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植物園觀鳥:白鷺輕盈起,烏鶇隨意飛 |活動回顧

2021-02-17 揚子文旅

2018年4月29日上午,「宣德堂」文化大講堂第六場活動「暮春中山陵觀飛鳥」在中山植物園舉行,生態攝影師範明帶著40多觀鳥愛好者在園內尋找飛鳥的蹤跡、講解南京留鳥與侯鳥的種類、鳥與南京生態環境的關係,範老師最後提醒我們,如果在路邊遇到一隻受傷的小鳥,應當如何救護。

當天大家看到了十多種鳥,其實還不算多,有時走了一大圈也沒有發現鳥。但觀到鳥是收穫,尋鳥的過程是另一種樂趣。

範明是南京最早一批鳥類觀察者之一。展翅翱翔的鳥兒,綻放出的生命之美,深深地吸引著他。他喜歡觀鳥,也樂於用背著「長槍短炮」東跑西跑,記錄這些可愛的飛羽生靈。

當天,範明老師提前一小時來到中山植物園,在園內仔細地走了一遍,以尋找鳥聚集最多的地方。

9點多,範老師帶著我們從植物園大門右轉的一條小路,邊尋鳥邊講解鳥的知識。

據範老師介紹:從目前江蘇野鳥會的統計情況看,目前南京常見鳥類約有300多種,其中不乏珍稀的國家一、二級保護鳥類。紫金山現有常見的鳥類大約100多種,絕大部分發現於中山植物園,原因就是這裡的植被豐富、品種多樣,可以滿足大多數留鳥和候鳥的生存要求,再加上相對封閉管理,鳥類生活其間也比較安全。

觀鳥對於生態的監測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由於鳥類對環境變化極為敏感,鳥類種群數量變化與棲息地環境質量關係密切,因此觀鳥也成為環境質量監測的一種手段。

觀鳥活動有這樣一個特點:收穫有著相當的偶然性。在同一地點不同的時間看到的鳥大不相同,甚至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收穫也很不相同,甚至是站在一起的一群人中有人看到了某種鳥有人就怎麼也看不到。



凡是發現可觀鳥的地方,我們就停下來。範老師帶了五六個望遠鏡,一些愛好者也帶瞭望遠鏡,鏡頭之下,鳥的一舉一動特別清晰。

白鷺:別名小白鷺、白鷺鷥、白翎鷥。棲息於沼澤、稻田、湖泊或灘涂地。尋食時不結群,而以分散形式或單獨在河灘、湖邊窺視食物。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唐 杜甫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唐 王維

白鷺全身羽毛雪白,無論是飛行,還是漫步,向來是從容不迫,姿態優雅斯文,好像一位披著白紗的斯文少女。體態輕盈,婀娜多姿,嫋嫋婷婷處,顧盼流轉。纖細的腿,隨時都可以一躍而起,給人以一種優雅和從容的視覺和精神的享受。

山斑鳩:前額和頭頂前部藍灰色,頭頂後部至後頸轉為沾慄的棕灰色,頸基兩側各有一塊羽緣為藍灰色的黑羽,形成顯著黑灰色頸斑。上背褐色,各羽緣以紅褐色;下背和腰藍灰色,尾上覆羽和尾同為褐色,具藍灰色羽端,愈向外側藍灰色羽端愈寬闊。

「關關睢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

「嘟」「嘟」「嘟」,聲音短促,三五秒鐘又叫一次,如此循環不停,歌聲渾厚低沉,這是什麼鳥在叫,是斑鳩在歌唱,兩隻灰色羽毛的斑鳩,立在兩米高的樹上。那小小的頭,頸項還套著一個黑白相間的「項圈」;長長的尾巴,孔雀開屏似地張著,仿佛一把諸葛亮的羽扇,一晃一晃;紅色有力的小爪,如鸚鵡色彩的羽毛下裹著一團鬆軟雪白的絨毛。

它們正交頭接耳地聊著什麼,看這親熱勁,像是一對在談情說愛的戀人,他們絲毫沒有覺察到我的窺視。

  

白頭鵯:又名白頭翁,額至頭頂黑色,兩眼上方至後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環,腹白色具黃綠色縱紋。性活潑、不甚畏人,結群於果樹上活動。有時從棲處飛行捕食。


「羽輩誤教推皓首,細聽多是少年情。」——宋 張鎡 

「gujeegujee」,是白頭鵯標誌性的鳴聲,清脆嘹亮,有金屬腔,頗為悅耳,一鳥鳴起,四下唱和,此起彼伏,堪為天籟。白頭鵯的鳴聲還有多種變化,或急或緩,或尖或柔,饒多韻味,不一而足,聽起來便如「同志苦不苦,同志苦不苦。」有鳥答到:「不苦不苦」,也有鳥答:「苦也苦也。」

