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法之後,香港亟待去除教育「臺灣化」

2020-12-23 騰訊網

6月30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全票通過香港國安法,7月1日,該法在香港正式實施。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香港國安法已經成為香港由亂到治的重大轉折點。

接下來,如何讓香港社會重新回歸平靜,回歸到初期的愛國、愛港並同祖國內地一起,融入到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大潮中去?輿論認為,最關鍵的問題是讓中華文化活起來,並儘快對近十幾年來出現在香港社會的「臺灣式」教育進行撥亂反正,從「根」上重新找回他們的國族認同。

愛國愛港曾經是香港主流

現在的香港很亂,但回歸之後的近10年間這顆東方之珠璀璨奪目。

23年前的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當時家住香港尖沙咀的58歲勞工葉嘉喬(音),專門跑到港英政府所在地附近違規燒了一把紙錢,他用這種方式表達對58年間被英國殖民統治下屈辱生活的不滿。

葉嘉喬是香港二代市民,其父早在1942年就從廣東到了香港,葉嘉喬和他父親兩代人都是勞工階層。去年8月,葉嘉喬病故,在臨終前曾反覆問其女兒:「回歸前我們在香港永遠是低人一等,回歸後才活得真正像個人。這20多年香港人有錢了,沒有了外國人欺壓,腰杆子也直了,可現在一些人怎麼突然又希望做外國人奴才了?」

葉嘉喬的女兒、現在銅鑼灣一帶開小吃店的葉女士表示,和現在走上街頭的那些「黑暴分子」相比,其實香港大多數人都是支持「一國兩制」的,尤其是長期生活在香港的那些上了年紀的人,他們經歷過英國殖民時代,都很珍惜回歸後得到的個人尊嚴和社會保障。葉女士表示,回歸那幾年香港並不亂,直到有了所謂反對派和「臺獨」勢力在臺灣執政後,香港才開始一天天亂起來。

臺灣中華統一促進黨總裁張安樂,上個世紀90年代來到大陸。在大陸期間,張安樂在深圳創辦摩託車頭盔企業。因為深圳和香港緊鄰,張安樂有機會長期與香港人打交道,他也目睹了回歸前後的社會變化。

張安樂說,回歸後的香港社會絕大多數人擁護「一國兩制」,他們大多數人對回歸後的香港充滿信心。正因為看到香港人絕大多數擁護「一國兩制」和「一國兩制」給香港人民帶來的好處,才引發張安樂後來對「一國兩制」的研究興趣。並最終促使他2013年決定寧願遭臺灣當局再次逮捕,也要回到臺灣宣傳「一國兩制」。

張安樂說,香港回歸那幾年,香港社會氣氛融洽,人民團結,同胞愛國熱情高漲,而在祖國內地強有力的支持下,香港挺過了各種風險,一路順利,也因此讓香港同胞與祖國心與心貼得更緊,那時的香港社會基本沒有像今天這樣的撕裂,愛國愛港是當時的香港社會主流。

有樣學樣,教育「臺灣化」害了香港

對比香港今夕,張安樂認為,有兩個原因造成香港社會的分裂。一是外部勢力的介入和破壞。二是香港教育和文化上犯了「臺灣化」的錯誤。「臺灣化」教育會讓香港年輕人迷失方向,失去中華文化,人就會失去靈魂,淡化國族認同。「從而成為外部勢力和『港獨』分子利用的工具。」

所謂教育和文化上的「臺灣化」,源於李登輝、陳水扁執政時期,在教育和文化領域推行「去中國化」運動,在學生和青年中推廣「臺獨」思想。

李登輝曾聲稱,「教育不改,人心也不會改變,過去教育都限制在大中華的觀念範圍中,臺灣不需要大中華主義」「我要中小學教育裡多加些臺灣歷史、臺灣地理等課程」。

從那時起,臺灣當局鼓動社會上各出版社和學校逐步刪減甚至取消與「中國」有關的「國文」、中國近代史及中國通史等必修課程和出版物,鼓動高校設立「臺灣文學系」或「臺灣文學研究所」,而把「中國文學系」併入「外國文學系」「東方文學組」等。而陳水扁上臺主政後,延續李登輝的理念,繼續推行「文化臺獨」政策,比之於李登輝有過之而無不及。李、扁任上推行「文化臺獨」政策涉及文化領域多個方面,但影響較大的主要體現在語言及歷史教育兩個方面。

在語言方面,他們首先強力推行臺灣方言的教學。強調臺灣「鄉土教育」和「方言普及」,把中國文化與臺灣文化對立起來,把所謂「臺灣話」與「中國話」分開並對立。

在歷史教育方面,在李登輝授意下,臺灣「教育部」決定在中學開設《認識臺灣》新課程,由臺灣「國立編譯館」組織編寫一套初中教材。這套打著「本土化教育」旗號的教材分為歷史篇、地理篇、社會篇。《歷史篇》教科書將中國史和臺灣史分開,之後又將中國史劃入世界史。從此,臺灣史被獨立出中國史範疇。

