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之戰:粟裕指揮的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戰,城門一破,日軍投降

2020-12-14 騰訊網

高郵之戰:粟裕領導的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戰,城門一破,日軍投降

文/無計讀史

抗日戰爭,中國人打太久了,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中國人太苦了。

這本身就是一場準工業國家對農業國家完全碾壓的戰爭,中國人民經過了十分艱苦的奮鬥,終於取得了勝利。

1開端

我們今天要聊的一個人,是我國的開國十大大將之首,也就是粟裕。

今天要講的,是關於粟裕指揮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是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戰。

故事,發生在1945年12月25日。

2進攻

粟裕要攻打的城池是高郵城,這座城池的城牆很高,日軍在高郵城裡面經營許久,高郵城的日軍火力是很猛的。

粟裕是一個很謹慎的人,既然要攻打高郵城,粟裕就已經做好了完全的準備。

12月25日的晚上,這是粟裕決定好的總攻時間,這天晚上,下起了大雨。

粟裕一聲令下,三枚信號彈升空,這是總攻發起的標誌。

新四軍部隊一共六個團,朝著高郵城一起發起了進攻。

日軍士兵開始朝著新四軍戰士們紛紛開火,日軍的火力很猛,如果粟裕不出奇招將日軍的火力壓制,那麼戰士們將付出很慘烈的代價。

此時,粟裕下令了,他命令戰士們在東邊的開闊地開始進行工事的建造。

這個工事比較奇特,粟裕讓戰士們在東邊的開闊地擺上麻袋,並且用麻袋裝滿土,隨後,他讓戰士們在這裡架起來機槍,朝著日軍部隊開火。

一時間,新四軍方面的火力得到了很大的強化,直接將日軍部隊給迅速壓制住了。

這樣,新四軍戰士們的壓力就小了很多。

同時,粟裕下令,讓戰士們將新四軍的火炮什麼的都搬出來,朝著敵人的城池開火。

日軍部隊的戰鬥力是不低的,但是粟裕對新四軍戰士們的戰鬥力也很有信心。

敵人的抵抗非常激烈,粟裕非常沉穩的指揮著,戰士們在粟裕的指揮下朝著高郵城不斷發起猛攻。

高郵城的城門很堅固,粟裕注意到了這一點,粟裕開始召集部隊,朝著城門發起攻堅戰。

粟裕認為,城內的敵人之所以抵抗意志依舊那麼強,就是因為城門沒破,只要城門被戰士們攻破了,那麼這一場戰爭,就等於是贏了。

3城破

粟裕指揮著戰士們,後方的戰士們用所有的輕重武器朝著日軍部隊招呼過去,大量的子彈,炮彈轟擊而去,為前往攻堅的戰士們打開了一條道。

粟裕期盼地看著衝過去的戰士,戰士們穿過彈雨,將炸藥包拉響,直接衝到了敵人的城門下,將炸藥包放置在城門下。

轟然巨響,城門被戰士們的炸藥包轟破了,粟裕的臉上充滿了凝重,他在等待著。

戰士們繼續開火著,敵人的城門轟碎後,城牆上的動靜越來越小了,此時已經接近凌晨,城牆上突然升起了白旗,裡面的日軍部隊,投降了。

參考資料:

《民族記憶》《開國將帥錄》《粟裕戰爭回憶錄》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最後一役:高郵戰役——粟裕大將為日軍敲響了喪鐘
    粟裕,開國將軍之首,一生經歷大小戰爭無數,從一個士兵成長為令敵人膽寒的大將,他的一生可謂是一個傳奇,他在21歲就已經擔任戰場指揮官,早在1939年就指揮了水陽鎮伏擊戰、橫山戰鬥、奇襲官陡門等戰鬥,但在這些戰爭中粟裕以配合主力部隊為主,粟裕在這些戰爭中嶄露頭角,日軍投降時粟裕已任華中野戰軍司令員。
  • 高郵之戰,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後一役」!
    1945年12月19日,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親自部署指揮,發動了高郵戰役,用一周時間收復了高郵城。此役成為我黨抗戰史上的經典戰役,高郵成為我軍從日寇手中解放的最後一座城市,也是全國範圍內殲敵最多的縣城之一。絕大多數黨史研究專家將高郵戰役看作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戰。
  • 抗日戰爭最後一戰:粟大將指揮的高郵戰役,共殲敵一萬多人
    1945年12月,日本帝國主義已經投降了四個月之久了,各地侵華日軍垂頭喪氣,紛紛向中國軍隊投降。但就在華中解放區腹地的高郵、邵伯等城池內,卻有一股日軍拒絕向人民軍隊繳械。他們與國民黨反動派互相勾結,對我華中軍區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 高郵之戰 抗戰「最後一役」
    此役成為我黨抗戰史上的經典戰役,高郵成為我軍從日寇手中解放的最後一座城市,也是全國範圍內殲敵最多的縣城之一。絕大多數黨史研究專家將高郵戰役看作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戰。1945年9月2日,日本籤署投降書後,朱德總司令發布命令,要求人民抗日武裝向附近的日偽軍發出通牒,要求他們向我軍繳械投降。
  • 抗日戰爭的最後一役,日本投降後,此地日軍仍抵抗了四個月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宣讀了《終戰詔書》,這標誌著日本徹底投降。這個詔書宣讀之後,在世界各地的日軍都放下了武器,開始了投降。當然,也包括在我國的日軍。當時在我國的日軍絕大多數都接受各個地方的投降,不過也有例外的。有個地方在裕仁宣布投降之後,仍舊堅不投降。
  • 揚州高郵 抗日最後一戰
    穿過高郵州署,從後門出來就來到了這裡--抗日戰爭最後一役勝利廣場。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位於江蘇省高郵市熙和巷70號,是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是揚州唯一的國家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高郵戰役成為中國抗日戰爭中對日寇的最後一戰。曾經《解放日報》對高郵戰役的報導。1945年底,在蘇皖邊區政府南面還有一座 縣城沒有解放,仍然被日偽軍佔據著,這就是高郵城 四軍華中野戰軍在高郵對拒絕投降的日偽軍發起進攻,並一舉收復高郵城,這也是抗日戰爭中解放的最後一座城市,並且是全國範圍內殲敵最多的縣市之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 抗日戰爭最後一戰,新四軍解放最後一城,取得殲敵近萬的輝煌戰果
    在江蘇高郵熙和巷70號,有一座抗日戰爭最後一役勝利廣場,碑高19.45米,意為1945年中華民族取得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勝利廣場主雕「勝利時刻」便會映入眼帘,據了解,該主雕塑高12.26米,寓意1945年12月26日我新四軍解放的最後一城。
  • 今日戰史系列12月19日——抗日戰爭最後一役:高郵戰役
    高郵戰役亦稱高郵邵伯戰役,是我華中野戰軍於1945年12月19日至26日,於江蘇省高郵、邵伯地區發起的城市攻堅戰役。此役殲滅日軍1100餘人、偽軍4000餘人,創造我軍一次戰役殲滅日軍人數最多的紀錄,拔除了殘留在華中解放區中心最後一個日偽軍據點,沉重地打擊了蔣介石利用日偽軍進犯解放區的企圖,牽制了國民黨軍沿津浦路北犯的行動,被史學界稱為抗日戰爭最後一役。
  • 抗日戰爭最後一戰,天皇投降,為何這支軍隊卻要死戰
    在中國取得全面抗日戰爭勝利的情況下,依舊有一支日軍拒不投降,拼死武裝抵抗。天皇都已經投降了,這支軍隊為何還要做最後的掙扎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中國抗日戰爭最後一役——高郵戰役,以及為什麼會有這場戰役。高郵戰役也被稱為江高戰役,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投降之後,江蘇高郵、泰州、江都等城鎮仍為日偽軍駐守。
  • 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此地日軍仍頑抗到底,粟裕大將:全部消滅
    1931年,918事變爆發,日軍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經過中國軍民14年的奮勇抗戰,日本天皇終於在1945年八月十五宣布無條件投降,這一天,中國軍民歡欣鼓舞,男女老少湧到街頭,喜笑顏開,14年的艱苦付出,終於迎來了勝利的凱歌,這是中國近代第1次擊敗外國侵略者,一血百年恥辱。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此地日軍仍頑抗到底,粟裕大將:全部消滅。
