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結束後,邱吉爾威望非常高,為何會在選舉中落選?

2020-12-14 看三國

導語:邱吉爾雖然是外國人,但是因為戰爭時期和中國打了太多交道,報紙等對其報導較多,所以國人對其並不陌生。就算是普通老百姓聽到他的名字,都知道他是英國首相。那麼,這位作為二戰時期響噹噹的領袖人物,按理來說他在英國老百姓心中很有威望。但是,二戰過後,威望那麼高的邱吉爾,為啥會在選舉中落選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探討這個問題。

邱吉爾是一個難得的奇才,而是綜合性奇才。在出任英國首相之前,邱吉爾就擁有多重華麗的身份,首先他是歷史學家,對英國乃至世界歷史都如數家珍,並且能從史實中進行復盤,分析國際趨勢和政治。其次,他還是畫家、演說家、作家和記者,這些身份和職業,不但能夠給他提供更多提升學識、人際交流的機會,更是讓他遊走於各種政要中間。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邱吉爾上學期間不是好學生,但在軍事方面和社交方面,卻是難得的天才。他敏銳而智慧,這在戰爭時期是非常難得的本領。1940年5月13日,邱吉爾首次以首相身份亮相,並發表了鼓舞人心的講話:"我沒有別的,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獻給大家。你們問: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我可以用一個詞來答覆:勝利,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勝利,……"這是一次勝利的講話,創造了拉票史上的奇蹟,他最終竟然以381票對0票的絕對優勢,獲得了全部參議人員的支持,同時也獲得了政府的支持。

事實證明,選擇邱吉爾是對的,在後面的政治生涯中,邱吉爾表現驚豔,成為英國政界的新秀。接著,他更是在二戰中表現出了無可匹敵的大局觀和前瞻性,成為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三巨頭,除了邱吉爾,另外兩巨頭分別是羅斯福和史達林。那麼,他是怎麼做到這一步的呢?二戰開始,德國攻打法國,英派兵支援。烏龍的是,援軍抵達後,法國竟然投降了,英軍三十多萬人被困敦刻爾克。怎麼辦,邱吉爾立馬從中斡旋,8天時間成功主持了敦刻爾克大撤退。

因為英國不投降的行為觸怒了德國,他們開始轉戰對付英國。對此,邱吉爾早有防備, 他四處演講,號召國人不要放棄希望;然後他又遊說美國,從美國借來各種物資,包括武器反抗,最後以希特勒放棄空襲,英國獲勝結尾。後來,德國又向蘇聯宣戰,邱吉爾沒有坐視不管,而是號召全世界起來共同反抗法西斯,很快美國也加入了。到了1945年,德國和日本先後投降,二戰結束。

二戰結束後,百廢待舉的英國開始了新一輪的首相競選。當時,大家一致認為邱吉爾一定會連任首相,畢竟他在國內和國際上都是很有聲望的,對他連任的意志也很明確。然而,結果出來卻令所有人大吃一驚。他竟然落選了?究其原因,他還是栽在了自己的演講上。因為二戰的成就,邱吉爾變得非常高調,他倡導戰爭,倡導殖民,他說要想讓英國強大,就要在世界各地進行殖民。而他的對手艾德禮,則是完全不同的政治主張,他想給人民的是安定的生活,有社會福利有民生保障,有穩定的家園進行經濟建設。

結語:當時,英國民眾深受戰爭之苦,在他們的眼裡,穩定的家園,和平的環境,有保障的生活大過天。他們厭惡戰爭,渴望和平。所以,當聽到邱吉爾還要全世界去殖民時,紛紛倒戈,反過來支持艾德禮,最後艾德禮全面獲勝!這就是當時邱吉爾失去首相連任機會的真相!