而《社會篇》則極力鼓吹「我們都是臺灣人」,宣揚所謂「臺灣意識」「臺灣精神」「臺灣魂」「吾土吾民」,卻不提臺灣人也是中國人,隻字不提「中國人」「中華民族」「中華文化」。

為了在全社會達到「去中國化」目的,李、扁當局還利用「國家考試」推行「文化臺獨」政策,妄圖改變公務員的文化認同。他們一是採取在考試命題範圍中「去中國化」。二是提高閩南話命題比例。

正是類似這樣的「去中國化」的「臺灣化」教育,導致今天在臺灣地區,6歲到40歲之間的人群,多數出現國族認同錯亂,也就是蔡英文口中的「天然獨」。不過,在臺灣中華語文教育促進協會理事長段心儀看來,這些所謂「天然獨」實質是「臺獨」勢力培養的「人造獨」。

段心儀表示,1949年後的港臺兩地,關係甚是微妙。不同的發展歷程讓兩地展現不同的風貌,但強烈的歷史連結感又讓彼此互相影響。但非常弔詭的是,臺灣教育的這種演變,竟與香港狀況逐步靠攏。她說,香港本是英國殖民地,回歸前中文不被重視還好理解。1997年後本當重視中文,但不知何故,香港的中文科評級方法卻在2007年取消範文,香港高中10年沒有文言文課文,後來才加了12篇必讀文言文。香港《歷史課程》相當於《世界史》概念,《中國史課程》則一直居於弱勢,如果在港英時代這理所當然,但1997年後仍然如此,無法理解。其結果是《通識課程》取而代之,而《通識課程》中的《今日香港》則正是「港獨」和反對派用來毒化學生、「去中國化」的工具,該通識教育中不僅沒有中國文化,還提供了香港學生衝撞的理論與方法。

長期關注香港問題的臺灣大陸地區高校學生協會理事長陳建仲也表示,今天香港社會、教育和文化領域,還有公務員考試系統近年來也和臺灣相似,走上民族乃至國家認同的兩極化對立,香港部分市民從去殖民化後的擁抱民族、響應愛國思想,逐步走上強調中國和本土「二分法」,乃至於本土替換中國的正統史觀的異化。

段心儀說,在港臺「獨」化教育上,儘管推動者在臺灣是「政府」行為,在香港則表現為民間行為,但香港反對派之所以能影響香港教育向「港獨」化發展,一個關鍵因素是他們掌握了香港一些有影響的教育團體和協會,甚至直接掌握了很多大中小學的領導權。比如,由香港學校教師組成、人數高達9萬的「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協),早已被反對派勢力把持,並成為一個鼓吹「反中」、反政府的組織。

陳建仲說,和民進黨一樣,香港反對派利用香港教育多元化的漏洞,通過在香港通識教育,摒棄中華文化,而宣揚「香港意識」「香港精神」,無中生有地捏造出「香港民族」,他們還通過社會上一些不公平現象,移花接木到責怪中央政府和港府身上,從而製造謠言和仇恨,為那些不知真相的「覺青」洗腦,香港反對派還到臺灣學習社運經驗和暴力抗爭經驗,然後回到香港在校園裡培訓反中、「港獨」力量,最終讓青年成為「反中」主角。

回歸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澳門為臺港樹標杆

「國安法讓『一國兩制』在香港行穩致遠,但香港社會要回到愛國愛港。中央人民政府和香港特區不管採取什麼措施,都必須讓香港社會在教育和文化上徹底回歸。」段心儀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社會資源應如何創造與分配,屬於財經政策,但國族意識與文化詮釋的建立,是教育問題。

教育是根,文化是魂。

段心儀說,極為巧合的是,20多年來,臺港兩地文、史國民教育質與量越來越趨近,而青年行為模式也趨同。若從這一點進行分析,會發現臺港語文教材質量的變化,讓臺港青年對中華文化認知薄弱、失去美好的圖像與憧憬;而歷史教材質量的變化,讓臺港青年國族認同薄弱,失去對國家發展的堅定支持與摸索過程的包容。

此外,段心儀認為,臺港公民課程的變化也需認真討論,它呈現出當以西方公民思維取代中華傳統思維後,許多失序的行為就被冠上「普世價值」的大帽子,會讓社會噤聲,「即使心中不以為然,卻不知如何反駁。」

