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兩座賀蘭山,嶽飛《滿江紅》中寫的到底是哪一座?

2021-02-08 西部人文地理

提示:九黎=上古傳說族群=黎民=百姓=華夏=漢;北方遊牧+漢=唐;唐+滿蒙回=元清;今日中國各民族平等相處、團結一心=中華民族。融合的過程就是「寧夏」的過程。而寧夏作為一個地名、一個地方,是中華各民族在漫長融合史中的一個縮影,是衝突過後現實的幸福與和平。

詩歌塗色:嶽飛《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簡介:嶽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湯陰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詩人,抗金名將、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譯文:我怒髮衝冠登高倚欄杆,一場瀟瀟細雨剛剛停歇。抬頭望眼四望遼闊一片,仰天長聲嘯嘆。壯懷激烈,三十年勳業如今成塵土,徵戰千裡只有浮雲明月。莫虛度年華白了少年頭,只有獨自悔恨悲悲切切。靖康年的奇恥尚未洗雪,臣子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只想駕馭著一輛輛戰車踏破賀蘭山敵人營壘。壯志同仇餓吃敵軍的肉,笑談蔑敵渴飲敵軍的血。我要從頭徹底地收復舊日河山,再回京闕向皇帝報捷。

1.「賀蘭山缺」是和平的述說,在寧夏

詩人們把手伸向天空,絕對不是為指尖離太陽近些,用來取暖。當寧夏被一些人無味地理解寧靜的夏天,我們的心裡盛滿了嶽飛「怒髮衝冠」平和之後的情緒,一個人或曰一口丁,甚至,一群人,更多更多的人都被戴上周正的帽子,開始安靜地坐了下來。那叫寧。

隨後,賀蘭山是我們呼之欲出的眼睛,在廣闊的時空裡鋪設成路,靜待寧夏和關注著寧夏、熱愛著寧夏的每一個人。那時候,寧夏的實實在在就是陽光中的彩虹,美得驚心,離指尖近,離心也近。

寧夏賀蘭山南北長220公裡,東西寬20—40公裡,海拔2000—3000米。有著豐富的生態、礦產與人文旅遊資源。2019年,寧夏文化和旅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文旅融合發展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補短板、強弱項、化問題為導向,以提供優秀文化產品和服務、優質旅遊產品和服務為中心環節,以奮力推進全域旅遊為重點任務,賀蘭山東麓生態旅遊廊道是其著力打造文化旅遊區之一。

旅遊是一個故事,文化被貫穿始終。

在中國,有兩座賀蘭山,一座在今寧夏境內,一座在河北磁縣。

中國史上,除賀蘭山之外,似乎從來沒有一座山將其戰爭狀態一直延續至明清時期。戰爭是為了和平。從這個意義上說,賀蘭山也是一座民族融合的山,就像嶽飛這位抗金的英雄已經被人們在今天轉換成了一個愛國的符號。

歷史的沉澱與時空的轉換,隨時隨地都存在著。

磁縣境內的賀蘭山是一座小山,由鵝卵石堆成,高約五丈左右,蜿蜒十餘華裡。據說,宋代有位名叫賀蘭道人在此修煉,故為賀蘭山。有人說,嶽飛《滿江紅》中所寫的「賀蘭山缺」指的可能是這個地方,理論根據是當年嶽飛抗金沒有到過今寧夏回族自治區。說歸說,《滿江紅》這麼大氣的一首愛國詞,在中國的詩詞長河根本找不到第二首,若放在這麼小的一座小山上,如何承受!

「賀蘭山缺」本是指「邊疆」,「胡虜」則是指那些時常騷擾中原民族的邊疆少數民族。在中華民族這一範疇下,中原民族與邊疆少數民族的戰爭不過是兄弟鬩牆,人民內部矛盾。因此,相對而言,將「賀蘭山缺」放在寧夏與內蒙古交界處的賀蘭山似乎更加合適一些。與嶽飛到沒到過賀蘭山沒有關係。

如今,山河為城的銀川為了開掘旅遊資源和提升自身形象,在河流(黃河)上做了不少文章,在山(賀蘭山)上的投入,則藉助嶽飛的《滿江紅》走得更遠。

賀蘭山國家森林公園,伴著巖畫踏歌而行,或吟或唱,很快就被賀蘭山或如刀砍斧剁或如一幅幅鋼筆畫的美景所折服。若借用嶽飛的詩,這裡實際上也可以變成一個「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這些年,賀蘭山持續生態向好,巖羊大量繁殖的同時,後山裡也出現了狼,生態鏈的環節變得完善了起來。優美的景致,加上一些崖壁本身就是一幅幅精美的畫卷,若得很多畫家都來寫生。而「賀蘭山缺」自古以來就是今寧夏與內蒙人民相互交流的一條人文通道。

