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連三萬人的胡惟庸謀反案,說胡謀反,不如說他是一用完了的棋子

2020-12-16 花點時間看看禪

作為明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謀反案,一直是明代初期的一件大事,此案涉及人數較多,最終被殺三萬多人,那麼朱元璋拿胡惟庸開刀,是朱元璋不想讓後代面對如此強大的大臣;更重要是,相權已經威脅到皇權。

一、丞相胡惟庸

1.胡惟庸,安徽定遠人,是個典型的幹吏,朱元璋交代的事情均能又快又好地完成,楊憲被殺後,朱元璋漸漸地喜歡上有才但無德的胡惟庸。說胡惟庸有才但無德主要是說胡惟庸肚量小而且陰險,不管是誰得罪了他,他都要報復回去,另外就是說他獨斷專行,上奏皇帝的奏摺,他都會先看,只要是不利於他的,都全部扣下,不上呈皇帝。

《明史》上 說:「自楊憲誅,帝以惟庸為才,寵 任之。惟庸亦自勵,嘗以曲謹當上 意,寵遇日盛,獨相數歲,生殺黜 陟,或不奏逕行。內外諸司上封事, 必先取閱,害己者,輒匿不以聞。」

2.在胡惟庸一案爆發前,就有很多人認為他不是個正人君子,是個睚眥必報的小人,第一個是劉伯溫,朱元璋曾問過劉伯溫,胡惟庸是不是當宰相的料,劉伯溫說:「不可不可,區區小犢,一經重用,僨轅破犁,禍且不淺了」。這句話傳到胡惟庸耳朵裡後,胡惟庸一直嫉恨於心,有的史料更是說劉伯溫的死是由於胡惟庸投毒所致,當然此猜測已被推翻。另外一個是大將軍徐達,說因為徐達在朱元璋面前說了他的壞話,胡惟庸直接收買了徐達府上的人福壽,圖謀害徐達,但被福壽揭發。將胡惟庸的計劃告訴徐達。在一次朱元璋和胡惟庸從容談笑的時候,一個叫韓宜可的監察御史,突然彈劾胡惟庸奸佞似直,恃功怙寵,內 懷反側,擢置臺端,擅作威福,沒想到朱元璋直接破口大罵韓宜可,還讓錦衣衛拿下投入牢獄。

小結:可以說胡惟庸被問罪之前,是深得朱元璋信任的幹吏,但是其睚眥必報的性格導致他在朝中樹敵無數,很多人對他都有厭惡至極點。

二、胡惟庸謀反案

1.根據《明史》記載,洪武十二年九月,胡惟庸等人未及時佔城貢使面見皇帝,還與禮部互相推卸責任,朱元璋一怒之下,將他們盡行囚禁,不難看出,此時胡惟庸已經受到朱元璋的嚴重猜忌。

2.胡惟庸的兒子有一次上街時,嫌乘坐的馬車速度太慢,拼命讓車夫打馬,結果車速過快,胡惟庸的兒子意外墜亡。結果胡惟庸一氣之下,當場將馬夫殺死,該事件洩密之後,胡惟庸準備花錢擺拍此事,結果朱元璋不允許,只是留下了殺人償命四個字。

3.洪武十三年正月,胡惟庸稱其舊宅井裡湧出醴泉,邀請朱元璋前來觀賞。朱元璋走到西華門時,太監雲奇緊拉住韁繩,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朱元璋卻感覺事態嚴重,登上宮城時,發現胡惟庸家上空塵土飛揚,過道上都藏有士兵,於是御史中丞塗節首先控告胡惟庸謀反。與此同時,被謫為中書省屬吏的御史中丞商暠,也揭發了胡惟庸的許多隱私,當天朱元璋就殺了胡惟庸和陳寧。

「惟庸因詭言第 中井出醴泉,邀帝臨幸,帝許之。駕出西華門,內使雲奇衝蹕道,勒馬銜言狀,氣方勃,舌矯不能達意。太祖怒其不敬,左右撾捶亂下。雲奇右臂將折,垂斃,猶指賊臣第,弗為痛縮。上悟,乃登城望其第,藏兵複壁間,刀槊林立。即發羽林 掩捕……」

4.胡惟庸雖然被殺,但是收集其謀反的證據卻仍然在進行,洪武十九年明州衛指揮林賢通倭事發,審訊後,林賢說他是奉胡惟庸的命令下海通倭的,於是胡惟庸又被安上通倭的罪名。

