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邱吉爾,第一反應應該是英國首相。其實說是二戰時期的英國首相也不太準確,因為邱吉爾是1945年4月辭職的。剛好二戰結束。而在1946年3月5日時,邱吉爾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說」。他說了什麼,之後便引發了二戰之後的冷戰呢?
邱吉爾一直被認為是抵抗法西斯的三大巨頭之一,他在二戰期間貢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才讓英國在二戰期間並沒有像法國那樣滅亡,二戰期間反法西斯聯盟的重大會議幾乎都是由邱吉爾領導的。可以說他為二戰和戰時英國的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勝利之後,他卻被迫退出了英國民主選舉。
這一點,不僅僅是局外人沒有料到,邱吉爾本人也是相當吃驚。在1946年,邱吉爾發表了鐵幕演說,邱吉爾在演說中大致說了公開攻擊蘇聯「擴張」,當時的蘇聯及其僕從,東歐國家,已經把歐洲大陸沿著中歐分成了兩個陣營,一個是美國領導的西方陣營,一個是蘇聯陣營。還有說美國已經作為當時世界第一強國,就應該會帶著西方小弟去對抗蘇聯,直到勝利。這樣一番火藥味極為強烈演說被稱為鐵幕演說。就成了開啟冷戰的標誌性事件。
其實二戰中蘇聯的貢獻和表現,讓美國人民對蘇聯產生了極大的好感。特別是在同一個聯盟中,這種善意已經成為植根於人民的革命友誼。在一些精英中,反對蘇聯的聲音從未停止過,但當時整個美國輿論都不願意馬上把革命友誼變成敵對。
除了感情上的原因,美國人民相信殘酷的戰爭已經結束,數百萬海外美軍應該回家享受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通過戰爭發了一筆橫財,但美國人民不希望美國在一場戰爭剛剛結束後就投身於另一個戰場。更不想繼續和蘇聯直接對抗。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已經損失了3500萬人,根本無法在繼續進行一場大的戰爭了,所以大家都希望有一個和平的環境。
從歷史的角度去分析,如果放任美國、蘇聯的發展,即使沒有邱吉爾的這篇演講,美蘇之間依舊會爆發衝突。一山難容二虎,世界就這麼大,只能有一領頭羊。
這樣的言論無疑極具攻擊性。而且,邱吉爾在講話中還表示,不能對蘇聯的擴張採取綏靖政策,應該聯合美國,防止蘇聯的「侵略」。原蘇聯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戰,國內的活力可能還沒有完全恢復,就直接爆發起下一場戰爭。邱吉爾的演講無疑是在挑起一場戰爭,確實的目的起了作用。只不過戰爭變成了冷戰,如果當時蘇聯強大,邱吉爾的講話很可能會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戰。
隨著兩國局勢的改善,最終的結果也就是不了了之。這兩個大國其實很難有戰爭,這只是政客的一種政治訴求。但不得不說,邱吉爾是一位為英國人民做出傑出貢獻的偉大政治家。但是,戰爭結束後,他被英國人民這樣對待,真的讓人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