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最後一戰:粟大將指揮的高郵戰役,共殲敵一萬多人

2020-12-14 歷史八卦社

1945年12月,日本帝國主義已經投降了四個月之久了,各地侵華日軍垂頭喪氣,紛紛向中國軍隊投降。但就在華中解放區腹地的高郵、邵伯等城池內,卻有一股日軍拒絕向人民軍隊繳械。他們與國民黨反動派互相勾結,對我華中軍區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高郵位於華中軍區南部,西鄰京杭運河,南接揚州城,若是想從蘇中進入蘇北,高郵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有著「運河之鎖」的稱號,戰略價值相當重要。日軍盤踞在高郵的兵力是獨立混成96旅兩個營,以及七個團的偽軍。這夥殘敵窩在高郵、邵伯城內負隅頑抗,拒絕向新四軍(華中野戰軍)投降,對於我華中軍區來說,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對於如何對付這股日軍,華中軍區司令員張鼎丞、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政委譚震林的意見非常一致:消滅他們!1945年12月19日,隨著粟裕的一聲令下,華中野戰軍第七、第八兩個縱隊聯合出擊,在粟裕、葉飛、陶勇的指揮下,向高郵、邵伯地區的日偽軍發起了進攻。

粟裕審時度勢,根據敵人的情況做出了部署:由八縱負責攻打高郵,七縱負責攻打邵伯,以及阻擊盤踞在揚州、泰州一帶的國軍的救援。

邵伯的敵人兵力相對薄弱,七縱僅用一天即攻克邵伯。攻下邵伯後,七縱沿著邵伯、丁溝布置防線,完全阻斷了國軍從揚州、泰州救援之路,同時,高郵城內的日偽軍也被切斷了退路,勢已成甕中捉鱉之勢。

高郵日偽軍的抵抗極為激烈,我軍激戰一天,基本肅清了高郵外圍的日偽軍據點,但在高郵東門的淨土寺,卻有日偽軍修築的堅固工事,他們憑藉工事負隅頑抗,給我軍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淨土寺,是一棟七層塔,建於明朝萬曆時期,雖然年久卻未失修。日偽軍在塔上構築工事,居高臨下俯瞰全城,我軍要想攻下來,殊為不易。為了解決淨土寺內敵人,我軍用棉被包裹著桌子匍匐前進,同時用大炮猛轟高塔,雙管齊下終於拿下了這座塔。淨土寺被攻克,高郵城的外圍據點已經全部被我軍拿下。

我軍四面包圍了高郵城,準備對高郵發起總攻擊。總攻反動前,華中軍區司令員張鼎丞親自來到部隊,給戰士們打氣,我軍戰士們鬥志昂揚,就欲將高郵城內的日偽軍一舉消滅。粟裕親涉險境,與八縱司令員陶勇將軍一起,來到高郵城外察看地形,摸清了高郵日偽軍的布防情況,高郵的情形已盡在我軍掌握之中了。

此時的日軍也做出應對,將高郵城牆的守軍全部換成了日軍,試圖做最後的掙扎。總攻發動前,我軍派宣傳隊大打心理攻勢,宣傳隊員們用大喇叭向城內喊話,告訴日軍繳槍不殺,同時放日本民歌引發日軍的思鄉情緒,在我軍的一番輿論攻勢下,日軍的鬥志開始瓦解了。

時機已完全成熟!25日,粟裕一聲令下,我軍向高郵發起了最後的總攻擊。高郵城的城牆極為堅固,若是強行攻擊,我軍勢必要損失不小。為了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粟裕命將士們在城外構築起一座半月形的攻勢,命機槍手們在工事後全力開火,壓制城內日軍的火力,以掩護大部隊攻城。

在我軍的強大攻勢下,城內日偽軍逐漸頂不住了,26日凌晨,我軍從三面破城,一舉攻入了城內。城內日軍看到抵擋不住,豎起白旗向我軍投降,就這樣,經過一周的戰鬥,我軍攻破了高郵城。

日軍為了活命,決定正式向我軍繳械,並舉行投降儀式。26日凌晨四時,華中野戰軍第八縱隊政治部主任韓念龍,代表我軍全體將士,在高郵侵華日軍禮堂接受了日軍的投降,高郵戰役至此徹底結束。

高郵戰役中,我軍共出動第七縱隊、第八縱隊以及高郵獨立團,投入的兵力還是相當大的,此役共擊斃日軍1100人,俘虜900人,擊斃偽軍5000人,俘虜3000人,總殲敵數目超過一萬。在八路軍、新四軍整個抗日戰爭中,若是說單次戰役的話,恐怕沒有一個戰役的戰果能比得上高郵戰役的。粟裕不僅是解放戰爭中的名將,亦是抗日名將!

