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中日爆發的最後一戰,發生在日本投降後,但很多人卻不知道

2021-01-09 騰訊網

1945年5月7日,美、英、法、蘇四國軍隊攻入柏林,5月8日,德國籤署《德國無條件投降書》,因此,這一天也成為二戰歐戰勝利日。

德國投降後,日軍仍然負隅頑抗,還提出了「一億玉碎」的計劃,美國為減少強行登陸日本本土的傷亡,也為了在蘇軍進入日本本土之前,提前佔領日本,遂於1945年8月6日和9日,分別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隨後,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上午,在日本東京灣的美國戰艦密蘇裡號上日軍代表籤署《降伏文書》,正式向同盟國投降。因此,9月2日被美國定為「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中國的「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則是在9月3日。

然而,為獨霸勝利果實,早在日本投降前的8月10日,蔣介石即電令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命令駐華最高指揮官維持現狀」「警告轄區除按政府指定的軍事長官的命令外,不得向任何人繳械」。並於次日要求中共第十八集團軍「原地駐防」。此後,何應欽多次致電日本駐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授意日本軍隊就地待命,並在國民黨部隊接收前維持當地秩序。

日本投降後,朱德總司令發布命令,要人民抗日武裝向附近的日偽軍發出通牒,限令立即繳械投降。新四軍收復了華中敵佔區的大片土地,但位於蘇皖解放區南面的高郵仍被日偽軍佔據,其非但拒不繳械,反將原駐揚州的日軍獨立混成第90旅團1千人及偽軍第二方面軍一部調至高郵,使高郵守敵增至日軍兩個大隊及偽軍7個團5千餘人,妄圖負隅頑抗。

高郵日偽軍自恃城高地險駐有重兵,且有國民黨撐腰,對我軍通牒置之不理,並態度驕橫。隨著國軍在各解放區的進攻日益擴大,高郵日偽軍更加猖狂。新四軍委派鹽城戰役中投誠的原偽軍第五軍軍長趙雲祥去高郵城勸降,竟被 「梟首示眾」,並揚言要「北攻寶應,奉命收復失地」等等。

1945年12月3日,粟裕向中央和新四軍軍部建議:集中華中野戰軍第6、7、8縱隊,進行高郵邵伯戰役。兩天後中央批示同意。

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和華中軍區司令員張鼎丞親自作戰前動員,部署戰鬥。當地老百姓也積極行動起來,高郵縣調集1.5萬名民工,500條民船,幫助部隊運送糧食和彈藥等物資,還組織了3千名民兵配合作戰。

19日晚7點,新四軍在南北40公裡、東西20公裡的戰場上同時發起攻勢。至20日中午高郵城外圍據點除東門的淨土寺塔外,均被掃除。21日,我軍攻克了邵伯等日偽據點,切斷了高郵城日偽軍的退路,在邵伯、丁溝一線構成對揚州、泰州蔣軍的防線,並為打援準備了良好的戰場。

據時任新華社隨軍記者的甄為民回憶:發動攻城的動員會在高郵東邊的一個村子裡召開的,戰鬥很激烈,登城的竹梯子只有電線桿子粗,一次只能幾個人一起衝,城牆上的日軍和偽軍用鉤鐮槍戳中梯子,不少戰士連人帶梯跌落下來。但是戰士們一個個不停地向上衝,最終登上城牆,然後與敵人拼刺刀。

淨土塔寺是一座閣樓式的七級八面塔,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由於古塔在城門之外,又是一個制高點,因此,日軍佔領高郵城後,這個塔便成為日軍的瞭望塔和軍事制高點。

「淨土寺塔的火力很猛,居高臨下,非常難攻。」原新四軍八縱68團參謀邢繼剛依然記得當年的細節,「我們用溼棉被裹著方桌做的『土坦克』當掩護,越過開闊地帶,一步步逼近淨土寺塔,消滅塔內和高郵城之間的供給,還用炮轟。最終塔內的敵人投降了。」

至此,高郵城已處於新四軍的包圍之中,日偽軍龜縮城裡負隅頑抗,城樓上的警戒大部分換上了日軍,並不斷加固城防工事。22日清晨,粟裕來到高郵城外東北角的村子,與八縱司令員陶勇一同視察了高郵城外地形,作了詳細的作戰部署。