5.洪武二十三年,元朝舊臣封績被抓,審訊後,封績說胡惟庸曾指使他與元嗣君送信,胡惟庸在信中稱臣,並請元嗣君出兵為外應,並說洪武二十一年藍玉在捕魚兒海地方捕獲過封績,但是由於李善長施加影響,封績被釋放,李善長也被牽連進此案了。

惟庸既死,其反狀猶未盡露。至十八年,李存義為人首告,免死,安置崇明。十九年十月,林賢獄成,惟庸通倭事始著。二十一年,藍玉徵沙漠,獲封績,善長不以奏。至二十三年五月,事發,捕績下吏,訊得其狀,逆謀益大著。會善長家奴盧仲謙首善長與惟庸往來狀,而陸仲亨家奴封帖木亦首仲亨及唐勝宗、費聚、趙庸三侯與惟庸共謀不軌。

小結:胡惟庸謀反一案,經過修飾之後,罪行越積越多,牽連的人也越來越多,到最後連推薦他的李善長也被牽連進來,成為一個鐵案。

三、胡惟庸一案的本質

1.胡惟庸一案牽扯到的人有李善長、趙庸、鄭遇春、朱亮祖等一公二十一侯,總共殺了三萬餘人。

《明史》:帝發怒,肅清逆黨,此所連及坐誅者三萬餘人。《昭示奸黨錄》,布告天下。株連蔓引,迄數年未靖雲。

2.胡惟庸死後的第二天,朱元璋就急不可待地宣布「朕欲革去中書省」,分丞相之權於六部的結局,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也被畫上歷史句號,皇權至此攀爬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峰。

四、胡惟庸一案的根本原因

曾經有人向朱元璋上奏,說要給中書省和丞相足夠的權力,才符合治世之道。朱元璋的批示是元朝之所以丟了天下就是因為皇帝把權力給大臣,結果被大臣蒙蔽了,不得隔越中書奏事」是元朝滅國的根本原因,是萬不可能被效仿的。之後隨著權力欲望的不斷膨脹,內心早就謀劃廢掉丞相一職,只是由於傳承了幾千年的丞相制度,一定要找準時機,有一個好的藉口。結果胡惟庸一案給了朱元璋這個藉口,胡惟庸一案不斷放大之後,已經達到他廢除丞相的目的,於是開始實施。也就是說,並不是因為有了胡惟庸案,朱元璋才想到去大殺功臣、廢除宰相,而是他胸中早有成竹,胡惟庸案正好可以讓他名正言順地實施他的計劃。丞相一職被廢除後,設立設五府、六部、都察院、 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門,分理天下事務,自此大權獨攬,集自古以來皇權、相權於一身。

