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寧上榜了!全國第一!身為會寧人你竟然還不知道?太……

2020-12-14 騰訊網

當你老了,是想隱居山村還是想在大城市享受?是想呼吸自由的空氣還是想照顧兒孫?最近網上流傳中國「最適合養老居住」排名前二十個城市,其中有你的城市嗎?

第二十名

廈門

廈門是一座風姿綽約的「海上花園」。被海水環繞的城市,環境十分乾淨整潔,氣候宜人,一年四季花木繁盛。由於生態環境好吸引了大量白鷺來此棲息,又被稱做「鷺島」。

第十九名

青島

青島這座滿城啤酒飄香的城市,「紅瓦綠樹,碧海藍天」就是它的真是寫照,成群的海鷗,大片經典的歐式老建築是這裡最獨特的風景。明顯的海洋性氣候特點,四季分明,空氣特別溼潤,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上不同的海味。

第十八名

秦皇島

秦皇島是中國唯一因皇帝名號而得名的城市,這裡山水相依,氣候宜人,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環境是它最大的優勢,金沙碧海、天藍水清、空氣潔淨,森林覆蓋率非常高,成了400多種鳥類的樂園。

第十七名

麗江

麗江沒有嚴寒酷暑,只有溫涼更迭,這裡的納西文明、自然環境吸引著大批的人前來,它是中國遊客重遊率最高的城市,客棧文化堪稱全國之最,來了這裡,隨便找個地方坐下來發發呆、喝喝茶、曬曬太陽,都是一種享受。

第十六名

昆明

昆明四季如春,享有「春城」的美譽,這裡的鮮花即使是冬天都開的嬌豔,滇池和翠湖每年都有越冬的海鷗如約而來。這裡的物價相對較低,能保持較高的生活水準,而且作為雲南的省會城市,它還享有相當大的優勢,簡直是一塊生活的樂土。

第十五名

嘉興

嘉興自古就是富庶繁華之地,「絲綢之府」、「魚米之鄉」,四季分明,氣溫適中,沒有大幅度的溫差。有眾多的河流和星星點點的湖泊,極其豐富的水產品,而且嘉興物價穩定,治安也特別好。

第十四名

杭州

杭州這座「人間天堂」城市,擁有了秀美的西湖,湖光山色,好不令人嚮往。但它的美不僅僅止於這一潭湖水,上千年的歷史積澱,孕育出大量人文古蹟,既有江南水鄉的古典雅致,又有國際化時尚的潮位。

第十三名

海口

海口被譽為環境最好的城市,一年365天,有311天空氣品質為優。這裡有著迷人的熱帶風光、椰風海韻,生活在這裡每天都能享受到海岸的風光旖旎。

第十二名

鳳凰

鳳凰古城是苗族、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集地,城內風景秀麗,充滿苗鄉特色。一條沱江靜靜流淌,沿沱江而建的吊腳樓、古色古香的明清古院,這一切都那麼讓人心生嚮往。

第十一名

大連

良好的空氣,適宜的氣候,這是讓人們身體上感到舒適的條件,大連這座城市都有。而且這裡有各種養老機構200多家,這些養老院環境宜人,設施齊全,配有專職醫生、護士,而且費用並不算高。

第十名

珠海

珠海這座浪漫之城,有一百多個海島,又被稱作「百島之市」。這裡自然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呆在這裡很舒適。萬頭攢動的娛樂廣場,浪漫的休閒海灘,歐式的午夜酒吧......夜生活很豐富。

第九名

成都

成都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醫療條件較好,擁有華西醫院等近20家三甲醫院,醫療水平在國內堪稱一流。這裡四季分明、氣候溼潤,天氣溫溫和和,人也溫溫和和,生活節奏很舒適,吃喝玩樂也很多。

第八名

北戴河

北戴河空氣環境都很好,陽光、沙灘、海水、森林,綿長的海岸線,旅遊資源非常豐富,非常適合來這邊休閒度假,養老居住。

第七名

舟山

舟山被譽為「千島之城」,金庸筆下的桃花島就在舟山呢,海島特有的景致賦予了這裡無窮的迷人魅力,藍天、碧海、金沙、白浪營造了不可多得的度假勝地。舟山被稱作「中國海鮮之都」、「海上花園城市」。

