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45歲暴病離世,用牙咬牆牙縫鑽灰,朋友卻說:走得很詩意

2020-12-22 歷史知心人

王小波45歲暴病離世,用牙咬牆牙縫鑽灰,朋友卻說:走得很詩意

說到王小波,在上個世紀後半段,他的名聲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甚至他的妻子李銀河曾宣稱:「如果小波不死,或者最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就是他了」。

而王小波的小說《黃金時代》,更是被視為這位怪傑最傑出的代表作。

他被萬千青年奉為精神偶像的王小波。

可沒人想到,這個才華橫溢,自由不羈的的「神人」

1996年,王小波曾接受義大利獨立紀錄片導演安德利的採訪,這也是現存少有的王小波生前的影像資料。

在採訪中,安德烈曾經問王小波對死亡的看法是什麼?王小波淡然一笑,說目前還沒有考慮過死亡的事。

然而時隔不到一年,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無聲無息地告別了這個世界。

那晚,王小波突發心臟病,痛苦地死去。他獨自一人住在郊區的家中,王小波忍受著難以忍受的痛苦掙扎了幾個小時。王小波的鄰居聽到他痛苦的尖叫,但不敢去,第二天報了警。當警察趕到王小波家裡時,王小波已經死了,牆上的牙印和牙間的白色灰塵是如此的嚴重,你可以想像他經歷了什麼。

王小波有這樣嚴重的心臟病,身邊的人卻誰都不知道。

他的姐姐王徵曾經是一名醫務工作者,她曾反覆查看王小波的遺體解剖報告,想要解開他的死亡之謎。

王小波是否生前已經知道自己有心臟病而不告訴旁人?一切都未可知。

但是從他的一些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對自己的身體情況還是有點數的。比如在他的小說《白銀時代》裡面,「我的舅舅」就是一個心臟病患者,並且王小波對心臟病的描寫極為細緻。

在一次談話中,王小波告訴一個朋友他得了重病,可能就要死了,朋友以為他是在開玩笑。我不認為這一切會成真。他真的死了。當他的妻子李銀河作為訪問學者去英國時,她聽到了這個消息,急忙趕回了中國。朋友安慰她說:「王小波真是詩人呀,走得也特別詩意」!「

是呀!詩意,這可是王小波一生都在追求的夢想。

王小波的姐姐曾說:「雖然他的生活過得十分艱辛,但是他並不願意死,他熱愛生活,熱愛他的親人,熱愛他的文學事業,這些都是他傾注著巨大熱情的東西,他從來沒有捨得放下它們。」

王小波有很多很精煉的語錄,這些敢於說的語錄讓他在死後一朝成名,一飛沖天!但最讓大家認可,也最廣為流傳的是這3句話,這3句話一出來,不知道刺痛了多少人的內心

一、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王小波說: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

王小波說:「活下去的訣竅是:保持愚蠢,又不能知道自己有多蠢」。

王小波說:「那年我21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後來我才知道,人一天天老去,奢望也會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21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在文化圈像王朔、麥家,高曉松等大咖對王小波也無不嘆服。

麥家說:「如果讓王小波多活10年,他也許會和魯迅齊名。」

高曉松都不禁感慨:「以我有限的閱讀量,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般的存在。」

在我看來,王小波是敢於直面慘澹人生的勇士,他的作品亦是時代的解藥,喚醒人們對「自由」的渴望。

他把自己的心血、以及對文學最高的追求都寫進其中,但是很多人把《黃金時代》當做「小黃書」來讀,那是一種誤讀!其實王小波始終寫的都是,那亙古不變的人性!

在如何評價《黃金時代》方面,文化界一直褒貶不一。例如李靜在給《黃金時代》的序中寫道:

「愛之者甘之如飴,厭之者搖頭不已。始愛終棄者自感棋高一著昨非今是。王二的讀者,沒有中間狀態。」

《黃金時代》不長,只有五萬來字,算個小中篇。從內容看,這本小說可謂是叛經離道至極,一度被內地定為禁書。由於書中色情內容太多,導致王小波的文章、書籍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退稿。

曾有一些熱心人試圖出版王小波作品,但均未能如願。王小波和李銀河曾抱著書稿,多次奔赴出版社,都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無奈之下,《黃金時代》只好在香港出版。然而香港出版社為了市場,《黃金時代》竟被定義為情色小說,並被命名為《王二風流史》,收入「風月系列」……

聽聞此事後,王小波雖然拿了稿酬,但也十分不開心。要知道,《黃金時代》可是王小波心目中最佳的作品。甚至他還親自說:「《黃金時代》是他心中的寵兒,是他心目中最佳作品。」

魯豫講過的一句話,就非常有代表性,她說:如果我早一點讀的話,我不能夠保證,我會不會把陳清揚、王二當小黃書一樣讀。

你讀過《黃金時代》嗎?你是不是把它當做小黃書來讀的?

