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部分二手交易平臺成假劣貨集市 亂象背後監管不力

2021-01-18 新浪財經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假酒假包、過期食品、盜版網課……如何斬斷伸向二手交易平臺的「售假黑手」

新華社南京7月2日電 題:假酒假包、過期食品、盜版網課……如何斬斷伸向二手交易平臺的「售假黑手」

新華社記者李雨澤、楊洋

因為既能「回血」又能省錢,網絡二手交易平臺在疫情期間活躍度大增。公開數據顯示,部分平臺近期單月新發賣家數、新發商品量雙雙大增,日均成交筆數及金額均創歷史新高。

然而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部分平臺上有賣家公然出售過期食品、假酒假包、盜版網課、網遊禮包碼等物品,還有賣家違反平臺規定和相關法規售賣防疫物資,部分工作人員甚至為發展平臺「付費會員」姑息慫恿售假行為。

記者親歷:部分二手交易平臺成「假劣貨集市」

記者發現,部分二手交易平臺上各類假貨花樣繁多。

在閒魚平臺,一名賣家向記者表示,一箱第七代五糧液白酒僅售100多元。當被記者問及酒是否為正品時,賣家稱「要正品去別家」。還有賣家售賣1985年產五糧液白酒,稱「58元每瓶,整箱包郵,單瓶可發」,並向記者保證「東西如圖,這個放心」。某知名白酒品牌代理商告訴記者,當前一瓶1985年產五糧液白酒的正常價格為5000至10000元不等,記者以100多元所買的2瓶此款白酒屬假無疑。

在轉轉平臺,有「飛天茅臺」白酒每瓶僅售300元,賣家告訴記者該商品為「高仿酒,非正品」。

還有賣家出售過期奶粉、過期零食等。記者在轉轉平臺見有賣家批量銷售過期嬰兒奶粉,0-6個月嬰兒1段過期奶粉50元桶,12-36個月幼兒3段過期奶粉20元一桶,已有成交記錄。

盜版網課、網遊禮包碼等也被大量交易。記者在閒魚平臺看到,VIPKID少兒英語等多款熱門課程均被錄製下來低價批量轉售。在轉轉平臺上,本該以遊戲內抽取方式獲得為主的QQ飛車手遊等款遊戲禮包碼,被以35至50元一份價格出售,記者發現,有賣家日均出貨量在數十份至百餘份之間。

疫情期間,多家二手交易平臺規定,禁止在本平臺發布出售和求購口罩等防疫物資的信息。但記者發現,此類信息和交易仍存在。有的出售信息標註「工廠直銷」「量大從優」「庫存處理」等字樣,有的連結則跳轉到淘寶購買頁面。另外如熔噴布、口罩繩、口罩機配件、口罩機圖紙等商品賣家均未出示或提供相關商品質量、資質證明文件,「三無」產品不少。

此外,還有賣家在二手平臺上轉賣正品商品的空瓶、包裝盒、手提袋等。空品牌奶粉罐、高檔眼霜空瓶、名酒空瓶空盒……記者發現,這些因被列為製售假高風險商品而原本被禁止交易的物品,卻在平臺上炙手可熱。

亂象背後:監管不力、營銷不當、保障不足

業內人士認為,相關亂象背後是監管不力、營銷不當、保障不足等原因。

——平臺監管被輕鬆繞開。據記者梳理,閒魚、轉轉等平臺均對商品發布禁區有所規定,如:藥品、醫療器械等禁止發布;食品等需要資質準入的信息,包括嬰幼兒類食品、奶粉、保健品等嚴禁發布;禁止發布及交易任何侵犯他人智慧財產權的物品;禁止發布製售假貨、高風險商品等,且出售過期食品、假貨劣貨等行為同時也被相關法律法規所嚴格禁止,但相關物品仍被公然交易。

閒魚賣家小孫告訴記者,她在平臺上發布的商品並未經過嚴格審核,「能否遇上好賣家,全靠買家眼力和運氣。」另有賣家告訴記者,「我們一般不會做實名認證,一個帳號用過後就註銷。」且為了避免留下售假交易記錄,一般會要求用微信等方式轉款,二手交易平臺僅作為展示和引流工具,可繞過平臺監管。

