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科儀三籙七品

2021-02-22 道教文化推廣

三籙七品是齋醮儀式的使用範圍和不同功能的傳統分類。三籙指金籙齋、 

玉籙齋、黃籙齋,七品指三皇齋、自然齋、上清齋、指教齋、塗炭齋、明真齋、三元齋。 

       據宋代道士白玉蟾《海瓊白真人語錄》稱:「三籙者,一者金籙齋,上消天災,保 鎮國王,惟帝王用之;二者玉籙齋,救度人民,請福謝過,惟后妃臣寮用之;三者黃籙 齋,濟生度死,下拔地獄九幽之苦,士庶通用之。七品者,一者三皇齋,求仙保國;二 者自然齋,修真學道;三者上清齋,升虛入妙;四者指教齋,禳災救疾;五者塗炭齋, 悔過請命:六者明真齋,拔九幽之魂;七者三元齋,謝三官之罪。此等諸齋,或一日一 夜,或三日三夜,或七日七夜,具如儀範,要之皆有所本也。」

          ①中國古代宗教對於祭 祀儀式有嚴格等級規定和種種不同的名稱。據《周禮》稱大祝掌六祈和九祭。六祈指類、 造、禬、萗、攻、說,皆是祈禱之事。其中類祭於上帝,造祭於先祖,萗為月星辰山 川之祭,禬是除去災變之祭,攻、說則是以辭責之。九祭指命祭、衍祭、炮祭、周祭、 振祭、擩祭、絕祭、繚祭、共祭。據賈公彥疏:周祭以上,皆是祭鬼神之事,振祭以下, 皆是生人祭食之禮。

         ②另外,祈和祭又區分為大、中、小三種,祈祭對象和規格等也有 明確不同。天子祭祀天帝的儀式稱為郊祭、廟祭和封禪。郊祭是每年按季例祭,殷時 「凡祭有四時,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嘗、冬祭曰烝」。 

       ③早期道教的儀式十分 簡單,魏晉南北朝時期,日趨繁冗,並且創立了各種齋名。《上清靈寶大法》稱:「齋 法起於中古。晉宋之間簡寂先生始分三洞之目,別四輔之源,疏列科條,校遷齋法。又 唐時張清都經理之餘,尚未大備。至廣成先生薦加編集,於是黃籙之科儀典格燦然詳密 矣。」 

         ④陸修靜在收集和清理道教齋醮之法的基礎上,將儀式區分為九齋十二法,《洞 玄靈寶五感文》稱:「一曰洞真上清之齋,有二法:其一法,絕群離偶,無為無業,寂 胃虛申,眠神靜氣,遺形忘體,無與道合;其二法,孤影夷豁。二曰洞玄靈寶之齋,有 九法:其一法,金籙齋,調和陰陽,救度國正;其二法,黃籙齋,為同法,拔九祖罪根;其三法,明真齋,學士自拔億曾萬祖九幽之魂;其四法,三元齋,學士一年三過,自謝 涉學犯戒之罪;其五法,八節齋,學士一年八過,謝七玄及己身宿世今生之罪;其六法, 自然齋,普濟之法,內以修身,外以救物,消災祈福,適意所宜;其七法,洞神三皇之 齋,以精簡為上,單己為偶,絕塵期靈,沐浴玄雲之水,燒皇上之香,燃玄液之燭,服 上元香丸;其八法,太一之齋,以恭肅為首;其九法,指教之齋,以清素為貴」,另外 又有「三元塗炭之齋,以苦節為功,上解億曾道祖無數劫來宗親門族及己身家門無鞅數 罪,拯拔憂苦,濟人危厄,其功至重,不可稱量。」 

         ⑤其中對於各種齋法的形式和功能, 都已有較為詳盡的說明。但其區分標準,首要的是不同教派的不同齋法,而齋法的功能 和使用範圍則被認為是次要的。經過唐及五代的鋪陳整理,又出現兩種分類,即《雲笈 七籤》卷三十七引用《玄門大論》的「十二齋」和《道門大論》的六種齋。

