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常 武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白庚勝向本次全國政協會議提交提案,建議由政府牽頭,高校和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做大西南聯大資料庫、博物館,開發西南聯大文旅IP,發揮好市場和企業的作用,充分利用數位技術和數字文化的力量,挖掘西南聯大特有的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讓西南聯大精神IP與年輕人深度連接,使之成為時代精神和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今年1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西南聯大舊址時指出,國難危機的時候,我們的教育精華輾轉周折聚集在這裡,形成精英薈萃的局面,最後在這裡開花結果,又把種子播撒出去,所培養的人才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深刻啟示我們,教育要同國家之命運、民族之前途緊密聯繫起來。我們現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有歷史感責任感、志存高遠的時代新人,不負韶華,不負時代。
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凝結了西南聯大結茅立舍、弦歌不輟的光榮歷史,高度評價了西南聯大精神的核心價值,對今天我們打造西南聯大精神IP,培養有歷史感責任感、志存高遠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平津相繼淪陷,北大、清華、南開三校被迫南遷,次年輾轉遷至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師生穿越戰火,以威武不能屈的氣概和篳路藍縷的艱辛探索,創造了中國現代教育史上的奇蹟——8年間培養了3882名學生,其中2人後來成為諾貝爾獎獲得者,8人成為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172人成為院士,其他上百人成為名師巨匠。
無論從當年璀璨群星教書育人取得的輝煌成就看,還是就一代文化精英救亡圖存積澱的歷史價值而言,「西南聯大」在今天都是一個光芒逼人的坐標,一個自帶超級流量的符號,具備了打造「西南聯大精神IP」的條件和優勢。
2017年西南聯大建校80周年時,以西南聯大為歷史背景的多部影視作品熱播,位於昆明的原西南聯大舊址也成為熱門旅遊目的地。據白庚勝委員介紹,現在依託西南聯大舊址和一些歷史遺蹟進行文旅開發已有一定成績,但仍缺乏系統、科學的開發思路,迫切需要從發展紅色文化旅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戰略高度,對合力構建西南聯大文化、打造西南聯大精神IP進行產業事業規劃和頂層設計。為此,尤其需要發揚西南聯大師生剛毅堅卓、求真務實的精神品質,堅持科學嚴謹、理性開放的態度,把發掘西南聯大歷史故事、升華西南聯大精神氣質的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細節都做好做實。
論及西南聯大精神,白庚勝委員說到一部已拍攝完成的電視劇——《我們的西南聯大》。該劇主創團隊本著「以西南聯大精神打造西南聯大精神IP」的追求,深入研究相關歷史文獻、人物傳記和回憶文章,獲取了大量珍貴的第一手資料,作品從人物塑造、故事編排到情節設計都高度尊重史實,揭示了教育要同國家命運、民族前途緊密聯繫,青年要把自身發展同國家命運、民族前途緊密相連的社會歷史規律。
西南聯大精神不但是中國現代史上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也堪稱世界文化史上的不二傳奇和珍貴遺產。以嚴肅影視作品再現八十多年前平津三校師生的南遷經歷,通過劇中年輕人的喜怒哀樂、青年知識分子的成長之路,弘揚以西南聯大師生為代表的知識精英的文化風骨和愛國情懷,為文化抗戰立傳,為知識分子立像,為青春理想立贊,為民族精神立碑,對於傳承西南聯大愛國知識分子的永恆精神,激發今天追尋「中國夢」徵途上青年一代的愛國熱情,具有重大歷史與現實意義。
據報導,《我們的西南聯大》出品方開發了同名主題線路產品,已規劃十條涵蓋長、中、短各種類型的產品矩陣,可滿足黨建、遊學、旅遊等不同人群的需求。此外還結合西南聯大IP特性,邀請國內西南聯大學者組建專家顧問團,通過系列活動持續挖掘和闡釋西南聯大IP價值。從影視到文旅,讓昨天和今天對話,將西南聯大精神與新時期青年一代深度連接,路徑正在越來越清晰。
白庚勝委員說得好,保護傳承好西南聯大遺產,做好西南聯大文旅事業,就是要在全社會特別是青年一代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號召年輕人把自己的學習、工作和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我們的西南聯大》主創者說得好,這部劇就是要將優秀知識分子的胸懷、立於天地之間的浩然正氣挖掘呈現出來。正如對這部即將播出的電視劇充滿期待,我們對打造西南聯大精神IP、不斷豐富愛國主義教育實踐也充滿了期待。(常 武)
[ 責編:李海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