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春秋 |《在西南聯大》即將播出

2021-03-03 娛樂廣播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華北及沿海許多大城市的高等學校紛紛內遷。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先遷至湖南長沙,組成長沙臨時大學。無奈戰火迅速蔓延,長沙連遭敵機轟炸,1938年2月,學校被迫繼續西遷,回撤至雲南昆明。同年4月,學校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西南聯大雖然只存在了8年,但卻走出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4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74位兩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師,創造了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個奇蹟。

6月10日起,娛樂廣播《紀實春秋》推出汪曾祺小全集《在西南聯大》,帶你走進沈從文、金嶽霖、聞一多、馮友蘭的大師課堂,聆聽汪曾祺從江蘇高郵到西南聯大的精神自傳。

汪曾祺(1920-1997),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西南聯大學生,師從沈從文,自詡為「一個中國式的,抒情的人道主義者。」汪曾祺博學多識,情趣廣泛,愛好書畫,樂談醫道,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受戒》被評為20世紀中文系小說100強,《大淖記事》1981年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汪曾祺執筆創作的現代京劇《沙家浜》,是中國戲劇史上的藝術豐碑。

 

金北平,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副教授,綜藝主持系副主任,具有豐富的教學和實踐經驗,曾經榮獲年中央電視臺朗誦大賽一等獎,首都教職工第三屆藝術節文藝節目評比一等獎,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小說連播節目一等獎等獎項。演播作品有《海子評傳》、《最漫長的十四天》、《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詭案迷蹤》等。

 

西南聯大中文系的教授有清華的,有北大的。應該也有南開的。但是哪一位教授是南開的,我記不起來了,清華的教授和北大的教授有什麼不同,我實在看不出來。聯大的系主任是輪流做莊。朱自清先生當過一段系主任。擔任系主任時間較長的,是羅常培先生。學生背後都叫他「羅長官」。羅先生赴美講學,聞一多先生代理過一個時期。在他們「當政」期間,中文系還是那個老樣子,他們都沒有一套「施政綱領」。事實上當時的系主任「為官清簡」,近於無為而治。

曾見過幾篇老同學的回憶文章,說聞一多先生講楚辭,一開頭總是「痛飲酒熟讀《離騷》,方稱名士」。有人問我,「是不是這樣?」是這樣。他上課,抽菸。上他的課的學生,也抽。他講唐詩,不蹈襲前人一語。講晚唐詩和後期印象派的畫一起講,特別講到「點畫派」。中國用比較文學的方法講唐詩的,聞先生當為第一人。他講《古代神話與傳說》非常「叫座」。上課時連工學院的同學都穿過昆明城,從拓東路趕來聽。那真是「滿坑滿谷」,昆中北院大教室裡裡外外都是人。聞先生把自己在整張毛邊紙上手繪的伏羲女媧圖釘在黑板上,把相當繁瑣的考證,講得有聲有色,非常吸引人。

還有一堂「叫座」的課是羅庸(膺中)先生講杜詩。羅先生上課,不帶片紙。不但杜詩能背寫在黑板上,連仇注都背出來。

聯大教授講課從來無人幹涉,想講什麼就講什麼,想怎麼講就怎麼講。劉文典先生講了一年莊子,我只記住開頭一句:「《莊子》嘿,我是不懂的嘍,也沒有人懂。」

唐蘭(立庵)先生講課是另一種風格。他是教古文學的,有一年忽然開了一門「詞選」,不知道是沒有人教,還是他自己感興趣。他講「詞選」主要講《花間集》(他自己一度也填詞,極豔)。他講詞的方法是:不講。有時只是用無錫腔調念(實是吟唱)一遍:「『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好!真好!」這首詞就pass了。

我在西南聯大是一個不用功的學生,常不上課,但是亂七八糟看了不少書。有一個時期每天晚上到系圖書館去看書。有時只我一個人。中文系在新校舍的西北角,牆外是墳地,非常安靜。在系裡看書不用經過什麼借書手續,架上的書可以隨便抽下一本來看。而且可抽菸。有一天,我聽到牆外有一派細樂的聲音。半夜裡怎麼會有樂聲,在墳地裡?我確實是聽見的,不是錯覺。

我要不是讀了西南聯大,也許不會成為一個作家。至少不會成為一個像現在這樣的作家。

 

 

首播:

7:00—8:00

重播:

21:00—22:00

登陸www.radio.cn,選擇上方「電臺」,然後點擊下方「娛樂廣播」,選擇你偏愛的欄目;

Ios以及Android系統,在各自應用商店下載「中國廣播」,點擊右上角「電臺」,然後選擇下方「中央」,進入「娛樂廣播」收聽;