         ⑥所謂十二 種齋指的是金籙齋、玉籙齋、黃籙齋、上清齋、明真齋、指教齋、塗炭齋、三元齋、八 節齋、三皇子午齋、靖齋、自然齋。其齋法區分僅以不同功能和範圍作為標準,而把靈 寶和上清的不同略為其中的一種。所謂六種齋指的是上清齋、靈寶齋、洞神齋、太一齋、 指教齋、塗炭齋,不過靈寶齋內又包括金籙、黃籙、明真、三元、八節、自然等六齋的 內容。其齋法區分仍是以不同教派的不同齋法為主,與《洞玄靈寶五感文》不同的,只 是將後者的靈寶九法中的三法,即:洞神齋、太一齋、指教齋,單獨列出與「靈寶齋」 相併列而已。這可能表明此三種齋法已為上清、靈寶各派共同採用而失去了原屬的某些 特點。隨著靈寶、上清等派同天師道派逐漸融合的進程,各派齋法也相互吸收和滲透, 並列「十二種齋」的區分方法遂成為主導。到宋末時,在「十二種齋」中,前三種是從 使用範圍的角度區分的,獨立出來,即成為「三籙」。後九種齋法中,「八節齋,學士 謝過求仙」之用,「靖齋,如千日、百日、三日、七日修真之用」。

        ⑦因此,均系個人 修持之齋,同「三籙七品」大多用於為他人消災祈福、濟生度死之功能不同,當另立。南宋道士呂元素編集的《道門定製·齋品》稱:「廣成先生曰齋有二十七等,備在三洞 經中。」但《齋品》所錄僅「三籙七品」共十種,呂元素指出「右十品齋法皆有科儀, 其餘一十七品,詳在廣成黃籙序事儀中,或雖有名題,科儀不備」。⑧科儀是一種儀式 行為,既無行備,當名存實亡。元代以降,「三籙七品」之說遂成為流行的齋醮儀式分 類,一直流行至今。雖然華南及港臺地區道教常以「醮」代齋,但就整體而言,道教仍 以三籙之齋作為大型的道教法會名稱。素來被視為正一道之齋法全書的《靈寶玉鑑》稱:「大齋之格,其品有三,一曰上元金籙,可以清寧兩儀,參贊天地,祈天永命,致國休 徵,衍百世之本支,培萬年之社稷,皆天子事,非有朝旨不可為也。二曰中元玉籙,諸 王公侯為之,可以固本寧邦。藩屏王室、大臣將相為之,可以斂福錫民,安鎮寰宇。或 資以調和鼎鼐,或藉以燮理陰陽,非庶人所可為也。三曰下元黃籙,星宿錯度,日月失 昏,雨暘愆期,寒燠失序,兵戈不息,疫癘盛行,饑饉荐臻,死亡無告,孤魂流落,新 鬼煩冤,若能依式修崇,即可消弭災變,生靈蒙福,幽壤沾恩,自天子至於庶人皆可建 也。其有孝子順孫,義夫節婦,報親追遠,錫類推恩,倘竭一誠,如谷答響,故申之以 三日正齋,九時朝奏。」⑨三籙七品各齋。其壇場設置,行儀次序因功能和使用範圍之 不同而有所不同。據陸修靜《洞玄靈寶五感文》載稱: 

