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攀新高!全球負收益債券規模達到創紀錄的17萬億美元

2020-12-11 手機鳳凰網

本文源自 環球外匯,作者:瀟湘。

財政刺激押注的縮減和資產購買計劃的新動力,正使投資者再次蜂擁購買主權債券,使全球負收益債券存量達到了創紀錄水平。

媒體巴克萊全球負收益債券指數的市值周四升至17.05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得益於2020年為應對衛生事件影響而進行的一系列全球發行,負收益債券在全球債務總額中的佔有率攀升至26%,但仍略低於去年達到的30%。

由於交易員降低了對統一一致的民主黨政府治理下大規模財政支出計劃的預期,美國國債上漲,助長了近期全球債券的上漲。

美國債券交易員已從大量空倉轉向加碼長期美債,從初步未平倉頭寸數據中可看出市場態度的反轉。30年期美債期貨合約增加了12436份,是至少9月以來的最大增幅。大多數美債合約都迎來新的下注。

此前基於民主黨會推動出臺大規模刺激計劃的預期,市場預計收益率將會飆升,但如今遭到國會可能分屬兩黨的痛擊。許多交易員原本做好長期債券下跌的準備,如今這些押注的解除助推了市場的漲勢。

「美聯儲將保持寬鬆,而在財政刺激計劃減少的情況下,甚至或許會持續更長時間,」施洛德的美國固定收益部門負責人Lisa Hornby表示。「在全球低收益率的背景下,這種情形應有利於美國固定收益市場。」

同時,英國央行和澳洲聯儲本周宣布了擴大債券購買的計劃,或預示著新一輪全球寬鬆浪潮的到來,加劇了全球債券收益率的跌勢。

英國央行周四宣布將資產購買總規模增加1500億英鎊至8950億英鎊,高於市場預期。該行表示,如果市場惡化,英國央行準備好再次提高量化寬鬆。

澳洲聯儲周二則將基準利率由0.25%下調至0.1%,同時將3年期國債收益率目標下調至0.1%。在調整利率的同時,澳洲聯儲宣布實施新一輪QE計劃,規模為1000億澳元。

此外,鑑於歐元和日元計價的負收益率債券規模很大,美元下跌可能也無形中放大了這種趨勢。媒體美元即期匯率指數周四下跌至兩年多來最低。

(編輯:趙錦彬)