高郵戰役的勝利,使得國軍佔據高郵,扼守運河,切割解放區的幻想徹底破滅,我蘇皖解放區徹底連成了一片。華中軍區兵強馬壯,對國軍形成了極大的威脅,引起了老蔣的恐慌。很快,老蔣即調兵遣將,進攻華中解放區,粟裕審時度勢,率華中野戰軍打出了蘇中七戰七捷的輝煌勝利,拉開了自己在解放戰爭中常勝將軍的序幕。

感謝您的閱讀,敬請繼續關注。

相關焦點

  • 揚州高郵 抗日最後一戰
    穿過高郵州署,從後門出來就來到了這裡--抗日戰爭最後一役勝利廣場。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位於江蘇省高郵市熙和巷70號,是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是揚州唯一的國家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抗日戰爭最後一役勝利廣場」標識高19.45米,意為1945年中華民族取得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勝利廣場主雕「勝利時刻」便會映入眼帘。據了解,該主雕塑高12.16米, 寓意1945年12月26日高郵城解放。從甬道入口到出口總共設計了14個雕塑單元,有「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變、南京大屠殺等牆體浮雕,象徵中國人民從「九·一八」事變到抗戰勝利1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
  • 高郵之戰,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後一役」!
    1945年12月19日,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親自部署指揮,發動了高郵戰役,用一周時間收復了高郵城。此役成為我黨抗戰史上的經典戰役,高郵成為我軍從日寇手中解放的最後一座城市,也是全國範圍內殲敵最多的縣城之一。絕大多數黨史研究專家將高郵戰役看作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戰。
  • 高郵之戰:粟裕指揮的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戰,城門一破,日軍投降
    高郵之戰:粟裕領導的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戰,城門一破,日軍投降 文/無計讀史 抗日戰爭,中國人打太久了,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中國人太苦了。
  • 抗日戰爭最後一役:高郵戰役——粟裕大將為日軍敲響了喪鐘
    粟裕,開國將軍之首,一生經歷大小戰爭無數,從一個士兵成長為令敵人膽寒的大將,他的一生可謂是一個傳奇,他在21歲就已經擔任戰場指揮官,早在1939年就指揮了水陽鎮伏擊戰、橫山戰鬥、奇襲官陡門等戰鬥,但在這些戰爭中粟裕以配合主力部隊為主,粟裕在這些戰爭中嶄露頭角,日軍投降時粟裕已任華中野戰軍司令員。
  • 解放戰爭中,這3 次戰役讓他最緊張,結果每一次都刷新殲敵記錄
    經歷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人都知道,有位將領號稱戰神,他的名字讓敵人聞風喪膽,就是這樣的一位戰神,他也遇到過讓他緊張的戰役,而且不是一次,是三次,但結果每一次戰役都刷新了他的殲敵紀錄,取得的勝利一次比一次大。此人就是粟將軍。
  • 高郵戰爭: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戰,殲滅日偽軍6千人,俘獲4500人
    導語:高郵戰爭: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戰,殲滅日偽軍6千人,俘獲4500人古代中國原本是一個強盛的國家,康乾盛世更是權力統治的巔峰,但是自清政府閉關鎖國之後,國家開始走向衰落。中國地大物博,國土遼闊,引起了當時許多列強的垂涎,而日本,就是列強中對中國傷害最大的國家,列強侵略,清政府腐敗,於是日本開始大肆侵略我們的國土,抗日戰爭一炮打響。抗日戰爭,是一場耗時長久、傷亡慘重的戰役,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開始,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戰爭長達14年。
  • 抗日戰爭最後一戰,新四軍解放最後一城,取得殲敵近萬的輝煌戰果
    在江蘇高郵熙和巷70號,有一座抗日戰爭最後一役勝利廣場,碑高19.45米,意為1945年中華民族取得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勝利廣場主雕「勝利時刻」便會映入眼帘,據了解,該主雕塑高12.26米,寓意1945年12月26日我新四軍解放的最後一城。
  • 高郵之戰 抗戰「最後一役」
    此役成為我黨抗戰史上的經典戰役,高郵成為我軍從日寇手中解放的最後一座城市,也是全國範圍內殲敵最多的縣城之一。絕大多數黨史研究專家將高郵戰役看作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戰。1945年9月2日,日本籤署投降書後,朱德總司令發布命令,要求人民抗日武裝向附近的日偽軍發出通牒,要求他們向我軍繳械投降。