相關焦點

  • 已離任的首相邱吉爾,在鐵幕演說了什麼,為何會挑起二戰後的冷戰
    其實說是二戰時期的英國首相也不太準確,因為邱吉爾是1945年4月辭職的。剛好二戰結束。而在1946年3月5日時,邱吉爾發表了著名的「鐵幕演說」。他說了什麼,之後便引發了二戰之後的冷戰呢?邱吉爾一直被認為是抵抗法西斯的三大巨頭之一,他在二戰期間貢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才讓英國在二戰期間並沒有像法國那樣滅亡,二戰期間反法西斯聯盟的重大會議幾乎都是由邱吉爾領導的。
  • 二戰勝利後,同盟國「三巨頭」之一的邱吉爾,為什麼被英國人民拋棄
    二戰勝利後,戰時內閣也必須解散。邱吉爾辭職,將參加大選。邱吉爾非常很自信,他認為憑藉他在二戰中的功勞,絕對會得到人民的支持,當選首相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令詫異的是,選舉結束後,邱吉爾的保守黨只得了197席,而工黨贏得393席,工黨獲得組閣權力,工黨領袖克萊門特·艾德禮成為英國新一任首相。二戰功臣邱吉爾被拋棄。
  • 人格較量:史達林嘲諷下臺的邱吉爾,邱吉爾1句話竟讓史達林羞愧
    邱吉爾被稱為英國的鐵血首相。在二戰中,面對法國潰壩、北歐淪喪、南歐烽火狼煙,整個歐洲大陸一片哀鴻的狀況。邱吉爾堅守信念,不放棄倫敦,不放棄人民,不放棄英國。 可以說,邱吉爾的一生是低開高走,他前期籍籍無名,在南非打仗時,甚至被俘虜,最後逃回英國,之後才涉足政壇。
  • 二戰後邱吉爾提出三環外交,英國卻失去了成為歐洲領頭羊的機會
    毫無疑問,二戰中收穫最多的是美蘇兩國。二戰後,美蘇兩國分別成為世界霸主級別的存在而引領了一個時代,特別是美國,在蘇聯解體後依然一枝獨秀,成為了當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如果要說起二戰中失意者,可能大部分人都會想到德、日兩個國家。
  • 英國和蘇聯有何仇怨,為何邱吉爾一直慫恿美國打蘇聯
    不過,就在歐洲戰事即將結束的時候,英國人卻跳了出來。英國首相邱吉爾聯合巴頓等美軍高級將領,強烈要求對蘇聯採取強硬措施,英國人甚至制定了代號為「不可思議」閃電戰的對蘇作戰計劃。按照英國人制定的計劃,美英將於7月1日發動對蘇聯的戰爭。不過這項計劃遭到了美國總統杜魯門的拒絕,美國人拒絕發動對蘇聯的戰爭。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英國和蘇聯有何仇怨,為何邱吉爾要慫恿美國打蘇聯?
  • 德國二戰後共損失35%的領土,為何沒耿耿於懷,是覺得無所謂嗎?
    一戰的開始到二戰的結束中間共隔著31年,在這短短的三十年間,德國掀起了兩次世界大戰,也慘烈的戰敗了兩次,不僅蒙受了經濟和人口上的損失,更是直接丟失了35%的領土。德國的領土,從一戰前的54萬平方公裡,銳減至二戰後的35萬平方公裡。德國丟失的領土,大多被劃分給了波蘭,可我們從未聽說過德國與波蘭有過領土紛爭,德國也從未向波蘭提出過領土訴求,這是為何呢?
  • 邱吉爾:戰時首相,永不放棄,用精神信念重燃英國人心中的驕傲
    議員們把目光看向了邱吉爾,因為邱吉爾是當時極力反對裁軍的政客,邱吉爾的政治履歷豐富,具有超前而獨到的眼光,這些優勢也讓議會對邱吉爾有著較好的印象;最終,經過議會的選舉後,邱吉爾被任命為英國首相。邱吉爾私人外交為英國防守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邱吉爾和時任美國總統羅斯福的關係非常的好,兩人是老朋友(兩人還具有遠親關係)。而二戰爆發後,英國也多次派人去請求美國的參戰,但均遭到美國政府的拒絕;邱吉爾上臺後,他很明白美國人如果沒有受到任何威脅,他們是不會隨便出手的,而自己訪美之旅,自然不能空手而歸。
