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為誰流血?」高郵之戰,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後一役」!

2020-12-17 北晚新視覺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籤署投降書,這意味著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但是,這並不代表著戰事的完全平息。

高郵戰役全體戰鬥英雄模範合影

此時,位於蘇皖解放區南面的高郵仍被日偽軍佔據,日偽軍企圖調來揚州之兵進行反抗,另外,國民黨也暴露出圍攻解放區的陰謀,這兩股勢力對華中解放區帶來極大威脅。

1945年12月19日,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親自部署指揮,發動了高郵戰役,用一周時間收復了高郵城。

此役成為我黨抗戰史上的經典戰役,高郵成為我軍從日寇手中解放的最後一座城市,也是全國範圍內殲敵最多的縣城之一。絕大多數黨史研究專家將高郵戰役看作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戰。

1945年9月2日,日本籤署投降書後,朱德總司令發布命令,要求人民抗日武裝向附近的日偽軍發出通牒,要求他們向我軍繳械投降。此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收復了華中敵佔區的大片土地,但是,位於蘇皖解放區南面的高郵仍被日偽軍佔據,日偽軍對我軍的通牒置之不理。

高郵城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它南臨揚州、北扼兩淮,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被稱為「運河大門的鐵鎖」。因此,日偽軍非但拒不繳械,還自恃城高地險,將原駐揚州的日軍獨立混成第90旅團1000人及偽軍第二方面軍一部調至高郵,使高郵守敵增至日軍兩個大隊及偽軍7個團5000餘人。

除此之外,國民黨第25軍先頭部隊已到達揚州及江都一線,企圖集結重兵在日偽軍掩護下進佔高郵。高郵正是國民黨軍隊向華中解放區領導機關所在地淮安、淮陰發起進攻的必經之路。

為了保護華中解放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12月中旬,報經中央軍委和朱德總司令批准後,決定發起高郵戰役。戰役由新四軍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將軍親自部署指揮,參戰部隊為華中野戰軍七、八兩個縱隊和地方武裝共15個團的兵力。

自1939年10月高郵淪陷後,日偽軍一直在此部署有重兵,高郵城頭碉堡林立,城外工事密布,護城河環繞四周,形成嚴密外圍防線,城內則利用廟宇、公園、工廠構成防禦據點。為此,華中野戰軍做出了如下部署:七縱加地方武裝共8個團由粟裕親自指揮,進攻高郵南面的邵伯鎮,掃清揚州至泰州一線的日偽據點;八縱及地方武裝共7個團由華中軍區司令員張鼎丞和八縱司令員陶勇指揮圍攻高郵。

按照戰略部署,戰役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個階段,收復邵伯,肅清高郵城外圍據點兵力,圍困高郵城;第二個階段,總攻高郵城,全殲守敵。各參戰部隊接到命令後,迅速從兩淮出發向南挺進,到達指定集結地,做好戰鬥準備。

當地老百姓積極配合新四軍作戰。據地方志記載,高郵專門成立了總後勤部,支援部隊戰鬥。當地調集了1.5萬名民工,500條民船,幫助部隊運送糧食和彈藥等物資,還組織了3000名民兵配合作戰。一時間,高郵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群眾不僅主動給新四軍戰士騰房讓鋪、燒茶送水,還將許多桌子和棉被送給部隊用於攻城。

1945年12月19日天剛黑,進攻高郵城的部隊悄悄進入陣地,當攻擊命令下達後,華中野戰軍第七、第八縱隊及蘇中軍區部隊共15個團,從南北40公裡、東西20公裡的地域內,對高郵城發動了全線進攻。

戰鬥打響後,粟裕親自到一線指揮作戰,第七縱隊採取「圍三闕一」戰法,從北、東、西三面發起猛攻,空出南面一角,誘使日偽軍突圍,伺機聚而殲之。攻城部隊通過聲東擊西、避實擊虛的策略,避開敵軍防禦工事和火力的重點,靈活作戰,集中火力對敵實施壓制。