       金籙齋。於露天設玄壇,廣三丈。壇立重壇,廣二丈,圍欄,上下設十門。重壇中 

央安一長燈,長九尺,上安九燈。圍壇四面安色燈,共三十六燈。壇外可燃千百燈。以 

五案放五方金龍五枚,枚重一兩,盛五方天文,文用五色,紋繒隨方,匹數合三十六之 

數。士結眾行道,春則九日,夏則三日,秋則七日,冬則五日。四季之月十二日、一日、 

六日。事竟,焚天文,散龍繒,為功德也。 

         黃籙齋。設壇與重壇,廣狹門戶同於金籙,但圍壇四面安十燈、十門、三香火。十 

方紋繒之信,庶人一百三十六尺,諸侯丈數,天子匹數。金龍十枚,枚重一兩。行道禮 

謝二十方,日數如金籙,隨四時之制,事竟,投龍於水,又埋於山,餘紋繒散為功德。 

           明真齋。於露地燃一長燈,上有九火,如金籙燈法,但不立壇和門戶之式。繞香燈 

行道,一日一夜,六時禮謝十方。 

         三元齋。以正月、七月、十月,皆用月半,一日三時沐浴,三時行道,於齋堂中禮 

謝二十一方。 

         八節齋。以八節日,於齋堂內,六時行道,禮謝十方。 

    自然齋。可以由眾徒或由一人,禮謝十方。可以一日、三日,也可百日、千日。可 

三時,也可六時。 

       三皇齋。先合眾名香,煉為香珠,和作香丸,又香湯沐浴。燃三十六油燈,又安三 十六香爐,以相開次。侍燈侍香,晝夜不輟,或百日四十日,注心密念燭燈行香咒、願 清妙真辭,凡三十二言。欲召神祇,盡皇文召之,所召所問,求仙求生,在意所欲。 

         太一齋。契同潔己,勵志施為,不雜異學。跪拜揖讓同法,磬折盡節。 

         指教齋。祭酒籙生共應用,隨巨細,無苦時,遭飢食,唯菜蔬。向王之菜則不得噉。 

中食之後,水不過齒,思經念道,不替須臾。 

        塗炭齋。露地立壇,齋人皆以黃土泥額披髮,系著欄杆,反手自縛,口中啣璧,覆 臥於地,開兩腳,相去三尺,叩頭懺謝。晝三時,向西;夜三時,向北。齋有上中下三 元相連,一元十二日,合三十六日。AB玉籙齋是隋唐以後才有的,其法略同於黃籙,則 是在數量上略有差異。


惟願眾生,得聞正法,萬罪冰消,善芽增長!

惟願眾生,得聞正法,永斷得迷,常修正道!

惟願眾生,得聞正法,不落邪見,法輪常轉!

祖師言:

「心存邪僻,任爾燒香無點益;

持身正大,見我不拜又何妨」

道教是天尊對人間最慈悲的叮嚀!

查看以下內容需先關注道教文化推廣微信公眾號

諮詢、交流,請加道長私人微信號:15079601388

回復"歷史消息"查看:歷史消息

回復"1"查看:【道教入門知識】道教一百八十問

回復"2"查看:道教規矩和禮儀

回復"3"查看:在家之人如何修道

回復"4"查看:許真君傳奇

回復"5"查看:天下萬壽宮

回復"6"查看:法術

回復"7"查看:相術

回復"8"查看:風水

回復"9"查看:預測

回復"10"查看:每日一術

回復"11"查看:張繼禹:忠孝與神仙

回復"12"查看:十二生肖2018年流年解析

回復"13"查看:深度揭秘受生債!你知道自己欠了多少受生債嗎?

回復"14"查看:為什麼要超度先祖或嬰靈???

回復"15"查看:原來拜師收徒這碼子事還是道教最嚴格!

回復"16"查看:道士受持法籙之後如何「事籙」? 

回復"17"查看:老百姓常把神佛混為一談,你想過根源何在嗎?

回復"18"查看:儀科演教,帶你認識道教神迷的齋醮科儀!

回復"19"查看:冤親債主顯現的十三種預示,千萬要注意了!

回復"20"查看:道教、佛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區別?

回復"21"查看:知識|天后六十靈籤原文及釋意 

回復"22"查看:教學|小孩子受到驚嚇,丟魂了怎麼辦?