  • 二戰中把邱吉爾打怕的自行車軍隊,竟然是日本軍隊?
    二戰期間也是各種新式戰法層出不窮的時期,而日軍有隻隊伍曾經把邱吉爾打哭的隊伍就有過累死在腳踏車上的經歷。那麼這支騎著自行車作戰的日軍部隊到底是什麼情況呢?戰鬥力竟然讓邱吉爾都怕?日軍這支隊伍正是二戰中橫掃東南亞數萬英軍的「銀輪部隊」。自侵華戰爭以來,日軍在南洋顯得有些「水土不服」。因為東南亞地區屬於熱帶雨林氣候,道路多泥濘,導致坦克、車輛不易行進,再加上馬來半島地勢狹長,這對愛搞突擊、講究作戰速度疾如風的軍隊來講,完全無法成行。最後日軍不得不組成了自行車軍隊,但是最初的時候軍用自行車的主要用途還在於傳令或偵察,還不是用來組成作戰部隊的工具。
  • 理念落後的步兵坦克在二戰表現如何?曾生擒虎式的「邱吉爾」坦克
    二戰之前,面對日益緊張的局勢,英國已經開始新型步兵坦克的研製,誕生的就是瑪蒂爾達和瓦倫丁兩款步兵坦克。它們均繼承了戰前小型坦克的設計理念,炮塔為兩人款。雖然較小的體型限制了主武器的選擇,但裝甲厚度在同時期算是佼佼者了。另外可能有人會覺得它們速度很慢,但這並不是一個缺點,而是故意設計的。
  • 玫紅與明黃——帝國斜陽下的張伯倫與邱吉爾 | YoungVienna
    「帝國衰亡」是對英國及其世界帝國在二戰前後的歷史的最好總結。在「赤日西沉」時的風景中,最吸引人的無疑是此時活躍在歷史舞臺上的兩位首相,張伯倫和邱吉爾。這種個人義氣的鬥爭方式,讓他從政治的巔峰急轉直下,如果他足夠堅定而且足夠健康,他的威望和人氣都足以支持他東山再起,但是幾年的在野生活就讓他的健康垮掉了。他如羅茨伯裡勳爵所說的那樣「慢慢的當眾死去」。但是在倫道夫•邱吉爾倒下去的地方,溫斯頓•邱吉爾閃亮登場。
  • 哈克首相為什麼要把接替邱吉爾的前首相艾登與張伯倫並列?
    作為一部以現實政治為主題的經典喜劇,《是,大臣/是,首相》經常提到英國歷史上的首相,比如哈克時不時地邱吉爾上身。而推行「綏靖政策」進而引發二戰的張伯倫也是被該劇經常吐槽的首相。有意思的是,在《是,首相》第一季第六集中,哈克在批評英國外交部「盡在掌握中」時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引發二戰的張伯倫,另一個卻是曾接替邱吉爾出任英國首相的艾登。這又是怎麼回事呢?1955年,第二次出任首相、已經年逾八旬的邱吉爾宣布退休,曾任外交大臣的艾登成為繼任首相。
  • 二戰時期,邱吉爾的一個手勢成為了熱點話題,至今手勢也很經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英國當時的總統邱吉爾在公共場合露面時,比劃了一個手勢,這個手勢就是將食指和中指分開形成「V」,這個寓意就是代表著勝利!相信各位觀眾老爺都驚了,原來這個手勢是當時的英國總統邱吉爾帶火的呀!
  • 二戰結束後隨之爆發美蘇冷戰,五十年間這個世界經歷了什麼?
    同年二月四號,同盟國中三個主要國家首腦—英國首相邱吉爾、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蘇聯總書記史達林在位於克裡米亞的雅爾達舉行會議。 會議中最重要的議題就是如何處理戰敗後的德國問題,以後結束二戰的東亞戰場。戰敗後的德國根據協議將被分割,並由同盟國接管。德國的武裝力量將被解除,所有戰犯會被送去審判。在經歷過一戰和二戰的教訓後,雖然大家表面的目光仍是放在制定方法防止德國的再度崛起,但事實上一道更令人擔憂的陰霾早已籠罩著戰後的歐洲—那便是歐洲對蘇聯的戒備。
