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什麼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想明白這3個問題就知道答案了

2020-12-22 情感鎖匙

什麼是斷舍離?為什麼要斷舍離?斷舍離什麼?

首先說一下什麼是斷舍離

這裡的「斷」指的是可以將生活中不需要的決斷掉;舍指的是能夠捨棄多餘或者沒用的東西;離指的是脫離欲望的執念。

光怪陸離的社會,使人們的生活變得錯中複雜,從衣食住行用的種種方面,增加生活的步驟。就拿晚上洗臉的例子來說:「卸妝水、洗面奶、清潔面膜、保溼面膜、水乳、精華液、晚安面膜」,一整個流程下來,休息時間就會相對縮小。

精緻的生活與簡潔的生活是不矛盾的,但是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選擇,或者判斷自己是否需要。

因此,這裡的斷舍離,是捨棄自己生活中不需要的東西,極簡到最大,你就會發現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想要的是什麼,也能找到更好的自己。

然後說為什麼要斷舍離

大學生活讓我深刻體會到斷舍離的重要性。大學的宿舍空間非常有限,尤其是對於愛買衣服的女生來說,一個衣櫃恨不得掰成兩半使用。我的大學室友本就愛網上購物,常常因為優惠券和滿減,買一些不需要的東西。

她的一畝三分地連放腳的地方都堆滿了她網上淘來的各種玩具,像是刺繡、戳戳樂、印花貼、飛行棋等等,玩具上又堆滿了平常不穿的外套。很難想像,一打開門,宿舍猶如一個倉庫,連走路都要多加注意。

快畢業的時候,室友發現這些東西搬離宿舍會非常麻煩,郵寄費也很貴,我們一通收拾下才發現,很多東西其實用不到,直接給收廢品的阿姨了。

明明可以節省掉那一部分的錢和空間,換來更加舒服自在的生活空間,但是在大學畢業前不久才知道,室友問過我,為什麼我的東西就沒有那麼多,也不要收拾那麼久。

我跟她說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對我的生活物品進行斷舍離,並記錄下來,下次還要買的時候,我會知道這個東西的結果,漸漸地我只會購買我需要用的。都是用的,整理起來也會方便很多。

所以,我們需要斷舍離,學會不給自己的生活壓力。

最後是斷舍離什麼

有一句說:「無欲則無求」。不要迷戀、期待一些事物,也就不會有患得患失的恐慌。這種思想是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提出的,在春秋戰國時期一直處於戰亂之中,老子認為「見素抱樸,少私寡慾」才是人們享有安定幸福生活的前提。所以希望王侯將相能夠淡泊名利、質樸無華,無私奉獻、清心寡欲。

如果你實在不知道自己應該斷舍離什麼,不如想想自己需要什麼。生活上,心靈上找到自己需要的,整理出來之後,可以將身邊不需要卻存在的東西進行斷舍離。要學會放下,才能有所收穫。要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生活才會是你自己喜歡的樣子。

