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收復臺灣,創下冷兵器野戰最後奇蹟:弓箭戰勝來福槍

2021-01-08 指動歷史

這在軍事史上是十分罕見的:一群手持大刀弓箭的中國士兵,面對一群手持來福槍的侵略者,毫無懼色,搭弓射箭,一支支羽箭滿含著驚天憤怒發射出去,他們用血肉之軀抵擋著一排排射來的子彈,舉起大刀衝進侵略者的軍陣……

這不是故事!這是歷史。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戰役中,曾創造了冷兵器陸戰史上的一個奇蹟:用弓箭戰勝了來福槍。

1、收復臺灣前,鄭成功的部將為何畏戰

1661年,註定會永載史冊的一年。正月,已為收復臺灣做好兵力集結的鄭成功,在廈門的中軍大營,召開了高級將領參加的戰役動員會。會上,鄭成功首次表明收臺決心,內容大體如下——

兩年前就有人進言要收復臺灣,那裡田園萬頃,沃野千裡,能得到餉稅數十萬,島上練兵,收納流民,這是最佳之選。現在卻被紅夷(指荷蘭殖民侵略者)佔據,城裡有兵士上千人,攻打下來一如反掌……動員令發出後,卻引發多數將領反對。

多次途經臺灣,對島內情況熟悉的「宣毅後鎮」吳豪說,紅夷「炮臺利害」,加之「水土多病」,因此反對出兵收復臺灣。大將黃廷附和道「如吳豪所陳,紅毛炮火果有其名「,他認為士兵登陸作戰,必被炮火覆蓋,這等於把士兵的生命送到對方槍炮之下。

收復臺灣前,鄭成功的部將為何畏戰?一句話:畏懼紅夷的堅船利炮。

2、馬信、楊朝棟偏不信邪:我不信你沒弱點

眼看畏戰情緒將要蔓延,有人挺身而出。馬信,鄭成功手下驍勇善戰的猛將,因功獲封「建威伯」。馬信先挑明了收復臺灣的重要性,然後說:「信,北人也,委實不知」。我是北方人,對水戰不太清楚。隨後馬信說,雖然如此,但是我也能推理出如下道理——

「蜀有高山峻岭,尚可攀藤而上,卷氈而下;吳有鐵纜橫江,尚可用火燒斷。」前一句是說三國鄧艾陰平偷渡的故事,後一句是說三國東吳火燒赤壁的典故。舉兩個例子說明「紅毛雖桀黠,布置周密,豈無別計可破?」紅夷和他們的武器雖然牛,難道世上沒有能破解他們的?

馬信的反駁再次引發將領討論,仍未達成共識。參軍陳永華說,吳豪所言是親身經歷,不能說是錯的。以馬信所說,我們發兵後審勢度時,乘虛而動,這是為將之道。此時,「協理五軍戎政」楊朝棟站在馬信一邊,認為收復臺灣可行。鄭成功聽後,馬上拍板下達收復臺灣的指令。

為何楊朝棟一說,鄭成功馬上不再猶豫?這是因為此人本是鄭鴻逵的舊將,被鄭成功高看一眼。鄭鴻逵是誰?鄭成功的叔叔。其實,馬信、楊朝棟的心思都是一樣的,你紅夷的堅船利炮總有弱點,那麼我就專打你的弱點。

3、你打你的來福槍,我放我的竹杆箭

鄭成功收復臺灣,先要打下紅夷在海灘修建的熱蘭遮城堡。飯要一口一口吃,仗要一點一點打。先是水師交戰,四艘荷蘭戰艦被鄭成功六十艘戰艦團團圍住。儘管武器處於劣勢,但是鄭成功的群狼戰術大獲成功,荷蘭旗艦赫克託號被擊沉,另三艘中彈逃離。

海戰結束,登陸灘頭被清除,陸戰開始了。荷軍上尉拔鬼仔率精兵240人出戰,他也許沒想到,跟剛剛結束的海戰相比,陸戰才是他們真正的噩夢。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就如同戰鬥還沒開始前,拔鬼仔一如繼往地自信——

