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市人民醫院心外科摘得「外科皇冠上的明珠」去年成功救治50多...

2020-12-22 南方醫Plus

半年前,46歲的信宜交警突然肚子痛、胸痛,去當地查心電圖未發現異常,遂回家休息。但是當天下午患者胸痛加劇,無法忍受,再次送往醫院,查CT發現主動脈夾層(A型)。當地第一時間聯繫高州市人民醫院,通過救護車接回。因情況緊急,醫院副院長,心外科專家曹勇,立即安排患者手術,經過6個小時的努力,手術順利完成,病人恢復很好。

曹勇副院長檢查患者康復情況。

作為心臟外科最為危急、複雜的疾病,主動脈夾層的高死亡率讓其擁有「旋風殺手」的稱號。而且,由於主動脈是人體全身的大血管,負責為各個重要器官提供血液和氧氣,因此手術難度大,對醫生的要求極高,被稱為「外科皇冠上的明珠」。高州市人民醫院能夠很熟練的進行此類手術,僅2019年就完成50多例,體現了醫院心外科以及醫院整體技術水平已經處於很成熟的階段。

死亡率高,24小時內須手術

主動脈瘤是指主動脈發生病理性擴張,最大內徑超過正常主動脈內徑的1.5倍。臨床分真性主動脈瘤、假性主動脈瘤(即夾層動脈瘤,也稱主動脈夾層)。真性主動脈瘤是血管壁(3層結構)整體擴張,而假性動脈瘤是指主動脈血管壁破裂出血,壁層間形成的假腔。

臨床發現主動脈瘤病人不少,其中夾層動脈瘤最兇險,尤以A型夾層動脈瘤最為致命。據了解,A型主動脈夾層破口位於升主動脈,一旦發生,「就像自來水管破裂大出血,生死是幾秒鐘的事情,即使心臟按壓也沒用,只會讓血流更快,病人往往搶救無效。」高州市人民醫院副院長,心血管外科主任醫師曹勇說。

粵西地區心血管發病率不低,主動脈夾層很多是半夜三更的急診、重症。患者主要表現為胸痛,為撕裂樣劇痛,這種疼痛通常不能被止痛劑緩解,病人往往同時伴有血壓急劇升高,收縮壓可達180-200mmHg。

曹勇表示,主動脈夾層如不及時處理,隨時可能破裂,死亡率幾乎是100%,患者沒有存活下去的機會。據臨床統計,A型主動脈夾層動脈瘤每小時死亡1%的人,發病48小時之內死亡率達50%。「原則上搶救應爭分奪秒,到院24小時內要手術,和死神賽跑。」

三大風險,為心外高難技術

心外科ICU病房。

主動脈夾層處理比較困難。病人通常在家中、來院的過程中就死亡,有些患者因經濟原因、或因家屬意見不統一,在等待手術時就沒機會了。

「醫院發展這個技術,主要是滿足粵西人民的需要,為病人解決問題。」曹勇說,一方面需要家屬理解、配合;一方面也要整個醫院技術能力作為支撐。不僅要有強大的心外技術,足夠的手術量,還要整個團隊配合默契,對主動脈學科知識深厚,以及超聲、CT等多學科的配合,還要備血。

作為粵西心外龍頭學科,高州醫院心外科目前除了心臟移植、人工心臟外,其他所有心外技術基本做全了。在國內上千家開展心臟手術的醫療機構中,手術數量及手術種類排名均超過很多省級醫院。

曹勇解釋道,心外科的建立發展其實很困難,心臟大血管是密閉的系統,是外科最後才突破的,被稱為「外科皇冠上的明珠」。主動脈更是直到最近5-10年,技術在中國才發展比較成熟。開展主動脈夾層手術,術中需要患者深低溫停循環,全身溫度降到20-25℃,持續20-30分鐘。手術風險主要有三個方面:大出血,出血死亡;手術做完人醒不過來;截癱。「任何一個風險病人都是不能接受的,只有做到併發症很少,手術做完人要清醒,四肢能活動,家屬才會信任。」