  • 抗日戰爭最後一戰,天皇投降,為何這支軍隊卻要死戰
    在中國取得全面抗日戰爭勝利的情況下,依舊有一支日軍拒不投降,拼死武裝抵抗。天皇都已經投降了,這支軍隊為何還要做最後的掙扎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中國抗日戰爭最後一役——高郵戰役,以及為什麼會有這場戰役。高郵戰役也被稱為江高戰役,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投降之後,江蘇高郵、泰州、江都等城鎮仍為日偽軍駐守。
  • 今日戰史系列12月19日——抗日戰爭最後一役:高郵戰役
    高郵戰役亦稱高郵邵伯戰役,是我華中野戰軍於1945年12月19日至26日,於江蘇省高郵、邵伯地區發起的城市攻堅戰役。此役殲滅日軍1100餘人、偽軍4000餘人,創造我軍一次戰役殲滅日軍人數最多的紀錄,拔除了殘留在華中解放區中心最後一個日偽軍據點,沉重地打擊了蔣介石利用日偽軍進犯解放區的企圖,牽制了國民黨軍沿津浦路北犯的行動,被史學界稱為抗日戰爭最後一役。
  • 三野為何實力最強殲敵最多?看看陳元帥手下十大虎將有多牛!
    抗戰後不久,陳元帥遇到了此後10多年的搭檔,驍勇善戰的粟裕大將。 1927年,粟裕還是學生兵的時候,趕到南昌參加起義。此後南下作戰時頭部中彈,經戰友幫助,才趕上隊伍。粟裕回憶,南下剩餘部隊集合時,是陳毅第一次同全體軍人見面。他以堅強的意志震動了大家並贏得欽佩。剩下的千餘人跟隨著他和朱老總,戰勝了食不果腹且冬天還穿單衣的惡劣環境,走向與毛主席會師的道路。
  • 高郵戰役:這是最後一場戰役,但是很少有人知道
    從日本在東北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了打響中國抗戰的第一槍,再到「盧溝橋事變」揭開了全國性抗日戰爭的帷幕,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公布無條件投降,我國經歷了長達14年的艱難抗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在歷史上最傑出的保家衛國的戰爭,是全球反法西斯戰事的關鍵組成部分。可是非常少有人了解在日本公布無條件投降後,我國跟日本還暴發了一場戰役,這就是高郵戰役。
  • 抗日結束後,日軍想捲土重來,中日之間的最後一戰,知道的人不多
    在那之後,中日還爆發了一場不為人知的戰役,這場戰役的名字叫做高郵之戰。抗日結束後,日軍還想捲土重來,中日之間的最後一戰,知道的人不多。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之後,其實還有很多日軍不甘心,想繼續頑抗下去;為此在國軍和各種勢力的挑撥之下,二戰後中日還發動一場不為人知的戰役,那就是高郵之戰。
  • 分兵後,華野編成四大兵團,哪個殲敵最多
    好在我軍統帥陳老總、粟大將有非常出色的指揮才能,經常能迅速抓住國軍弱點予以痛殲:宿北戰役殲滅整69師,魯南戰役殲滅整26師、整51師和第一快速縱隊,萊蕪戰役殲滅46、73軍,孟良崮戰役殲滅整74師。
  • 解放戰爭十大經典戰役,我軍五大軍事家,分別指揮了哪些?
    戰役成果:殲敵整編第29軍、兩個整編師共五個旅。斃傷敵7523人、俘敵21962人。我軍傷亡5404人。戰役亮點:1、西北野戰軍最精彩一戰;2、圍城打援,雙獲豐收;3、西野從一次殲敵1個旅飛躍到5個旅;4、西北戰場從內線作戰到主動出擊轉折一戰。
  • 不是8月15,這才是抗日最後一戰,日軍死傷上千,很多人都不知道
    然而事實上,8月15日對我國來說不是結束,我國抗日的最後一戰還在這之後,當時日軍死傷上千,很多人都不知道。而這場戰役,就是高郵戰役,也被稱作江高戰役。在1945年12月19日,高郵戰役徹底打響。而這場戰爭是由我國華中野戰司令員粟裕親自部署並指揮的,這也是我國最後的一場抗日戰爭。就在日本所有軍隊都準備投降的時候,盤踞在我國高郵古城的一股日軍,依然沒有放下武器。
  •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日雙方還爆發了一場戰役,為何知道的人卻少?
    所以最後這場戰役幾乎一一邊倒的態勢發展,最終以清廷戰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清朝政府迫於壓力之下,於1895年4月17日籤訂了《馬關條約》。使日本獲得了巨大的利益,更刺激了其侵略的野心。
  • 豫東戰役前,主席為何電令「已調中原局的陳毅不參與戰役指揮」?
    5月21日,中央軍委來電明確:粟裕全權指揮第一、三、四、六、八及十一縱隊之作戰,並指揮許、譚在津浦線上之配合作戰。豫東戰役前又明確:粟裕為華野前線總指揮。 豫東戰役前,中央專門電令明確:陳毅不參與豫東戰役指揮。實際上,電告華野上下:華野全軍必須服從粟裕指揮。
  • 石牌戰役殲敵遠超平型關大捷,為何卻不為人知?金一南:正視歷史
    平型關大捷發生在1937年9月25日,當時我八路軍第115師,在聶帥和林帥的指揮下,於平型關地區阻擊日軍,並且憑藉著地形優勢取得了殲敵1000餘人的重大勝利。同時這場戰役還極大地鼓舞了我全軍上下將士們的信心。然而,對於平型關大捷被選入教科書一事,也有很多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