「25個中國士兵的戰鬥力不如一名荷蘭兵。只要是中國人,沒有一個不是膽小的,國姓爺朱成功的士兵,只不過同可憐的韃靼人(指清軍)打過仗,還沒和我們較量過;一旦開戰,他們便會被打得落花流水,笑臉變成了一張張哭臉……」拔鬼仔的這番自信也是經驗之談。

但是在鄭軍搶灘登陸後,在名為「水線尾」的沙洲上,上演了冷熱兵器較力扳手腕的一幕:你打你的來福槍,我放我的竹杆箭。結局則大大出乎拔鬼仔的經驗,想必他事後一定會反思,自己當初的自信來自何處。

4、先鋒官何在?馬信出馬,熱兵器馬上變冷

狂妄的拔鬼仔,在舊日迷夢中沒有醒來時,他遇到了鄭成功的先鋒官,誰?馬信!按照慣例,主角上場前都要有個鋪墊:鄭軍的大將黃昭正面阻擊,軍陣由500名銃手攜帶連環熕 (gòng)組成;楊祥率500名藤牌手,從左翼發動了攻擊。

拔鬼仔率領的也是訓練有素的士兵,面對來勢兇猛的鄭軍,擺出「排槍陣」迎戰。 所謂排槍陣是以12名士兵為一排,前排打完蹲下填彈,後排12人接上,依次射擊,循環往復。按照拔鬼仔之前的作戰經驗,一排槍過後,中國人就應該做鳥獸散了。

但是拔鬼仔的士兵連放3排槍,鄭軍雖然倒下一片,但無人逃竄,而是繼續揮舞大刀長矛奮勇向前。肉身擋火彈,需要不怕死的勇氣,這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太難,畢竟人都怕死。危急時刻有人大呼:先鋒官何在?顯然,此時呼喊先鋒官,其實是在召喚敢死隊。

軍事史上罕見一幕出現了:馬信率領數百名弓箭手出馬,飛矢如蝗,「箭如驟雨」,迅速讓拔鬼仔的熱兵器變冷了,紅夷們丟掉來福槍抱頭鼠竄……見對方的排槍陣大亂,鄭軍將士舉起大刀衝殺向前,紅夷「上尉及部下118人戰死」。

最終,荷蘭人被分割包圍完敗,被迫籤署投降協議,全部撤離,鄭成功收復臺灣大獲全勝。

用弓箭戰勝來福槍的奇蹟,打出了中國人的骨氣和不怕死的精神,即使面對強敵和看似不可戰勝的強大武器,以血肉之軀和生命打開勝利的大門。值得一提的是,弓箭戰勝來福槍的奇蹟,也是冷兵器在歷史上創造的最後輝煌。

199年之後的一個9月的上午,在距北京通州八華裡的地方,晚清名將僧格林沁率領3萬士兵,同樣手持大刀弓箭,縱馬馳騁,「勇敢的鬥士」儘管「寸步不退",但在兩個時代的軍事對決中,他們完敗於英法聯軍的前膛燧發槍、滑膛炮。

這是冷兵器試圖戰勝熱兵器的最後一次掙扎。此後,"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導清朝,洋務運動也全面上位……弓箭戰勝來福槍,就這樣成為一個傳說。