北京地區聽眾,收聽AM747娛樂廣播。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 

央廣娛樂廣播 

感受語言的溫度

讓閱讀觸耳可及

聲明:本文部分圖片、資料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或網站。

圖文編輯:劉辰瑩 李津嬋 趙倧博

內容審核:付淳  崔海濤

合作聯繫:ylgb@cnr.cn

相關焦點

  • 西南聯大校歌
    Untitled Document西南聯大校歌中華讀書報 2001年7月4日   2001年1月11日《光明日報》刊載了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學生楊振寧教授在文中回憶起了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聯合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之初,由馮友蘭教授撰寫、在全體師生中傳唱、影響深遠的校歌。「他(馮友蘭)一生很得意此校歌歌詞,晚年時候寫《三松堂自敘》時還將歌詞錄了進去。」   此為楊振寧教授記憶有誤。
  • 從影視到文旅讓西南聯大精神與年輕人深度連接
    無論從當年璀璨群星教書育人取得的輝煌成就看,還是就一代文化精英救亡圖存積澱的歷史價值而言,「西南聯大」在今天都是一個光芒逼人的坐標,一個自帶超級流量的符號,具備了打造「西南聯大精神IP」的條件和優勢。  2017年西南聯大建校80周年時,以西南聯大為歷史背景的多部影視作品熱播,位於昆明的原西南聯大舊址也成為熱門旅遊目的地。
  • 西北聯大與西南聯大比較研究
    內容提要:西北聯大與西南聯大共同書寫了中國抗戰史和教育史的光輝篇章。,還是西南聯大的重返平津,都為新中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11)在漢中初期,西北聯大依然設有6學院23系。同年5月2日,兩所學校同時開學,西北聯大在校本部城固縣、西南聯大在昆明分別舉行了開學典禮。1940年1月9日,西南聯大召開第132次常委會,將以前的科改為學院,設師範學院、工學院、理學院、法商學院、文學院等5院,共26系,另設體育部和先修班。
  • 西南聯大精神與北京大學
    關鍵詞:西南聯大精神;北京大學;多元一體;大同世界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以下簡稱「西南聯大」)是在抗日戰爭背景下形成的一所特別大學。在國破家亡的極端艱難環境下,西南聯大師生以天下國家為己任,懷著正義必勝、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肩負著對國家民族前途的崇高責任感,以「中興業,需人傑」自激自勵,團結合作,敬業求知,行大道,求真理,成就了人類教育史上的奇蹟,引發了國內外的矚目和研究。西南聯大結束七十多年來,西南聯大的聲名不隨歲月而消失,反倒越來越響亮。
  • 謝本書 | 西南聯大三巨頭
    摘要:西南聯大三巨頭,即是西南聯大三常委,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梅貽琦是西南聯大的靈魂,蔣夢麟是西南聯大的支柱,張伯苓是西南聯大的儒者。他們的顧全大局、聯合團結,使西南聯大堅持八年之久,作出了巨大的成就,創造了教育史上的奇蹟。研究西南聯大,揭開聯大「聯合」之謎,就應當從三巨頭的研究切入。
  • 《我們的西南聯大》官宣,陣容讓人很是期待,收視率穩了
    不知道大家對於《西南聯大》的了解有哪些呢?《西南聯大》作為歷史題材紀錄片,當初在央視記錄頻道和騰訊視頻播出之後,受到了網友們的極高好評,並且專家還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紀錄片《西南聯大》《西南聯大》作為紀錄片,它必須要契合事實發展,向大家講述了西南聯大從學校籌建、搬遷,到選擇校舍,正式建成的歷程,而在這個過程之中,又摻雜進了人物訪談,口述片段,還有師生的日常教學和生活,目的就是想向大家講述知識分子的愛國意識和擔當意識,體現我們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
  • 如何才能找回西南聯大的物質與精神?
    ▲西南聯大師生的合影(劇照圖)西南聯大是由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北京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三所學校所組成的,學校存續至1946年5月4日最後一期畢業典禮,隨後北歸,一共歷時8年,與抗日戰爭同等時日。西南聯大的校區也不僅僅是如今雲南師範大學所在的幾棟破舊的小樓而已,且不說天津的南開大學和北京清華北大的舊址,如今長沙的中南大學,有著國立長沙臨時大學的遺址;而在雲南,事實上也有著兩個校區,一個是西南聯大,還有一個在小城蒙自的西南聯大文學院。
  • 西南聯大校友大會召開
    Untitled Document耄耋校友再敘聯大情 西南聯大校友大會召開 記者 周襄楠 4月29日下午,在主樓後廳舉行了一場特殊的校友聚會--到會的來自祖國各地以及海外的將近300校友全部是70 歲以上的耄耋老者,有的人雖然已經是步履蹣跚,但還是由女兒、兒子攙扶趕來參加聚會,這就是西南聯大校友大會。
  • 【聚焦】這,就是西南聯大
    )剛毅堅卓——西南聯大歷史展獲得了重點推介就在今年1月20日,在雲南考察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參觀了西南聯大博物館等,了解抗戰期間西南聯大師生教書救國、讀書報國的光榮歷史。
  • 《我們的西南聯大》關機 重溫傳奇歷史直擊心靈