第六名

中山

中山與深圳、香港隔海相望,它以前叫香山,是孫中山先生的故鄉。「聯合國人居獎、全國衛生城市、全國園林城市......」各種榮譽沒少獲。如果你來過中山,你會發現街道比其他城市整潔,綠化也非常好,而且中山的美食在全國乃至海外都享有盛譽。

第五名

湛江

湛江是中國大陸最南端的一座美麗的濱海城市,常年氣溫適宜。來到這裡,頭頂是蔚藍的天空,迎面是碧海銀沙,眼前是蔥蘢的綠樹.....旖旎的南國海濱城市風情,讓人流連忘返。

第四名

揚州

揚州有「天然氧吧」之稱,空氣品質十分高。「早上無碳健身,晚上悠閒逛街,出門不堵車,街上風景好,逛到哪裡都能買到好吃的」,是揚州人一天生活的真實寫照。

第三名

威海

威海雖然是個不大的城,也沒有什麼國際名勝,但這裡有有海有樹有森林,有國內一流的天然海水浴場,灘緩沙細,水質清澈。1000多裡的海岸線,海邊處處都是風景,尤其環海路一帶,任何語言形容都蒼白。

第二名

煙臺

煙臺這個依山傍海的海濱小城,被譽為「山海仙市」,這裡風景秀麗,氣候宜人。變幻莫測的海象、縹緲奇幻的海市蜃樓,給山山水水添了些神秘的色彩。與大連隔海相望,共同形成拱衛首都北京的海上門戶。

第一名

會寧

會寧區

地名來歷

據《元和郡縣誌》卷4會州載:周太祖宇文泰為西魏相,西巡,會師於此,當地人張信傾家產犒勞六軍。太祖大悅,因命置州,以「會」為名。(中國地名語源詞典)

會寧縣:據《史記》記載,西漢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即有祖厲縣建治,屬安定郡。王莽篡漢,改祖厲縣為鄉禮縣,東漢復祖厲舊名。三國時屬魏地,隸武威郡。西晉初廢祖厲縣。惠帝永寧元年(301年)涼州刺史張軌在涼州(今武威)近側另設祖厲縣,後遷縣於郭城驛故地。東晉十六國時,祖厲縣前後隸屬於前涼、前秦、後涼、後秦、西秦5個政權。南北朝時,北魏太延二年(436年)改祖厲縣為祖居,遷址平涼境內,後在今靖遠縣境內置會寧縣,為有「會寧」縣名之始。西魏恭帝元年(554年),置會州,州治會寧。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年)設會寧鎮,開皇十六年(596年)又復為會寧縣,屬平涼郡。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改會州為粟州,同年又復名會州,屬關內道。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會州為會寧郡。代宗廣德元年(763年)陷於吐蕃,更名「汝遮」。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党項人克會州,地屬西夏。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收復會州,屬熙河蘭會路。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築起會州新城(即今敦蝦蟆古城)。徽宗崇寧三年(1104年),在州治置敷州縣。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陷於金,金即在甘泉堡置西寧縣(今張城堡西寧古城)的建置。至此,今會寧縣境內同時有兩縣(敷州、西寧)、一州(會州)的建置。金宣宗貞祐四年(1216年),升西寧縣為西寧州,後又降州為縣。宣宗興定四年(1220年),西夏佔會州。宣宗元光二年(1223年)金人收復會州。蒙古太宗(孛兒只斤窩闊臺)八年(1236年),蒙古軍佔領會州。元初,遷會州治所於西寧縣。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並西寧縣入會州。惠宗至正十二年(1352年),詔令改會州為會寧州。明太祖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為縣,隸鞏昌路,屬陝西布政司。清初會寧隸鞏昌府。1913年,改屬蘭山道,1927年廢道後直屬甘肅省。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長徵會師於會寧,在會寧曾組建蘇維埃政權。1944年會寧改屬甘肅省第九行政檢察專員公署(治所臨洮)。1949年8月22日成立會寧縣人民政府,屬定西專員公署。1985年8月,會寧縣改隸白銀市至今。

會寧地處西北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接地帶,土地構造複雜,多以變質巖和花崗巖為基底,其上廣泛沉積第三系紅層和第四系黃土,局部地段出露石灰系、侏羅系和白堊系地層。整個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梁峁起伏、溝壑縱橫。全縣以祖厲河為基幹,分布樹枝狀溝壑,遍布「V」形深谷。平均每平方公裡土地便有1.07公裡的溝壑。總體南高北低,東北角、中西部有海拔2200米的山塬和峰巒。南部、中部為山地,多屬黃土堆積侵蝕長梁、梁峁地貌;北部多為川、塬地,為梁峁頂面殘塬和河流切割成的溝谷地階地貌。其地貌大體可分:

(一)黃土堆積侵蝕長梁、梁峁地貌。此地貌在縣內廣泛分布。梁呈長條形,頂不寬,坡梁長,坡面大,坡度15—25度,多數被現代槽狀衝溝切割

,溝頭為「掌地」,在中部有少數呈山間盆地地貌。侵蝕嚴重地區,梁峁並存,峁頂面積不大,四周斜坡在10度左右。峁梁相接者梁身不長,為溝谷深切,黃土堆積較厚。

(二)黃土堆積侵蝕梁峁頂面殘塬地貌。此地貌分布在縣境北部祖厲河、關川河兩側,海拔1700—2200米。有白草塬、扎子塬、李家塬等八塬典型峁頂殘塬,塬面坡度平緩,一般在5—10度之間。塬緣到谷底切割較深,坡面高且陡,塬面為塬地,溝谷為溝壩地。

(三)河谷平塬地貌。此地貌分布於祖厲河及其支流祖河、厲河、關川河、土門峴河兩側,為寬窄、長短、高低各異的三級河谷階地,呈樹枝狀嵌入梁峁丘陵之間。海拔1400—1800米。郭城川、城川、甘溝川等七川為典型河谷平原,高出河床1—3米的一級階地為河灘,寬數米至數百米,為排洪區;高出河灘10—30米的二級階地為川地,地勢平坦,寬數百米至3公裡;高出川地10—30米的三級階地為坪臺地,斷續分布於川道兩邊。階地多由第四級衝積、洪積物組成,黃土層厚,土質較好。村鎮居民多住二級階地。

會寧歷代名人

曹 銘 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乙丑科進士。官至督察院都御史。論諫剛直,年三十四歲以直諫死。

張 勳 字鼎彝,丁溝鄉人。明正統四年(1439年)乙未科進士。初授戶部主事,以廉勤薦調武昌府知府,因剖理有方,給餉濟飢,刑清弊絕,遷山西布政使司右參政。所至之處,謳思載道。

慄在庭 字應鳳,縣城東關人。明隆慶二年(1568年)戊辰科進士。授中書舍人,尋升吏、戶兩部給事中,後調山東僉憲,繼任湖廣左參議,擢山東參議,升右布政使。壬辰左遷山西參議,後提按察使。在職時,廉潔自律,體察民情,修黃河石堤,複查積案,減刑疏弊,清匪安民,有清明之頌。

李玩蓮 四方吳鄉人。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壬辰科進士。

柳邁祖 字宜齋,縣城東關人。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丁未科進士。歷任平番縣訓導,長安縣教諭,翰林院庶吉士,戶部主事、員外郎,刑部郎中。後調任湖南寶慶府知府。在任勤政理事,居官簡約,躬親查核庭訟糾紛。善長書法,凡得一幀者,視為珍品收藏。

吳思權 字平一,柴家門鄉人。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科進士。由內閣中書銓升浙江補用知府,歷任杭州、溫州同知,所至有政聲。

康 節 字邵亭,祖籍陝西武功,先祖曾為會寧地方官,後遷居會寧。清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科進士。陝西即用知縣,補授韓城縣知縣,以卓異升補耀州知州,河南滎陽知縣。在任七年,政績卓著。去任後,民為之立碑以志去恩。

柳 淵 字時庵,縣城東關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84年)甲辰科進士。官授工部虞衡司主事,後遷升員外郎,復調任郎中,外放江西袁州知府,繼調瑞州知府。居官清廉,勤政獄訟,衙無積案。

劉 灝 清鹹豐三年(1853年)癸丑科進士。官陝西某縣知縣。

吳耀曾 字自甫,翟家所鄉人。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科進士。選任平涼府教諭。性情耿介、學識淵博。曾主講安定育英書院、會寧枝陽書院。治學嚴謹,善誘後學,兩縣鄉會試獲售者多出其門。