回復"23"查看:祭祀 | 關於道教法印的製造

回復"24"查看:不知道自己出生的具體時辰?這個方法可以準確推算出來!

回復"25"查看:《太上玄靈北鬥本命延生真經》

回復"26"查看:《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妙經》

回復"27"查看:《太上老君說五鬥金章受生經》

回復"28"查看:《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回復"29"查看:《太上元陽上帝無始天尊說火車王靈官真經》

回復"30"查看:《玄壇趙大元帥財神真經》

回復"31"查看:《太上老君說月老仙師禳婚姻真經》

回復"32"查看:道教主要戒律

回復"33"查看:道教戒律

回復"34"查看:初真戒

回復"35"查看:積功歸根五戒

回復"36"查看:初真十戒

回復"37"查看:女真九戒

回復"38"查看:中極戒

回復"39"查看:中極三百大戒

回復"40"查看:天仙大戒

回復"41"查看:老君說五戒

回復"42"查看:什麼是《寶誥》?道教寶誥大全

回復"43"查看:道教《早晚課經》,一輩子值得誦念!

回復"44"查看:道教八大神咒——具有神通力量的一種語言

回復"45"查看: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救苦拔罪妙經(註解)

回復"46"查看:關羽是如何走上神壇的

回復"47"查看:三清的起源

回復"48"查看:道教尊神四御

回復"49"查看:道教尊神四大天師

回復"50"查看:道教尊神真武大帝

回復"51"查看:道教尊神太乙救苦天尊

回復"52"查看:道教尊神鬥姆元君

回復"53"查看:六十太歲星君的姓名

回復"54"查看:道教儀範中的三大類

回復"55"查看:道教禮儀

回復"56"查看:道教掛單規範

回復"57"查看:禮鬥(拜鬥)要義十問答

回復"58"查看:道教的「神」「仙」是什麼?

回復"59"查看:皈依三寶,入道之起點

回復"60"查看:何為道教三寶

回復"61"查看:關於道教的皈依問題

回復"62"查看:拜師時注意事項及禮儀

回復"63"查看:道教廟宇稱宮、觀之由來

回復"64"查看:道教法物的文化內涵

回復"65"查看:關於道教的請神開光

回復"66"查看:道教誦習經典禁忌

回復"67"查看:當今世界道教流派

回復"68"查看:雷法諸門派

回復"69"查看:道教尊神五方五老帝君

回復"70"查看:道教符咒之前世今生

回復"71"查看:道教符咒之靈驗與否,道法甄別

回復"72"查看:道教符咒之靈驗咒語

回復"73"查看:道教符咒之十戒八忌、明宣暗不傳

回復"74"查看:道教符咒之性命攸關、德行兼備

回復"75"查看:傳度授籙,修真得道必經的法梯與航船

回復"76"查看:傳度授籙的功德利益

回復"77"查看:關於道教皈依、傳度的簡答

回復"78"查看:道教授籙的發展歷程

回復"79"查看:道教授籙的等級

回復"80"查看:道教授籙的二十四階品

回復"81"查看:授籙之三皈九戒十二願、持籙護籙

修行交流


微信:15079601388
(樊先生)


