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投降後,中日雙方還爆發了「最後一戰」,但知道的人很少

2020-12-18 騰訊網

眾所周知,1945年8月15日,在日本天皇通過無線電宣布無條件投降後,留在海外戰場的日本軍隊喪失了戰鬥意志,開始向附近的敵人投降。不到一周,100多萬日本軍隊放下武器,向中國政府投降。

事實上,日本軍隊早就厭倦了這場戰爭,大多數人內心的想法是放下武器,回到自己的國家與家人團聚。然而,總有一小部分人仍然雄心勃勃,紮根於堡壘中,希望繼續抵抗。甚至一些偽軍也害怕戰後的清算,仍然不思悔改,繼續與日本鬼子打仗。

抗日戰爭期間收復的最後一個城市是高郵。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駐紮在高郵的日軍和偽軍不相信天皇投降了,還是用侵略者的角度欺壓百姓,為了避免無謂的傷亡,我軍在這個據點向日本軍官做了幾次交涉,要求他們離開這座城市投降,但遭到了拒絕。因此,這中日的「最後一戰」就爆發了。

12月,新四軍華中野戰軍司令部發布了進攻命令。戰鬥開始後,新四軍派出一個縱隊,與當地武裝力量合作,在城裡連續7天7夜與日軍和偽軍作戰,殲滅日軍1100餘人和偽軍5000餘人。