20日中午,高郵城已處於新四軍的包圍之中。日偽軍龜縮城裡負隅頑抗,並不斷加固城頭工事。

為減少傷亡,同時,在戰役發起之初,中央軍委曾指示華中軍區,盡力爭取偽軍。因此,當高郵城外圍據點被掃除後,我軍一面積極做好攻城準備,一面大力開展政治攻勢。攻城部隊展開「喊話活動」,新四軍敵工部的同志和新四軍日本籍戰友宮本來到前線,對敵人大聲喊話,當時還有「日本反戰同盟」、「朝鮮獨立同盟」的幾十位同志,還進行勸降,他們寫了勸降信,派人送進城裡。

1945年12月17日,華中野戰軍關於同意粟裕建議進行高郵戰役致中央的電文。

高郵城外有很多民房,我軍製作了許多大標語,趁著天黑掛到屋頂上。第二天一早,敵軍就看到了醒目的文字:「你們為誰流血?」「放下武器,保證生命安全。」

第八縱隊政治部宣傳科印刷了大批傳單,戰士們將這些傳單用弓箭和迫擊炮射進城裡,其中最成功的「武器」就是我軍發明的「土飛機」。「土飛機」是用厚牛皮紙紮成的寬兩米、長四米的大風箏。風箏上綁著一包包傳單,傳單旁邊都點著線香,當風箏放到高郵城上空時,線香燒斷捆傳單的繩子,傳單就一包一包地散落下來。有的傳單上寫道:「天寒地凍破衣裳,你為誰人守城牆。趕快走下城頭來,棄暗投明獲解放……」

敵工部的幹部還用大喇叭對守城日本士兵宣讀天皇的投降詔書,還用留聲機播放日本音樂和歌曲。面對四面楚歌,高郵城內一些日本士兵開始動搖。

25日夜,高郵下起大雨。總指揮部下達了總攻的命令,並調來軍區炮兵團,在北、東、南三面形成火力攻勢。第八縱隊則派出三個團,分別從城北、城東、城南三個方向,向高郵城發起猛烈攻擊。很快,新四軍主力登上城牆,猛烈的火力壓向敵人。戰鬥持續到26日下午4時,日軍司令部已在我軍包圍之中。眼看大勢已去,日偽軍不得不放棄抵抗,日軍駐高郵最高司令官巖奇大佐繳械投降。

從12月19日晚到26日,高郵戰役僅僅用了一周的時間,就結束了戰鬥。在這場戰鬥中,我軍極小的傷亡代價,殲敵5000餘人,其中日軍1100餘人,繳獲各種火炮61門,槍枝4308支,殲滅和俘虜日軍之多,繳獲槍炮彈藥軍械物資之多,在華中抗日戰場上也是為數不多的。高郵戰役的勝利,也打破了國民黨軍隊沿運河北上分割華中的企圖,對保護抗日戰爭的勝利果實,鞏固和擴大華中革命根據地以及實現我軍戰略戰術的轉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高郵之戰也為後來解放戰爭中蘇中地區的「七戰七捷」奠定了基礎。