相關焦點

  • 《黃金時代》:王小波45歲離世,天妒英才讓人惋惜
    王小波45歲暴病離世讓人惋惜王小波少有留下的影音資料流傳最多的是義大利獨立紀錄片製作人安德裡對他的採訪,在紀錄片中,安德裡曾問了王小波一個一語成讖的問題:你對死亡有什麼看法?警察回憶現場狀況:王小波死時用牙啃牆指縫鑽灰在那天晚上七點左右,有鄰居看見王小波在樓下散步,像個正常人一樣毫無異常,有鄰居在晚上十一點聽到了慘叫聲,但是由於太晚了,也就沒人出去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 王小波:因大膽描寫屢次被出版商拒絕,45歲暴病離世牙縫滿是白灰
    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為心臟病突發去世,據鄰居回憶,半夜的時候,曾經聽到過王小波房間裡傳出痛苦的慘叫,但是因為夜深了,所以沒有人留意。當警察破門而入的時候,發現王小波家中的牆壁上有一些牙齒咬過的痕跡,牆面上還有抓痕,而王小波的牙齒縫裡還有牆灰,看起來十分悽涼。
  • 45歲王小波猝死,生前不受同行待見,死後作品卻火了!妻子道出真相
    「看到白灰牆上,留下了他牙咬過的痕跡,牙縫裡還留有白灰。為什麼?為什麼他獨自掙扎,而聽到他慘叫的人,卻沒有幫忙送他去醫院?哪怕聽見的人去報警也好啊!」——王小波姐姐1997年4月11日,45歲的王小波在自己郊外的寫作間裡,心臟病突然發作去世。年僅45歲。
  • 45歲深夜離世的王小波,幾小時前還在給朋友解釋《沉默的大多數》
    45歲深夜離世的王小波,幾小時前還在給朋友解釋《沉默的大多數》1997年4月的晚上,王小波給他的好朋友劉曉陽發了一封電子郵件,提到自己要出版一本雜文集的事情,即《沉默的大多數》。在郵件中他解釋了這本書,對劉曉陽說道:「在一個喧囂的話語圈下面,始終有個沉默的大多數,既然精神原子彈在一顆又一顆地炸著,哪裡有我說話的份?
  • 王小波死前太痛苦!牙縫中有「白灰」,2個月後姐姐說出真相
    那一年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愛想,愛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黃金時代》九十年代,提起中國最有名的作家,我能想到的一個是王朔,另一個就是王小波。1997年,王小波因心臟病突發在北京去世,年僅45歲。在他死後,無數人甘為其「門下走狗」,時人稱為:「王小波現象」。
  • (黃金時代)45歲的王小波痛苦離世,葬禮無一人送行,世態炎涼
    在當代作家中王小波是一個很另類的存在,他不喜歡和同行存在過多接觸,也是因為獨立的性格,導致沒有什麼知心朋友,時常都是一個人獨來獨往。都說有能力的人都有個性,而王小波也就屬於這種類型,有能力,有自信,缺沒有組織,也沒有朋友,因為性格問題,王小波成了文壇界的另類,這樣的情況也是很正常,當時王小波那時間沒有身份地位,作品也不暢銷,自然而然不受人家接待,這也屬於很正常的情況。
  • 45歲王小波痛苦離世,生前無人問津,死後卻被捧為「一代教父」!
    次日早晨,鄰居還在為這奇怪的叫聲議論紛紛,直到下午3點,有心人發現王小波沒有像往常一樣出門,這才意識到,可能是王小波出事了。因為當時王小波一個人在家,妻子李銀河還在英國做訪問學者。人們好奇地上樓,悄悄地推開門,果然,王小波面頂白牆,身體弓著倒在了地上,牆上有他牙齒咬過的痕跡,很明顯的能看到他的嘴裡還有白灰,人們想趕緊救治他,可一摸他的身體早已經涼透了。得知這一悲痛消息後的李銀河頓時虛脫,那個對她說「愛你就像愛生命」的人,已經不在了。
  • 寫了20年「有色小說」的王小波,45歲發病離世,葬禮無同行送行
    他的書不僅出版了,市場上甚至出現了「王小波熱」,《黃金時代》更是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王小波死得很突然,是深夜心臟病突發,他本有著強烈的求生欲望,可身邊空無一人。他獨自一人承受著痛苦掙扎,被人發現時牆上留下了他掙扎的牙印,牆壁都被他扒下來好幾塊,牙縫中殘留著白灰。
  • 王小波有多偉大?40歲成作家45歲離世,高曉松評價:神一樣的存在
    在這個世界上,會讀書的人好像都站在了社會的頂端,他們的事業都是蒸蒸日上,人生過得順心順意,生活中鬥志昂揚。然而,有這樣一個人,窮困潦倒一輩子,當過老師,做過工人,到了40歲從成為作家,而他的作品卻飽受風霜,很多人讀過後,都如沐清風。