所以,胡惟庸不過是朱元璋手中的一枚棋子,前期借用這枚棋子,排除異己,待時機成熟之時拋棄這枚棋子廢除丞相,收攏大權。即胡惟庸的開始就註定了結局。

相關焦點

  • 明朝因為丞相謀反,株連三萬餘人的胡惟庸案
    古代皇帝的身邊一般都有兩個丞相,一左一右輔佐,明朝建立初期,朱元璋的左右也是兩個宰相。一個是汪廣洋,還有一個就是胡惟庸。 很多人說,胡惟庸之所以升官是李善長的推薦,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朱元璋看中了他。朱元璋為什麼看中他呢?,首先他在朱元璋身邊打過雜,朱元璋對他很了解,知道他辦事幹練,善解上意。
  • 胡惟庸——一最後一個宰相
    後因被疑叛亂,爆發了胡惟庸案,遭朱元璋處死,同時藉辭窮追其友好,包括開國第一功臣韓國公李善長等大批元勳宿將皆受株連,牽連致死者三萬五千餘人。  胡惟庸早年隨朱元璋起兵,歷任元帥府奏差、寧國主簿、知縣、吉安通判、湖廣僉事、太常少卿、太常卿等職。吳元年,召為太常少卿,進本寺卿。洪武三年,拜中書省參知政事。洪武六年七月,憑李善長推薦,任右丞相,約至十年進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
  • 趣談胡惟庸悲慘下場的緣由
    洪武十三年,中古歷史上的最後一位宰相被皇帝給誅九族了,這位宰相就是胡惟庸,同時受老胡牽連被殺者還有御史大夫陳寧、中丞塗節等數人。在此後的十數年間,因為老胡被株連的官員多達三萬人,因此這個案件被史學界稱為「胡惟庸案」,簡稱「胡獄」。對於此案,史學界中存在諸多爭議,其中爭議最多的就是此案的主角——老胡,是否真的存在「謀不軌」的小心思。
  • 吳思柏:胡惟庸究竟覆滅於誰手
    胡惟庸,明朝開國功臣,朱元璋時代的朝廷中書省宰相,就是一般意義上的丞相。上見狀乃悟。登城眺顧,見其壯士披甲伏帷屏間數帀。亟返堫殿,發兵擒惟庸。召奇,則息絕矣。上追悼之。錫賜加等。令有司春秋祀之,葬鐘山之西,樹碣表其忠焉。  譯文如下:雲奇,廣東南部人,朱元璋時期守衛西華門。後來被調到左丞相胡惟庸府邸當差,暗中打聽到胡惟庸要謀反的消息。這時胡惟庸騙皇帝朱元璋說自己家中的井湧出了甘甜的泉水,請朱元璋來家中觀看,因此朱元璋和隨從就往西去胡惟庸家。
  • 胡姓(78)|鳳陽胡氏:中國最後一個丞相胡惟庸,死得冤枉嗎?
    胡惟庸的有些作為,即使現在來看,也是讓人難以容忍的。《明史·胡惟庸傳》中說:「(胡惟庸)生殺黜陟,或不奏逕行。內外諸司上封事,必先取閱,害己者,輒匿不以聞。」對大臣的生殺廢黜大事,胡惟庸有的根本不向朱元璋匯報,自己就決定了。
  • 胡惟庸下馬記
    同時追究其黨羽,涉及胡惟庸案者最終被處決的有三萬餘人,直到朱元璋去世當年的洪武三十一年,還有人因為牽連進胡惟庸案而被誅殺。明朝洪武年間的四大案件中,胡惟庸案無論是處以極刑的人數(三萬人餘)、案件調查時長(前後近二十年)、對朝廷衝擊力(涉及一位公爵、二十一位侯爵),還是後世影響(直接廢除了自秦朝以來的中國帝制下的宰相制度),都遠遠超過了其他三案。
  • 明朝的胡惟庸是個什麼樣的人?
    只能說,伺候人的本事絕對的有。做事的本事呢,有沒有?這種人一般不能同時具備一流的做事才幹,扛不夠責任又欠缺高級智慧,做事時一般乏善可陳,甚至會鬧笑話,胡惟庸就是這樣。他不僅開創了大明江山,他還坐穩了大明江山,他甚至一口氣將他的繼任者的活統統幹完了。以至於他的繼任者們在自己當政的日子裡:常年懶政、終日不朝、修仙煉丹、貪享後宮時,大明江山依然穩如泰山。這也太神奇了!如果沒有滿清入關,大明興許還會繼續延續到近代呢!那麼回過頭來看,朱元璋不識人麼?不識人的話朱元璋早就玩完了!他善於識人用人,而且非常不一般。
  • 明初四血案之一,延續十餘年,涉死三萬餘人,是殺戮還是陰謀
    洪武十三年(1380年)正月,歷史上著名的一大血案,也是明初四血案之一——胡惟庸案,拉開了序幕。此案延續十餘年之久,涉案致死人數多達三萬餘人。滿門抄斬,株連九族,比比皆是。十餘年間舉國震驚,朝野無不人人自危!造成這一切的原因究竟是朱元璋以此為藉口誅殺功臣的藉口,還是另有蹊蹺?
  • 朱元璋曾問劉伯溫丞相人選,所說的楊憲、汪廣洋、胡惟庸全都慘死
    比如朱文正,他可不是什麼鬱鬱而終,他是被老朱親手用鐵鞭打死的,不但如此,即便打死了還和外甥李文忠通信怒罵不已,什麼錯呢,一是販賣私鹽,二是糟蹋百姓,連手下的軍官家屬都不放過,搶來的女子一天就膩了,直接扔井裡淹死,三是拒絕老朱全國一盤棋的布局和監管,四是土皇帝當慣了,雖然沒想過造反,但是給人以我的地盤我做主,自立為王的感覺。
  • 株連這檔子事兒