  • 高郵戰爭: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戰,殲滅日偽軍6千人,俘獲4500人
    導語:高郵戰爭: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戰,殲滅日偽軍6千人,俘獲4500人古代中國原本是一個強盛的國家,康乾盛世更是權力統治的巔峰,但是自清政府閉關鎖國之後,國家開始走向衰落。中國地大物博,國土遼闊,引起了當時許多列強的垂涎,而日本,就是列強中對中國傷害最大的國家,列強侵略,清政府腐敗,於是日本開始大肆侵略我們的國土,抗日戰爭一炮打響。抗日戰爭,是一場耗時長久、傷亡慘重的戰役,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開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戰爭長達14年。
  •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後,日軍仍負隅頑抗,和我軍爆發了最後一場戰役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通過廣播向全日本宣布接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結束這場持續了數年的戰爭。9月2日,標誌著二戰結束的日本投降的籤字儀式,在密蘇裡號的主甲板上舉行。日本的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政府和天皇,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軍大本營在投降書籤了字。
  • 抗戰時中日爆發的最後一戰,發生在日本投降後,但很多人卻不知道
    日本投降後,朱德總司令發布命令,要人民抗日武裝向附近的日偽軍發出通牒,限令立即繳械投降。新四軍收復了華中敵佔區的大片土地,但位於蘇皖解放區南面的高郵仍被日偽軍佔據,其非但拒不繳械,反將原駐揚州的日軍獨立混成第90旅團1千人及偽軍第二方面軍一部調至高郵,使高郵守敵增至日軍兩個大隊及偽軍7個團5千餘人,妄圖負隅頑抗。
  • 日本投降4個月後,這支日軍仍霸佔中國一縣城,還有五千偽軍追隨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在中國戰場上,直到9月9日,侵華日軍總司令才向南京國民政府正式遞交投降書,軍隊也隨之向中國軍隊投降,但在一個縣城就有這樣一支日軍,一直負隅頑抗四個多月。
  • 粟裕生平最長臉的一仗,囂張日寇乖乖奉上祖傳寶刀,大寫一個服字
    粟裕將首戰定在了邵伯不僅僅是行「殺雞給猴看」威懾高郵之敵的考量,更有著戰略上的深層次考慮。既然邵伯城池已被我軍拿下,那高郵城就是全國最後一座尚在日軍佔領下的縣城了。高郵城由此成為中國軍隊在本土對日寇的最後一戰。高郵城內駐有第90旅團第626大隊及炮兵中隊共計6000餘日偽軍,第626大隊長巖奇學大佐是城內的指揮官。
  • 日本投降數月後,最後一支侵略軍被華野殲滅,戰神粟裕親自指揮!
    在日本8月15日對外界宣布投降,並且在1945年9月9日在中國戰區的投降書上簽字之後,實際上在我國,還有這麼一支日本的孤軍,他們不甘心接受日本帝國主義的覆滅,違背了其日軍長官的命令,依據堅固的城牆,繼續侵佔我國的城池長達四個多月,最終在1945年的12月被徹底擊敗。
  • 不是8月15,這才是抗日最後一戰,日軍死傷上千,很多人都不知道
    而此後在8月15日當天,日本的裕仁天皇便向該國軍隊下達了無條件投降的命令。因此,這一天也被稱為人類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日,也宣告第2次世界大戰的徹底結束。然而事實上,8月15日對我國來說不是結束,我國抗日的最後一戰還在這之後,當時日軍死傷上千,很多人都不知道。而這場戰役,就是高郵戰役,也被稱作江高戰役。在1945年12月19日,高郵戰役徹底打響。
  • 抗日結束後,日軍想捲土重來,中日之間的最後一戰,知道的人不多
    大家的印象中仿佛所有的記錄都只簡單地交代了日軍在1945年法西斯勢力面臨倒塌時,德意日等國向世界反法西斯陣營宣布投降,中日之間的戰事也隨之完全結束了。其實事實並不是像大家想像的那樣,日軍向中國和世界宣布投降之後,真正的無鬥爭時期還沒有來臨。在那之後,中日還爆發了一場不為人知的戰役,這場戰役的名字叫做高郵之戰。
  • 中國抗日戰爭最後一戰 芷江之戰日軍軍官指揮不動士兵
    在抗戰初期,日軍一般以1:10的比例對抗中國軍隊,並幾乎每戰必勝,肆意燒殺搶奪,恣意妄為。如今中日兵力雖然已經改為1:3,但日軍新兵多,士氣低落,在長時間的作戰中,士兵逐步對武士道精神麻木,厭戰情緒日益瀰漫,甚至並不完全服從長官的命令。而此時中國軍隊第四戰區為精銳之師,裝備優良訓練有素,加之有美國空軍的支援,官兵士氣高昂,發誓要痛殲日軍。
  • 二戰日本投降後,中日雙方還爆發了「最後一戰」,但知道的人很少
    不到一周,100多萬日本軍隊放下武器,向中國政府投降。 然而,總有一小部分人仍然雄心勃勃,紮根於堡壘中,希望繼續抵抗。甚至一些偽軍也害怕戰後的清算,仍然不思悔改,繼續與日本鬼子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