參考文獻:《先王實錄》、《臺灣外紀》、《海上見聞錄》、《清史稿》,感興趣者可以詳細一讀

相關焦點

  • 鄭成功收復臺灣
    此後,鄭成功控制範圍逐漸縮小,最後能控制廈門、金門等幾個孤城,鄭成功開始考慮收復臺灣島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鄭成功的軍隊主要還是以冷兵器為主,主要依靠弓箭、馬刀等武器造成殺傷,少量裝備的火器也缺乏穩定性。鄭成功的精銳部隊是他的弓箭手,他們射術精湛,能遠距離射中荷蘭人,是能對荷蘭人造成的主要威脅。
  • 偉大的民族英雄鄭成功是如何收復臺灣的?
    此後,鄭成功控制範圍逐漸縮小,最後能控制廈門、金門等幾個孤城,鄭成功開始考慮收復臺灣島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鄭成功的軍隊主要還是以冷兵器為主,主要依靠弓箭、馬刀等武器造成殺傷,少量裝備的火器也缺乏穩定性。鄭成功的精銳部隊是他的弓箭手,他們射術精湛,能遠距離射中荷蘭人,是能對荷蘭人造成的主要威脅。
  • 大明日落,鄭成功生命的最後時刻,收復臺灣之後的四個月
    鄭成功我們大家都知道,他是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然而,大家對於鄭成功的所有了解也僅限於此,似乎鄭成功的生命,就停留在他收復臺灣的那一刻。鄭成功也在收復臺灣後僅4個月即病逝。收復臺灣之後這四個月的鄭成功,生命最後時刻的鄭成功是怎麼樣的?大家不了解,也不關心。
  • 鄭成功收復臺灣時:兩萬五千人大軍打一千名荷蘭人為什麼需要八個月?
    鄭成功是明清之際的民族英雄,曾率軍趕走了荷蘭人,收復了臺灣。
  • 協助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功臣--何斌
    在鄭成功收復臺灣的壯舉中,有一位立下了蓋世之功的人,他叫何斌,又名何廷斌,福建南安人。
  • 天降猛男鄭成功,收復臺灣,孤膽英雄,大敗20萬清軍
    這個時代英雄輩出,其中就有我們最為熟知的鄭成功許多人人生鄭成功,是因為鄭成功從荷蘭人手裡收復了臺灣。但是有人可能不知道,鄭成功是南明最後的反清勢力,而且還有一場以少勝多的大勝仗,這場戰鬥,擊潰清軍20萬。本篇,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場戰役。
  • 正值盛年的鄭成功,為何收復臺灣僅三個月就突然去世了?
    鄭成功是民族英雄,他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功蓋千秋。可是他正要大展宏圖之時,卻在收復臺灣三個月後突然病逝,年僅39歲,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 【頭條】臺灣舉行慶祝鄭成功收復臺灣356周年祭典
    29日,就在這座雕像不遠處,專門供奉鄭成功的延平郡王祠裡熱鬧非凡,慶祝鄭成功收復臺灣356周年的祭典一早如期舉行。上午9點整,伴著現場演奏的民樂,來自臺灣、福建以及馬來西亞等地的鄭氏宗鄉會的近千名代表會聚一堂,共同祭拜這位趕走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這項年度祭典至今已經舉行了54年。
  • 慧說趣事|鄭成功收復臺灣
    鄭成功沉著鎮定,指揮他的六十艘戰船把赫克託號圍住。鄭軍的戰船小,行動靈活。鄭成功號令一下,六十多隻戰船一齊發炮,把赫克託號打中起了火。大火熊熊燃燒,把海面照得通紅。赫克託號漸漸沉沒下去,還有三艘荷蘭船一看形勢不妙,嚇得掉頭就逃。 荷蘭侵略軍遭到慘敗,龜縮在兩座城裡不敢應戰。
  • 清代史: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驅趕荷蘭侵略者
    這時候他想要做的,就是如何收復臺灣。從親政開始他就告訴自己,將來一定要收復臺灣。作為一個帝王,他研究的最熟、吃的最透的,莫過於大清朝的版圖。他看過很多資料,對大清疆土的每一個角落都瞭若指掌。他知道一位合格的帝王,必須掌控一個完整的國家,而一個完整國家的領土必須要完整。其實,他早就想要展開行動,收復臺灣了。但是三藩之戰一打就打了八年,他實在是無暇顧及臺灣。
  • 歷史上收復失地的戰爭那麼多,為什麼鄭成功收復臺灣最為人稱道?
