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無條件投降後,中日之間還爆發過一場戰爭,但很多人卻不知道

2020-12-18 騰訊網

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1940年5月1日,張自忠親筆將這段話昭告給部下後,抱著必死的決心趕往前線。但因兵力差異過大,被包圍在南瓜店十裡長山,全軍覆沒。他只是十四年戰場上的一個縮影,那場永遠不能被忘懷的戰役中,有無數個張自忠倒下。

不過他們的犧牲在1945年的8月15日,換來了一個令人欣慰的結果,東三省以及淪陷的大半疆域最終還是沒有姓日。張自忠所言決不至亡也得以印證,中華民族還是扛住了日寇的野蠻進攻,打倒了侵略者。今天便來說說抗戰戰場上的最後一戰,一般來說,人們認為湘西會戰便是最後一戰。

可其實這只是正面戰場的最後一次會戰,而真正的最後一戰,還在無條件投降之後。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後,很多鬼子並不相信,不信他們當神一樣崇拜的天皇敗了。於是不肯接受招撫,負隅頑抗,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比如說關東軍,蘇軍都打到眼前了,還有一些人堅持作戰。盤踞在高郵、泰州、江都(今揚州)的鬼子便是之一,尤其是高郵古城的。

高郵地處華東,位於江蘇省地理幾何中心、長江三角洲,當時這裡駐守的日軍還是比較多的。高郵又是一個四面環水的地方,城牆高厚,工事堅固。而且日寇在這裡經營了很多年,對地形較熟悉,便想著跟新四軍對抗。天皇都投降了他們還不投降,既然試圖負隅頑抗,那我們也不必再好好說話。

12月,多次勸降無效後,華中野戰軍司令粟將軍與譚震林為消滅拒絕投降的偽軍,決心發起高郵戰役。首先是第八縱隊正面進攻,接著第七縱隊攻擊以南切斷後路,再以地方武裝配合。12月19日晚打響了高郵戰役,雖然雨下的很大,但戰士們解放高郵的決心很熱烈。他們冒雨從三個方向攻城,一面用雲梯登城,與守軍展開激戰。

擴大突破口後,再一步一步推進,七個小時後消滅了大部分守軍。26日早上,成功攻進日軍旅司令部,迫使其投降。29日戰鬥徹底結束,戰果豐厚,消滅鬼子1200多人,偽軍8000多人。同時繳獲槍炮戰利品無數,拔除了殘存在華中的日偽軍據點,一周的時間就收復了高郵。

不論從時間和性質上來看,高郵一戰都是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戰,如今當年戰場投降舊址還被列為了紀念設施遺址。只是高郵戰役雖然發生在12月,但其實在這之前,芷江和南京以及密蘇裡號都已經完成了受降儀式。岡村寧次和重光葵也代表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了字。從芷江受降之後,已經宣告了他們的徹底失敗,後來的抵抗都是無所謂的徒勞。

