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的最後一役,日本投降後,此地日軍仍抵抗了四個月

2020-12-22 多邊形的歷史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宣讀了《終戰詔書》,這標誌著日本徹底投降。這個詔書宣讀之後,在世界各地的日軍都放下了武器,開始了投降。當然,也包括在我國的日軍。當時在我國的日軍絕大多數都接受各個地方的投降,不過也有例外的。有個地方在裕仁宣布投降之後,仍舊堅不投降。而且和我國軍隊進行了激烈的鬥爭。

1945年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在我國的日軍基本上都投降了,不過有一個地方例外,這個地方就是高郵。很多人覺得投降的命令傳到所有地方也要時間,高郵的日軍投降晚也容易理解。不過這個地方並不是說不知道投降詔書,而是知道了,根本不遵守。因為都到了1945年的12月份,這個地方的日軍仍舊在抵抗。這時候距離日本投降已經四個多月了。

高郵城地處京杭大運河東岸,南控揚州,北扼兩淮,是蘇中連接蘇北的水陸交通要道,被稱為「運河大門的鐵鎖」,素為兵家必爭之地。日軍在這裡修建了很多工事,再加上這裡背山靠水,所以很難攻打。所以最初的時候,大家並不沒有攻打。不過時間久了之後,我國軍隊決定攻打這裡。畢竟這裡的日軍太冥頑不靈了。

1945年12月19日晚7點,新四軍在南北40公裡、東西20公裡的戰場上同時發起攻勢。指揮這場戰鬥的是粟裕將軍。這場戰爭從19日開始,經過一星期的激烈戰鬥,到12月26日凌晨,日軍和偽軍才投降。根據統計,新四軍就殲滅日軍1100餘人,生俘近900人;殲滅偽軍5000餘人,生俘3500餘人;繳獲各種炮60餘門、槍枝4308支,軍用品無數,戰績居華中抗日戰爭之最。

