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3月5日,英國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在美國富爾頓城威斯敏斯特學院發表的反蘇聯、反共產主義的演說,因為使用「鐵幕」一詞形容蘇聯及東歐國家被用鐵幕籠罩起來」,所以被稱為「鐵幕演說」。邱吉爾「鐵幕演說」正式拉開了美蘇之間四十多年的冷戰的序幕。
7月23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加州美國前總統尼克森故鄉的尼克森圖書館發表演講,對我國發起猛烈抨擊,並號召西方團結起來對抗我國。近期,川普政府多名高官在不同場合發表了對華強硬言論,引發外界關於中美關係將會進入「新冷戰」的擔憂。
邱吉爾是英國前首相,領導英國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但對於英國來說,英國在二戰中實力大為削弱,戰後形成了以美蘇為主導的國際格局。邱吉爾戰後卸任首相,只是當選保守黨議員,但是這不影響邱吉爾作為當時資歷深厚的政治家的地位。
邱吉爾應美國總統杜魯門邀請訪問美國並發表「鐵幕演說」,其實這並不代表英國有意挑起與蘇聯的這場冷戰,因為英國不具備與蘇聯冷戰的實力,而且邱吉爾當時只是一名保守黨議員,並不能代表英國政府。所以,邱吉爾發表的「鐵幕演說」並不是英國的真實意思表示,而是美國總統杜魯門借邱吉爾之口向世界傳達,是美國有意挑起與蘇聯的冷戰對抗。
1947年3月12日美國「杜魯門主義」出臺,標誌著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與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的「冷戰」正式開始。美蘇冷戰持續了四十多年,最終以蘇聯的解體而告終。
蓬佩奧選擇在尼克森圖書館發表演說,是有意為之,因為正是尼克森當年代表美國政府緩和與中國關係,使中美關係逐步走上了正軌。而蓬佩奧選擇在這裡發表演說,宣告過去50年美國對華接觸政策的失敗,這直接否定了尼克森對中美關係發展所做的貢獻,有意與過去切割。
以前是邱吉爾替美國打頭炮,而這次直接是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站出來發表對我們的攻擊言論,雖然蓬佩奧沒有使用「冷戰」的字眼,但是實際上與「冷戰」有著相同的意圖。蓬佩奧提出對華政策是「不信且核查」政策,這是當年美國對蘇戰略的升級版,當年美國曾對蘇聯提出「信任但核查」政策。由此可見,美國將中國描繪成蘇聯,以「新冷戰」來轉移美國國內疫情防控失敗和經濟衰退的客觀事實,以達到為川普連任贏得迴旋的空間。
相對於邱吉爾發表「鐵幕演說」代表著冷戰時代的開始,蓬佩奧在尼克森圖書館的演說更多地是為國內政治服務,也就是為川普的連任搖旗吶喊。但是,這裡有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那就是美國對華政策已經徹底轉向,不管誰當選美國總統,美國對華政策已經不可能再像以前那麼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