張汝洽 字潤甫,會師鎮人。清光緒九年(1883年)癸未科進士。歷署陝西大荔、洋縣、淳化知縣。性剛果、不畏強御、所到豪黠斂跡。斷決積案,甚有能名。

劉慶篤 字吉甫,縣城東關人。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進士。即授內閣中書。未幾父喪居家,不久主講平涼柳湖書院,成就士子多人。後仍供職京師,旋考京察一等,任小軍機,繼升軍機章京。光緒二十六年六月,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兩宮西巡,護駕至西安,議和後又護駕返京,欽賜二品銜,任外務部兼行內閣承宣廳僉事。民國建立,受薦以甘肅代表身份赴上海公議國事。博覽群書,擅長詩賦,善書法,喜金石,好樂彈。

秦望瀾 字少觀,縣城人。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科進士。即任兵部主事,操武選司、職方司總辦,後任貴州道、遼瀋道監察御史。因敢言直諫、觸犯權臣,左遷民政部代理員外郎。民政部改巡警部後,任西分廳總辦。民國時,任臨時參議院議員,獲二等寶光嘉禾獎章;任第二屆參議員時,獲得二等大綬嘉禾獎章。後任總統府顧問、國務院諮議、清史館協修,參與編纂《清史稿》兵史部分。

蘇耀泉 字朗亭,老君坡鄉人。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戍科進士。官浙江即用知縣,積功晉直牧,歷充衢州、石桐榷務,力祛繁苛,商旅德之。初權新昌篆,縣故多梟匪,民患久矣。公甫下車,即捕治渠魁,豪強斂跡。嚴馭胥吏,不稍縱。勤聽斷,求民隱,嘗微行鄉區,理清冤獄。離任時,百姓焚香跪送,並立去思碑。任烏程知縣時,力圖治理,事心躬親,因勞成疾,卒於住中,歸葬故裡時,士紳民眾沿途設祭,並贈「萬民傘」以志悼念。

楊 思 字慎之,縣城東關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進士。初任翰林院庶吉士,後升翰林院檢討。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東渡日本,就讀於東京法政大學,未畢業即回國,參加同盟會,投身辛亥革命。後歷任縣議會議長,省第一屆議會副議長、安肅道尹,省第三屆議會議長、蘭山道尹、代理甘肅省長、甘肅民政廳長等職。民國36年(1937年)10月當選「國大」代表,翌年3月出席民國政府在南京召開的「行憲國民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西北區監察委員會副主任,1955年任省政協主席。1956年10月,病逝蘭州。

蘇源泉 字本如,老君坡鄉人。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甲辰科進士。官禮部主事。民國初,薦任民國政府審計院協審官,繼調內務部僉事。生性耿直,不隨同流俗。居官清廉,能舉賢薦能。喜讀詩書,尤愛讀史。擅長詩詞,著有《詩敬齋詩草》4卷。喜作書,其書法古味盎然、筆力雄勁、神氣凝貫、名震都下。

萬寶成 字玉田,郭城驛鄉人。清光緒三十年甲辰科進士。三十二年(1906年)東渡日本,就讀於早稻田大學法政速成班學習政治法律。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畢業回國,任戶部主事。民國建立,任山西定襄縣知縣。期間,鼓勵農桑,興辦教育。時有少數人以傳教名義,詐騙錢財,他查實後予以處理,深得民心。離任時,民眾贈「萬民傘」稱頌懷念。民國二年(1913年)當選為第一屆國會參議院議員。後無意仕途,閒居北平。三十二年(1943年)病逝北平寓所。

焦騰漢 字凌宵,翟家所鄉人。清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科進士。初授御前侍衛,因功遷升江南浦口營都司,復擢海州營遊擊,淮安城守營參將,膠州營副將,明威將軍,貴州安龍鎮總兵。在任勤勇幹練,忠於職守,地方安寧,屢受褒獎。

