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對於醫護人員而言,這些要求是否有些雞蛋裡面挑骨頭?
來源:醫脈通
作者:Doctor. 李
本文由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近日,筆者看到一則耐人尋味的招聘。
圖源:網頁截圖
本來招聘這事,你情我願,體檢一事如果對方自願放棄也無可厚非,但其中有7人因為體檢不合格,而被拒之門外,則顯得有些耐人尋味。
關於魯山縣人民醫院的招聘條件筆者大體看了一下,選出幾條給大家看看。
如果說有精神病史、傳染病或者其他重大疾病不適合招聘,那麼糖尿病和B肝病原攜帶者也被拒之門外,這就是赤裸裸的就業歧視了。
圖源:網頁截圖
此外,該院的招聘條件後面還有,孕期女性也屬於不合格,理由是孕期女性不能完成崗前高強度培訓及上崗後的高強度工作。
尤其讓廣大網友憤慨的是,就連身高體重醫院也做了嚴格限定,超過便成不合格,拒絕錄用。
圖源:網頁截圖
這些赤裸裸的就業歧視,讓原本就舉步維艱的醫學生更是雪上加霜。對此,不少網友表示憤慨。
評論截圖
醫院就業歧視涉嫌違法
所謂就業歧視是指條件相近的求職者在求職、就業過程中,受與個人工作能力無關因素的影響,不能夠享有與他人平等的就業機會,導致平等就業權受侵害的現象。比如,你去醫院遞簡歷,對方因為你身高不到160cm,然後拒絕你的簡歷,這就是就業歧視。
近年來,關於醫院就業歧視新聞比比皆是,比如性別歧視,比如身高體重歧視等等。筆者概括了一下,招聘過程中的就業歧視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普遍的歧視行為,如對應聘者的民族、種族、宗教信仰、相貌、身高等方面的不公平對待。譬如,曾經鬧得沸沸揚揚的某醫院招聘上就寫著:女護士身高162cm以上,體重55公斤以下,男護士要求身高172cm以上。
圖文:網頁截圖
二是性別歧視,如限招男性、限制女性結婚生育等。現在不少醫院招聘,都會明裡暗裡表示,不招收女醫生,甚至在同等條件下,甚至女醫生更優秀的情況下,他們也會優先選擇男醫生。
圖源:見水印
不止是國內,國外也出現不少這樣現象。2018年 8 月,東京醫科大學被爆出從 2006 年起,校方有組織、有計劃的刻意調低所有報考女性學生的分數,以達到讓更多男性學生錄取的目的。
三是針對殘疾應聘者的歧視行為,如不招用殘疾人等。
圖源:網頁截圖
四是針對存在病原攜帶或疾病應聘者的歧視行為,如不招用傳染病病原攜帶者、患有某些疾病的應聘者等。2016年,某醫院被判道歉,因為拒絕錄用被查出有巧克力囊腫,實習了1個月的醫生。
圖源:網頁截圖
《勞動法》第三條規定,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第十二條規定,勞動者就業,不因民族、種族、性別、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視。《就業促進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國家保障殘疾人的勞動權利。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殘疾人就業統籌規劃,為殘疾人創造就業條件。用人單位招用人員,不得歧視殘疾人。第三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招用人員,不得以是傳染病病原攜帶者為由拒絕錄用。但是,經醫學鑑定傳染病病原攜帶者在治癒前或者排除傳染嫌疑前,不得從事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規定禁止從事的易使傳染病擴散的工作。
儘管各項法律法規都在保護就業者,但相關就業歧視現象依然層出不窮。
就業歧視,被坑的不只是醫生護士
近年來,醫生護士短缺新聞時常登上新聞頭條,尤其是今年疫情來襲,醫護人員人手嚴重不足現象越發明顯。
按理說,這時更應廣納賢才,可偏偏還有不少醫院「恃才傲物」,對醫生護士各種嫌棄,各種挑挑揀揀:矮的不要、胖的不要、懷孕的不要、資歷不足的不要、女的不要……
攝圖網
醫院本是救死扶傷的地方,招聘應該主要基於應聘者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但由於各種就業歧視,讓身高、體重、性別成為入職的門檻,導致不少有能力的醫生護士無法進入臨床,甚至被迫轉行。這不僅是巨大的人才浪費,同時也消耗了真正立志於服務醫療行業人的情懷。
醫院就業歧視,各方看法
關於醫院就業歧視問題,各方人士各有各的看法。
每次關於就業歧視問題,都能引起網上熱議。對此醫院管理層也在喊冤,認為這都是為了工作,比如要求身高的,是因為護士經常需要掛液體,如果身高不夠的話,工作起來不方便;又比如拒絕B肝病毒攜帶者,是出於對患者的健康考慮。尤其是一些民營醫院,對醫護的樣貌要求更是苛刻。他們希望護士在為患者提供健康服務的同時能帶來視覺上的美感,藉助醫護人員的良好外表來提升醫院形象。
但是對於醫護人員而言,這些要求未免有些雞蛋裡面挑骨頭。作為醫護人員,最重要的還是本身能力和素質。試想,一個責任心不強、業務技術差、 態度不好的醫生護士,將會給患者帶來怎樣的災難?而這些能是身高樣貌體重能彌補的嗎?且不可否認的是一個有能力的醫生護士給醫院帶來的效益更是不可估量的。
而對於患者而言,不可否認,一個樣貌好看的醫生護士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的視覺愉悅感,但看病畢竟不是選美,醫護人員的技術和能力才是他們留在醫院的最大動力。
責編 亦一 小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