喜鵲,頭、頸、背至尾均為黑色,並自前往後分別呈現紫色、綠藍色、綠色等光澤,雙翅黑色而在翼肩有一大形白斑,尾遠較翅長,呈楔形,嘴、腿、腳純黑色,腹面以胸為界,前黑後白。

「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五代 馮延巳

「今朝喜鵲傍人飛,應是狂夫走馬歸。」——唐 劉希夷

「晴來喜鵲無窮語,雨後寒花特地香。」——唐 韓偓 

「喳」「喳」「喳」忽然扎傳來好幾聲喜鵲的叫聲,喜鵲歡快的鳴唱,我想起小時候,只要聽到房前屋後喜鵲「喳」「喳」地叫,母親總會高興的說,我們家又有好事臨門了。我仿佛穿越著時光的隧道,回到那永遠回不去的童年,那些美好的時光。

在植物園內還有其他的鳥類。

烏鶇:雄性的烏鶇除了黃色的眼圏和喙外,全身都是黑色。雌性和初生的烏鶇沒有黃色的眼圏,但有一身褐色的羽毛和喙。在植物園內,烏鶇不經意地就從身邊飛過。

星頭啄木鳥:是啄木鳥科、啄木鳥屬的小型鳥類,額至頭頂灰色或灰褐色,具一寬闊的白色眉紋自眼後延伸至頸側。雄鳥在枕部兩側各有一深紅色斑,上體黑色,下背至腰和兩翅呈黑白斑雜狀,下體具粗著的黑色縱紋。

灰頭綠啄木鳥:雄鳥上體背部綠色,腰部和尾上覆羽黃綠色,額部和頂部紅色,枕部灰色並有黑紋。頰部和頦喉部灰色,髭紋黑色。初級飛羽黑色具有白色橫條紋。尾大部為黑色。下體灰綠色。

紅嘴藍鵲:嘴、腳紅色,頭、頸、喉和胸黑色,頭頂至後頸有一塊白色至淡藍白色或紫灰色塊斑,其餘上體紫藍灰色或淡藍灰褐色。尾長呈凸狀具黑色亞端斑和白色端斑。下體白色。

黑卷尾:通體黑色,上體、胸部及尾羽具輝藍色光澤。尾長為深凹形,最外側一對尾羽向外上方捲曲。棲息活動於開闊地區,繁殖期有非常強的領域行為,性兇猛,非繁殖期喜結群打鬥。

金腰燕 :最顯著的標誌是有一條慄黃色的腰帶,因此又名赤腰燕。生活習性與家燕相似,不同的是它常停棲在山區海拔較高的地方。有時和家燕混飛在一起,飛行卻不如家燕迅速,常常停翔在高空,鳴聲較家燕稍響亮。

棕頭鴉雀:頭頂至上背棕紅色,上體餘部橄欖褐色,翅紅棕色,尾暗褐色。喉、胸粉紅色,下體餘部淡黃褐色的鳥類。

                

夏天將至,如果在路邊遇到小小鳥,絨毛還沒長齊的那種,到底要不要撿了帶回家照顧呢?

範老師表示,不要帶回家,因為普通市民是養不活的。它們還是脆弱的小雛鳥,需要的是爸爸媽媽的照顧。你遇到它,多半是它們因為外力或自己不小心從窩裡掉了下來,因為剛剛出飛的幼鳥還沒有嫻熟的飛翔能力,這時候把它們送回鳥巢裡是最好的選擇。

一般情況下,鳥巢就在掉落地附近。你可以找一個樹枝叉處,把小鳥放上去,這樣不會被貓或者其他動物發現。小鳥會發出鳴叫,它的媽媽非常熟悉它的聲音,很快就會找到,帶它回家。

