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識|古文運動

2021-02-07 古典文學與詩詞

古典文學與詩詞

獨具一格的古典文學公眾號

|古典文學|詩詞|古文|國學|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千裡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裡稱也。

馬之千裡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裡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裡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裡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韓愈《馬說》


古文同駢文相對。先秦兩漢時期的散文,形式不拘一格,內容豐富成就極高。而到了南北朝時,駢文盛行,推崇聲律、辭藻、排偶,內容空洞。

唐朝中期,韓愈等人舉起「復古」的旗幟,提倡學古文,習古道,以此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和儒家思想。這主張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持和社會上的廣泛反應,逐漸形成了群眾性的鬥爭浪潮,壓倒了駢文,形成一次影響深遠的「運動」。

韓、柳主張「以古明道」,復古尊儒,還總結了一系列完備的古文創作理論,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古文佳作。

到了北宋時期,以歐陽修為代表的一些文人,極力推崇韓、柳,掀起一次新的古文運動。一面反對晚唐以來的不良文風;一面提倡繼承韓愈的道統和文統,強調文道統一,道先於文的觀點,寫了大量平易自然、有血有肉的散文,共同掃清了綺靡晦澀的文風,使散文走上了平易暢達、反映現實生活的道路。

人們把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曾鞏、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共稱為「唐宋八大家」,把唐代和宋代的兩次古文運動稱之為「唐宋古文運動」。唐宋古文運動取得的成就,大大促進了我國古代文學的進步。