相關焦點

  • 美國高評級債券今年發行量達1.342萬億美元 創紀錄新高
    美國今年的投資級企業債發行量周一達到創紀錄的1.342萬億美元,在不到八個月的時間裡超過了2017年的全年總和。美聯儲採取前所未有的措施來增強市場流動性,似乎刺激了投資者無休止的投資欲望。
  • 全球股市市值有史以來第一次超過100萬億美元
    今年全球股市市值超100萬億美元,這是歷史上從未見過的水平。  全球債券市場的價值也達到創紀錄的新高,超過66萬億美元,全球流動性自3月觸底以來增加了14萬億美元,這使全球債券和股票市場增加了驚人的50萬億美元(股票約40萬億美元,債券約10萬億美元)。
  • 1.8萬億美元債券將湧入市場 美國國債連續七年正回報面臨風險
    在美國第一大銀行摩根大通看來,最重要的是,2021年投資者將必須消化更多的附息債券,如果將美聯儲的買入也考慮之內,淨規模將達到1.84萬億美元。這個規模將是史無前例的,與今年相比也將是一個驚人的轉變。根據摩根大通的計算,長期國債市場今年淨髮行規模為負的4410億美元。
  • 全球主權債券過剩規模高達1萬億美元 央行需求相形見絀
    來源:金融界網站儘管世界各國央行正在迅速且狂暴地購買債務,但是未來數月內仍將有數額高達1萬億美元的主權債券在努力尋找買家。 各國政府為應對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嚴重衝擊,世界各國政府紛紛發行大量新債券,數額之大或讓央們的購買需求相形見絀。
  • 6314億美元!全球公司債券發行額創歷史新高!這對世界GDP意味什麼?
    王爺說財經導讀:據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全球企業債券的發行額到達6314億美元,創歷史新高。那麼為何各大公司都在大量發行債券、募集資金呢?背後有何緣由?此外,如此大規模的發債,這對於全球GDP又意味什麼?全球疫情衝擊下,各大企業正在通過增發公司債來募集資金。
  • 中國主權債成全球避風港 外資持有規模創紀錄
     經濟日報12月9日報導 :據彭博新聞社網站12月7日報導,今年由於各主要經濟體的決策者採取極端激進的刺激措施,壓低收益率並使得貨幣貶值,中國主權債券的吸引力顯現出來。在美國長期國債收益率領跌的情況下,根據中國債券信息網公布的數據,外國持有的中國債券規模激增至創紀錄的1.79萬億元人民幣。
  • 海外財經媒體焦點:歐洲債券發行額以創紀錄速度突破萬億歐元
    財聯社6月10日訊,隔夜,海外市場聚焦全球經濟以及公司動態。全球經濟方面,歐洲債券發行額今年以史上最快速度突破萬億歐元大關;美國勞工部長反對延長因疫情發放的600美元額外失業救濟金;美國小企業樂觀情緒創2017年以來最大升幅;IATA:全球航空業虧損額今年料將達到創紀錄的840億美元。
  • 全球資本市場「過山車」 誰是最佳「寵兒」?
    儘管今年全球經濟創下二戰結束以來的最大萎縮幅度,但衡量全球股市表現的MSCI明晟全球指數有望創紀錄高位。美國三大股指在12月連續創下歷史新高,道指突破30000點大關。疫情封鎖給科技公司帶來增長機會,在美股市場佔據大比重的美國科技巨頭,今年股價達到了史無前例的高度。除了美股,亞太多國股市今年也創下歷史新高。
  • 獨家翻譯 | 4650億美元!2019年全球可持續性發展債務發行規模大幅...
    國際太陽能光伏網訊:2019年,可持續發展債務發行規模創下新紀錄,全球總額達到了4650億美元,較2018年的2614億美元大幅增長了78%。  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收集的全面可持續債務領域的最新數據,去年,可持續債務的歷史性累積發行突破了1萬億美元大關,截止2019年12月31日達到1.17萬億美元。
  • ETF行業迎創紀錄的資金流入 全球ETF資產突破8萬億美元大關
    來源:中國基金報突破8萬億美元大關!歷史新高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投資者已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投入逾4.6萬億美元的資金,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並沒有打斷這段趨勢,反而加速了資金的流入。 2020年,全球ETF的新增資金規模增長逾三分之一,創紀錄的資金淨流入將全球ETF資產推高至8萬億美元的歷史最高水平。
  • 美國36天放水14萬億,人民幣的空頭開始潰散,萬億美元或將流入中國