——為收費姑息慫恿售假。記者多次收到轉轉官方推送的廣告,推薦成為付費會員,獲得發布商品搜索排名前列等服務,費用4800元至16800元不等。相關營銷人員為說服記者付費,推薦記者賣高利潤的「高仿」奢侈品。「平臺可以賣仿品,發布時寫明高仿、精仿、一比一等關鍵詞,還可以推廣。」

記者發現,轉轉平臺上不少奢侈品賣家標有高仿、仿真等字樣,還有此類物品顯示在平臺搜索的推廣位置上。

還有平臺為吸引用戶付費,不顧平臺定位,違背「不得以謀取利益為目的的打廣告行為,包括但不限於批發,廠家直銷,招代理等」相關規定,迎合部分商家利用二手平臺交易逃稅或用平臺導流倒賣偽劣產品的需要。

——消費者難以切實維權。針對糾紛多發,閒魚平臺先後引進芝麻信用、淘寶用戶等級,制定閒魚公約、發布相關管理規範等。還成立「閒魚小法庭」,希望通過一定範圍內、滿足一定條件用戶投票多少來解決糾紛。但記者了解到效果仍有限。

閒魚用戶小孫告訴記者,她參加「小法庭」時沒有耐心看完所有舉證,他對自己的裁判是否符合事實也不確定。阿里巴巴法務工作人員表示:「閒魚維權有固定的程序。目前實施的『閒魚小法庭』沒有法律效力,判錯的情況也不可能避免。」

另外,一些平臺針對制假售假賣家的自檢能力不足,假貨被發現後久不下架的情況也備受用戶詬病。「閒魚對於高仿商品的判斷和監管,難度很大。有些商家還註冊了商標,我們無法處理,只能根據商品數量和價格等因素具體分析,最好讓法院判決。」阿里巴巴法務工作人員說。

專家建議:平臺監管責任不容脫卸

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邱寶昌指出,平臺太大、商品太多、物品屬二手等都不能成為平臺推卸監管責任的理由。隨著二手交易平臺迅猛發展,更應壓實平臺責任,根據電子商務法規定,平臺應該承擔相關資格資質審核義務、人身財產安全保障義務,否則應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對於平臺不當營銷,他認為「背離了閒置二手網絡交易屬性,令平臺事實上成為無法對產品質量把關的『高危』電商平臺。」他建議探索科學的平臺發展模式,在充分發揮二手交易平臺功能的同時,促進平臺健康發展。

南京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宋培健認為,部分二手平臺發展初期,存在為迅速擴張而弱化甚至放棄監管的問題。「對假貨『睜隻眼閉隻眼』,把做大平臺當成它的第一要務。」

他提醒說,如果部分平臺為擴張而失去口碑,消費者最終將會「用腳投票」。「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要平衡好,這個定位不能有問題。」

邱寶昌認為,網絡二手交易平臺對可持續發展、循環經濟等方面有積極作用,應該鼓勵和支持其規範發展,但不能任其野蠻生長,否則將失去市場信用,對整個行業造成根本性破壞。(參與採寫:閆一帆)