段心儀說,其實,兩岸暨香港的教育底層結構都深受西方影響,但大陸也已覺察,因此,近些年來大陸在傳統文化教材方面全面鋪展開來,而臺港也必須儘快建構起完整的中華文化意象,並脈絡性地浸潤入國民教育的教材教學中,方為長治久安之策,「兩岸暨港澳同為一國,即便中央政府為了尊重臺港澳為了維護『一國兩制』制度,在教育等方面對臺港澳給予特殊政策空間,但臺港至少應該學習澳門經驗,在社會和政治制度實行資本主義情況下,教育、文化和歷史應該回歸中國根本。」

段心儀說,與香港被殖民經歷相似的澳門,在回歸後的教育便與香港相距甚遠。澳門《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將中華文化教育作為教育的總目標之一,提出要培養學生能以中華文化為主流,認識、尊重澳門文化的特色,包括歷史、地理、經濟等多元文化的共存,並培養其世界觀。澳門回歸20年來,其中國民教育得到加強,87所大中小學升掛國旗實現全覆蓋,人民教育出版社(澳門版)歷史教材進入澳門學校使用。

記者:高楊

編輯:莫愁

審核:周佳佳

相關焦點

  • 熊子傑:一個臺灣人對香港國安法的看法
    以臺灣而言,也有一套類似的「安全法」,有些條文似乎也比香港國安法還嚴,我好奇怎麼沒看到美英等跳出來說句話呢?由此可見,這些國家的指責都是非常不客觀、不公允、不理性的。 事實上,香港國安法就是針對去年香港長時間社會動蕩中出現的各種危害社會秩序行為和勾結外國及境外勢力之類的案件,完整地防堵了暴徒、各方勢力、司法人員等再鑽法律的漏洞危害香港。
  •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舉行 探討落實香港國安法
    論壇以「香港國安法與《國歌條例》在學校教育中的落實」為主題,探討了香港國安法、《國歌條例》教育的意義、方式、課程設置、政府指引和協助等問題。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論壇致辭時說,希望《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是讓教育回歸教育,讓學生的學習重回正軌的轉機。
  • 香港各界:堅決支持和擁護香港國安法
    央廣網北京7月3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香港各界人士表示,香港國安法為香港的穩定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堅決支持和擁護。2020-7-3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香港特區立法會主席梁君彥:國安法在6月30日通過,其實對香港絕大多數的市民是一件受歡迎的事,因為是保障了我們自由還有安全,對大部分市民是一個守護神,是對香港的守護。
  • 港媒:臺灣有 「國安五法」 無立場評斷港區國安法
    「港區國安法」實施細則7日生效,民進黨當局聲稱隨時緊盯該法施行,如果對臺灣造成傷害或是不合理的,「會考慮反制措施」。民進黨當局究竟要如何反制,尚未可知,可能只停留在口頭上。因為臺灣有「國安五法」,還有「反滲透法」,其實並無立場去評斷「港區國安法」。
  • 香港多個教育團體及民間組織遞信中大 促落實國安法教育
    中新社香港12月17日電(記者 韓星童)香港高等教育校友聯會、愛國護港團結力量等多個教育團體和民間組織,17日遞交公開信予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校董會,敦促校董會做好監察學校運作的工作,並落實香港國安法教育。
  • 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陳弘毅:香港國安法讓「一國兩制」更暢順
    環球時報:香港國安法生效之後,一些具體問題仍然引人關注,比如一些市面上銷售的「港獨」或者顛覆政府的「政治類」書籍,或者藏匿「港獨」標語是否算觸法?一些「打擦邊球」的口號呢?您的看法呢?陳弘毅:目前來說,對於這些具體情況,香港國安法沒有明文規定如何處理,而且也沒有明文授權特區政府制定這方面的細則。
  • 中評社:臺灣無立場評斷港區國安法
    「港區國安法」實施細則7日生效,民進黨當局聲稱隨時緊盯該法施行,如果對臺灣造成傷害或是不合理的,「會考慮反制措施」。香港《中評社》今(8)日發表評論文章,稱民進黨當局究竟要如何反制,尚未可知,可能只停留在口頭上。因為臺灣有所謂「國安五法」,還有「反滲透法」,其實並無立場去評斷「港區國安法」。
  • 張曉明:香港國安法不溯及既往
    中新網7月1日電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張曉明1日介紹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有關情況時表示,香港國安法關於追溯力問題的規定與國際上刑事法律通常的規定是一致的,就是不溯及既往。6月3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並決定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7月1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沈春耀、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張曉明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問題。