  • 王小波:一個寫了20年「黃色小說」有趣的人,生前寂寞,死後封神
    1977年,李銀河認識王小波的時候,剛大學畢業,在《光明日報》做編輯。偶然的一次機會,李銀河讀到了王小波《綠毛水怪》這本小說,並被其中的真情深深打動。她暗自思忖,到底是怎麼的一個人才能寫出這樣充滿詩意的小說啊!
  • 寫了20年「黃色小說」的王小波,45歲撞頭病亡,葬禮上竟無一同行送行
    王小波的作品,對惡和人性的弱點描繪得入木三分,嘲諷起來更是不留餘地,但同時,他的作品中又充滿了無限的寬容。這些複雜的特點,在他的「時代四部曲」中均有很好的體現。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他的《黃金時代》! 《黃金時代》,可以說是王小波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它主要講述的是知青時代的愛情故事!
  • 王小波80年代末留學歸國,自學成一名程式設計師,只為方便自己寫書!
    1997年4月的一個凌晨,年僅45歲的王小波突發心臟病死在了家中,他的額頭布滿傷痕,牆上留著牙齒刮過的痕跡,地上落了一堆牆灰。而遠在英國做訪問的妻子李銀河回國時毫不知情,在回家的途中,李銀河同事的一句話,讓李銀河徹底崩潰了!同事說:「王小波真是個詩人啊,走的也特別有詩意!」原本心存僥倖的李雲河才徹底斷了念想。
  • 王小波死不瞑目:他把《黃金時代》當寵兒,卻偏有人當「黃書」看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如果王小波活到現在,恐怕已經68歲了。如今名滿天下的他,將自己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5歲。在那個殘酷的夜晚,急促而劇烈的心臟病奪取了他的生命,一個偉大的靈魂就此隕落。
  • 海子決定去死的那一年,王小波37歲,賈宏聲22歲
    自己15歲考上北大,來北京也快10年了,可就是一直找不到歸屬感。去參加詩歌活動,除了特別要好的朋友,根本沒人正眼看他。這樣也就罷了。海子對好幾位女人都付出過赤誠之心,但從未圓滿過。回京後,他把房間打掃乾淨,用箱子整整齊齊地放好私人物品,走向了山海關…春風有些暖意,花也開了,望著鐵軌盡頭,海子仿佛看見了大海。「我是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教師,我叫查海生,我的死與任何人無關。」
  • 王小波生前屢遭退稿,窮的「吃軟飯」,生活全靠妻子李銀河資助
    回國以後,王小波在導師許倬雲的幫助下,在臺灣發表《黃金時代》,並且獲得《聯合報》文學獎,獎金25萬新臺幣,王小波用這筆錢在北京順義買了一套房子,還有一些餘錢,這才有底氣辭掉老師的工作,開始全身心投入寫作中來。
  • 魯豫:王小波的文字很解渴
    三讀《黃金時代》,你會在書中看到時代洪流下小人物命運的悲哀,人文環境造就的悲劇被他刻畫得入木三分,讓人不自覺地代入,情發於中淚流滿面。四讀《黃金時代》,你能在王小波的文字中,照出人性的底色,瞭然殘酷世界的底層邏輯,感悟之後便有釋然,便有和解。
  • 年紀輕輕就出現牙縫寬的情況怎麼辦?
    五六十歲以上人群 牙縫逐漸變寬還算「情有可原」 但很多二三十歲年輕人 早早地就牙縫變寬了
  • 牙縫壞了怎麼補,直接把牙縫封上行嗎?
    任何粘接材料與牙齒之間都會留有一定的間隙。如果有牙縫,用牙線清潔牙縫時候還可以清潔到牙齦下。現在是大路都堵住了,小路沒人攔,細菌一堆積,鄰面齲又來了。全口假牙或連冠大家見過嗎?如果其中一顆牙壞掉了,一般整個牙都得換。
  • 王小波45歲貧疾而死,一生孤獨而自由,生前寂寞、身後聲名鵲起
    ——王小波1997年的4月11日,王小波因突發心臟病在家中去世,年僅45歲。這個有趣的靈魂走了,卻點燃了很多人心中的火種。王小波走了,走得很落寞。被人發現時,王小波身邊還有未完成的著作,牆壁上還留著牙齒刮過的印跡,看上去死得特別痛苦。
  • 王小波離世二十周年祭——《餘波未了》
    十年前的今天,2007年4月11日是王小波先生離世十周年的紀念日,那天早晨,在北京人民大學裡,我正在參加「重走小波路」活動的啟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