『獨具一格的古詩詞公眾號,領略古典文學之美』

古文|唐詩宋詞|國學經典|古代風俗

品一首詩詞,與古人邂逅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唐宋古文運動的文學維度
    《唐宋八大家類選》「古文運動」這個詞是中國現代文學史敘述的一個建構,在「五四」之前是沒有的。最早公開見於1923年4月《小說月報》,胡適致顧頡剛函:「大運動是有意的;如穆修、尹洙、石介、歐陽修的古文運動,是對於楊億派的一種有意的革命;大傾向是無意的,是自然的,當從民間文學白話文學裡去觀察。」
  • 唐宋古文運動本質是復興傳統文化
    韓愈以繼承、復興儒學道統為己任,先是從改變文壇文風開始,反對脫離現實的六朝駢文,提倡古文運動,力圖使文章以道貫之,恢復儒家傳統。" 道 " 是目的," 文 " 是手段。" 為什麼韓愈提倡古文?先秦兩漢、諸子百家、儒家經典,全是古文寫的,想要懂得源頭文字就要懂古文。"
  • 唐朝反佛背後的古文運動
    儘管唐朝近體文無限止地趨於發達,但夏侯湛蘇綽以來的古文運動,依然起著對抗作用,未曾停止。這種與近體文對抗的古文運動,從唐初開始時,便和儒家據經義反佛教的反佛運動相結合,比夏侯湛蘇綽仿效經文語調反近體文,方式大有改進。佛教徒採取各種方法宣揚教義,例如用俗講變文等形式,都起有很大影響。不管俗講變文起於何時,在唐初傅奕用比較接近口語的古文反對佛教,應該說是傅奕的卓識。
  • 文史知識 | ​洪沉:說「餅」
    ——本文刊於《文史知識》1981年第4期「文化史知識」欄目感謝您對本刊的厚愛,2021《文史知識》繼續貼心陪伴您,忙碌中別忘了訂閱哦:一、去往郵局徵訂,郵發代號2-271。二、諮詢伯鴻書店購買,聯繫電話:010-63458912、010-63265380。
  • 文史知識 | 張慶​:宋代的簪花習俗
    ——本文刊於《文史知識》 1992年第5期「文化史知識」欄目  感謝您對本刊的厚愛,2020《文史知識》繼續貼心陪伴您,忙碌中別忘了訂閱哦:一、去往郵局徵訂,郵發代號2-271。二、諮詢伯鴻書店購買,聯繫電話:010-63458912、010-63265380。
  • 淺談由唐朝時期掀起的「古文運動」
    到了唐憲宗元和時期,又得柳宗元的大力支持,古文的業績更著,影響更大。從貞元到元和的二三十年間,古文曾成為一時文壇的主要風尚,這就是文學史上所謂的「古文運動」。但是這個運動,並非突如其來,而是有其發展過程的。散文的駢儷化,原是兩漢以來散文和辭賦發展的結果。六朝時代,士族文人以駢辭儷句掩蓋他們生活內容的空虛,駢文逐漸成為文壇的統治形式。但在駢文鼎盛的同時,也就萌發了對立的復古思想。
  • 「之乎者也」:古文的前世今生
    文/四季文史據教育部新課改要求,新編普通高中語文教材當中,原標準「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推薦篇目數量也從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而且初中、小學的古文篇目也在呈逐年遞增的趨勢。
  • 【二輪論述】——原因類(唐代古文運動)
    試答唐代古文運動興起的背景。
  • 新古文運動,唐代知名大V們的文化自覺,我們要留給歷史什麼?
    另一方面,文章是知識份子心中大道的體現,新古文運動是對儒家社會主流思想的再肯定,是安史之亂後文化界的反思。新古文運動表明了知名大V們憂國憂民的情懷,在政治活動被高度束縛的封建王朝,他是文人情操的體現。文學,只是一個聲音,人們更在意的這個聲音背後的思想,韓愈,柳宗元對儒家傳統思想的再宣傳,是古文運動背後深刻的原因,這樣的思想在中晚唐藩鎮割據,節度使橫行的大環境下,是皇帝樂於見到的,這可能也是古文運動推行的非常順利的原因之一。
  • 吃人的北宋古文運動先驅
    響箭衝上千尺的雲霄 天地間無風顯得響箭的聲音更加響亮數百個有著碧綠眼珠的胡騎紛紛提著帶金勒向雲端看去 詩寫的是邊塞上一瞬間的情景 柳開在宋初以恢復韓柳的古文傳統為己任反對五代浮豔文風 標舉文統和道統 主張文道合一 為宋代古文運動倡導者 柳開的理論是後來歐陽修詩文革新運動的先聲 他的古文理論打擊了宋初浮糜的文風 他主張文字要宣傳孔孟之道 作文要有助於封建教化 提倡古文 反對北宋初的浮靡文風 柳開(947~1000) 字仲塗 號東郊野夫 補亡先生北宋文學家973年(開寶六年)進士 楷書四大家之一柳公權的五世孫
  • 【經典論述】——試答唐代古文運動興起的背景
    試答唐代古文運動興起的背景。
  • 古文運動與韓愈的理論主張、散文創作之間的關係
    導語:古文運動發軔於陳子昂,於安史之亂時期開始醞釀,代表人物是韓愈與柳宗元,古文運動主張重道輕文,強調文章的教化作用,倡導學習陳子昂的古文創作。柳宗元韓愈的創作在一定程度上實踐了古文運動的理論主張,韓愈的詩歌風格主要為奇崛,是繼承了杜甫與陳子昂的特點之後所形成的獨特風格。
  • 雜談歐陽修:文如其人,他是北宋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和踐行者
    這樣刻苦用功的學習經歷,讓他在小小年紀就已經掌握了好多的知識,而且養成了極強的背誦能力。有一次,他在當地一戶李姓人家偶然發現一本破舊的《昌黎先生(韓愈)文集》,如獲珍寶,就向人家求藉此書。主人一看這個十歲的小孩子就這麼好學,就把這本書送給了歐陽修。
  • 唐宋八大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先秦兩漢散文的再崛起
    唐宋八大家:唐朝的韓愈、柳宗元,北宋的歐陽修、蘇洵、蘇轍、蘇軾、王安石和曾鞏,這八人皆是著名的散文作家,也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踐行者。事實上,「唐宋八大家」一詞乃明代古文家茅坤提出,為世人所接受。對於唐宋時期的人來說,「古文」是指先秦兩漢時期的散文,以散行單句為主流,形式不拘一格,是用於反映現實生活表達文人騷客的理想,「無韻之離騷」便是先秦古文代表。而時間一轉來到了魏晉南北朝,駢文開始盛行,以四六字句為主,講求對仗。
  • 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蕭穎士
    唐代散文家,與李華齊名,並稱「蕭李」,並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先驅。  蕭穎士為南朝梁宗室的後裔,世為官宦之家,因而較有條件受到良好的教育。史載,他自幼聰穎好學,過目成誦,四歲能文,10歲補太學生,19歲即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年)舉進士,對策第一。天寶初年,補秘書正字,奉使至趙衛間搜求遺書,久未復命,被劾免官。後召為集賢校理,因不肯諂事宰相李林甫,受其排斥,出為廣陵參軍事。
  • 文史知識 | 沈懿軒:中國古代民間治牙「妙法」:「捉牙蟲」
    (作者單位:寧波大學人文與傳媒學院)               ——本文刊於《文史知識》 2012年第8期「文化史知識」欄目 感謝您對本刊的厚愛,2020《文史知識》繼續貼心陪伴您,忙碌中別忘了訂閱哦:一、去往郵局徵訂,郵發代號2-271。
  • 韓愈對後世影響深遠,所倡導的古文運動開闢了新的文學世界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可見,韓愈在當時文學地位真的很高。唐宋八大家:柳宗元,曾鞏,王安石,歐陽修,蘇軾,蘇轍,蘇洵,韓愈。不僅如此,韓愈和柳宗元,蘇軾,歐陽修合稱為「千古文章四大家」。
  • 在家陪孩子研讀一段《注音詳解古文觀止》吧!
    除了收集了歷代膾炙人口的名篇之外,它還蘊含著豐富的歷史知識、人生經驗和哲理大義。但是,想把這本書學好學透,並不容易。每句話語中都有不少生僻漢字,每行文字裡都有龐雜的文史典故,每篇文章裡都有錯綜的人物關係。
  • 柳宗元在「古文運動」中有著怎樣的作用,他的散文有著怎樣的特點
    「唐宋八大家」中的前兩位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倆都是唐代人,而且兩人都是中唐文壇上「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們倡導的文學革新,其實就是散文復興運動,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個名詞,歷史上也稱稱「古文運動」。柳宗元也提出過重要的古文理論,但主要的是以他典範的古文創作參加和領導「古文運動」的。由於他長期謫居邊遠地區,在領導「古文運動」方面雖不及韓愈,但就他的作品所達到的思想高度和藝術成就來說,又是韓愈所不及的。
  • 延續兩個朝代人的努力 為抑制「浮華」的唐宋古文運動
    唐代古文運動的鋪墊復興新古文,應該有一個依託體。當時名家的名作都普遍存在辭藻過於華麗,說了一大堆,什麼都沒有說準。比如唐代的皇帝唐太宗的文章也有浮華的影子。舉個例子,李世民作的《威鳳賦》中晨遊紫霧,夕飲玄霜。資長風以舉翰,戾天衢而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