  • 香港法律界:黎智英獲保釋損害香港國安法權威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香港12月27日電 香港高等法院審理法官近日接受黎智英保釋要求,批准黎智英以1000萬港元保釋金保釋候審。消息一出,香港社會各界人士紛紛表示不滿。法律界人士指出,黎智英獲保釋不符合香港國安法有關規定,損害香港國安法權威。
  • 網友投稿:一位臺灣人對港版國安法的看法
    這次的港版國安法通過及施行,激起了全球的目光及熱烈的迴響,有的冷嘲熱諷,有的拍手叫好。陸港臺反應尤其熱絡,攸關自身利益無可厚非。我想從一位臺灣人角度,客觀分析此法的效應、影響,以及一些觀察結論。我覺得此法有以下幾個重大的意義及訊息:一、首先,很重要的一點,港版國安法的實施是對「一國兩制」的加強。
  • ...葉劉淑儀:香港國安法推動香港「二次回歸」,呼籲年輕人摒棄偏見
    在香港國安法通過後,香港美國商會在7月2日發布聲明,這份聲明完全沒有任何恐慌,仍然視香港為他們的基地(Home Base),希望香港能繼續作為國際商業中心,並沒有很悲觀的言論,這是非常理性的反應。他們表示需要更多時間了解香港國安法的細節,這是很合理的。部分西方人士批評「一國兩制」已死,都是很偏頗的意見。
  • 香港國安法細則點睛:斷舍離
    我想起了2019年的一個網絡熱詞,「斷舍離」,是指一種生活態度,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適、過時的東西統統斷絕、捨棄,並切斷對它們的眷戀,「斷舍離」之後才能過簡單清爽的生活。我想香港國安法的頒布執行,有關條款的細則出臺後,香港人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哪些行為是違法的,警方怎樣執法才合規。
  • 民進黨當局跟隨英美污衊港區國安法,臺灣名嘴一語道破真相
    「港區國安法」是一項維護國家安全和香港繁榮穩定的立法,此法得到了包括香港人民在內的全體14億中國人民的強烈支持。然而,以英美為代表,一些國家的政客依舊醜態畢露,公然對「港區國安法」進行污衊。此外,臺灣地區民進黨當局的一些人也跟著英美「隨風起舞」,對香港事務指手畫腳。
  • 「港區國安法」通過:美國陷入兩難 臺灣反應待觀察
    而國民黨則強調,雖然對於「港版國安法」讓「一國兩制」空間受到嚴重壓縮感到遺憾,同樣支持臺「立法院」提案修正港澳條例,提供港人幫忙。雖然民進黨成立項目辦公室因應,卻完全看不出有功能,對香港人民沒有幫忙,希望民進黨當局「撐香港」是撐真的,不是玩假的。這主要是因為在對於相關份子的身分認證上比較困難,以及相關過程都保密到家,以維護當事人安全所致。
  • 港區國安法遭惡意「攻擊」,臺灣名嘴鄭村棋力排眾議,為其正名
    編輯:淺陌 審核:樂一 香港國安法的出臺,可以說是中國在處理香港問題上的又一大創舉。在中國網民和各界人士為香港國安法點讚之餘,另一邊,臺灣的民進黨當局卻跟隨英美,公然污衊香港國安法。
  • 香港國安法讓東方之珠更燦爛
    光明日報評論員    6月30日,在香港回歸祖國23周年紀念日臨近之際,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全票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以下簡稱「香港國安法」)。
  • 望海樓:教育領域「排毒」,香港不能再等
    香港國安法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應當通過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等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提高香港特區居民的國家安全意識和守法意識。對於回歸23年卻仍未完成「去殖民化」的香港教育而言,這意味著正本清源、去除沉痾的良機已然到來。加強國家安全教育,為教育正本清源,香港社會期盼已久矣。
  • 香港國安法實施半年來 這些大事值得關注!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攝) 香港國安法自6月30日生效至今已有半年,國安法一錘定音,持續經年的黑暴暴行應聲而止,香港社會重回安寧和平。半年來,香港社會政治經濟民生等多方面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各界普遍期待香港疫情早日受到控制,社會經濟早日恢復,市民能夠安居樂業,讓東方之珠再現璀璨光芒。
  • 香港懲教署署長:增加國安法及歷史教育 將年輕人引入正途
    香港「修例風波」以來,香港警方已拘捕逾9200人,其中有不少年輕人。近日,香港特區政府懲教署署長胡英明表示,預計未來將有大批年輕人入獄。懲教署會作出部署,包括擴充「懲教飛虎隊」人手,並增加香港國安法及《國歌條例》等課程內容,通過國民教育等方式將年輕人引入正途。
  • 雙語Bilingual | 香港國安法,一記「鐵拳」打痛了誰?
    港澳辦副主任張曉明介紹,香港國安法是繼香港基本法之後,中央為香港製定的第二部重要法律。它體現了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的總要求,把「一國兩制」的原則和底線進一步法律化。「雷」   香港國安法生效當日   英國又恬不知恥地   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上興風作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