賀蘭山位於寧夏與內蒙古阿拉善盟的交界處,它與大興安嶺、陰山、祁連山,共同構築了中國北方天然的地理分界線。賀蘭山以西是廣袤蒼茫的戈壁荒漠,而東麓則是被譽為「塞上江南」的寧夏平原。是歷史上著名的「軍山」,千百年來,見證著大小戰役,始終捍衛著寧夏平原的安寧。今天的它,依然承擔著守護「塞上江南」的重任。所謂「缺」,實際上就是由今銀川通往阿拉善的一條山間驛道,寫滿了古人的足跡,當下依然能找到他們小憩的驛站痕跡。

山擋不住路,也可以成為豐富路的更多載體。

詩人們說,銀川平原上,許多道路基本和賀蘭山平行,如果在行駛的車輛中觀看賀蘭山,那麼,這座山脈就活了起來,像與人賽跑的一群駿馬奔馳在天際。因此,賀蘭山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總是奔跑的,最早的蹄印就是那些古老的巖畫。它們不說,卻銘刻著羌戎、月氏、匈奴、鮮卑、鐵勒、突厥、党項等民族在這裡的歇腳。

歲月失語,唯石能言。可以有各種造型的記憶符號,但有「太陽神」的形象已經足夠。神情冷峻威嚴,似笑非笑裡似有和藹,卻叫人不敢輕易靠近。面部像猴子或者熊,甚至被年輕人稱為外星人,重環的雙眼及短線刻劃的睫毛,是人是神都會神採奕奕。有人說,其藝術造詣絲毫不亞於世界藝術大師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其實,那不過是太陽,是溫暖中的智慧在閃光。取暖可以,須有靈性才行。

文字不會佔領一切,詩歌裡或有車水馬龍,一個個加大油門,呼嘯著直抵人心,讓骨髓也能為之振奮,沒有一點點多餘的噪音。在中國,嶽飛可以是一個人,也可以是一種精神。如同賀蘭山有兩座,它們確切地說都不是中國的邊疆,但都可以指代中國的邊疆。山,如同站在大地上的英雄是報效國家的夢,文學與歷史在山裡相互融合,把英雄的精神推到了一個高度。精神的嶽飛,適用於中華民族的任何一個民族,可以隨時站立在中國任何一個地方,受到尊崇與敬仰。

賀蘭山,中國的名山,意向的指代,英雄精神與夢想寄託,也可以是中國邊疆或者大地上的任何一座山。巧合的是,嶽飛本人還寫過另一首《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裡笙歌作。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民安在?填溝壑。嘆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是為嶽飛收復襄陽六州時所作,比《滿江紅·怒髮衝冠》略早。兩首《滿江紅》,同樣是慷慨激昂、豪邁無比,同樣抒發戮力北伐克復神州之志,不同的是《滿江紅·怒髮衝冠》更為熱血奔放,仿若兵鋒北向,勢不可擋!而《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則洗鍊明快,所抒不止豪情壯志,還深蘊嶽將軍的愛民之心和無意邀功的灑脫。

更為遙遠的空間是,《滿江紅·怒髮衝冠》中的「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是有典故的,即漢代耿恭孤守疏勒城(今新疆奇臺縣境內),被匈奴圍困長達近一年時間,最終創造的「十三英雄歸玉門」的傳奇。

當時,匈奴斷掉水源,官兵焦渴睏乏,甚至擠榨馬糞汁來飲用。即使這樣「恭與士推誠同死生,故皆無二心」,因為不斷有人戰死、病死、餓死,結果只剩下了數十人。匈奴單于因此心生敬意,派人前來勸降,並許諾「若降,當封汝為白屋王,妻以女子」,但耿恭殺死匈奴使者,就在城上,對著匈奴的大軍,將其烤著吃了……最終,大漢王朝派兵營救了這些勇士,他們到達玉門時,已由被圍前的兩千多人變成了最終歸來的十多人,「吏士素飢困,發疏勒時尚餘二十六人,隨路死沒,三月至玉門,唯餘十三人」。