相關焦點

  • 龍袍觀鳥活動回顧 ▏觀鳥初體驗
    而其它孩子們拿到資料後,也提出各種問題,我們於孩子們的問題中一點點的導入,把觀鳥的基本事項介紹清楚,練習觀鳥的基本方法、查找圖鑑、做好記錄。現場經過有指導的實踐,,以後在生活中看到鳥兒後就可以隨時去觀察、記錄。
  • 市民撿到幼鳥悉心呵護,觀鳥協會會長:為烏鶇幼鳥,建議放生
    杜先生撿到的烏鶇幼鳥杜先生介紹,21日上午,他到社區警務室上班。發現警務室門口的水泥地上,一隻小鳥蜷縮在角落叫喚。杜先生走上前,發現只是一隻幼鳥,但他抬頭看了一下頭上的樹枝,並未發現鳥巢,便小心翼翼地將幼鳥捧起來,放進一個紙箱,悉心呵護著。杜先生說,他查了一下網上圖片,初步認為這是一隻紫翅椋鳥的幼鳥。
  • 【菜鳥看自然】感受熱愛生命熱愛自然的氣息——上海觀鳥比賽側記
    比賽現場大咖雲集其實,觀鳥只是自然觀察 一部分,由於鳥類屬於易於觀察和被發現的生物,因此格外受到公眾的關注。藉助觀鳥活動,推廣熱愛生命熱愛自然的理念,才是觀鳥比賽的最終目的。烏鶇上海最常見的四種鳥之一白鷺也是優勢水鳥
  • 求偶期的白鷺好像披著婚紗
    蹲守是「鳥人」觀鳥常用的手法,還有個俗稱,叫做「守株待鳥」,現在正是許多雛鳥的哺育期,成鳥要給孩子餵食,活動範圍不會太遠,而且必然會轉來。烏鶇號稱『百舌』,擅長模仿黃鶯、畫眉,如果只憑聲音,常常分辨不了。」武漢大學動物標本館館長唐兆子,是觀鳥隊伍當中的資深「鳥人」,也是「鳥人」們的老師。唐教授帶我們找到一個白頭瀇的巢,在一棵銀杏樹瘋長的枝葉間,位置不高,但從外部極難看到。「附近沒有別的高大植株,所以採光良好,枝葉長得茂盛,鑽到裡面十分隱蔽,適合鳥類築巢。」唐教授向大家傳授他的尋鳥經。
  • 海南觀鳥大年第一季度賽況
    讓我們在看看參與到這次海南觀鳥大年的觀鳥人們在海南觀察到了多少種鳥:海南山鷓鴣 海南孔雀雉 慄樹鴨 白眉鴨 琵嘴鴨 斑嘴鴨 針尾鴨 綠翅鴨 鳳頭潛鴨 黑臉琵鷺 黃葦鳽 慄葦鳽 夜鷺 池鷺 蒼鷺 草鷺 鶚 白鷺 黑翅鳶 鳳頭蜂鷹 蛇雕 松雀鷹 黑鳶 白胸苦惡鳥 紅胸田雞 白眉田雞 紫水雞 黑水雞 骨頂雞 黑翅長腳鷸 反嘴鷸 灰斑鴴 金眶鴴 環頸鴴 蒙古沙鴴 鐵嘴沙鴴 彩鷸 水雉 中杓鷸
  • 活動招募︱最佳觀鳥季 上植賞飛羽
    活動招募︱最佳觀鳥季 上植賞飛羽 2020-12-22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植物園】2020年12月27日 自然之友野鳥會鳥調與觀鳥活動通知【限報10人】
    3,參與活動時不聚集,保持距離。【在植物園裡找動物-12月11日鳥調回顧】——汪周黃葉村門外在高高的楊樹上燕雀、紅尾鶇來來回回的飛來飛去,你方唱罷我登場;到黃葉村北面的橋邊來了一波小鳥浪,成群的麻雀、燕雀、夾雜著灰喜鵲、烏鶇、紅尾鶇、斑鶇、赤頸鶇好不熱鬧。
  • 一個非專業鳥人的觀鳥大月
    五月這麼好,不如去觀鳥。月初,朱雀會發起並聯合各地觀鳥組織一起舉辦2015年的「五月全國觀鳥月」,滔桑也藉機醬油了一把。
  • 江心白鷺飛
    樹枝間,電桿上,影影綽綽,嘰嘰喳喳,嗡嗡嚶嚶,一團又一團地從一個枝頭飛到另一個枝頭,從一根電桿線上跳躍到另一根電桿線上,絲毫不顧忌樹上還有其他的鳥兒。秋水長空,煙波浩淼。白色的鳥兒從遠方飛來,飛向江心,紛紛揚揚地落在石灘上,發出了輕微而歡快的笑聲,像一條條柔軟的絲帶,飄逸在江面。
  • 觀鳥小使者蔡新暘 他是同學眼中的「鳥類百科全書」
    不過,現在還沒到烏鶇的繁殖季節,我們還看不到它們在築巢呢。」課室裡,蔡新暘正在興致勃勃地向我們描述著觀鳥時發生的趣事。每一年蔡新暘和他的爸爸蔡可雄都會不定時地去探望住在花城廣場的烏鶇。現在談起鳥類的生活習性,蔡新暘了如指掌。
  • 【鳥會活動】婺源觀鳥——記2018年6月鳥會活動