王萬壽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戊辰科武進士。

詹文英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己丑科武進士。

郭蝦蟆 金代會州(今會寧縣郭城驛)人。與兄祿大俱以善射應募。金興定初,祿大以功遷,遙授同知平涼府事兼會州刺史。適夏人攻會州,城破,祿大、蛤蟆俱被擒。夏人憐其技,囚之。兄弟皆誓死不屈,且拔鬚化裝,相謀潛逃。事洩,祿大被害,蛤蟆獨自逃脫,遙授鞏州鈐轄,同知蘭州軍州事。興定五年(1221年)冬,夏人萬餘入侵定西,蛤蟆敗之,斬首七百,獲馬五十,以功遷同知臨洮府事。元光二年(1223年),夏人步騎數十萬攻鳳翔甚急,蛤蟆總領軍事,敗之,升靖難軍節度使,尋改通遠軍節度使。是年冬,蛤蟆率騎兵五百,收取會州。皆穿紅衣,敝之南山。夏人望見,疑為神兵。守城夏軍有舉手招人者,蛤蟆射,貫手,凡射死數百人。夏人恐懼,乃出降。至是被夏人佔據近四年的會州復為金有。正大初,田瑞據鞏州叛金,詔陝甘兩行省併力平叛。蛤蟆率眾先登,田瑞開門欲逃,被其弟田濟所殺。叛軍首領皆被蛤蟆斬之。依此遙授知鳳翔府事兼領蘭、洮、會、河四州兵馬之帥。天興三年(1234年)春,金已亡,西部各州無不歸順,獨蛤蟆堅守孤城。丙申(1236年)冬,元軍併力攻之,蛤蟆度不能支,乃積城中所有金銀銅鐵,雜鑄為炮,以擊攻者。殺牛馬以餉將士;焚廬舍,以堅軍心。日與血戰,將士死傷甚重。勢不能支,遂集家寶及將士妻女於一室,焚之。城破,士兵多投火自盡。蛤蟆獨上草垛,以門板自蔽,射殺元兵二三百人。矢盡,投弓劍於火,自焚殉國。

王萬祥 字瑞宇,號鐵山,漢家岔鄉人。少英武雄偉,慷慨有奇氣。年18應募遊擊將軍王進寶麾下。愛習武略,槍法嫻熟,勇敢善戰。每遇敵,奮勇先入。恢復臨鞏平涼諸郡,進取漢中,攻取武關,屢建大功,遂授定海總兵,後調興化總兵。清廷統一臺灣後,選調赴臺鎮守,晉為福建陸路提督,統轄八郡。在閩任職一十七載,布德施威,疆域平安,邊隅大治,百姓樂業。閩人特立生祠,春秋享祭。康熙帝授太子大保銜。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七月,病逝於福建寓所。帝特下旨為其賜文立碑,諡號「敏壯」。

這就是會寧最適合在外創業的會寧遊子,有一天回來養老的城市

會寧區

會寧

全中國只有一個

會寧

是我們的家鄉

我們有義務把我們的家鄉宣傳出去

下面是我們家鄉會寧的名片

請將這張名片傳遞到每個角落

家庭情況:

鎮: 會師鎮、郭城驛鎮、河畔鎮、頭寨子鎮、甘溝驛鎮、太平店鎮

鄉: 丁家溝鄉、中川鄉、新添堡回族鄉、侯家川鄉、党家峴鄉、楊崖集鄉、老君坡鄉、翟家所鄉、柴家門鄉、八裡灣鄉、平頭川鄉、韓家集鄉、大溝鄉、四房吳鄉、漢家岔鄉、土門峴鄉、新塬鄉、劉家寨子鄉、草灘鄉、土高山鄉、白草塬鄉、新莊鄉。

不管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富是窮,是老會寧人還是新會寧人,國人是外國人,來到會寧就是來到了幸福感爆棚的城市。

你缺乏了什麼?會寧就能給你什麼!

缺乏夢想——給你一個實現夢想的場所;

缺乏愛情——讓你邂逅命中之人;

缺乏安定——讓你找到最終的歸宿,成立自己的小家庭;

缺乏激情——讓你在這裡釋放最青春的活力,重新找回激情!