    其實,儘管古代有株連親族這回事,但是,誅九族,畢竟是非常罕見的。在春秋之前,西周沒有株連親族之刑罰。這事開始於秦國,有人說秦孝公是始作俑者,也有人說,是秦始皇開的頭,其誅嫪毐,夷其三族。即父族,母族,妻族。記住,是三族,而非九族。在秦之前,更流行的說法是,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據說來自於古代典籍《康誥》。秦國是落後的國家,人殉,也是他們實行的。所以,有族誅之事不奇怪。
  • 朱標為救宋濂跳河,侍衛脫衣下河救他,卻被朱元璋處死
    太子朱標跳河,脫衣救駕者死朱標請求朱元璋放過宋濂,因為宋濂是他的老師,教導了他十年,感念師恩,請求朱元璋寬恕老師。一開始朱元璋是鐵了心要殺宋濂,朱標看到求情沒什麼用,一氣之下,跳進御河中,威脅朱元璋。一度擔任朱元璋和太子朱標的五經師,教導太子的時間長達十年,基本貫穿了他的整個官宦生涯。因此與太子等皇子結下深厚的友誼,其死後,蜀王也對其陵墓進行改葬和修繕,可見情意。除教導儒學外,他還主持修訂了《元史》,在擔任禮部官員期間,還對明代的禮儀制度進行制定和完善,可以說有明一代的禮儀,大都出自他之手。
  • 胡惟庸為非作歹七年,朱元璋能忍,難道是因為他造反才被殺?
    胡惟庸就是最後一位,他也算是給中國的丞相做了一些完結。胡惟庸其實算是大明初期的一個奇葩, 他雖然很早就跟著朱元璋起義,又是朱元璋的同鄉,但是其功勞遠不比那些有名的功臣。所以建國後,其實他的官職並不高,也沒有封爵封侯。但他能夠一躍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角色,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葩。
  • 朱元璋與他的洪武四大案
    洪武十年(1377年),李善長年事已高,胡惟庸升任左丞相,他做了7年丞相,任期內在朝中遍植朋黨,不遺餘力地打擊異己,使得淮西朋黨集團的勢力不斷膨脹。譬如,浙江青田人劉基(劉伯溫),曾輔佐朱元璋,立下過汗馬功勞,但由於他與淮西朋黨集團的矛盾,一直未受重用。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劉伯溫僅封為誠意伯,歲祿只有240石。
  • 這是西洋棋你能說一說每個棋子的位置嗎:白方的王在(e,1)處
    你能說一說每個棋子的位置嗎?白方的「王」在(e,1)處。(1)她是怎樣確定棋子的位置的?像她那樣說一說。(2)「接下來,白方(g,1)處的馬進到(f,3)處,黑方(d,7)處的兵進到(d,6)處。」你能分別標出它們移動後的位置嗎?
  • 三萬黃金鳳釵和十七萬的鳳冠,女生說夢想的婚嫁珠寶就是它
    就著當下的天氣,不由自主就說到了這個天氣裡結婚的女生們會戴些什麼樣的珠寶首飾,於是就說到了這一段在某音出現比較多的黃金鳳釵和鳳冠。 (按照簪子和釵的劃分,它應該屬於簪子,但很多人也把它叫鳳釵,對此稍微說明一下,朋友們不要太糾結它明明是簪子為何要叫釵。)它一整隻都是實心的,所以分量是很足的,不然也對不起它三萬的價格。手柄和流蘇部分說是用的硬金工藝,但它還是打有999足金的鋼印。
  • 明初胡惟庸案:皇帝與宰相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是如何激化的?
    胡惟庸是在同鄉的引薦下走上丞相的崗位的,當時的明朝有左右丞相之分,以左為尊,胡惟庸最初擔任的是右相,引薦他的那一位好友李善長是淮西朋黨集團的領袖。  胡惟庸的囂張跋扈的作風並不是一開始就這樣的,而是後天養成的。我甚至都有一點懷疑這是朱元璋後期是在實行棒殺之術,捧的胡惟庸愈加膨脹的時候再給他來一個一擊必殺。
  • 在他對太子說的一句話中道出了答案
    通過革除相權、掌控軍隊以及製造特.務統治,朱元璋的皇權越發鞏固,然而他對功臣集團還是不放心,誅殺胡惟庸等功臣整整十年後,到了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又繼續興起黨獄,宣布將當時已經77歲的前任功臣宰相、韓國公李善長一門七十多人,以及猛將陸仲亭、唐勝宗等一大批功臣宿
  • 明朝第一大案胡惟庸案和詭異的雲奇告變始末
    無從考證的雲奇告變明朝洪武十三年正月,丞相胡惟庸說家裡舊宅井中湧出了醴泉,並稱這是大明祥瑞,邀朱元璋前去觀賞,朱元璋欣然答應。走到西華門時,一個名叫雲奇的太監突然衝到皇帝的馬車前,緊拉韁繩,急得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