    比如,自今年三月份以來,美國財政部和美聯儲在短短的36個工作日內,創紀錄的宣布向市場投放總額達超14萬億美元的基礎貨幣流動性和經濟刺激方案的背景下變得更明確。而正當全球多國還在為原油供應鏈和油價而爭論之際,全球萬億資金正在持續湧入中國市場,瑞銀在8月23日表示,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市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因為,中國GDP佔全球GDP的比重逐年提高。
  • 新興市場債券熱潮無法擋
    來源:參考消息【路透社倫敦12月17日電】圍繞新冠疫苗問世的興奮情緒,為新興市場債券的熱潮繼續加油。這股熱潮已打破所有過往紀錄,而且毫無降溫跡象。疫苗研發取得進展、美國大選塵埃落定、全球的負收益率債券高達15萬億美元(多數來自發達國家),在此情況下,只要是收益率仍為正值的資產工具,幾乎一律獲得追捧。難怪,連債券信用評級最差國家之一的寮國,這周也能順利發行一檔指標債。而在短短約一周時間內換了三任總統的秘魯,也成功發行了一檔100年期的債券。
  • 渣打銀行:今年或有1.3-1.5萬億元外資流入中國債市
    報告指出,在發達經濟體央行持續量化寬鬆,中國國債相對發達經濟體國債利差創下新高,中國國債繼續納入國際指數,以及人民幣樂觀前景等積極因素推動下,外資流入中國債市規模在2020年達到約1萬億元之後,有望於2021年增加至1.3-1.5萬億元的歷史新高。渣打銀行認為,2021年底外資持有中國在岸債券規模,或由2020年11月底的3.1萬億元升至4.5-4.7萬億元。
  • 1.79萬億元!中國債券成「香餑餑」是什麼讓外資買買買
    今年,中國經濟快速企穩復甦,而各主要經濟體資產收益率卻在下降,這讓中國債券市場成為外資的「避風港」。根據中國債券信息網發布的數據,在美國國債收益率領跌的情況下,外資持有的中國國債已飆升至創紀錄的1.79萬億元。另一組數據顯示,11月境外機構債券託管面額為27663.36億元,同比大漲47.88%。
  • 「墮落天使」數量創4年多新高 美聯儲託底引發飆漲行情
    標普全球評級信用研究全球首席亞歷山大表示。分析人士稱,評級機構在進行評級調整時主要會考慮發行人的債務槓桿率等信貸指標、再融資能力、流動性及短期內到期債務狀況等。富達估計,今年約有2150億美元美國企業債或失去投資級評級,其中能源類企業債風險最大。日前有機構統計,目前美國垃圾債市場規模已達到1.3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如果經濟繼續下行,逾4萬億美元的BBB級企業債將成為「墮落天使」湧現的重災區。高盛預估,接下來半年會有逾5000億美元投資級債券被降級為垃圾債。
  • 2018年全球電子商務規模達到25.6萬億美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日內瓦電 (記者 楊海泉)聯合國貿發會議4月27日發布《聯合國貿發會議2018年全球電子商務評估報告》稱,全球電子商務規模達到25.6萬億美元,面向消費者的電子商務銷售和跨境採購快速增長。
  • 美國M2的創紀錄增長推動股市復甦,市場避免了大衰退式災難
    來源:市值風雲作者 | 二餅流程編輯 | 小白八月,以美元計價的高收益債券發行規模已經創下歷史新高。從1-2月不可持續的月平均值620億美元,衰退至3月的60億美元,此後4-6月,以美元計價的高收益債券發行規模平均每月至少為460億美元。2020年的前八個月,高收益債券發行規模將達到3580億美元,至少同比增長32%。將輕鬆超過上一次高收益債券發行規模的歷史高點,即2017年1-8月的2900億美元。
  • 新冠疫情下全球企業今年恐發超1萬億美元新債
    財聯社(上海,編輯 黃君芝)訊,管理逾3600億美元的美國大型投資管理公司駿利亨德森(Janus Henderson)最新發布的一項對全球900家企業的調查研究顯示,為籌集資金抵禦新冠疫情衝擊,2020年全球各地的公司將發行多達1萬億美元的新債務。
  • 金研•深度近期國內債券收益率波動成因分析
    加之5月以來歐美國家陸續復工,推動全球經濟復甦預期,市場風險偏好改善,美股大幅反彈,納指再創歷史新高,我國股市也跟隨反彈,股債蹺蹺板效應下,債券需求疲軟。另據媒體報導,6月監管部門要求多家股份制行在今年底前逐步壓降結構性存款規模至年初規模的三分之二,對此依賴度高的部分銀行的負債壓力加大,負債端被動收縮,影響到資產端的債券投資規模減少,導致市場利率波動加大。
  • 詭異的一年:全球93%國家經濟萎縮 股市卻大漲
    對於資本市場來說,這一年太過不同尋常:全球93%的國家經濟萎縮,但是全球股市高歌猛進,接連創歷史新高!上周,歐洲央行決定再次提高緊急資產購買計劃規模,同時全面延長疫情期間放鬆融資條件的措施。具體包括歐洲央行將緊急資產購買計劃規模由此前的1.35萬億歐元擴大至1.85萬億歐元,購債至少持續至2022年3月。同時,歐洲央行還宣布延長多項疫情期間實施的融資優惠措施,如第三批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