相同中的不同、不同中的相同,相同的是英雄的精神、不同的是英雄的故事,在中國的大地上如山脈般永遠屹立。一座山其實是很多很多的人,很多很多片的林,很多很多首的詩,它不會讓人直接有糧食的想法,卻能讓人吃著糧食為之奮鬥一生。在寧夏、在中國,賀蘭山始終都是英雄的象徵。(文/路生)

相關焦點

  • 《滿江紅》不是嶽飛寫的?英雄詩必須英雄寫,句句凝聚志士豪情
    質疑《滿江紅》的作者不是嶽飛的最早的兩個人分別是語言學家餘嘉錫和著名學者夏承燾,近六十年過去了,學術上是各有各的觀點,直到今天也沒有定論,也很難有定論;從情感上來講,嶽飛矢志不渝和殺敵雪恥的愛國精神,與《滿江紅》中的莊嚴誓詞貼合,《滿江紅》問世八百多年來,也一直以深沉強烈的感染力鼓舞著億萬同胞的愛國之心。
  • 嶽飛《滿江紅·寫懷》
    二是嶽飛當時對功名非常重視,並在其詩詞中經常有所流露。如寫於紹興二、三年秋屯駐江州時的《題翠巖寺》中「功名直欲鎮邊圻」,以後的《小重山》中「白首為功名」,表明當時嶽飛頭髮已白,仍然有心功名。直至紹興十年大破金軍前,嶽飛在《寄浮圖慧海》中依然表明「功業要刊燕石上」。這些同期及以後的詩詞表明,當時的嶽飛非常重視功名。
  • 宋詞經典之《嶽飛·滿江紅·寫懷》賞析
    紹興六年,嶽飛第二次出師北伐,攻佔了伊陽、洛陽、商州和虢州,繼而圍攻陳、蔡地區。但嶽飛很快發現自己是孤軍深入,既無援兵,又無糧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嶽飛壯志未酬,鎮守鄂州(今武昌)時寫下了千古絕唱的名詞《滿江紅》。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滿江紅》創作的具體時間應該是在嶽飛入獄前不久。詞中有多處可以用來證明這一觀點「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
  • 嶽飛的《滿江紅》,到底是壯懷激烈的凱歌?還是滿腔無奈的悲歌?
    文‖張凡說起南宋時期的抗金名將嶽飛,真可謂是一個文成武就的全才,不僅仗打得十分漂亮,同時也寫得一手好詞。而他知名度最高的一首作品,當屬那首豪氣沖天的《滿江紅》。這首宋詞總是給人一種慷慨激昂的感覺,使人讀完之後忍不住熱血沸騰。
  • 《滿江紅》不是嶽飛寫的,原作者是「明朝的冒牌貨」,你信服嗎
    嶽飛英名流傳千古,除了他在抗金事業中立下的汗馬功勞和不朽功勳,也和他的文學作品相關。其所填作品《滿江紅·怒髮衝冠》可以說是史上最有名的英雄心聲,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英雄兒女為保衛祖國而赴湯蹈火。然而,關於他的這首《滿江紅》,在學界是有爭議的,部分學者認為,這首詞不是嶽飛寫的,而是明朝人寫的。
  • 嶽飛《滿江紅》膾炙人口,卻被中學語文課本刪除,究竟是為什麼
    「偽作說」「偽作說」論據主要有兩點:1、《滿江紅》詞在明朝弘治十五年以前不見任何記載;2、詞中的"踏破賀蘭山缺"與南宋抗金地理位置不和。20餘年後,國學大師夏承燾在《嶽飛<滿江紅>詞考辨》一文中提出詞中"踏破賀蘭山缺"一句頗有疑點。因為嶽飛伐金要直搗金國上京的黃龍府,黃龍府在今吉林境內,而賀蘭山在今西北甘肅、河套之西,南宋時屬於西夏,而非金國。嶽飛作為著名軍事將領,這種地理硬傷不會有。
  • 滿江紅 嶽飛
    ⑦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  ⑧賀蘭山:賀蘭山脈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  ⑨朝天闕:朝見皇帝。天闕:本指宮殿前的樓觀,此指皇帝生活的地方。  【譯文一】:  我憤怒得頭髮豎了起來,帽子被頂飛了。獨自登高憑欄遠眺,驟急的風雨剛剛停歇。
  • 嶽飛是箭垛,《滿江紅》是偽作?
    (三)、詞意主旨:借「古典」影「時事」,抒發羈旅貶謫之情在對相關史實梳理清晰後,重新體會詞意就會有新的發現,再讀「踏破賀蘭山闕」句就會有強烈的現實語境之默會。整首詞上片寫實:寫詞人在坎坷的旅途中,於大雨中登高遠眺、憑欄抒憤的場景。
  • 嶽飛《滿江紅》中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到底何意?不少人理解錯了
    顯然,嶽飛的《滿江紅》就是這樣的作品。雖然近幾年,有學者稱這詞可能不是嶽飛寫的,但他們給出的理由顯然無法說服所有人,所以目前多數學者還是認為是嶽飛所作無疑。這是一首通篇都是千古名句的作品,它的存在讓我們明白了宋詞也能寫得如此豪邁,它的存在讓我們知道了什麼叫錚錚鐵骨。
