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家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至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1940年5月1日,張自忠親筆將這段話昭告給部下後,抱著必死的決心趕往前線。但因兵力差異過大,被包圍在南瓜店十裡長山,全軍覆沒。他只是十四年戰場上的一個縮影,那場永遠不能被忘懷的戰役中,有無數個張自忠倒下。
不過他們的犧牲在1945年的8月15日,換來了一個令人欣慰的結果,東三省以及淪陷的大半疆域最終還是沒有姓日。張自忠所言決不至亡也得以印證,中華民族還是扛住了日寇的野蠻進攻,打倒了侵略者。今天便來說說抗戰戰場上的最後一戰,一般來說,人們認為湘西會戰便是最後一戰。
可其實這只是正面戰場的最後一次會戰,而真正的最後一戰,還在無條件投降之後。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後,很多鬼子並不相信,不信他們當神一樣崇拜的天皇敗了。於是不肯接受招撫,負隅頑抗,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比如說關東軍,蘇軍都打到眼前了,還有一些人堅持作戰。盤踞在高郵、泰州、江都(今揚州)的鬼子便是之一,尤其是高郵古城的。
高郵地處華東,位於江蘇省地理幾何中心、長江三角洲,當時這裡駐守的日軍還是比較多的。高郵又是一個四面環水的地方,城牆高厚,工事堅固。而且日寇在這裡經營了很多年,對地形較熟悉,便想著跟新四軍對抗。天皇都投降了他們還不投降,既然試圖負隅頑抗,那我們也不必再好好說話。
12月,多次勸降無效後,華中野戰軍司令粟將軍與譚震林為消滅拒絕投降的偽軍,決心發起高郵戰役。首先是第八縱隊正面進攻,接著第七縱隊攻擊以南切斷後路,再以地方武裝配合。12月19日晚打響了高郵戰役,雖然雨下的很大,但戰士們解放高郵的決心很熱烈。他們冒雨從三個方向攻城,一面用雲梯登城,與守軍展開激戰。
擴大突破口後,再一步一步推進,七個小時後消滅了大部分守軍。26日早上,成功攻進日軍旅司令部,迫使其投降。29日戰鬥徹底結束,戰果豐厚,消滅鬼子1200多人,偽軍8000多人。同時繳獲槍炮戰利品無數,拔除了殘存在華中的日偽軍據點,一周的時間就收復了高郵。
不論從時間和性質上來看,高郵一戰都是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戰,如今當年戰場投降舊址還被列為了紀念設施遺址。只是高郵戰役雖然發生在12月,但其實在這之前,芷江和南京以及密蘇裡號都已經完成了受降儀式。岡村寧次和重光葵也代表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了字。從芷江受降之後,已經宣告了他們的徹底失敗,後來的抵抗都是無所謂的徒勞。
十四年的抗戰,絕非抗日神劇中那般簡單,是先輩們用自己的熱血換來了最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