外圍打下來以後就開始搞政治攻勢,22號到25號發動總攻前,用話筒喊話、放日本民歌、用風箏和用迫擊炮散宣傳單,漫天都是宣傳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5日夜,天黑雨密,路面就像塗上一層油。儘管天氣不利攻城,隨著三顆綠色信號彈騰空而起,第八縱隊及高郵獨立團共6個團從西北、東、南三個方向同時展開猛烈攻擊。

面對堅固的高郵城牆,為減少新四軍戰士的傷亡,粟裕司令員布置戰士們在東面開闊地用麻袋裝滿土,築起了「半月形」工事,架上輕重機槍,與城牆敵軍形成平射,壓制敵人火力以掩護攻城部隊。

26日凌晨,日偽軍繳槍投降。據記載:在高郵戰役中,新四軍殲滅日軍1100餘人,生俘近900人;殲滅偽軍5千餘人,生俘3500餘人;我軍傷亡600餘人,繳獲各種炮60餘門、槍枝4308支,軍用品無數,戰績居華中抗日戰爭之最。

26日凌晨4時,第八縱隊政治部主任韓念龍代表新四軍,主持在日軍「洪部」禮堂舉行駐高郵日軍受降儀式。在這座西式建築內,粟裕穿著新四軍軍裝,擠在人群中,看著眼前的受降儀式,面帶微笑。屋子中央,一張長條形方桌,一側是日軍駐高郵最高司令官巖奇大佐,正把一本本的日軍名冊交到新四軍指揮官的手中。