  • 邱吉爾名畫700萬英鎊成交:二戰期間的唯一作品,曾被送給羅斯福
    年輕時,邱吉爾曾作為戰地記者奔赴蘇丹、南非。除了採寫大量報導,邱吉爾還在業餘時間從事文學創作。《馬拉根德野戰部隊的故事》《薩伏羅拉》《河上的戰爭》《從倫敦到萊迪史密斯》《伊恩·漢密爾頓的進軍》,都取材於他的記者生涯,是其早期重要作品。其中,《河上的戰爭》將蘇丹境內尼羅河的旖旎風光和別樣風情,描寫得栩栩如生。眾所周知,邱吉爾因其二戰回憶錄《不需要的戰爭》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 演講的力量-邱吉爾
    作為二戰同盟國的英國,邱吉爾首相展現出了反抗到底、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他在二戰中的演講詮釋了什麼叫做「NEVER  GIVE UP」中文「永不放棄」的精神。德國1939年閃擊波蘭,開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
  • 邱吉爾首相在去世時,英女王「破例」送了他一程
    而對於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來說,首相邱吉爾卻不僅僅是英國首相,自己的臣子,為何在邱吉爾去世時,伊莉莎白二世會破例「送他一程」呢?一、初識是首相與皇室公主邱吉爾,於1874年出生於英國的一個貴族家庭,他的父親倫道夫勳爵曾任英國財政大臣。
  • 英國首相邱吉爾,二戰扭轉乾坤,你能從他身上學到的領導力秘訣
    可以說,如果他沒有在1940年的英國掌權,力挽狂瀾,二戰甚至整個世界的歷史將會不同。 邱吉爾之所以被讚頌,之所以能夠成功扭轉二戰的局勢,當然不是偶然的。他非凡的領導能力,裡面隱含著如何成為成功領導的三點秘訣。 1. 溝通 在戰爭期間,邱吉爾經常參觀工廠和炸毀的房屋,和平常人交談。
  • 邱吉爾雪茄何時成為了邱吉爾雪茄
    邱吉爾雪茄邱吉爾型號雪茄的來源羅密歐與朱麗葉邱吉爾、帕迪拉邱吉爾、大衛杜夫邱吉爾、富恩特邱吉爾、奧利瓦邱吉爾、蒙特白金邱吉爾、黑房邱吉爾……世界上有很多品牌雪茄有邱吉爾型號,顯然這個型號就是因為那個著名的英國人溫斯頓邱吉爾
  • 二戰英國邱吉爾AVRE特種坦克,炮管可摺疊,無線電員裝炮彈
    AVRE特種坦克是二戰中期英國與加拿大研製的特種武器,它們包括了舟橋坦克、噴火坦克等型號,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安裝290毫米炮的「290mm Petard Mortar」,不過這款坦克與常規裝備區別很大,它本身不屬於坦克部隊,成員組成也與常規坦克不同。
  • 掃除書籍及影視上的「二戰迷信」!歷史學家努力還原真實二戰
    文章摘編如下:二戰德軍戰敗歸咎於希特勒、日本因廣島原子彈投降、太平洋戰場是第二戰場、盟軍的空襲使德國人民屈服、巴頓表現英勇、瑞士保持中立、英國人在戰前和戰爭期間支持邱吉爾、阿拉伯人希望第三帝國獲勝、納粹黨衛軍是最精銳部隊、二戰日本海軍是一場悲劇……這些是我們通常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些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