我愛我們美麗的會寧

同意請傳遞

愛我家鄉,建設美麗會寧

家鄉的發展離不開你的大力支持

家鄉這麼美

讓我們一起為家鄉代言

如果你是會寧人,請把這些轉出去

宣傳我們美麗的家鄉

會寧

看完記得轉發哦

來源:會寧老鄉

相關焦點

  • 會寧重要新聞
    自1998年創辦第一家專營羊羔肉大酒店以來,公司現已在全國開設多家直營及連鎖門店,成為當地美食的一張響亮的名片。公司傾心打造至高品味的美食場所,創立了阿西婭羊羔肉、一丁白蓋頭、八公裡牛肉麵等膾炙人口的特色餐飲品牌,將傳統大型中餐與特色餐飲相結合,形成獨特的店中店模式,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不同需求。專業的團隊,個性化的裝修、極顯人性化的親和服務。
  • 會寧,那縷揮不去的鄉愁
    會寧的先民們,在農耕和遊牧的同時,還創造了絢麗多彩的彩陶文化,在會寧境內分布著眾多的彩陶文化遺址。 隨著經濟的發展,縣政府將舊址進行完善、修建,擴容,不斷豐富景區內容,不斷打造文化精品,自此,這裡不再局限於歷史的發生地,而是更加有了生命力,讓每個去紅色聖地的人,都能感悟和領會到紅軍在艱苦歲月中的那份精神信念。
  • 三大帝王來會寧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即統一全國的第二年,開始巡視邊疆,「二十七年(前220年),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
  • 少北拳出現在會寧南關
    、中國少北拳全國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   一五年十月五號,參加了(中國少北拳全國指導委員會第三屆代表大會),被評選為中國少北拳全國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一六年十月二號,代表北京少北國術團在第四屆中國少北武術比賽中榮獲三枚金牌、一枚銀牌。並被評為最佳教練員。
  • 會寧紅色遊,許你一段盪氣迴腸的時光
    當詩和遠方走到一起註定往後的行程無可比擬當你看斷青山綠水 藍天白雲這抹鮮豔的紅色一定能讓你盪氣迴腸今天,只講紅色只回憶歷史、緬懷先烈今天,只說紅色那些紙短情長的紅色故事會寧紅色旅遊目的地感受一下吧!紅軍會寧會師舊址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於會寧城,標誌著萬裡長徵勝利結束,中國革命開始走向勝利。1958年西津樓改建為紅軍「會師樓」。
  • 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助力會寧這一大活動
    10月4日,在「會師金秋·消費扶貧」甘寧三大主力紅軍會師地區地標產品特色產品展示交流活動成果初現之際,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在縣文化館新址開展,旨在向社會各界展現縣委、縣政府讓文化伴隨著經濟一起騰飛和實施旅遊文化強縣戰略的決心和信心,為歡度雙節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 會寧:紅軍長徵勝利會師 紅色基因光耀時代
    上午10時許,甘肅省政協原副主席、省延安精神研究會會長李沛文,省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張建榮、石玉亭、張富奎、李玉政、李榮珍等緩步步入紅軍會寧會師舊址。「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會寧勝利會師了。這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轉折點和裡程碑。這是會師紀念塔,共有11層,寓意紅軍長徵時途經11個省、自治區。塔正面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紀念塔』是鄧小平親筆所題。」
  • 甘肅會寧博士最多的三大姓!
    貟守勤 2020年12月30日一、博士生 博士生統計資料無處可查,只能依靠民間私人之間相互傳遞信息收集,所以博士生記錄的準確性肯定欠缺,只能作為認識會寧教育人才的宏觀參考。(一)「十二五」期間(2015年數據,「十二五」末)博士生,據不完全、不準確統計,會寧博士生總數473人。
  • 會寧曾屬於哪些地州市管轄?
    西 雁 傳 媒 報 2016年第225期總第853期第一時間 完美空間
  • 《會寧的由來》朗誦版
    廢帝二年四月,魏相宇文泰西巡,途徑今靖遠地界時,有當地富戶張信罄資犒六軍,宇文泰大悅,因命置州,以會為名,州治會寧,此為會州之始,州治在今靖遠縣境。這也是今白銀市轄境內最早出現的州名(《白銀市志》則定為西魏大統十三年,即548年)。過了65年,到唐武德二年(619年),唐高祖將隋煬帝大業二年(606年)由會州改名的會寧郡又改名為西會州,以別於北周保定二年(562年)移往鳴沙之會州。
  • 重修西安鼓樓的負責人是會寧人!
    會寧縣誌辦張克靖撰會寧縣誌辦張克靖先生經過長時間考證發現清乾隆初年重修西安鼓樓的具體負責人是會寧人王端
  • 會寧:老君坡上糜谷香