此役拔除了殘存在華中解放區內的日偽軍據點,將蘇皖解放區連成一片。至此,被日軍侵佔6年之久的高郵終回到了人民懷抱。

相關焦點

  • 二戰日本投降後,中日雙方還爆發了「最後一戰」,但知道的人很少
    眾所周知,1945年8月15日,在日本天皇通過無線電宣布無條件投降後,留在海外戰場的日本軍隊喪失了戰鬥意志,開始向附近的敵人投降。不到一周,100多萬日本軍隊放下武器,向中國政府投降。
  • 抗日結束後,日軍想捲土重來,中日之間的最後一戰,知道的人不多
    大家的印象中仿佛所有的記錄都只簡單地交代了日軍在1945年法西斯勢力面臨倒塌時,德意日等國向世界反法西斯陣營宣布投降,中日之間的戰事也隨之完全結束了。其實事實並不是像大家想像的那樣,日軍向中國和世界宣布投降之後,真正的無鬥爭時期還沒有來臨。在那之後,中日還爆發了一場不為人知的戰役,這場戰役的名字叫做高郵之戰。
  • 日本無條件投降後,中日之間還爆發過一場戰爭,但很多人卻不知道
    今天便來說說抗戰戰場上的最後一戰,一般來說,人們認為湘西會戰便是最後一戰。 可其實這只是正面戰場的最後一次會戰,而真正的最後一戰,還在無條件投降之後。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之後,很多鬼子並不相信,不信他們當神一樣崇拜的天皇敗了。
  •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和日本還爆發了一場大戰,很多人卻不知道
    抗日戰爭 在中日戰爭爆發之前,我國近代歷史上的戰爭排除一戰以外可以說是屢戰屢敗,基本上到了最後都是以割地賠款了事。可這場抗日戰爭卻稍顯的有些不同,它不同於以往的戰爭,日本侵略者是真正抱著亡國滅種的心來到我國土地的。正是因為到了這種存亡危機,以及封建王朝的崩塌給人帶來的信心鼓舞,使得全中國從上至下皆為抗戰出力,生動形象地詮釋了《出塞》當中不教胡馬度陰山的決心,終於在1945年獲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日雙方還爆發了一場戰役,為何知道的人卻少?
    發動了著名的九一八事變,隨後日本又陸續的佔領了東北三省。 這是作為14年抗日戰爭的開端,同時也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方戰場的帷幕。而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軍民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正因為有著無數愛國人士的奮勇抗戰,才有了抗日戰爭,還有第二次世界大戰聯盟國的最後勝利。
  • 紀錄片 | 抗戰女兵回憶中日「最後一戰」
    李敏:「日本關東軍1938年的冬天,派了大批的隊伍來圍剿東北抗聯的後方基地,同時不僅包圍著後方基地,更重要的是它派了不少特務、嚮導,去找抗聯什麼地方,都知道啊這些人。」他們手舉鮮花和彩旗,早早佇立在這裡,等待著一件註定要被載入史冊的大事件的發生。上午9點半6架擁有著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活塞螺旋槳的野馬式戰鬥機飛上天空。這6架戰機由中美兩國的飛行員分別駕駛,此行的目的地正是芷江。 飛機上坐著一個人,他就是侵華日軍總參謀副長今井武夫。此時今井武夫,卻突然被一件事嚇得魂不附體。他發現機艙內有一挺機槍,因為他是來投降的 。原則上不能帶軍械的武器的。
  • 日本芷江投降照公布 《最後一戰》高度還原歷史
    該劇以尊重歷史事實為根本,真實的還原了日本芷江投降的歷史事件。4月17日,湖南懷化芷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受降紀念館首次對外公布了由原美國飛虎隊通訊兵約瑟夫·得捐贈的日本1945年8月21日在芷江投降的彩色照片,這些彩色照片中日本「芷江受降」的場景在電視劇《最後一戰》中全面的展現出來了,勢必會讓觀眾能夠更為直觀的感受那段令全國軍民振奮人心的時刻。
  • 日本投降後,中國和日本還爆發了一場戰爭,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很多人以為,日本宣布投降之後,戰爭就徹底結束,其實不然。在日本投降之後,中國與日本還爆發過一場戰爭,但是這場戰爭卻很少有人知道,這場戰爭爆發的地點在高郵。這個城市裡面還有一些日軍,他們盤踞在城池裡面,繼續欺壓老百姓。這些日軍手裡還有一些槍枝彈藥,生活物資也非常充足。
  • 二戰法國敗一次就投降,中國為何從始至終都在堅持抗戰?
    縱觀人類發展的歷史進程就會發現,在民族、國家與地區之間時常都有戰爭發生,雖然有些國家並無參與戰爭之意,但也難免會被其他國家拖下水,畢竟人的欲望是永無止盡的,總有人想通過戰爭來獲取更多的利益和名譽,因此戰爭其實是不可避免的。
  • 中日甲午戰爭,如果清政府稍有骨氣不投降,日本最終很可能會敗退
    日本人的嘆息是鬆了一口氣,他們這一次豪賭總算是有驚無險的贏了,獲得了巨額賠償之後,這波侵略戰爭就不虧了;慈禧嘆氣也是鬆了一口氣,她看到日本接受了投降,拿一些錢不算什麼,只要日本不打入北京毀滅了她的大清統治政權就行,多拿點錢沒什麼,隨後再壓榨百姓就有了。
  • 這是二戰中日最後一戰,26萬大軍集結湘西,超過3萬日軍葬身此地