  • 吳佩孚的滿江紅和嶽飛的滿江紅,哪個詞寫得更好
    嶽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一詞,盡人皆知,但嶽飛還有一首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全詞是「遙望中原,慌煙外,許多城郭。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 李玟讀完《滿江紅》,激動問道:嶽飛是誰?能請他幫我寫歌詞嗎?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江紅·寫懷》通常被認為是南宋抗金名將嶽飛的作品,與陸遊《示兒》、文天祥《過零丁洋》一樣是我們熟知的千古愛國名篇。全詞情調激昂、慷慨悲壯,幾乎能透過字句看到900年前嶽飛在沙場上縱馬衝殺、奮勇當先的身影。
  • 嶽飛的《滿江紅》家喻戶曉,卻被另一首詞取代,這樣做合理嗎?
    愛國情懷滿滿的《滿江紅》 南宋愛國將領嶽飛,曾寫下一首家喻戶曉的《滿江紅》,這首詞上片寫中原被金人佔據後作者內心的悲憤,和對目前局勢不利的痛惜
  • 中華經典 嶽飛《滿江紅》
    但嶽飛很快發現自己是孤軍深入,既無援兵,又無糧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此次北伐,嶽飛壯志未酬,鎮守鄂州時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滿江紅》。詞的上闋寫作者悲憤中原重陷敵手,痛惜前功盡棄的局面,也表達自己繼續努力、爭取壯年立功的心願。「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眼望,仰天長嘯,壯懷激烈」,起勢突兀,破空而來。
  • —《滿江紅.寫懷》嶽飛詞賞/文瀾珊
    一句「怒髮衝冠」,足以表達我這幾日的心情,於是,今天與諸位分享這首嶽飛的滿江紅。膾炙人口,且能極好的表達心情。沒有比這首詩,更能適合今天分享了。《滿江紅·寫懷》[ 宋 ] 嶽飛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 嶽飛滿江紅賞析
  • 秋瑾的這首《滿江紅》,取代嶽飛《滿江紅》入選教科書,憑什麼?
    魯迅先生曾說: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就有拼命硬幹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他們都是中國的脊梁。
  • 嶽飛的《滿江紅》其實是近代人偽作?37年前,浙江一古籍揭曉實情
    嶽飛是南宋時期的抗金名將,軍事家,偉大的民族英雄,他還是一個出色的詩人。但是近年來關於嶽飛的英雄事跡的爭論越來越多,以致有人想將他從歷史中移除出去,甚至連他下面這首《滿江紅》的詞都說是明代有人冒充嶽飛而寫的。
  • 嶽飛《滿江紅》移出課本,秋瑾《滿江紅》卻入選,網友:憑什麼?
    我們都知道,這句話出自我們中學課本嶽飛的《滿江紅》中。想當初,為了背會這首詩我們付出了多少心血,可當這首詩真正深入我們骨髓的時候,卻要與我們說「拜拜」了。近日有細心的網友,這首詩卻從課本中「意外」消失了,其實名篇被移出課本的情況很常見,因為優秀的文章實在太多了,適時的更換有利於大家對經典作品的深刻解讀。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思想已經不再適應於現在的教學。
  • 滿江紅-嶽飛
    嶽飛    嶽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裡(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嶽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
  • 李玟聽完《滿江紅》,興奮地問道:嶽飛是誰?能讓他幫我寫歌詞嗎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中國人之所以敬佩嶽飛,是因為人的情感是可以超越任何阻礙,包括時空,所以嶽飛身上強烈的愛國感情是可以和現代每個中國人在心靈上達到一種共鳴。但是,曾經在一檔節目上,歌后李玟在讀完《滿江紅》後被深深打動,無比激動,但下一秒卻問道:「嶽飛是誰?能請他幫我寫歌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