法、技理之間的內在聯繫。
  • 陳氏太極拳「步形步法」的基礎練習建議
    一代宗師號稱牌位先生的陳長興宗師曾在《陳氏太極拳十大要論》(步法篇)中講過:「今夫四肢百骸主於動,而實運以步,步者乃一身之根基,運動之樞紐也。」還有「以心論勢,而握要者步也,活於不活在於步,靈不靈亦在於步,步法之用大矣哉!」「手是兩扇門,全憑步贏人」等。
  • 在陳全忠大師九十華誕暨陳氏太極拳西安傳播百年紀念會上的發言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我爺爺九十華誕暨陳氏太極拳西安地區傳播百年紀念活動,作為爺爺的嫡孫,我感到十分的榮幸。陳氏太極拳自明朝創立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薪火相傳,綿延不絕,如今已匯入中華文化的滾滾長河,滋潤著祖國的大地和五洲四海,為中華兒女增添了無限的自豪。
  • 太極拳修煉的十七句金言
    1、太極拳是修煉以頭腦和心靈的功夫為主,非拳腳功夫。 ­2、無論動靜,保侍中定,否則有過或不及之虞。 ­3、牢記七字:中定、整體、不用力;推手時加五個字:順方向轉圈(用意順對方來勁方向轉圈),共十二字可得太極拳體用之功夫。 ­4、行功盤架都必須「先在心,後在身「的意動形隨,更注意心意的修煉和運用。此為精髓。 ­5、以意導氣,氣運身。意到氣到勁到。 ­6、與對手接觸處,我用意收(即吸)將對方來勁引之腳下。
  • 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郭留群老師收徒拜師儀式 圓滿成功
    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及其弟子們齊聚一堂,共同見證了新弟子的傳統拜師儀式。這是成都太極館的重大日子更是成都武術界的一大盛事,現場100餘名社會各界朋友和太極愛好者現場觀摩,陳氏太極網、陳家溝太極拳會、陳小旺國際太極拳會等多家媒體派員現場報導,與廣大太極拳武術愛好者共同分享著四百年一脈相承、代代相傳陳家溝陳氏太極拳在成都太極館蓬勃發展盛況。
  • 【幸福之城】今天膠州陳氏太極拳研究會亮「招式」!一起練練~
    12月5日上午,膠州市陳式太極拳研究會成立九周年暨張洪禮陳氏太極拳影像發行儀式在翰德軒美術館舉行。市政協副主席王天鴻出席發行儀式。
  • 【德生太極課程】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班即將開班
    德生太極茶山館和體育中心館9月將推出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課程。  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以柔為主,柔中有剛。架式舒展大方,步法輕靈穩健,身法中正自然,內勁統領全身。以纏絲勁為核心,動作以腰為主,節節貫串;一動則周身無有不動,一靜則百骸皆靜。運動時如行雲流水,綿綿不絕,發勁時松活彈抖,完整一氣。讓您在2020年的秋天強健體魄、以平靜的心態對待身邊的一切事物,收穫一份健康和美好生活。
  • 陳氏太極拳中的抱頭推山講解
    陳氏太極拳中的抱頭推山是力量的集中體現,他主要是把兩臂膀的力集中於人體的中軸線上,在人體的中軸線上完成力量的爆發和轉換,爆發出來的力量比較堅定而硬死,在轉換上可以讓自己的重心得以紮實,重心是和中軸線連成一條線的,在架勢轉換中把重心又得以回歸到中軸線上,是這一招的精妙所在,人體軸心在完成轉換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