    只知道經過多年的發展,各國人民都有一致的想法——消滅戰爭,也許是因為兩次世界大戰給各國人民帶去的傷痛無法磨滅,各國人民在痛恨戰爭這一點上容易達成共識。尤其在二戰中,中國也被席捲進這場世界大戰,面對日本的侵略,中國人民在實力懸殊的境況下,抗日戰爭打了足足八年,之後才以日本投降而結束。
  • 日本投降數月後,最後一支侵略軍被華野殲滅,戰神粟裕親自指揮!
    八百萬美式裝備軍三年多時間飛灰湮滅,這樣的情況,發生在二戰結束後不久,這樣的事情聽起來匪夷所思,可實際上,這正是我們國家的由來。雖然在整整的歷史上上面的說法比較誇張,比如內部戰爭初期國軍的總兵力為430萬,不過如果加上地方保安團以及鄉紳武裝,說是八百萬其實也誇張不了多少。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抗戰結束,從當初的小米加步槍一直發展到了190萬軍隊的我軍,與擁有了430萬正規軍的敵軍之間的奇蹟般勝利。
  • 曾提出中日戰力3:1定律,岡村寧次中國最後一戰,比戰敗更恥辱
    湘西會戰是中日軍隊為爭奪芷江空軍基地發生的戰役,故又名「芷江作戰」,在抗日戰場上,湘西會戰是最後一次規模較大的會戰,與此同時,湘西會戰還是抗戰戰役中難得一見的富裕仗。芷江的這一戰, 是日軍在中國戰場的又一次傷亡慘重的一戰,也是他們在正面戰場上的最後一次對中國發起的進攻戰。 日軍在此次會戰中傷亡了2.7萬人,其中死亡人數就佔了46%左右,所剩下的日軍為了逃命,丟失了很多武器裝備,如榴彈炮、山炮、迫擊炮,騎兵、步兵丟棄的馬匹、步槍和子彈數不勝數。而且還俘獲了447位日軍,但國軍只陣亡了7817人,與日本相較而言,國軍傷亡的人數真的是一個很小的數字。
  • 日本投降後,那些曾在華夏大地胡作非為的日本軍官,結局如何?
    中日兩國之間的關係怎麼樣?在19世紀40年代以前,中日兩國之間便已接觸了近兩千年。而在這兩千年中,兩國之間雖說也曾有過摩擦,但都屬於小打小鬧,無關大雅。可是,到了19世紀40年代之後,就不一樣了。為什麼呢?
  •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與日本還爆發了一場戰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
    兩淮包著的小城在深夜中開始了最後一站,也是抗日戰爭真正意義上的最後一站「高郵之戰」。明明日本4個月前就投降了,為什麼這支日軍還能在江蘇高郵久待? 1945年的時候,高郵戰役爆發,敵我雙方在歷經7天的交火以後,日軍在我軍猛烈的攻擊當中,逐漸開始潰不成軍,最後這些日偽軍被迫投降。
  • 1945年日本投降後,八路軍還剩多少兵力?真實數據公布
    ——雨果(法)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675,閱讀約2分鐘眾所周知,二戰是由德國,義大利和日本挑起的。在正常戰爭中,德國和日本佔優勢。他們在歐洲和亞洲橫行霸道,犯下了許多不可饒恕的罪行,特別是在中日抗戰中犯下了許多不可饒恕的罪行。正是我軍和人民的勇敢無畏,驅走了侵略者,但犧牲了許多戰士。那麼,日軍投降後,八路軍還剩下多少人呢?。1937年8月22日,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最初改組時有三個師,共約5.2萬人。不久後,這些戰士分批奔赴抗日前線,年底在陝西站穩了腳跟。
  •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日竟還發生了一場戰爭,你知道嗎?
    1945年,隨著廣島和長崎的兩聲巨響,日本終於投降。長達十四年的中國抗日戰爭也隨之結束,但大家都沒想到,雖然天皇舉了白旗,日本最高統帥也表了態,日本軍方也拋棄了所謂的「一億玉碎」計劃,但一部分軍人仍在中國負隅頑抗。中國境內依舊有大量日軍駐留,官方投降是一碼事,士兵遣返又是一回事。
  • 日本投降醫護,對傷員痛下殺手,獨臂將軍對日最後一戰,殲敵500
    進入8月,美軍連續兩次用原子彈轟炸日本。隨後,騰出手來的蘇聯紅軍對日宣戰。8月9日,毛主席發布了《對日寇最後一戰》的聲明。全國民眾都知道,日本的戰敗也已是板上釘釘的事了。聲明發出後不久,我方便決定抽調人手,以晉綏軍區政委林楓為團長,組建前往東北工作的幹部團。此時,正在延安養傷的陳波得知消息,主動要求報名參加。
  • 芷江:一座見證抗戰受降的勝利之城
    75年前,中日雙方曾圍繞這裡展開了一場大規模會戰,會戰以中國軍隊的勝利和日軍的慘敗而結束,從此,中國戰場局勢徹底扭轉。也是在此地,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同中國商定投降事宜並在投降時注意事項備忘錄上簽字。這,就是芷江!這次受降就是著名的「芷江受降」! 最後一戰 芷江縣城東郊,有一座始建於1936年目前仍在使用的機場——芷江機場。
  • 抗戰中多少國軍將領向鬼子投降?
    作者:慎獨 如果說什麼人比抗戰時的鬼子更可氣的話,那麼一定是投降日本人為虎作倀的「二鬼子」,也就是漢奸偽軍。日本在東北可謂苦心經營,一邊駐軍一邊移民,還不斷扶持東北本土勢力做日本的代言人。在這個過程中,不少人見識到日本的先進與強大後,認為中國不可能戰勝日本。 同時,張作霖與日本暗地裡有諸多交流合作,且東北軍中有不少來自日本士官學校。郭松齡反奉以及張作霖身亡後,張學良無力控制東北政界與軍界,不少人與日軍的勾結往來便更為密切。在九一八事變中,一見日本人起事便選擇投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