十四年的抗戰,絕非抗日神劇中那般簡單,是先輩們用自己的熱血換來了最後的勝利。

相關焦點

  • 日本投降後,中國和日本還爆發了一場戰爭,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很多人以為,日本宣布投降之後,戰爭就徹底結束,其實不然。在日本投降之後,中國與日本還爆發過一場戰爭,但是這場戰爭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場戰爭爆發的地點在高郵。這個城市裡面還有一些日軍,他們盤踞在城池裡面,繼續欺壓老百姓。這些日軍手裡還有一些槍枝彈藥,生活物資也非常充足。
  • 二戰日本投降後,中日雙方還爆發了「最後一戰」,但知道的人很少
    眾所周知,1945年8月15日,在日本天皇通過無線電宣布無條件投降後,留在海外戰場的日本軍隊喪失了戰鬥意志,開始向附近的敵人投降。不到一周,100多萬日本軍隊放下武器,向中國政府投降。
  • 抗日結束後,日軍想捲土重來,中日之間的最後一戰,知道的人不多
    大家的印象中仿佛所有的記錄都只簡單地交代了日軍在1945年法西斯勢力面臨倒塌時,德意日等國向世界反法西斯陣營宣布投降,中日之間的戰事也隨之完全結束了。其實事實並不是像大家想像的那樣,日軍向中國和世界宣布投降之後,真正的無鬥爭時期還沒有來臨。在那之後,中日還爆發了一場不為人知的戰役,這場戰役的名字叫做高郵之戰。
  •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和日本還爆發了一場大戰,很多人卻不知道
    眾所周知,中國自從步入近代以來,就屢次遭受西方列強的侵擾,甚至還爆發過諸多戰役。隨著戰爭的不斷爆發,封建王朝也終於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臺,一時間中國處於一種較為混亂和分裂的時期,並在這一期間爆發了二戰,以及位於亞洲戰場的中日戰爭。
  • 中日之間14年戰爭:直到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都未向中國宣戰原因
    中國軍民開始了長達11年的抗日戰爭,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最終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付出了軍民3000餘萬人死傷的巨大代價。9月19日,關東軍就佔領了瀋陽,由於東北軍採取不抵抗主義,把大好河山拱手讓給他人,關東軍隨即又侵佔了吉林、黑龍江等省,至1932年2月,侵華日軍就佔領了中國東北全境。
  •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與日本還爆發了一場戰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
    抗日戰爭是我國經過的最精彩的戰爭,在這場戰爭當中,我國人民同仇敵愾,共同迎接外敵的入侵。就算一開始沒能夠及時作出應對,但之後也有了很不錯的表現。也正是如此,才使得日本的囂張氣焰被澆滅,真正讓我們站了起來。面對這樣的狀況,許多人都覺得特別自豪,能夠讓自己的國家擺脫日軍的侵略。
  • 二戰結束後,中日其實還爆發了一場戰爭,很多人都不知道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滯留在我國士兵紛紛投降,在進行過受降儀式之後,日軍戰俘基本都被遣送回日本了,這一場長達十四年的侵略戰爭終於以日本的失敗結束,正當我們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其實仍然有日軍負隅頑抗,他們抱著僥倖和狂妄的心理,繼續侵佔我們的領土,侵犯我們的同胞。
  • 抗戰時中日爆發的最後一戰,發生在日本投降後,但很多人卻不知道
    1945年5月7日,美、英、法、蘇四國軍隊攻入柏林,5月8日,德國籤署《德國無條件投降書》,因此,這一天也成為二戰歐戰勝利日。德國投降後,日軍仍然負隅頑抗,還提出了「一億玉碎」的計劃,美國為減少強行登陸日本本土的傷亡,也為了在蘇軍進入日本本土之前,提前佔領日本,遂於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別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隨後,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日雙方還爆發了一場戰役,為何知道的人卻少?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軍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標誌著日本正式投降。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日本正式投降之後不久,中日雙方還爆發了一場戰爭。 雖然日本方已經投降了,但是盤踞在高郵古城內的日軍仍在負隅頑抗。高郵是個古城,地理位置優越,素為兵家必爭之地。地處京杭大運河東岸,南控揚州,北扼兩淮,是蘇中連接蘇北的水陸交通要道。