    在殺青之後發布的《戰火青春版》預告片片尾,出現了向西南聯大畢業生致敬的畫面,引發了無數共鳴,令人熱淚盈眶。歷史青春勵志劇《我們的西南聯大》取材於真實歷史。1937年至1946年,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這三所著名高校,為了保存知識火種,南下、西遷,輾轉大半個中國,最後來到雲南昆明合併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 北大老校長蔣夢麟結緣西南聯大
    抗戰時期,作為西南聯大三常委之一,蔣夢麟曾以「駱駝精神」美譽梅貽琦,並以「敏捷的猴子」自謂,他也是聯大人永未忘記的星辰。1943年,蔣夢麟在物價飛漲和警報聲聲的昆明寫成的《西潮》中回憶:「與北方三個大學有關的人士正在南京商議學校內遷的計劃。大家有意把北平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天津的南開大學從北方撤退而在長沙成立聯合大學。
  • 西南聯大人才的培養之道
    西南聯大,全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抗日戰爭開始後高校(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北京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內遷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其在歷史長河中雖僅僅存在了8年零11個月,但對抗戰、民主革命勝利及現代中國高等教育和科學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 《急先鋒》《我們的西南聯大》《一人之下》亮相「中國影視之夜」
    |《我們的西南聯大》:傳承聯大精神,為青春理想立贊《我們的西南聯大》是「中國影視之夜」 推介環節最後一部登場的作品,由演員張凱麗、閆妮擔任佳作推薦人,劇組演員俞灝明、胡連馨、王羽崢等一同出場。電視劇《我們的西南聯大》講述了從盧溝橋事變爆發開始,到清華、北大、南開三大高校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再到一群鐵骨錚錚的熱血青年在雲南學習期間,科學救國、文化救國的故事。電視劇通過再現西南聯大的歷史,彰顯了知識分子救亡圖存、知識報國的愛國主義精神,譜寫了一曲戰火中的青春之歌,「為文化抗戰立傳,為知識分子立像,為青春理想立贊,為民族精神立碑」。
  • 紀念西南聯大學子王代璠
    這幾天在網上讀有關抗戰時期西南聯大的歷史文獻,那些與西南聯大有關的親人們的面孔一直在眼前縈繞。我先生的父親王代璠先生,大姑父高鼎三先生,小姑父曹國權先生,當年都是西南聯大的學生。我公公王代璠,是湖南長沙人,生於1917年9月25日。公公的父親王祖淦老先生年輕時東渡日本求學。那時候,尋找出路的中國有志青年,都把明治維新以後的日本作為榜樣。
  • 看完西南聯大的紀錄片,感動不已
    後人評述,張伯苓的退、蔣夢麟的讓,促成了西南聯大的團結。教授們也曾為聯大某一系主任由誰當而爭執,而錢穆則站出來說,此乃何時,他日勝利還歸,豈不各校仍自獨立?眾人紛紛擁護。這張西南聯大的合影很有意思。教授們有穿長衫的、西服的、中山裝的。
  • 《我們的西南聯大》:讓剛毅堅卓精神薪火相傳
    原標題:探班電視劇《我們的西南聯大》:以剛毅堅卓精神激勵藝術創作  西南聯大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個傳奇,梅貽琦、張伯苓、聞一多、朱光潛、華羅庚等上百位在各個領域卓有成就的大家都曾在這所大學任教。今年再現這段傳奇歷史的電視劇《我們的西南聯大》已拍攝完成,有望年內與觀眾見面,讓我們一起走近幕後團隊。
  • 豆瓣9.3的紀錄片《西南聯大》告訴你:大學學風應如是!
    這次的紀錄片只有五集,但是一經播出豆瓣評分就飆升至9.3,並且承包了觀眾一年的淚點!這部紀錄片就是《西南聯大》。央視這部紀錄片的出品,再次讓我們明白,什麼叫「所謂大學,非謂有大樓只謂者,有大師之謂也」。《西南聯大》
  • 《西南聯大》:讀書才是讓你穿越迷霧、絕地反擊的利器
    同年8月28日,國民政府教育部傳來密諭:在未來的九年中,國立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國立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私立南開大學校長張柏苓,將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常務委員會」三常委的身份,共同領導這所戰時聯合大學。
  • 《西南聯大文學課》:穿越時空,感受大師們的風採
    西南聯大可謂「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蹟」。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國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在昆明組成了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辦學極其不易,既要躲避空襲,還要保護人才。無論是教學設施,還是師生的住宿條件,都相當艱苦和簡陋。
  •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否存在被神化現象?西南聯大到底有多厲害
    今天心安想和你們聊一聊一所只在中國存在8年的一所大學——西南聯大。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於1937年組成。在戰爭的時代,西南聯大保存了抗戰時期重要的科研力量,培養了大批卓有成就的人才,為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做出來傑出的貢獻。很多專家都說過:西南聯大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蹟!更是被譽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