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年長期抗日戰爭中,南寧第二次淪陷,是在戰爭第八年(民卅三)十一月初間,翌年五月廿七日收復。關於第二次的情形,有待於另文記述。此篇專述第一次的經過情形;而且我是站在當時地方官的地位來敘說的,所以涉及行政協助作戰的工作和戰時民間景況較多;對於軍隊作戰的實況,因事非躬親,且歷時已久,追憶難詳,即問之當年參戰的友好,亦只能得其彷佛,故描寫粗略,極感遺憾!
收復南寧、不費一彈
敵佔南寧的目的,只在封錄我對外的交通,不欲深入內地,故自廿九年二月中旬以後幾次的出動,不過是趕走我接近的部隊離開遠些,好鞏其南寧的守備。計二月廿三日向崑崙關南面國軍進攻,廿七日即停止於七塘,旋退守四塘,不復進擾;三月十四日第二次擾永淳,不久即退去;三月十六日由小董攻靈山蔡廷鍇部,蔡撤走,敵也於廿五日退回邕欽路;四月六日敵由扶南渡過左江北岸,焚馱盧,擾左縣、同正,不到三天又復撤退。
到了六月十四日歐洲方面,德軍攻陷巴黎,法國投降,日人乘機轉圖越南,並將廣州灣也控制在其手中。九月中,敵先襲佔龍州和憑祥,是月廿三日,敵一部分經鎮南關攻入越北的同登。過了五個星期,在十月廿八日晚上,突然聽到日軍準備退出南寧的日本播音;同時又接龍州的日軍今晨已向憑祥撤退的報告;知道敵人把桂南和欽防完全放棄,要轉往越南了,消息一傳,聞者興奮,尤其是那些桂南義民,更歡騰雀躍。第六十四軍立即逐步探索前進,十月三十日在晨光熹微中到達南寧,不僅敵人杳無蹤影,連民眾也不多見幾個,竟然不費一槍一彈,輕輕地又把失去了一年的名城復入掌中。江山無恙,城郭依然,各處都看不見彈痕火跡。邕江仍舊靜靜地流著,只江面上多了一道浮橋,敵人臨走也沒拆毀,不知是否敵人後來忽然記起?十一月十一日早上,來了敵機三架,就專為炸這浮橋。敵人要走,無人去妨害阻擊,彼亦遲遲其行,十一月八日還有四千多逗留在欽縣附近,後隊大約是十三日才走完,國軍是十四日克復欽縣的。
敵人對於鎮南關,彷佛流連景物,留戀徘徊,直到十一月最末的一天才捨去而悉行入越。桂南和欽防遭受了敵人一年零半月盤踞蹂躪的苦難,到此才完全消失。
百裡墟場、一片瓦礫
敵人是退走了,遺留下來的是流亡遍地、瘡痍滿目,夠得我們去收拾。我在得到敵退消息的第二天,立即召集黨政軍幹部商討善後的處置,準備停當,十月三十一日親率省府職員十餘人乘汽車由桂林赴邕督率施行。十一月一日過柳州謁張長官、過遷江訪候鄧劍泉總司令,藉申感謝退敵的敬意。夜宿賓陽;遷江、上林、賓陽三位縣長面報地方戰災狀況,我囑咐他們:戰時工作多已可停,應努力地方復興建設。
二日晨離賓陽,汽車只通到丁橋,八時改乘轎前進;正午到思隴墟,鄉長村長甲長二十餘人來見,我勉勵他們要努力公共事業,休息後復行;剛離去兩裡,敵機一架來炸思隴墟,傷了同行職員二人和挑夫三人;夜宿崑崙鄉公所。三日五時起程,六時到崑崙關,謁第五軍抗戰烈士墓致敬,去年除夕崑崙關大捷,第五軍戰功獨多;相隔公路對面山上有一大土堆,說是敵軍戰死者埋葬處,未立標識;七時到九塘墟早餐;下午三時到五塘的陳明村住宿,莫說椅桌,連炊具也全無,到處張羅,晚餐才草草了事。四日絕早動身,七時到四塘的張村早餐,此處為四塘墟被敵毀後臨時開設的墟場,約有十餘間茅屋;下午二時到南寧,住商埠舊省政府。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李奇是十一月一日回來的,邕寧縣長方德華卻在先一日,人民回來的還很少。城內各街道已由六十四軍部隊打掃得很清潔。張長官和鄧總司令一路察看敵人陣地,下午五時也到南寧,大家到北門外迎接他們,並陪同齊到一五九師官師長允之(褘)寓所晚餐,席間,人人都興高採烈,我竟為之大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