  • 抗戰勝利紀念日|戰敗後的日本:軍隊無條件投降,國家有條件投降...
    副國務卿對「無條件投降」持異議在美國內部也有一些人對無條件投降原則持有異議,如國務卿赫爾和陸軍部長史汀生等,在這些人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前駐日大使約瑟夫·格魯,格魯曾擔任過10年的駐日大使,是美國國內著名的「日本通」,他的日記《使日十年》被作為研究美日關係的重要資料在中國出版。
  • 1945年,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無條件投降後說了這4個字
    對於戰爭的定義,孫子直言不諱地說:戰爭是國家的大事,事關人民的生死,事關國家的存亡,我們必須認真地考慮和研究。在敵我綜合對比中,戰爭的勝負,即政治、氣候、地形、將領、體制,都可以討論。大家都知道,1931年日軍向東北派遣軍隊,爆發了九一八事變;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上海抗日戰爭爆發;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了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
  • 日本並沒有「無條件投降」?而是提出一個條件,不同意就死戰不降
    回顧人類發展歷史便知,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這場戰爭波及的國家數量、導致的傷亡人數以及戰爭的慘烈程度等都是史無前例的,而中國在這場戰爭中,完全就是一個受害者的角色,施害者也就是與中國隔海相望的日本。
  • 二戰日本是「無條件投降」?日本提出一個條件,不答應死戰決不降
    大家都知道,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以廣播錄音的方式,向日本全體國民宣布投降。長久以來,關於日本投降前面總有「無條件投降」五個字,這可不是隨意加上的,是有講究的,甚至可以說是大有學問的。
  • 中日之間的五次大戰,日本最慘的一次,日軍輸的連褲子都不剩
    歷史上中日爆發了5次戰爭。這在蒙古興起後的戰爭史中極其罕見的。蒙古人戰無不勝的神話在海戰中破滅。這次戰爭不是說日本當時候有多強,是因為元朝受很多條件的制約,天時地利人和等因素都有關係。 萬曆朝鮮戰爭
  • 日本並不是「無條件投降」,而是提出一個條件,不答應就死戰不降
    1945年對於中國人來說是渴望已久的一年,在這一年的8月15號,喪心病狂的日本人投降了,當時的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的形式向全世界宣布日本投降。 我們經常能夠聽到的一句話是"日本無條件投降",其實對於這句話,一直以來都存在著誤解,"無條件投降"並不準確,日本的投降是有附加條件的,而這個條件就是保留日本的天皇。
  • 中日甲午戰爭,如果清政府稍有骨氣不投降,日本最終很可能會敗退
    中日甲午海戰卻反其道行之,戰爭馬上開打了,第二天的飯還沒有著落,這樣的戰爭誰願意去打呢?好在有鄧世昌這樣的愛國人士,硬生生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了殊死搏鬥,這也給了日本有力一擊,讓日本有點慌了神,他們沒想到列強任意拿捏的大清朝,居然如此頑強,早知道如此,他們斷不敢拼上全國之力發動這場戰爭。
  • 日本當年並不是無條件投降,曾提出一個條件,若不答應便死戰不降
    但這都還不是二戰中投降最快的國家,二戰中投降最快的國家,戰鬥剛開始四個小時就宣布投降,這個國家就是丹麥。在絕對的實力面前,面對德國的機械化部隊,歐洲大部分國家都毫無反抗之力。紛紛宣布無條件投降,不打了。
  • 5次中日戰爭,持續千餘年時間,日本人只贏了兩次
    縱觀歷史長河,戰爭與和平常常糾纏不休,兩者關係猶如相愛相殺的伴侶,綿綿不絕。而中國和日本之間,也不免了伴隨著各種糾葛,曾經發生了五次中日戰爭,日本只取得了百分之四十的勝率。這些戰爭都是什麼時期發生的呢?有著什麼樣的經過呢?
  • 日本投降後,那些曾在華夏大地胡作非為的日本軍官,結局如何?
    中日兩國之間的關係怎麼樣?在19世紀40年代以前,中日兩國之間便已接觸了近兩千年。而在這兩千年中,兩國之間雖說也曾有過摩擦,但都屬於小打小鬧,無關大雅。可是,到了19世紀40年代之後,就不一樣了。為什麼呢?
  • 唐朝以來,中日之間爆發了數次戰爭,中國敗了兩場
    中日兩國並沒有接壤,不像中朝關係那麼緊密。但中日兩國的交往歷史也是非常久遠。中國最早稱日本為「倭」,從漢魏時期開始兩國就有了正式的交往,《後漢書·東夷傳》曾記載了倭國奉貢朝賀,尤其是在中國南北朝時期,大和國統一了日本,中日之間形成朝貢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