《斷舍離》的這本書就是在生活和心靈上雙重淨化,褪去繁雜的生活,回歸本心,用實實在在的方法教你捨棄,讓你了解自己,讓生活變成自己的樣子。

相關焦點

  • 到底什麼樣的工作才最適合自己?想清楚這3個問題,就知道答案了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都有著自己的優秀人才。從這一點來看,似乎什麼工作都可以成就一番大業。但是,對於很多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他們卻覺得,似乎沒有一個行業是適合自己的。找了那麼多工作,好像都不合適,非常苦惱,他們迫切想知道,究竟什麼樣的工作才最適合自己。紅姐覺得,想清楚這3個問題,你就會知道答案了。
  • 3個故事告訴你什麼是「斷舍離」,走出生活的煩惱,輕鬆生活
    麵館玻璃門上貼了張紙條:前女友結婚,回家砸場子,歇業3天。3天後麵館開門,有好事的人去問老闆,場子砸了嗎?老闆說:沒有,自己交了份子錢就出來了……曾經以為那個人一定會和自己白頭偕老,可是當親眼見到她為別人穿上婚紗,戴上婚戒的時候才明白,再多的執念也已經無法挽回,除了祝福沒有別的選擇,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有緣分的自然會一直陪你走下去,沒有緣分的強求也沒有意義,生命中無緣之人當「舍」!
  • 周國平:一個人在世上生活,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一個人在世上生活,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一是應該要什麼,人生中什麼是最重要的、寶貴的、真正值得爭取的。這就是正確的價值觀。二是能夠要什麼,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在什麼地方,做什麼事是最適合自己的性情和稟賦。這就是準確的自我認知。有了這兩條,內心就會寧靜,行動就會從容。
  • 女人知道「斷舍離」,男人會更珍惜你,好好愛自己把握
    女人需要明白「斷舍離」,只有打破不必要的過去,才能有新的生活,只有放棄不必要的壓力,才能與輕裝作戰,只有離開那些阻礙你進步的人,你才能發光發熱,否則,一切都是空話。1隻有用你自己的過去「斷舍離」,我們才能擁有真愛。
  • 斷舍離,打造怡然生活
    在節目中,陳數說:斷舍離是一場沒有終點的自我探索之旅,減去多餘的物品,不是空,而是讓自己被愛和品質環繞。從內心出發,簡單一步,才是精緻生活的本源。一、什麼是斷舍離斬「斷」物慾,「舍」棄廢物,脫「離」執念。斷舍離不僅僅關注看得見的物品和空間,還關注內心,最終為自己打造「怡然自得」的生活方式。
  • 只有斷舍離才能拯救你的生活
    2、指標斷舍離這一點同樣不容易,因為我們心中似乎一直有個聲音,這市場上一定有交易的聖杯,只要找到了就可以一勞永逸,於是不斷追求更快更高更強,各種圖書看了一本又一本,各種指標買了一套又一套,各種方法學了一種又一種,最後自己都不知道該先邁左腳還是先邁右腳了。
  • 斷舍離:該扔的不止是東西,你看不見的這3個,才是最需要扔掉的
    人的一生會積攢會積攢很多東西,從家具到生活用品,沒學過斷舍離時,仿佛一切都會充滿我們的生活。但其實,該扔的不止是物品,還有這3個。《斷舍離》這本書於2009年首次出版。後來,她開始身體力行的提倡以這種概念為基礎的「斷舍離」術,使更多的人脫離物慾,心態輕鬆。作為著名的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在《斷舍離》中推出:斷是不買不需要的物品,舍是處理沒用的物品,離是捨棄對物質的迷戀,給自己寬敞的空間。大家都以為的「斷舍離」僅僅是扔掉那些不需要的東西,但其實扔掉物品只是一個開端,真正需要被扔掉的,是我們人生中的這3樣。
  • 真正厲害的女人,都在用「斷舍離」的觀念,對待生活和婚姻
    四周充斥的物品,腦海中盤旋的亂七八糟的想法,會讓我們從外到內,從生活到心靈被擠壓得喘不過來氣。想要擺脫這樣的生活,不妨看看山下英子的《斷舍離》一書。知書達理的女人,溫柔是從骨子裡透出來的教養,即使沒有脂粉的修飾,青衫素衣也是一種樸實無華的美。學會斷舍離的生活方式,用一種簡易的方式體驗我們生活中曾因為物品和思緒遮擋而忽視的美好,享受簡單精緻的人生。
  • 《斷舍離》:給我自由,不會斷舍離的生活真的太累
    不會斷舍離的生活真的太累。如果你感覺壓力山大,做事情效率特別低。經常是因為誰說了你的一句話,你就會抑鬱很久。很可能是因為你的精神和環境需要做一次斷舍離。看你的住所就知道你的內心和你的人際關係狀況」。讀完了這本風靡全球的《斷舍離》之後,我按照書裡的方法,立刻就把我不用的和不喜歡的一些物品進行了斷舍離,人脈圈也做了減法。我現在就感覺做事效率提高了很多,整個人的狀態也是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一陣莫名的清爽。
  • 《斷舍離》中經典的一句話,25個字,揭示中年人的聰明活法
    「斷舍離」代表的是一種極簡主義的生活態度,真正的極簡主義不是靠不買和丟棄實現的,而是:你物質充盈卻不會為欲望所牽,你感情豐富卻不會為情緒所累,你過盡千帆卻不會懷疑人生,或許這些,才是我們窮其一生都想得到的最終。如何讓做到斷舍離?