點右下方"寫留言"發表評論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轉發者及眾讀者···

相關焦點

  • 授籙之品級
    道教授受法籙,自太上以降、祖天師創教以來,即成道教之傳統。東漢張陵居陽平山修道時,即曾立二十四治區,造正一盟威經籙二十四品,分屬二十四治氣,督察二十四治區鬼神功吏。南北朝時,寇謙之、陸修靜在改革舊天師道的過程中,整理編籙了諸多法籙,使法籙適用於道教各派的傳衍、齋醮活動,時北魏北周統治者多次受道教之符籙,以祈神佑。
  • 正一派 太上三五都功經籙視頻講解
    熟悉正一派歷史的都知道天師道第63代天師張恩溥,蔣介石敗退臺灣時,張恩溥隨身攜帶著象徵天師道無上權威的「玉印」和「法劍「去了臺灣。所以最後一代正統天師,及從63代以後,大陸就沒有了正一天師。(臺灣還有幾個冒牌的64.65.66代天師,此件事件有興趣了再談)臺灣畢竟是最後一個張天師傳道過的地方,所以那邊的太上三五都功經籙會更加正統。畢竟中國大陸是後期才修復了一部分。
  • 道教科儀之「慶賀科儀」(音頻來源桐柏宮)
    道教科儀,又稱齋醮科儀,指道教道場法事,俗稱「道場」,謂之「依科演教」,簡稱「科教」,也就是法事。      據《說文》,科有程、條、本、品等義。《說文》「程」有法則義。荀卿曰:「程者物之準也」。《玉律》科亦作程解,故科即程式。俗話說「照本宣科」,即是本著一定程序敷演如儀。      儀,儀為典章制度的禮節程式、法式、禮式、儀式等,如常說的「行禮如儀」。
  • 道教符咒與法籙
    萬急催神咒  一敕不降,道滅於無,二敕不降,道絕於仙,三敕不降,斬首獻天,雷公號令,速降吾壇.安神咒(三遍)  天下神兵,八卦之精,攝到神將,安坐慰吾身,聞咒速至,百事通靈,無事不報,不得違令,吾奉.法籙一、 什麼是籙《真經解》云:「籙,錄也。修真之士,既神室明正,然攝天地靈祇,制魔伏鬼,隨其功業,列品仙階,出有入無,長生度世,與道玄合。故能濟度死厄,救拔生靈,巍巍功德,莫不由修奉三洞真經、金書寶籙為之津要也。
  • 【問道白石山】符是符,籙是籙,符和符籙不可混為一談!
    道門各派都有符籙的傳承,而不同的符籙又是不同道派的標幟。直到今天,正一派以授籙為特色,全真派以授戒為入道與道階升遷的依據,但我們也用符。同時,某些籙中也嵌有符,如《隋書·經籍志》稱:「籙皆素書,記諸天曹官屬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諸符,錯在其間,文章詭怪,世所不識。」在某些法事中,必須是授過一定階別的籙者才能主持,還有些特別的法術科儀,必須有特殊的法籙為資格。比如規定「法與籙相背,則不靈。如行天心法,合受三五都功籙;行雷法,合受高上神霄籙;行靈寶法,合受紫虛陽光籙及靈寶中盟籙」等等。
  • 先從戒籙 然始登真 | 正一法籙的歷史淵源與授籙的內涵
    太上垂慈,下降鶴鳴山,授張天師《正一盟威符籙》一百二十階,及《千二百官儀》、《三百大章》、《法文》密要,救治人物,天師遂建二十四治,敷衍正一章符,領戶化民,廣行陰德。」早期道教入道採取交米登籙和蓄養弟子的辦法,北魏寇謙之在改革道教儀式時,改在道場上用授籙的方法,接受入道者,開授籙的先河。
  • 授籙有什麼用處?
    「籙」通常指記錄有關天官功曹、十方神仙名屬,召役神吏,施行功法術的牒文。正一道士只有得受法籙,才能名登天曹,才能有道位神職。有了道位神職的道士,其齋醮中的章詞,才能奉達天庭,才能得到神靈護佑,反之齋醮章詞無效。而獲得「籙」的儀式,即稱為授籙。授籙的意義是:「戒除情性,止塞愆非,制斷惡根,發生道業,從凡人聖,自始及終,先從戒籙,然始登真。」