「這類病人外地救治可能性不大。現在醫院基本能應對粵西地區危急主動脈疾病的救治,患者醫療費也相對便宜點。」曹勇說,除了就近救治周邊病人,科室也收治了不少來自湛江、陽江的患者,在危重主動脈瘤(包括A型主動脈瘤、複雜B型降主動脈瘤等)、主動脈夾層雜交手術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手術經驗。2019年,醫院完成了50多例主動脈瘤手術(含支架手術)。

控制血壓,減少動脈瘤形成

曹勇指出,主動脈夾層兇險,但很多病人意識不足,就醫太晚,錯過了救治時機。

臨床上,主動脈夾層的發生,大多數與高血壓有關係,血管長期壓力高,形成「瘤」。遺傳因素也是病因之一,如馬凡氏症候群。曹勇曾接診一對身高均達2米的「馬凡」父子,家庭中爺爺、爸爸、兒子均因「主動脈夾層」而接受手術。

「主動脈擴張是一個較長的過程,通常需要10-20年才發展為真性主動脈瘤。」曹勇表示,積極控制血壓,可以延緩病情發展。建議買一個血壓計每日監測,高血壓患者應遵醫囑正規服藥,預防高血壓腎病、冠心病,中風等併發症。血壓穩定在120/80mmHg,也可以減少主動脈瘤破裂風險。

同時注意常規體檢,包括心臟超聲、胸片、腹部超聲檢查,能夠比較早地發現動脈異常擴張,必要時進一步查主動脈CT。一旦確診,建議儘早手術。

注意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菸酒對心臟、主動脈都不好,注意戒菸限酒;工作學習壓力大,要學會自我放鬆;氣候、飲食也有影響。

| 心血管外科簡介 |

高州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是廣東省「十一五」醫學特色專科和廣東省農村兒童先心病定點救治專科,是廣東省心臟重大疾病診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醫學會心血管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單位,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廣東省工人先鋒號」、「廣東省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科室成立於1978年,年心臟外科手術量約2000例,位居全國前列,手術年齡最小的為出生不到1天、體重1.5公斤的新生兒,最大的為86歲老人。

科室分為三個區,技術力量強大,有高級職稱12名,博士2名、研究生5名。配備百級層流心臟無菌手術室9間和專用監護室床位30張,能常規開展各種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瓣膜病、主動脈瘤等大血管疾病、冠心病等手術,以及介入治療室(房)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肺動脈瓣狹窄,不開胸換瓣、雜交手術,低體重小嬰兒的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經胸封堵術等微創手術。

科室還在雙向格林術聯合全腔靜脈肺動脈吻合術,重症法洛氏四聯症根治術,大動脈調轉術和Taussig-Bing型右室雙出口,重症聯合瓣膜置換及成形術,房顫射頻消融手術和重症高齡冠心病冠脈搭橋術,危重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雜交手術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參與國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科技計劃課題共計5項,榮獲廣東省科學技術三等獎2項,榮獲廣東省科技廳社會發展項目計劃支持立項1項。