這場戰役被稱為抗戰最後一役。畢竟這是在日本投降之後發生的戰役。不得不說,這裡的日軍確實冥頑不靈。落得這種下場也是咎由自取。

相關焦點

  • 抗日戰爭最後一戰,天皇投降,為何這支軍隊卻要死戰
    在中國取得全面抗日戰爭勝利的情況下,依舊有一支日軍拒不投降,拼死武裝抵抗。天皇都已經投降了,這支軍隊為何還要做最後的掙扎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中國抗日戰爭最後一役——高郵戰役,以及為什麼會有這場戰役。高郵戰役也被稱為江高戰役,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投降之後,江蘇高郵、泰州、江都等城鎮仍為日偽軍駐守。
  • 抗日戰爭最後一役:高郵戰役——粟裕大將為日軍敲響了喪鐘
    粟裕,開國將軍之首,一生經歷大小戰爭無數,從一個士兵成長為令敵人膽寒的大將,他的一生可謂是一個傳奇,他在21歲就已經擔任戰場指揮官,早在1939年就指揮了水陽鎮伏擊戰、橫山戰鬥、奇襲官陡門等戰鬥,但在這些戰爭中粟裕以配合主力部隊為主,粟裕在這些戰爭中嶄露頭角,日軍投降時粟裕已任華中野戰軍司令員。
  • 日本宣布投降後,這裡竟然還在有日軍抵抗,最後被蘇軍殲滅
    引言:1945年8月8日蘇聯紅軍對日本宣戰,然侯對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起了進攻,日本關東軍在火力極其強大的蘇軍裝甲部隊的進攻下頃刻間土崩瓦解,將幾十萬駐守在我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連根拔起。直到日本宣布投降之後,關東軍徹底放棄了抵抗,向蘇聯紅軍繳械投降。
  • 高郵之戰:粟裕指揮的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戰,城門一破,日軍投降
    高郵之戰:粟裕領導的抗日戰爭中的最後一戰,城門一破,日軍投降 文/無計讀史 抗日戰爭,中國人打太久了,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中國人太苦了。
  • 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後,日軍仍負隅頑抗,和我軍爆發了最後一場戰役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通過廣播向全日本宣布接波茨坦公告,無條件投降,結束這場持續了數年的戰爭。9月2日,標誌著二戰結束的日本投降的籤字儀式,在密蘇裡號的主甲板上舉行。日本的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政府和天皇,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日軍大本營在投降書籤了字。
  • 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此地日軍仍頑抗到底,粟裕大將:全部消滅
    1931年,918事變爆發,日軍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經過中國軍民14年的奮勇抗戰,日本天皇終於在1945年八月十五宣布無條件投降,這一天,中國軍民歡欣鼓舞,男女老少湧到街頭,喜笑顏開,14年的艱苦付出,終於迎來了勝利的凱歌,這是中國近代第1次擊敗外國侵略者,一血百年恥辱。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此地日軍仍頑抗到底,粟裕大將:全部消滅。
  • 高郵之戰,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後一役」!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並於9月2日籤署投降書,這意味著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但是,這並不代表著戰事的完全平息。此役成為我黨抗戰史上的經典戰役,高郵成為我軍從日寇手中解放的最後一座城市,也是全國範圍內殲敵最多的縣城之一。絕大多數黨史研究專家將高郵戰役看作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戰。1945年9月2日,日本籤署投降書後,朱德總司令發布命令,要求人民抗日武裝向附近的日偽軍發出通牒,要求他們向我軍繳械投降。
  • 二戰日本投降後,中日雙方還爆發了「最後一戰」,但知道的人很少
    眾所周知,1945年8月15日,在日本天皇通過無線電宣布無條件投降後,留在海外戰場的日本軍隊喪失了戰鬥意志,開始向附近的敵人投降。 事實上,日本軍隊早就厭倦了這場戰爭,大多數人內心的想法是放下武器,回到自己的國家與家人團聚。然而,總有一小部分人仍然雄心勃勃,紮根於堡壘中,希望繼續抵抗。
  • 抗日戰爭最後一場大型戰役:此地已落入日軍手裡,湯恩伯出了妙招
    抗日戰爭最後一場大型戰役:此地已落入日軍手裡,湯恩伯出妙招文/無計讀史時至1945年,日本深陷人民戰爭的泥潭而無法自拔,大平洋戰爭的失利,資源的缺乏,國力的衰落,日本軍隊的頹勢已經暴露無遺。可日本軍隊在二戰時期深受武士道的影響,他們極其瘋狂。即使自知失敗將至,也要最後再瘋狂一把。今天我們所講述的故事便是抗日戰爭中最後一場大型戰役的開端:武陽戰役。01 始1945年4月27日,日軍進攻武陽。