  • 道教科儀告訴我們正在承受生態被破壞的後果
    春節在家,對道教文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查閱一些道教經典,會發現有許多道教科儀,就以「送瘟」、「除瘟」為主題,許多仙真,也正是以為民除瘟的功德而位列仙班。
  • 授籙後如何使用籙中兵馬將帥呢?法官要如何修持法籙呢?
    按二十四治,是正一盟威道政教合一的組織機構,其完善可能在張魯真人割據漢中後,但其雛形,應祖天師所奠定。今考二十四治,也不全局限於巴蜀漢中,如洛陽芒山便是例子。大致說來,正一道按地域劃為二十四治,每治設治頭大祭酒,下屬有祭酒等,分管道民。道民逢宗教節日,赴治接受校核功過,舉行法事活動;其名籍皆隸於治及其下的「靖」。所以現在受籙某某「靖」的意思,就是指法官管理某某地。
  • 道經坊:太上九真妙戒金籙度命拔罪妙經
    是斯人速臨斯地,非吾道莫入吾門!隨緣轉發,功德無量!歡迎各路大神分享好文章採編:婁道長55.55.55...55.55.55.......總校圖籙。拔度諸苦。時三元上宮光明照耀。洞朗太空。靈都紫微。輝映十方。下及無極境界。長夜九幽地獄之中。善惡命根。光中煥然。一切玄司。無不照耀。一一天宮皆見。元始天尊與諸大眾敷弘至妙。開化人天。標記善功。注名黃籙。金格玉簡。陳列三清。一一地獄之中皆見。十方救苦天尊入於九幽。拔度諸苦。敕命北帝三官九府。百二十曹。五帝考官。察命童子。司命司錄。
  • 太上救苦升天寶籙 是做啥用的?
    老是有道友跟我說,想受籙。根據中道協的規定,開展授籙活動是要審批的,全國目前只有天師府有這個資格。
  • 太上北極伏魔神咒殺鬼籙
    太上北極第二神符  此符即北極酆都上清神符,闢屍大籙。  太上北極第三神符  此符治一切疾病,佩之則保身護命,度厄延生,禁斷諸鬼,斬伐邪神,去災滅禍。  太上北極第四神符  此符即北極真書玉文,闢屍神籙。救治世民萬病千災,誅斬邪鬼。戴之頭上,闢屍千裡。若所在有精魅,以符貼之,即滅矣。
  • 一人之下,陸瑾交出通天籙,是大義還是禍水東引
    在一人之下漫畫當中,陸瑾陸佬爺十佬之一,擁有三一門的傳承和通天籙。實力不用多說,一般四張狂那種實力對他還是沒有什麼威脅的。陸瑾也是漫畫中的槽點。陸爺在天師下山中被老天師一招打敗,畢竟是一絕頂打敗的,沒有什麼好說的。但是陸老爺和老天師的之間的互動也確實很有意思。
  • 道教科儀-玉皇朝科
    臣等皈命,與道合真。(三稱三拜) 高功稱職:恭對寶殿,請稱職位。 臣系太上無極大道……爐焚真香,虔誠上啟。 左輔右弼,三臺五曜星君。 中鬥三真二使,十二本命星君, 雲天二十八宿,周天列曜星君。 天罡大聖,魁罡星君, 普天星鬥,河漢群真。 恭望洪慈,俯垂證鑑。 臣等,三運真香,虔誠上啟 三元三品,三官大帝, 三宮九府,應感天尊。 五嶽五天,五大真聖。 九天遊奕,飛仙真人。
  • 人們常說:七品芝麻官,別再傻了,七品官放到現在可不低了
    上世紀末的時候,國內曾經上映了一部影視劇《七品芝麻官》。全劇中給人以幽默詼諧的形象,而自此,七品官員在人們心中也形成了一個概念,這便是古代最小的官員就是它了。至少有一部分不了解歷史的人這麼想。確實如此,民間曾經也一直將七品芝麻官形容為職位不大的官員,這也是人們心中的一個共同觀念。但是這個所謂的七品芝麻官在古代到底是幹什麼的,他的職權有是什麼?如果反正該古代,這種品級的官位有相當於國家的那些公職幹部呢?毋庸置疑,七品官員在古代指的就是縣令的意思。而在封建王朝中,也有縣長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