記者 江玲 朱斌

通訊員 林巧文 李光建

相關焦點

  • 廣東醫院成功救治5例跨境轉運澳門危重「先心」新生兒
    廣東醫院成功救治5例跨境轉運澳門危重「先心」新生兒 2020-09-24 19:30:35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黃鈺涵 責任編輯:黃鈺涵     廣東省人民醫院成功救治
  • 市第一人民醫院成功完成一例複雜心臟瓣膜手術
    駐馬店網訊 近日,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胸外科成功為47歲心臟瓣膜重度狹窄患者實施心臟二尖瓣人工瓣膜置換術+主動脈瓣置換術+三尖瓣成形手術,成功解除其了「心」腹大患,術後患者康復良好,順利出院。據了解,47歲女性患者,近年來輕微活動後心慌氣短多年,已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質量,在其它醫院內科治療後症狀無緩解,經多方了解後來到市第一人民醫院心胸外科,入科時患者精神、營養狀態差,心臟瓣膜重度狹窄,心臟擴大到了胸腔邊緣,房顫、手術風險極大,術中血拴一旦脫落梗塞到心腦血管,後果不堪設想,常用手術方法很難保障安全。
  • 閆煬:從醫即從心,心外科醫生常思考才能不斷創新
    閆煬說,選擇心外科,是因為機緣巧合,「當時心外科耿希剛主任是我們的代課老師,他的授課方式生動、幽默,我完全被吸引住,加之本身覺得心外科是一個技術難度高、先進和充滿挑戰的醫學領域,所以研究生報專業選擇了心血管外科。」如今,閆煬已成長為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現任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
  • 為這片疆土搭心橋 ——記北京阜外醫院心外科援疆專家宋民
    作為心外科醫生我們必須給患者一個很好的選擇,包括介紹現在最新的技術,有條件的可以做微創小切口手術,集中內科外科的優勢,給患者以最小的創傷,最好的效果。」  在宋民的指導下,自治區人民醫院心外科骨幹醫生們對手術思維和疾病的認識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心外科年輕的副主任醫生阿依別克就是其一位。  他說:「北京阜外醫院心外科代表著國內心外科領域的最高水平。
  • 一次手術夾閉顱內兩顆動脈瘤,華山醫院神經外科高難度手術成功救治...
    藏漢雙語錦旗送給朱巍教授團隊 8月初,就在華山醫院神經外科血管組高年主治醫師李培良作為上海市2020年「組團式」援藏醫療人才,啟程赴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前
  • 2020廣東茂名高州市人民醫院招聘專業技術人員23人公告
    根據醫院業務發展需要,經醫院領導班子研究決定,高州市人民醫院及長坡分院現面向社會招聘專業技術人員23名(含長坡分院1名),具體事項公告如下:一、招聘崗位及名額應聘人員填寫《高州市人民醫院招聘專業技術人員報名表》(附件2)、《高州市人民醫院招聘專業技術人員報名情況匯總表》(附件3),連同個人簡歷、畢業證、學位證、學歷認定證書、專業技術資格證、醫師/護士執業證、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合格證書或相關證明等相關證件掃描件一併壓縮打包發人事科郵箱gry6682951@163.com,壓縮包名稱請按「職位代碼+崗位+學歷+姓名」的格式(註:發郵件後收到我院郵箱回復「報名
  • 孫立忠:新時代優秀的心外科醫生,不能只會「開刀」
    孫立忠介紹,中國的心外科發展緩慢,上個世紀50年代左右才開展體外循環,心臟手術在首都北京以及省份大城市都開展的極少,直到70、80年代以後,才逐漸普及。當時的心外科,是只有在外科表現非常出色的醫生,才有機會進入。
  • 毓璜頂醫院心外科田茂洲: 做真正讓病人安心的手術
    這是煙臺毓璜頂醫院心臟外科副主任田茂洲博士在從醫二十年生涯中總結的一句話。  一串數字或許更能看出田茂洲從事心臟外科專業20年來的精細與專攻——他獨立或參與完成心臟外科手術3000餘例,其中微創心臟手術200餘例,冠脈搭橋手術500餘例,先天性心臟病手術1000餘例,心臟瓣膜手術1000餘例……  12月11日下午1點多,記者見到了田茂洲,剛做了4個多小時的手術,他的面容略顯疲憊,而這臺手術相比他每天都必須參加的大多數手術來說已經算是比較輕鬆的了
  • ...讓我更加尊敬生命 蘇春志:茂名高州市人民醫院外科專業副主任醫師