(原標題:高郵之戰 抗戰「最後一役」)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劉永加

流程編輯:u010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高郵之戰 抗戰「最後一役」
    此役成為我黨抗戰史上的經典戰役,高郵成為我軍從日寇手中解放的最後一座城市,也是全國範圍內殲敵最多的縣城之一。絕大多數黨史研究專家將高郵戰役看作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戰。1945年9月2日,日本籤署投降書後,朱德總司令發布命令,要求人民抗日武裝向附近的日偽軍發出通牒,要求他們向我軍繳械投降。
  • 抗日戰爭最後一役:高郵戰役——粟裕大將為日軍敲響了喪鐘
    粟裕,開國將軍之首,一生經歷大小戰爭無數,從一個士兵成長為令敵人膽寒的大將,他的一生可謂是一個傳奇,他在21歲就已經擔任戰場指揮官,早在1939年就指揮了水陽鎮伏擊戰、橫山戰鬥、奇襲官陡門等戰鬥,但在這些戰爭中粟裕以配合主力部隊為主,粟裕在這些戰爭中嶄露頭角,日軍投降時粟裕已任華中野戰軍司令員。
  • 今日戰史系列12月19日——抗日戰爭最後一役:高郵戰役
    高郵戰役亦稱高郵邵伯戰役,是我華中野戰軍於1945年12月19日至26日,於江蘇省高郵、邵伯地區發起的城市攻堅戰役。此役殲滅日軍1100餘人、偽軍4000餘人,創造我軍一次戰役殲滅日軍人數最多的紀錄,拔除了殘留在華中解放區中心最後一個日偽軍據點,沉重地打擊了蔣介石利用日偽軍進犯解放區的企圖,牽制了國民黨軍沿津浦路北犯的行動,被史學界稱為抗日戰爭最後一役。
  • 高郵之戰:粟裕指揮的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戰,城門一破,日軍投降
    高郵之戰:粟裕領導的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戰,城門一破,日軍投降 文/無計讀史 抗日戰爭,中國人打太久了,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中國人太苦了。
  • 揚州高郵 抗日最後一戰
    穿過高郵州署,從後門出來就來到了這裡--抗日戰爭最後一役勝利廣場。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位於江蘇省高郵市熙和巷70號,是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是揚州唯一的國家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抗日戰爭最後一役勝利廣場」標識高19.45米,意為1945年中華民族取得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勝利廣場主雕「勝利時刻」便會映入眼帘。據了解,該主雕塑高12.16米, 寓意1945年12月26日高郵城解放。從甬道入口到出口總共設計了14個雕塑單元,有「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變、南京大屠殺等牆體浮雕,象徵中國人民從「九·一八」事變到抗戰勝利1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
  • 抗日戰爭的最後一役,日本投降後,此地日軍仍抵抗了四個月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宣讀了《終戰詔書》,這標誌著日本徹底投降。這個詔書宣讀之後,在世界各地的日軍都放下了武器,開始了投降。當然,也包括在我國的日軍。當時在我國的日軍絕大多數都接受各個地方的投降,不過也有例外的。有個地方在裕仁宣布投降之後,仍舊堅不投降。
  • 抗日戰爭最後一戰,新四軍解放最後一城,取得殲敵近萬的輝煌戰果
    在江蘇高郵熙和巷70號,有一座抗日戰爭最後一役勝利廣場,碑高19.45米,意為1945年中華民族取得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勝利廣場主雕「勝利時刻」便會映入眼帘,據了解,該主雕塑高12.26米,寓意1945年12月26日我新四軍解放的最後一城。
  • 高郵戰爭: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戰,殲滅日偽軍6千人,俘獲4500人
    導語:高郵戰爭: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戰,殲滅日偽軍6千人,俘獲4500人古代中國原本是一個強盛的國家,康乾盛世更是權力統治的巔峰,但是自清政府閉關鎖國之後,國家開始走向衰落。中國地大物博,國土遼闊,引起了當時許多列強的垂涎,而日本,就是列強中對中國傷害最大的國家,列強侵略,清政府腐敗,於是日本開始大肆侵略我們的國土,抗日戰爭一炮打響。抗日戰爭,是一場耗時長久、傷亡慘重的戰役,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開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戰爭長達14年。
  •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和日本還爆發了一場大戰,很多人卻不知道
    隨著戰爭的不斷爆發,封建王朝也終於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臺,一時間中國處於一種較為混亂和分裂的時期,並在這一期間爆發了二戰,以及位於亞洲戰場的中日戰爭。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進入了一段短暫的和平時期,並且就在這段歷史時期當中,中國和日本還爆發了一場大戰,也正是這場戰爭,徹底為中日戰爭劃上了句點,徹底磨滅了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提及這場戰爭