    老君坡上糜谷香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俞樹紅八月的會寧,山溝溝裡生長的糜谷飽滿而垂頭,一片豐收景象。戲臺右邊,擺放著一排排省農科院會寧試驗站研究出的糜谷新品種。靠小雜糧產業脫貧的農民們,興奮地跳起廣場舞,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幾年,村上種小雜糧的農戶越來越多,戶均五六畝,多的種二十幾畝,投資少,效益高,畝產1000斤,按照收購價每斤2.2元算,一畝地也能收入2200元。」
  • 紅色會寧馬拉松賽即將舉辦
    4月24日,2020年紅色會寧馬拉松賽總體方案討論會召開,旨在進一步研討完善方案細節,挖掘和宣傳會寧縣文化旅遊資源,全力推動會寧縣文化旅遊深度融合發展,全面提升會寧縣文化旅遊影響力和知名度。會議認真聽取了規劃單位對策劃方案的詳細匯報,圍繞方案,各相關部門進行了充分的討論發言,對2020年紅色會寧馬拉松賽的總體思路、發展定位表示肯定,並對相關賽事事宜安排給出指導性意見。會議強調,要充分發揮本次紅色會寧馬拉松賽對城市的宣傳作用,立足當前,長遠謀劃,將馬拉松賽常態化、固定化,打造具有會寧特色的賽事,形成紅色名片、會寧品牌。
  • 紅軍會寧會師舊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有聲有色
    2019年11月,紅軍會寧會師舊址被國家民委命名為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自創建工作開展以來,紅軍會寧會師舊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遵循,緊緊圍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主題,在宣傳民族政策,普及民族知識,引導各族群眾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歷史觀、民族觀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會師舊址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創建活動有聲有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開展:一是以調研促創建一年來,國家民委、省市民委領導深入紅軍會寧會師舊址視察和督導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工作
  • 會寧狼兒岔打虎記
    投稿QQ645076597    狼兒岔打虎記作者:田綠洲狼兒岔是個地名,位於會寧縣甘溝驛鎮東岔村,會寧以岔命名的地名不少,狼兒岔山大溝深,非常偏僻,起名狼兒岔,大約跟這裡過去經常有野狼出沒有關,然而這裡人對狼的印象卻遠沒有比老虎的印象更為深刻,因為幾十年前,這裡人曾聯合燻死過一隻實實在在的老虎。
  • 會寧二中建校50周年校慶運動會
    會寧人家 聯繫電話:18909432380(微信同)投稿QQ:1364083391會寧二中第六屆校園體育節將有52個代表隊角逐。
  • 皇帝登基大典的鳴贊官,名聲遍京華的會寧人
    參加這次進士考試的甘肅舉人中,有多人高中。光緒三十二年(1906),甘肅進士萬寶成(會寧)、楊思(會寧)、範振緒(靖遠)、閆士麟(隴西)、田樹梫 (皋蘭)五人赴日本法政大學留學,是甘肅省第一批官費出國留學生。他們在日本東京與陝西省留學生一起創辦了《關隴》雜誌,提倡愛國精神,傳播民主思想。  個人所走的路,往往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在甘肅的末代進士中,會寧萬寶成的經歷,更具有傳奇色彩。
  • 2016會寧「最美鄉鎮」投票評選,為家鄉正名!
    會寧那些事      會寧人必關注的公眾平臺會寧人關心的就是會寧那些事無論你在哪裡都能知道會寧那些事請看完下面會寧28個鄉鎮的美景和介紹請給你心目中最美麗的鄉鎮投上寶貴的一票會師塔國道312線和建設中的羅(漢洞)-定(西)高速公路穿境而過,距會寧縣城30公裡。現轄12村93社4448戶21060人。境內有漢族、回族、藏族等民族居住
  • 會寧鄉村遊 花開正豔時
    會寧,一座享譽隴原,聞名全國的紅色旅遊城市,素有「甘肅紅色旅遊第一縣」的美譽。近年來,該縣在深挖紅色旅遊內涵的同時,以「土氣、老氣、生氣、朝氣」為原則,以「自然」和「人文」為出發點,積極打造「省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大力發展以休閒觀光、民俗傳承、農事體驗為主的鄉村文化遊,鄉村旅遊在這片紅色熱土上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 會寧的大窯、大倉、大河、大道!
    西 雁 傳 媒 報 2021年第3期總第2459期聯繫電話13893077118投稿QQ645076597    在中國地理版圖上,祖厲河從會寧北部華家嶺發源為祖河、厲河,到會寧縣城會師後,一路向北,沿途匯聚了大大小小38條一級二級小河流,自南向北貫穿了會寧全境,流經224公裡,注入黃河,形成黃河上遊重要的一級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