    山地、丘陵佔總面積的80%以上,全年降雨充沛,植被茂密,天然就是一個適合鳥類活動的好地方。加上當地百姓保護意識強,以及近些年發現的特有鳥種分布穩定,婺源成為了國內觀鳥的一個熱點地區。2018年6月上旬,中國觀鳥會11位團友前往婺源,度過了一個有鳥陪伴的快樂周末,在婺源的曹門、坑口、石門、曉起等地,記錄鳥種11目25科53屬63種。
  • 中秋江畔觀鳥回眸 | 雲間飛羽落後灘
    先說「觀鳥」,家(籠)養鳥絕非我們今天的「菜」。觀鳥,是指觀察野生狀態下的鳥類。五鷺同框的高光時刻可惜「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的美景不長,不一會兒蒼鷺和小白鷺便為了爭搶一條魚而大打出手。沒想到外表斯文優雅的小白鷺搶奪起食物來竟如此兇猛,甚至張開雙翅公然挑戰體型比自己大許多的蒼鷺,真是「鷺不可貌相」。聽領隊黃鶺鴒說,小白鷺之間爭奪食物也相當常見,往往一隻捕到了魚,附近的同類便虎視眈眈了。儘管此番小白鷺氣勢不輸,最後魚還是被大個子蒼鷺給吞了。
  • 海口觀鳥記——走進鳥類「精靈」的世界
    而我們觀鳥時最大限度接近鳥的距離,平均為6米左右,再近就不行了,鳥兒會嚇飛,當然在特殊情況下可以接近到3米左右,但那是極少數的情況;是採用了觀鳥帳篷或碰到不怕人的鳥才能達到的。在6米以上這個距離把比巴掌還小好多的小鳥拍攝清楚,135照相機的鏡頭焦距至少需要300 mm;而用望遠鏡把鳥看清楚也類似。那麼望遠鏡的倍數最低需要多少呢?答案就是7×。
  • 鳥類百科:烏鶇
    在當前世界已被發現的9000多種鳥類中,為了很好的識別它們,我們會將它們進行目科屬的詳細分類,其中需要大家知道的大類有,如地面行走不善飛翔的走禽,如鴕鳥;同樣以地面生活為主但以飛替代走的,如鳩鴿;水裡遊的遊禽,如鴛鴦;腿長涉水的涉禽,如白鷺;勇猛吃肉的是猛禽,如喜歡攀爬的攀禽如啄木鳥、鸚鵡;最大一類是吃蟲吃種子善於鳴叫的鳴禽。
  • [2020·秋第十九期]劉彥恩:用精彩的觀鳥活動揮別2020年
    今天是12月31號,我們觀鳥社組織了2020年最後一次觀鳥活動,以這樣的方式來迎接新年還是蠻有意義的!
  • 愛鳥周 | 溫州最常見的十種鳥 觀鳥護鳥從認識鳥兒開始!
    辨識特徵:白臉頰、小黑斑  在哪找它:華東地區常見鳥類,常活動於樹上、地面。  臉頰小黑斑明顯的麻雀 梅傑  習性:愛集群,不怕人。  愛站樹梢的白頭鵯 周進鋒  習性:性活潑,結群於果樹上活動,有時從棲處飛行捕食。  油菜花叢中的白頭鵯 梅傑  更多白頭鵯知識掃碼  NO.3烏鶇  烏鶇:雀形目鶇科,體型略大(29釐米)的全深色鶇。
  • 美文欣賞 京山觀鳥散記
    京山三陽鎮有位叫孫修權的農民,今年57歲,在白鷺坡4組,他已經住了大半輩子。每年穀雨一過,白鷺的大部隊便來到了他所居住的白鷺坡,一時間,山上的松樹仿佛堆上了一團一團的白雪。自從有了白鷺大軍,村裡的稻穀再也不需要打農藥了,因為白鷺們早已幫他們把害蟲都解決了。    在利益驅使下,一些不法之徒鋌而走險,欲偷捕偷獵白鷺,賣到武漢的餐館。
  • 高州這幾個觀鳥聖地,你又打卡了幾個?
    隨著茂名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灘涂環境的日益改善,公園綠化美化人造景觀的增多,公益性、自覺性愛鳥、護鳥意識的不斷提高,人們隨處能聽到鳥兒嘰嘰喳喳的叫聲,在沿海灘涂能看到紅樹林裡鳥兒覓食嬉戲,在樹林上的天空能看到鳥兒結隊群飛…
  • 萬羽競飛 泉州迎來最佳觀鳥季「圖」
    來源:泉州網珍稀白鶴首次入閩,出現在石獅溼地公園,來泉越冬、過境的候鳥種群和數量越來越多,不少候鳥從「遊客」變成「居民」——萬羽競飛 泉州迎來最佳觀鳥季白鶴首次入閩,圖片攝於石獅溼地公園。據泉州市觀鳥學會及石獅資深觀鳥愛好者的監測統計,出現在石獅溼地公園的有候鳥、留鳥和過境鳥,其中不乏紅隼、黑翅鳶、鹰鵰、黃嘴白鷺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珍稀鳥類,有記錄到鳥類超80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