相關焦點

  • 抗日結束後,日軍想捲土重來,中日之間的最後一戰,知道的人不多
    大家的印象中仿佛所有的記錄都只簡單地交代了日軍在1945年法西斯勢力面臨倒塌時,德意日等國向世界反法西斯陣營宣布投降,中日之間的戰事也隨之完全結束了。其實事實並不是像大家想像的那樣,日軍向中國和世界宣布投降之後,真正的無鬥爭時期還沒有來臨。在那之後,中日還爆發了一場不為人知的戰役,這場戰役的名字叫做高郵之戰。
  •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日雙方還爆發了一場戰役,為何知道的人卻少?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軍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標誌著日本正式投降。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日本正式投降之後不久,中日雙方還爆發了一場戰爭。 雖然日本方已經投降了,但是盤踞在高郵古城內的日軍仍在負隅頑抗。高郵是個古城,地理位置優越,素為兵家必爭之地。地處京杭大運河東岸,南控揚州,北扼兩淮,是蘇中連接蘇北的水陸交通要道。
  • 二戰結束後,日軍還想捲土重來,這中日之間的最後一戰很少人知道
    上世紀的日本,可以說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國家,明治維新後,日本便開始謀劃侵略其他國家,靠著自身強大的軍事實力。日本首先打敗了朝鮮,然後又打敗了俄羅斯。不僅如此,狂妄的日本到最後甚至把算盤打到了中國清政府的頭上。由於那個時候清政府太過腐敗,軍事落後,所以這場戰爭最終以日本勝利而結束,日本勝利後,便迫使清政府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 抗戰時中日爆發的最後一戰,發生在日本投降後,但很多人卻不知道
    1945年5月7日,美、英、法、蘇四國軍隊攻入柏林,5月8日,德國籤署《德國無條件投降書》,因此,這一天也成為二戰歐戰勝利日。德國投降後,日軍仍然負隅頑抗,還提出了「一億玉碎」的計劃,美國為減少強行登陸日本本土的傷亡,也為了在蘇軍進入日本本土之前,提前佔領日本,遂於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別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隨後,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 日本投降後,中國和日本還爆發了一場戰爭,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很多人以為,日本宣布投降之後,戰爭就徹底結束,其實不然。在日本投降之後,中國與日本還爆發過一場戰爭,但是這場戰爭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場戰爭爆發的地點在高郵。這個城市裡面還有一些日軍,他們盤踞在城池裡面,繼續欺壓老百姓。這些日軍手裡還有一些槍枝彈藥,生活物資也非常充足。
  •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和日本還爆發了一場大戰,很多人卻不知道
    眾所周知,中國自從步入近代以來,就屢次遭受西方列強的侵擾,甚至還爆發過諸多戰役。隨著戰爭的不斷爆發,封建王朝也終於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臺,一時間中國處於一種較為混亂和分裂的時期,並在這一期間爆發了二戰,以及位於亞洲戰場的中日戰爭。
  •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與日本還爆發了一場戰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
    在1945年5月7日時,德國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並籤署了投降《德國無條件投降書》,在德國投降之後,只剩下日本法西斯在負隅頑抗,日軍甚至還提出了「一億玉碎計劃」,可見日軍以後多瘋狂
  • 這是二戰中日最後一戰,26萬大軍集結湘西,超過3萬日軍葬身此地
    只知道經過多年的發展,各國人民都有一致的想法——消滅戰爭,也許是因為兩次世界大戰給各國人民帶去的傷痛無法磨滅,各國人民在痛恨戰爭這一點上容易達成共識。尤其在二戰中,中國也被席捲進這場世界大戰,面對日本的侵略,中國人民在實力懸殊的境況下,抗日戰爭打了足足八年,之後才以日本投降而結束。
  • 日本無條件投降後,中日之間還爆發過一場戰爭,但很多人卻不知道
    今天便來說說抗戰戰場上的最後一戰,一般來說,人們認為湘西會戰便是最後一戰。 可其實這只是正面戰場的最後一次會戰,而真正的最後一戰,還在無條件投降之後。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後,很多鬼子並不相信,不信他們當神一樣崇拜的天皇敗了。
  • 探秘—日寇投降後的最後一戰
    1945年8月15號,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無條件投降,正式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其實很多人並不知道,在我國的某一個地方戰爭並沒有結束,日本人還在發起猛烈的進攻。而今天要說的就是這段鮮為人知的一段歷史。
  • 二戰日軍的最後一戰,已經投降卻玩命反撲,兩小時讓蘇軍丟了大臉
    但蘇聯明顯不想看到這一切發生,從而在原子彈核爆廣島的三天後對日本宣戰 ,因為日本投降近在眼前,對日宣戰意味著成為戰勝國,可以瓜分勝利的果實。而日本方面則更是奇葩,在蘇聯沒有對日宣戰之前,日本還試圖希望蘇聯介入調停事宜,可是日本太過天真的,那麼蘇聯當時有調停之心,也必將會讓日本付出極大的代價。
  • 為何東北中日混血兒最多?日本投降後,有11萬日本女人嫁到了東北
    為何東北中日混血兒最多?日本投降後,有11萬日本女人嫁到了東北文/侃侃史話事實證明,戰爭是萬惡之源,是整個人類的災難。古往今來,不管是侵略者或者受害者,男人永遠是戰爭的主角,而女人則是戰爭的受害者,在戰爭中扮演著最卑微、最悽慘的角色。
  • 德國一戰,二戰中戰死多少人?
    日本自明治維新(1868年)至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解散日本帝國軍。日本法西斯一共戰死了多少軍人。靖國神社,奉明治天皇之諭而建,供奉自明治維新時代以來為日本戰死的軍人及軍屬,大多數是在中國抗日戰爭(1937-1945)及太平洋戰爭(1941-1945)中陣亡的日軍官兵及三萬名臺灣高砂義勇軍等日本兵。靖國神社是日本軍國主義的象徵,是日本不承認侵略的證據。
  • 二戰日本投降後,這些日本兵留在中國意圖東山再起,最後卻落得這種...
    說起二戰應該是我們人類歷史上最為慘烈的戰爭了,這場世界大戰奪走了上億人的性命,而讓我們記憶深刻的便是二戰時期日軍的瘋狂行為。 當時這些為了所謂的天皇效命的日軍們,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贏得戰爭,即便是戰後日本投降,也因為日本圖謀著東山再起,便將一萬多日本兵留在了中國改名換姓,可惜最後都被殺得沒人了。
  • 一戰的導火索是塞拉耶佛事件,殊不知二戰的導火索是一戰
    兩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次戰爭,給各個國家數不盡的平民帶來了無盡的傷害,一戰爆發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一戰的導火索是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在塞拉耶佛視察,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裡若·普林西普 槍殺,一個月後奧匈帝國便向塞爾維亞宣戰
  • 中日甲午戰爭,如果清政府稍有骨氣不投降,日本最終很可能會敗退
    ,這日本還不能打嗎?中日甲午海戰卻反其道行之,戰爭馬上開打了,第二天的飯還沒有著落,這樣的戰爭誰願意去打呢?好在有鄧世昌這樣的愛國人士,硬生生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了殊死搏鬥,這也給了日本有力一擊,讓日本有點慌了神,他們沒想到列強任意拿捏的大清朝,居然如此頑強,早知道如此,他們斷不敢拼上全國之力發動這場戰爭。
  • 1945年8月18日二戰最後一戰千島群島戰役日軍一戰被俘虜六萬
    千島群島戰役發生在1945年8月18日,當時日本天皇已經宣讀完投降詔書,但由於當時信息不太發達天皇詔書直到千島群島戰役爆發之後才傳到了當時與蘇軍正面作戰的日軍第91師團,師部之中千島群島戰役可以說是所謂「北方四島」是日本的說法,俄羅斯稱之為南千島群島,指的是千島群島南部的擇捉、色丹
  • 二戰後日本投降澳大利亞不接受,機槍掃射一夜,20萬日軍僅剩一萬
    戰爭從來都不分國界,一旦雙方開戰,後果不堪設想。而我們都知道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死傷慘重。但是依舊還有一些參戰國並沒有進行停戰,反而是再次拉開帷幕。他們不像其它國家一樣接受日本的投降,他們始終是不願意原諒日本的罪行,而是選擇了以牙還牙的報復。他們為了能夠復仇,用機槍連續掃射日軍,整整一夜,日軍的兵力從20萬衰退到1萬兵力,這個國家就是---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為什麼這麼痛恨日本人呢?
  •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後,日軍仍負隅頑抗,和我軍爆發了最後一場戰役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通過廣播向全日本宣布接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結束這場持續了數年的戰爭。9月2日,標誌著二戰結束的日本投降的籤字儀式,在密蘇裡號的主甲板上舉行。日本的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政府和天皇,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軍大本營在投降書籤了字。
  • 東北獵戶無意中發現日軍地下部隊,揭開了二戰最後一戰的序幕
    我們都知道,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但有這樣一支日軍因為深藏地下堡壘,並不知道外部消息,被發現後企圖負隅頑抗而被殲滅。這既是二戰最後一戰,也是一場極其殘酷的戰鬥,作戰雙方損失都極為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