相關焦點

  • 二手交易平臺成「假劣貨集市」,能走多遠?
    原標題:二手交易平臺成「假劣貨集市」,能走多遠?   既能「回血」又能省錢,網絡二手交易平臺在疫情期間活躍度大增。公開數據顯示,部分平臺近期單月新發賣家數、新發商品量雙雙大增,日均成交筆數及金額均創歷史新高。
  • 網絡二手交易平臺亂象橫生 專家建議:平臺監管責任不容脫卸
    因為既能「回血」又能省錢,網絡二手交易平臺在疫情期間活躍度大增。公開數據顯示,部分平臺近期單月新發賣家數、新發商品量雙雙大增,日均成交筆數及金額均創歷史新高。然而新華社記者調查發現,部分平臺上有賣家公然出售過期食品、假酒假包、盜版網課、網遊禮包碼等物品,還有賣家違反平臺規定和相關法規售賣防疫物資,部分工作人員甚至為發展平臺「付費會員」姑息慫恿售假行為。記者親歷:部分二手交易平臺成「假劣貨集市」記者發現,部分二手交易平臺上各類假貨花樣繁多。
  • 二手交易平臺的「坑」:信息不對稱 平臺監管不到位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二手交易平臺的飛速發展,不少人在網上買賣日用百貨、數碼產品、家居用品等閒置物品。防疫期間,網絡二手交易平臺活躍度更是加速提升。但一些平臺上有賣家趁機出售過期食品、假酒假包等,影響惡劣。如何避免網際網路二手交易平臺成為「假劣貨集市」,成為業界關心的話題。
  • 二手交易平臺亂象屢禁不止?閒魚「動真格」了,「出手」整治了
    面對這樣的情況,有一些人會選擇將衣服就那樣閒置在家裡;而有一部分人則會將衣服拿到二手平臺上去賣,希望能夠賺一點錢。據網際網路經濟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到了2020年二手交易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萬億元規模。閒魚應該是不少人都會使用的二手交易平臺,據阿里曾經公布的財報顯示,閒魚年交易額已經突破了2000億元。
  • 西安首家二手摩託交易集市正式開業
    12月13日,為了促進陝西二手摩託車交易發展,一場「摩託文化集市」的摩友盛會在西安市後衛寨立交轉盤西北角的西部摩託車城正式啟動。據主辦方領導介紹,凡是掛陝A牌照的二手摩託車、騎行裝備都可以來這裡面對面交易、過戶、維修和寄售,主辦方免費開具正式交易發票,讓市民放心買賣。
  • 二手交易平臺亂象調查:個人信息6毛一條,付費可查開房記錄
    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到2020年二手交易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萬億元規模。 目前,國內的二手物品轉賣平臺主要分為綜合類和單一品類,前者如閒魚、轉轉,後者如轉賣數碼電子類的愛回收等。原本主打C2C閒置交易的平臺,近年來逐漸在社交屬性上加碼,用戶滲透率不斷刷出新高背後,各種稀奇古怪的產品或服務開始作為商品流通。
  • 缺標準、多套路……網絡二手交易平臺暗藏隱憂
    隨著「網際網路+」延伸至各個領域,傳統的跳蚤市場也由大街小巷轉入網絡中,尤其防疫期間,網絡二手交易平臺的活躍度也加速提升,但記者了解到,二手交易平臺繁榮之下隱憂頻現:買賣假貨、盜版網課、內容涉嫌色情低俗、釣魚詐騙、非法銷售「贓物」等亂象不斷。
  • 二手交易亂象:閒魚、轉轉上的另一個電商世界
    明星們的二手經歷讓人們關注到了這個有著巨大潛力的市場,但更需要關注的是二手電商平臺的亂象。不過,閒魚方面回應稱「用戶一旦脫離閒魚平臺,就無法監控交易鏈路,也就沒有辦法阻止,如果需要,我們可以為騰訊提供技術支持。」閒魚平臺治理小二也在線喊話騰訊稱:「都9012年了,騰訊還不管管陳年騙局?!」儘管這件事最終以刪文,作者坦言「自己是一名半虛構作者,文中部分調查手法系虛構」收場,但這樣的問題在二手平臺交易中卻並不少見。
  • 二手閒置市場規模將達1萬億元 未來二手交易平臺如何監管?
    二手閒置市場規模將達1萬億元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閒置物品網絡交易平臺,日益成為二手貨交易的「主陣地」。從傳統的二手家具、電器、衣物以及首飾、古玩、老物件,到新潮的遊戲帳號和裝備、電子產品、手辦等等,交易平臺上閒置物品的種類不斷增加。喜愛淘貨的人群,年輕化的程度也越來越高。
  • 禁令之下 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個人信息?
    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 題:禁令之下,二手平臺上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宋佳、顏之宏「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新華視點」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