    其次,鄭成功自幼便與臺灣島頗有淵源,早年他曾隨父親一塊登島,並被當地的風土人情所吸引。在後來的歲月裡,鄭成功目睹南明統治者昏庸無能,以至於讓外國侵略者鑽了空子,強佔了寶島臺灣。當鄭成功聽聞,海島上的原住民受到外國強盜的壓迫時,他無時不刻不在想著收復這片土地,讓臺灣人民免遭奴役。
  • 正值盛年的鄭成功為什麼收復臺灣僅三個月便突然去世?
    鄭成功是民族英雄,他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功蓋千秋。可是他正要大展宏圖之時,卻在收復臺灣三個月後突然病逝,年僅39歲,留下了無盡的遺憾。
  • 為何鄭成功一定要收復臺灣?被清朝逼的,實在是沒出路了!
    一、 1661年初,鄭成功很惆悵。 他面臨著一個重要選擇:怎樣收復臺灣? 在後人的理解中,這是一個不用想的問題。荷蘭人佔據了美麗的寶島,臺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鄭成功責無旁貸。 不打不是中國人!
  • 忠義典範,令殖民者聞之喪膽的鄭成功,是如何收復寶島臺灣的
    自古以來,寶島臺灣一直是中國的領土,雖然臺灣島一直被殖民者們虎視眈眈,妄想獨佔,但最終臺灣還是回歸到了母親的懷抱,毋庸置疑,鄭成功便是其中一位捍衛臺灣領土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北伐南京失敗後,面對清軍的步步緊逼,決心前往臺灣。
  • 鄭成功具體是如何收復臺灣,他的行為對中國,最大意義是什麼?
    然而我們也知道,荷軍也不是吃素的,人家的洋槍洋炮可厲害著呢,況且他們已經在臺灣駐紮好一陣了,還建立了軍事據點,想要攻下他們絕非一件容易的事。那麼,鄭成功具體是如何收復臺灣的呢?他的行為又有怎樣重大的意義呢?
  • 鄭成功:曾做過海盜行徑,之後出兵收復臺灣,樹立民族英雄形象
    鄭成功雕像引言:鄭成功因為收復了臺灣而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但是民族英雄鄭成功也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那麼歷史上的鄭成功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鄭成功收復臺灣作戰圖經過了一番精心地準備,鄭成功決定向荷蘭侵略者下戰書。
  • 永曆帝逃往緬甸時,已經收復臺灣的鄭成功,為什麼不去勤王
    然而就在永曆帝被殺的前一年,明朝延平郡王鄭成功,已經將臺灣收復,這時候的臺灣是個絕對安全的地方,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當時的清軍沒有水師,鄭成功在臺灣可謂是易守難攻。那麼這時候的他,為什麼不去勤王,或是派人去將永曆帝接到臺灣呢?如果永曆帝能夠順利去到臺灣,那麼南明或許還能延續一段時期。
  • 鄭成功收復臺灣後,成為南洋華商的主心骨,曾致書菲律賓總督朝貢?
    鄭成功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從他與荷蘭殖民者的幾次交手過程中,可以看出鄭成功無愧於民族英雄的稱號,他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和國家觀念。1662年春,鄭成功接受了荷蘭駐臺灣總督揆一的投降,徹底將荷蘭殖民者趕出了臺灣。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消息在南洋華商中傳開後,增強了華僑的信心。
  • 鄭成功的臺灣收復歷程:背父救國,為國盡忠,不惜斷絕父子關係
    鄭成功當年為什麼能收復臺灣,成為名極一時的大英雄呢?有人說,是因為鄭成功本身是忠義之人,因此內心非常正派,所以在做事的時候又雷厲風行之氣魄。明朝末年,福建地區有位最大的實力人物叫鄭芝龍。他有萬貫家產,商船百艘,經常往返南洋和福建。鄭芝龍有一個能文能武的英俊兒子叫鄭成功。鄭成功從小聰明好學,15歲考取秀才,讀書時聽到史可法的故事深受感動。
  • 為何李定國張煌言痛批鄭成功?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戰略格局太小
    鄭成功的戰略可以總結為三步:第一步,立足閩粵;第二步,奪取金陵;劃江而守;第三步,積蓄實力,收復京裴。從鄭成功與鄭芝龍的這段對話中,可以看出鄭成功在隆武政權飄搖之際,依然對在閩浙贛山區據險控扼的戰略抱有很大贏待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