  • 斷舍離,才是後半生最好的活法
    簡單來說,「斷舍離」就是對自己的生活和心態做減法,將繁雜的事情回歸到簡單。其實「斷舍離」所代表的不僅僅是整理,更是一種簡化的生活方式。就像網上有句話說的一樣:「扔掉看得見的東西,改變看不見的世界。」大道至簡,人到中年,經歷許多,收穫許多,但對後半生來說,簡單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生活中在意越多,心理負擔就越重人的累,往往來自於「想太多」。常言道:「有心者有所累,無心者無所謂。」
  • 《斷舍離》講的是什麼,物質和精神層面如何抉擇,作者告訴你答案
    每次我收拾物品出門的時候,總覺得自己箱子不夠用,後來才明白不是箱子的問題,是旅行中沒用的東西帶得太多了。「這次網購也太便宜了吧,再下一單!」每次收快遞的時候,總覺得自己房間太小裝不下了,後來才懂得,原來是沒用的東西買得太多。
  • 真正的斷舍離不僅僅是扔東西,這3點才是精髓,讓你的生活更高級
    於是她對自我進行了一場改革,實現了人生最高等級的精神自由,創造的『斷舍離』理念,使更多人從繁雜的物品,信息與社交網的魔掌中逃脫出來,實現生活的減法,人生的加法。她便是日本著名雜物管理諮詢師,斷舍離理念的創始人——山下英子。山下英子曾說:「從加法生活轉向減法生活很重要,並不是心靈改變了行動,而是行動帶來了心靈的變化。
  • 當你學會斷舍離,你得到的永遠比你捨棄得更多
    最初的時候,我認為這只是個人的特殊習慣,不會對生活造成什麼影響,但後來我還是發現自己錯了,我發現不僅僅是在生活中對待這些東西優柔寡斷,對待自己必須決定的事情,對待自己的工作,我也總是下不定決心,猶猶豫豫。
  • 揭開自己的傷疤很疼,卻很過癮,《斷舍離》可以讓自己生活得更好
    這要從我看了《斷舍離》這本書開始,偶然間看到了這本書,心想,斷舍離不就是扔東西和整理東西嗎?硬著頭皮看了幾頁,發現別有洞天。正好心情不是特別好,於是開始慢慢整理房間,轉移一下注意力。這些回憶困了我兩天了,這兩天的睡眠質量也是蹭蹭往下降,連夢都是焦慮、讓人困擾的。於是,我突然想到,斷舍離不僅是物質層面的,還有思維層面的,那我就對自己在愛情和婚姻方面的思維做個深度的自我剖析吧。02.
  • 心理學:斷舍離,通向極簡生活,女人必備的3條黃金法則
    我們真正應該做的,不再是無盡頭地「索取」和「疊加」,而應該嘗試著「放下」——斷舍離,或許才是能夠使我們通向極簡生活的黃金法則。 「斷舍離」三個字,其實源自於瑜伽中的「斷行」、「舍行」、「離行」,旨在引導人們放下心中執著,是一種通過捨棄,將心中無用之物整理得一乾二淨,讓人生變得愉快的方法。 其實,我們生存生活所必需的東西本身就是非常有限的,我們以為不可或缺、不忍捨去的東西,有很多其實是可有可無、甚至無需擁有的。
  • 斷舍離:想要逆轉人生,必先學會拒絕周遭不相干的人事物
    舍,捨棄身心內外的一切「無用」之物,幫靈魂減壓我們要學會靜下心來,放慢前行的步伐,看清自己最終想要的是什麼,也要學會將那些對我們不好的東西丟掉。就如同減少無用的社交,讓回歸乾淨舒適的圈子。你需要想辦法減少自己這些無用的社交,讓自己的圈子更加的純粹,這將會節省大量的時間。陪伴家人也好,強化自己也好,這些都是更好的選擇。要知道人生得三五知己已是幸事。
  • 女人到了40歲,更要懂得「斷舍離」,這才是最聰明的活法
    她們不明白,那些開朗豁達,活得很通透的人,更容易獲得幸福。這才是真正聰明女人的活法,她們懂得斷舍離,在感情面前能保持理智,並明確知道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這是《斷舍離》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段話。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發現自己經常會清空某些東西,比如清空購物車、清空大腦、清空手機內存……這就是一個斷舍離的過程。
  • 活了一輩子也沒搞明白什麼最重要,這3個問題你不一定知道
    前幾天我聽了一本書,《貧窮的本質》聽完之後才明白、理解、知道為什我那麼窮,關於貧窮的問題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本書的作者是2019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作品的作者阿比吉特●班納吉、埃斯特●迪弗洛,花了15年的時間研究寫的一本書,書中給了一個非常滿意、完整的解答。
  • 成年人生活的最高境界:是「斷舍離」
    到現在她才醒悟,自己囤積的東西根本沒用,通過這次整理東西,她也反思起了自己的人生。環境影響人,當一個人身處在雜亂的環境中,心情也不會陽光;環境也會平衡人,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影響著他的生活態度。前陣子小白搬家,終於從逼仄一居室中逃離,搬到敞亮的落地窗住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