  • 賣「原味」絲襪 二手交易平臺閒魚涉嫌情色交易
    「葷段子」「打嘴炮」二手平臺充斥汙言穢語最近,南京市民周先生把女友閒置的幾條全新內褲放到二手交易平臺閒魚上出售,結果收到奇怪的留言記者注意到,留言中已有相當部分被平臺刪除或者屏蔽,可見內容尺度之大。掛羊頭賣狗肉「易物」給「易色」打掩護一些網民色意洶洶,而潛伏在黃色氛圍中的一些賣家別有所圖。在獵趣二手交易平臺上,一位賣家的頁面上曬出的圖片多為穿著暴露的女性,售賣物品為絲襪,定價188元。
  • 不能任由二手票務平臺野蠻生長
    對於二手票務平臺而言,理應堅守商業道德規則。國家相關部門也亟須將二手票務交易納入監管體系,如此消費者才能得到更好保障。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人在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礎上,也開始在一些文娛類活動上投入,比如觀看演唱會、話劇、音樂劇、展覽等。
  • 二手閒置市場規模將達1萬億元 越多人在二手交易網絡平臺賣閒置
    二手閒置市場規模將達1萬億元 越多人在二手交易網絡平臺賣閒置 二手閒置市場規模將達1萬億元。
  • 二手票務亂象:周杰倫演唱會門票最高賣到近6萬元
    隨著國內演出市場的不斷繁榮,為買賣雙方創建自由交易環境的二手票務平臺也開始野蠻生長。然而,任意加價的二手票交易市場屢現「天價票」,票源複雜且無通行票品質檢措施同樣導致市場中假票泛濫,更滋生了大量詐騙事件。而在監管措施不夠細緻的情形下,種種亂象也阻礙了二手票務平臺的進一步發展。
  • 個人信息被出售,二手交易平臺亟待完善
    文丨木子 審丨易桉 隨著大家購物方式的轉換,許多新的線上交易平臺不斷興起,近年來,人們對於二手物品的回收利用也更加關注,物品的再回收利用效率提高,一些二手平臺交易軟體也逐漸興起。
  • 二手票務平臺野蠻生長損害消費者權益 演出票務迎最嚴監管
    還有的平臺「神通廣大」到可以弄來工作人員證件,在某票務平臺買票的網友反映,自己到了現場居然被問「給你工作人員的證件行嗎」?  是賣家還是票務中介  在網絡中搜索與「二手票務平臺」相關的問題,能看到不少消費者都表達了對門票真假的擔憂。  「實在是被假票騙過很多次,在二手票務平臺上交易必須要謹慎。」
  • 二手票務平臺靠譜嗎?(網上中國)
    某二手票務平臺的票務信息截圖  隨著演出市場進一步繁榮,網際網路技術加快普及應用,為買賣雙方創建自由交易環境的二手票務平臺也開始野蠻生長。據了解,二手票務平臺自稱匯聚主辦方、各級票務公司和個人閒置等票源,票品由賣家自行定價和供應,平臺本身不對票品定價。然而,由於票源複雜且無通行票品質檢措施,二手票交易市場屢現「天價票」,也滋生了不少詐騙事件。
  • 「轉轉」二手平臺,不建議下單!
    經濟導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轉轉二手平臺上,一塊「百達翡麗」手錶僅售299元,一塊「DW」手錶38元,「SKII神仙水乳套裝」180元,「法爾曼」面膜120元……轉轉二手平臺已然變身成假貨集散地。 接受經濟導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也指出,作為國內較大的二手交易平臺,「轉轉」並未盡到平臺的義務和責任。
  • 省消保委近期開展了二手交易平臺消費調查
    本報訊(記者 施琛耀)閒置物品收集買賣平臺,正日益成為二手貨買賣的「主陣地」。但各種問題也不斷湧現,暗藏陷阱,買賣假貨,釣魚詐騙……為規範網絡二手交易平臺的市場秩序,進一步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省消保委近期開展了二手交易平臺消費調查。1月14日上午,省消保委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調查情況。
  • 禁令之下,二手平臺為何還能買到開房記錄、戶籍等個人信息
    「提供任何信息查詢服務」「可查任何信息」……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在閒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上,有一些聲稱可以提供個人信息查詢服務的賣家;戶籍、房產、開房記錄等隱私信息,有的幾百元就能買到。市場監管總局等14部門今年曾聯合發布通知,於10月至12月開展2020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網劍行動,重點任務之一是加強二手物品網絡交易平臺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