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頭條丨鐵幕演說?新冷戰?對不起 21世紀不吃這一套
8月5日,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接受採訪時說了這麼一席話值得細品——「美國對華接觸政策失敗」的論調重拾冷戰思維,完全否定了中美交往幾十年來的成績,不僅是對歷史進程的無知,也是對中美兩國人民的不尊重。
「對華接觸失敗論」是誰在販賣?
話還要從老熟人蓬佩奧日前的一個演講說起。
新冷戰的戲給安排上了?
7月23日,剛結束「遊說歐洲盟友對抗中國之旅」回到美國的蓬佩奧發表了一個演講,在這半小時的講話中他大放厥詞,稱美國近50年來的「對華接觸政策」已經失敗,號召全世界的「自由」國家拿起意識形態的武器對付中國。
你沒看錯,事隔74年,我們仿佛又看到了冷戰的「鐵幕」。
演講的地點在尼克森圖書館——美國前總統尼克森的故鄉和長眠之地。要知道正是1972年尼克森的破冰之旅開啟了對華接觸和交往的大門,而現在蓬佩奧處心積慮地選擇在尼克森的埋骨之地發表「新鐵幕演講」,是要讓尼克森「驚坐起」地看著這扇約50年前由他親手打開的大門在蓬佩奧手上關掉?
△網絡漫畫:讓美國再次偉大
經濟全球化:「鐵幕」還是青紗帳?
你說「失敗」就「失敗」?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作為剛經歷過疫情的絕大多數,我們只知道如果「鐵窗簾兒」管用,大夥各自拉上就完了,幹嘛還非要全球合作、攜手抗疫呢?
一部iPhone的生產供應鏈涵蓋全球14個國家和地區的183家企業,一架空客飛機的250萬個零件由遍布全球30個國家的1500個公司生產。小到一部手機,大到一架飛機,都21世紀20年代了,試問什麼樣的「鐵幕」才能隔斷緊密相連的全球經濟?
48年前尼克森總統打開的大門,現在蓬佩奧想鎖。可這門,鎖得上嗎?
△蘋果手機iPhone6零件全球供應鏈分布圖
「麥卡錫主義的幽靈」 過氣演員難登臺
幾天前,英國學者卡洛斯·馬丁內斯和川普的大兒子小唐納·川普關於「中國威脅論」的推特爭論吸引了全球數十萬人的關注,僅單條轉發量就超過14萬。
△英國學者卡洛斯·馬丁內斯在推特舌戰小川普的「中國威脅論」
卡洛斯:中國不久後將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這也是第一個不靠殖民、奴隸制和大屠殺而靠勤奮工作和好的經濟學而達到這樣發展水平的國家。
美國一些政客的這類冷戰思維和不加任何掩飾對中國「極限施壓」,已招致全球有識之士的強烈反感。7月25日,一場由48個國家的學者和活動人士自發組織的一場名為「任何針對中國的新冷戰都違背人類利益」的會議在全球多個社交平臺上同步直播,會議的聯合聲明《拒絕新冷戰》以14個語種版本發布。
全球反冷戰會議發起人之一,也是舌戰小川普的英國學者卡洛斯·馬丁內斯說:
「比起曾經對蘇冷戰,經濟全球化和政治多極化無疑使『新冷戰』更複雜。當蘇聯在1991年解體時,並沒有觸發任何經濟危機和西方的政治危機……當今中國和全球經濟高度融合,這是蘇聯從未企及的……儘管美國對中國有敵意,可追隨美國對這些國家危害極大,同時也會降低本國人民生活水平。這些國家會因為追隨美國而對中國有敵意?這不太可能。」
△會議發起者、英國學者卡洛斯·馬丁內斯接受本臺記者專訪
另一位參會者英國學者珍妮·克萊格認為:
「當你看看世界現在面臨的這些挑戰,兩極分化和大國間的衝突是我們最不應該做的事……政府還在用『冷戰』心態徵服和影響年輕人的認知,而不去讓年輕人把握住現實世界中可以確保他們未來發展的機會。」
△總臺記者專訪參會者、《中國的全球戰略:走向一個多極世界》的作者英國學者珍妮·克萊格
今天的世界不允許美國再次導演「冷戰」戲碼,因為無論冷戰熱戰,兩個大國間對抗產生的巨大影響將無人能逃,這是所有參會者的共識。
△參會者、前英國倫敦商業與政策署署長羅思義(John Ross)推文
羅思義:川普政府針對中國的冷戰直接攻擊的是美國人民。試圖阻止七千萬美國人使用他們喜歡的應用程式TikTok、禁用華為讓美國人的手機服務漲價、加徵關稅也讓物價上漲、貿易戰讓美國農民失去中國市場……
面對新冠疫情、氣候變化這樣的全球危機時,全人類作為超越國家之上的命運共同體,報團取暖都來不及,還要互相傷害麼?
任你劇本多瘋狂 我自巍然不入戲
美國一直在瘋狂「踩油門」,中國則理性「踩剎車」。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說,如果拿開車來比喻中美關係的話,把握好方向盤才是關鍵。
對於美國的「極限施壓」,中國克製冷靜,適度回應,咱不招事兒,但咱也不怕事兒。任你劇本多瘋狂,我自巍然不動,不入戲。
儘管全球化和多極化在曲折中負重前行,但全球多極化趨勢愈加明顯且日益向著縱深發展,如今的世界再也不是某一國或者幾國說了算的天下。正如王毅外長所言,「美國部分政治勢力想把中美再次拖進衝突與對抗,把世界重新推入動蕩與分裂,中方不會讓這樣的陰謀得逞。」
(監製 姜秋鏑 總臺記者 西佳 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