  • 抗日戰爭最後一戰,新四軍解放最後一城,取得殲敵近萬的輝煌戰果
    在江蘇高郵熙和巷70號,有一座抗日戰爭最後一役勝利廣場,碑高19.45米,意為1945年中華民族取得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勝利廣場主雕「勝利時刻」便會映入眼帘,據了解,該主雕塑高12.26米,寓意1945年12月26日我新四軍解放的最後一城。
  • 今日戰史系列12月19日——抗日戰爭最後一役:高郵戰役
    此役殲滅日軍1100餘人、偽軍4000餘人,創造我軍一次戰役殲滅日軍人數最多的紀錄,拔除了殘留在華中解放區中心最後一個日偽軍據點,沉重地打擊了蔣介石利用日偽軍進犯解放區的企圖,牽制了國民黨軍沿津浦路北犯的行動,被史學界稱為抗日戰爭最後一役。
  • 二戰日本投降後,此地發生暴動,民眾亂棍打死近10000名日軍!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就開始了對我國東北地區的大肆侵略,史稱「九一八事變」。1937年又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還製造了令人髮指的南京大屠殺! 當時日本不僅對我國發動了侵略,還對東南亞各國下了手,新加坡就是其中之一。
  •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和日本還爆發了一場大戰,很多人卻不知道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進入了一段短暫的和平時期,並且就在這段歷史時期當中,中國和日本還爆發了一場大戰,也正是這場戰爭,徹底為中日戰爭劃上了句點,徹底磨滅了日本侵略者的野心,提及這場戰爭
  • 日本投降4個月後,這支日軍仍霸佔中國一縣城,還有五千偽軍追隨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在中國戰場上,直到9月9日,侵華日軍總司令才向南京國民政府正式遞交投降書,軍隊也隨之向中國軍隊投降,但在一個縣城就有這樣一支日軍,一直負隅頑抗四個多月。
  • 閻錫山是岡村寧次學生,日軍投降後,閻錫山竟收買日軍圍剿解放軍
    此前,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在月初得知日本即將投降的消息時,表示不希望投降,因為日軍在中國的建制相對完整,仍然具有很強的作戰能力。當時,日軍在華高層很多人與岡村寧次想法一樣拒絕投降。8月14日,岡村寧次上奏日本昭和天皇,要求拒絕發布投降詔書,請求在中國繼續進行抵抗作戰。日本國內的很多人也抱持抵抗到底的想法。
  • 日本宣布投降後,長白山兩萬日軍拒不投降,至今還沒有發現蹤跡
    日本一直覬覦著中國這片土地,先前都已經侵略過中國好幾次,只是在二戰是奔著滅國去,所以抗日戰爭是中國不得不打的一場戰爭,中國軍人頑強的和日軍打了14年,才把這些無恥的侵略軍趕走。日本在發動侵華戰爭之前,就已經做好了精密的部署,把地理位置優越的東北作為了突破口,並且以雷霆之勢拿下後就派了重兵駐守。
  • 這是二戰中日最後一戰,26萬大軍集結湘西,超過3萬日軍葬身此地
    尤其在二戰中,中國也被席捲進這場世界大戰,面對日本的侵略,中國人民在實力懸殊的境況下,抗日戰爭打了足足八年,之後才以日本投降而結束。 ,幾萬人死傷根本傷不到他們,而我們,沒有先進的武器,沒有訓練有素的精兵,即使人數眾多,但是也抵擋不了日軍的攻擊,最後死傷幾十萬人,這一差距,最終導致淞滬會戰以我們慘敗而結束。
  • 抗日戰爭結束後,中日竟還發生了一場戰爭,你知道嗎?
    1945年,隨著廣島和長崎的兩聲巨響,日本終於投降。長達十四年的中國抗日戰爭也隨之結束,但大家都沒想到,雖然天皇舉了白旗,日本最高統帥也表了態,日本軍方也拋棄了所謂的「一億玉碎」計劃,但一部分軍人仍在中國負隅頑抗。中國境內依舊有大量日軍駐留,官方投降是一碼事,士兵遣返又是一回事。
  • 日本投降後,10萬日本女性遺留東北,為何日本人不願提及?
    當日本全面撤出中國的時候,卻在東北三省留下了十萬日本女人沒有帶走,那麼這些女人留在中國後都去了哪裡呢?為什麼日本人不願提及呢?一、東北三省淪陷1931年,日本為了找到侵略中國的藉口,自導自演了柳條湖事件,因為發生在9月18日,所以又稱9.18事變。日本以柳條湖事件為藉口,炮轟瀋陽北大營。
  • 解放軍炮擊日軍:日本投降4年後,中國境內為何還有日軍身影?
    1949年,距離日本投降過去了整整4年。太原城郊的解放軍炮兵突然開火,一發發炮彈落到了「日軍」陣地上。緊接著,解放軍官兵手持鋼槍,向「日軍」展開總攻。最終,日軍「全軍覆沒」,其指揮官被解放軍俘虜。在日本投降4年後,為何中國大地上還有日本官兵活動的身影,這支「日軍」到底有什麼來歷?提到太原日軍,我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山西王閻錫山。閻錫山主政山西38年,其成為「政治不倒翁」的秘訣就是「實用主義」。誰對他有利,他就利用誰。抗戰時期,日軍入侵山西威脅到閻錫山統治,他的部隊就和中央軍和八路軍一起抗戰。1945年8月後,他就用日本官兵維持他在山西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