  • 抗日戰爭最後一戰,天皇投降,為何這支軍隊卻要死戰
    7天後,在中國首都南京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岡村寧次遞交了投降書,不過,抗日戰役並沒有隨之結束。在中國取得全面抗日戰爭勝利的情況下,依舊有一支日軍拒不投降,拼死武裝抵抗。天皇都已經投降了,這支軍隊為何還要做最後的掙扎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中國抗日戰爭最後一役——高郵戰役,以及為什麼會有這場戰役。高郵戰役也被稱為江高戰役,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投降之後,江蘇高郵、泰州、江都等城鎮仍為日偽軍駐守。
  • 抗日戰爭最後一戰:粟大將指揮的高郵戰役,共殲敵一萬多人
    1945年12月,日本帝國主義已經投降了四個月之久了,各地侵華日軍垂頭喪氣,紛紛向中國軍隊投降。但就在華中解放區腹地的高郵、邵伯等城池內,卻有一股日軍拒絕向人民軍隊繳械。他們與國民黨反動派互相勾結,對我華中軍區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 高郵戰役:這是最後一場戰役,但是很少有人知道
    從日本在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了打響中國抗戰的第一槍,再到「盧溝橋事變」揭開了全國性抗日戰爭的帷幕,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公布無條件投降,我國經歷了長達14年的艱難抗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在歷史上最傑出的保家衛國的戰爭,是全球反法西斯戰事的關鍵組成部分。可是非常少有人了解在日本公布無條件投降後,我國跟日本還暴發了一場戰役,這就是高郵戰役。
  • 石牌戰鬥可算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之戰嗎?國人應直面歷史,緬懷英烈
    在整個鄂西會戰中,最為大家自豪和熟知的無疑便是石牌戰鬥了,不少人甚至將之喻為中國抗日戰爭中的「史達林格勒」。那麼,石牌戰鬥真是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之役嗎?
  •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日竟還發生了一場戰爭,你知道嗎?
    長達十四年的中國抗日戰爭也隨之結束,但大家都沒想到,雖然天皇舉了白旗,日本最高統帥也表了態,日本軍方也拋棄了所謂的「一億玉碎」計劃,但一部分軍人仍在中國負隅頑抗。中國境內依舊有大量日軍駐留,官方投降是一碼事,士兵遣返又是一回事。
  •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與日本還爆發了一場戰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
    抗日戰爭是我國經過的最精彩的戰爭,在這場戰爭當中,我國人民同仇敵愾,共同迎接外敵的入侵。就算一開始沒能夠及時作出應對,但之後也有了很不錯的表現。也正是如此,才使得日本的囂張氣焰被澆滅,真正讓我們站了起來。面對這樣的狀況,許多人都覺得特別自豪,能夠讓自己的國家擺脫日軍的侵略。
  • 中國抗日戰爭全紀錄(1931-1945)李繼鋒著
    內容介紹: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州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挑起戰爭衝突,國民政府為避免衝突擴大採取妥協政策。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 抗日結束後,日軍想捲土重來,中日之間的最後一戰,知道的人不多
    其實事實並不是像大家想像的那樣,日軍向中國和世界宣布投降之後,真正的無鬥爭時期還沒有來臨。在那之後,中日還爆發了一場不為人知的戰役,這場戰役的名字叫做高郵之戰。抗日結束後,日軍還想捲土重來,中日之間的最後一戰,知道的人不多。
  • 中國抗日戰爭最後一戰 芷江之戰日軍軍官指揮不動士兵
    ,中國軍隊參戰士兵約為20萬人,日軍只有7萬人。在抗戰初期,日軍一般以1:10的比例對抗中國軍隊,並幾乎每戰必勝,肆意燒殺搶奪,恣意妄為。如今中日兵力雖然已經改為1:3,但日軍新兵多,士氣低落,在長時間的作戰中,士兵逐步對武士道精神麻木,厭戰情緒日益瀰漫,甚至並不完全服從長官的命令。而此時中國軍隊第四戰區為精銳之師,裝備優良訓練有素,加之有美國空軍的支援,官兵士氣高昂,發誓要痛殲日軍。
  •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後,日軍仍負隅頑抗,和我軍爆發了最後一場戰役
    中國戰區的受降儀式,於9月9日在南京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雖然日本天皇已經宣布投降了,但有些日軍仍負隅頑抗,企圖「東山再起」。因此,被史學界稱為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的「高郵戰役」爆發。高郵是一座古城,地處華中解放區南線,位於京杭大運河東岸,南控揚州,北扼兩淮,是蘇中連接蘇北的交通要道,有「運河大門的鐵鎖」之稱。
  • 14年艱難抗戰,是誰打出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槍?
    當時,他率領2000餘名警察與日軍在瀋陽展開巷戰,與不戰而退的東北正規軍形成強烈對比。 那麼,在14年艱苦卓絕的抵抗之後,又是誰打出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槍呢? 一、日本雖投降,戰爭仍繼續 許多人覺得答案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