    作為高州市人民醫院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第三臨時黨支部書記、隊長,蘇春志肩負重任,剛到武漢時心情很緊張、壓力很大,他不斷鼓勵自己:一定要讓內心強大起來。蘇春志先是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參加戰疫工作,完成任務後,又帶領隊員們就地再請戰,跟隨廣東醫療隊繼續挺進武漢雷神山醫院。從2月21日出發,至4月24日凱旋,蘇春志在武漢足足戰疫兩個月,期間的艱難辛苦,是以前從未體驗過的。「查完房,護目鏡已模糊不清,鼻子被壓得要用力呼吸,貼身衣物被汗液溼透……」蘇春志在他的「戰疫日記」中這樣寫道。但當看到病人康復出院時,他便覺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成功舉辦腔鏡外科直播周活動
    2020年5月18日-22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積極響應國家復工復產的號召,作為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建院130周年院慶活動之一,「抗疫復工微創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腔鏡外科直播周」全國手術直播活動成功舉辦。來自醫院胸外科、胃腸外科、結直腸外科等手術科室呈現了100餘臺外科手術以及20餘場學術講座,超過10萬名全國各地的外科醫生通過網絡直播平臺觀看了手術直播。 5月18日上午,齊魯醫院院長陳玉國、各參與直播的各科室專家教授、手術室護士長等共同參加了直播周開幕式,開幕式由副院長田輝主持。田輝對各位領導和廣大外科同道線上參與本次直播周活動表示歡迎。
  • 48小時內死亡率超50%!貴醫附院心外科一個月「拆除」10顆「身體...
    男人的主動脈CTA出了結果,急診醫生看到結果後嚇出了一身冷汗:他的心臟周圍的心包腔內有1釐米多的心包積液,再仔細查看他的主動脈,剛從心臟出來的主動脈根部出現了一條「黑線」,雖然範圍局限,但這條「黑線」在醫生眼裡那就是死亡線。它提示了一種可隨時致命的疾病——A型主動脈夾層。「快,通知心外科,安排手術室!」
  • 江蘇省人民醫院體外生命支持中心連續成功救治多例重症患者 專家...
    12月初的一天,吳先生老伴突然發現愛人臉色蒼白、意識模糊,體溫高達42度,一下慌了神,趕緊喊上救護車把他送到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急診醫學中心副主任陳旭鋒教授回憶:老吳來的時候呼之不應,反覆發熱寒顫,胸部CT顯示:雙肺感染,有心包積液。檢查結果顯示其可能為重度肺炎引起的膿毒性休克。「我們迅速組織了會診,大家一致認為,必須趕快給吳先生上體外膜肺氧合,也就是開展ECMO治療,才有一線希望。」
  • 協和醫院微創換瓣膜技術救治急危重症患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近日,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團隊會同超聲影像科、心內科、麻醉科、手術室等逾20人的多學科團隊成功施行全國首例心肺復甦下經導管人工主動脈瓣置換術,系該院完成的第300例介入瓣膜術,數量創華中地區之最。患者術後僅4小時成功拔管脫機,順利恢復意識,無後遺症,已順利出院。
  • ...開設智庫,產學研醫深度合作|心外科|心血管|產學研醫|-健康界
    12月12日,來自各大醫院的頂尖心血管外科專家,以及投資界、產業界、研究機構等多領域的重磅嘉賓,齊聚2020中國心臟外科前沿技術論壇(2020FTC論壇),共同探討中國心血管外科發展現狀及其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心外科建設發展,基礎是人才培養原西京醫院心臟外科主任蔡振傑教授分享了西京醫院心外科崛起所做的部署。
  • 給患者「心」的未來——煙臺毓璜頂醫院心外科專家馬黎明:刀尖兒之...
    馬黎明(左四)在查房 膠東在線5月7日訊(通訊員 李成修 馬瑾) 心臟外科醫生的日常,如同刀尖在心臟上起舞,風險與挑戰並存,責任與壓力共勉。煙臺毓璜頂醫院心外科專家馬黎明,三十年心外科生涯,主刀手術5000餘例,每每手術刀下與死神爭奪人命,妙手回春出神入化,令業界信服,患者尊崇。
  • 男子路遇車禍心臟破裂 臨沂市人民醫院成功挽回生命
    近日,一名因車禍導致心臟破裂的重傷男子,被轉送臨沂市人民醫院,經多學科團隊的全力救治下,最終被從鬼門關拉了回來。目前患者病情平穩,能下床自由活動。男子路遇車禍心臟破裂 命懸一線陳先生是湖北十堰人,在義堂的一家板廠打工。
  • 廣東省人民醫院成功救治5例跨境轉運澳門危重先心...
    廣東省人民醫院院長餘學清拍板:「絕不放棄任何一名病患者!」在不違反疫情防控的相關規定下,5名澳門危重先天性心臟病嬰幼兒獲跨境轉運到省醫,完成手術矯治,康復出院。 「我開心得難以言說。當時醫生說他的心跳快停了,我們是懷著孤注一擲的心情來到了廣東省人民醫院,更沒想到我的寶寶這麼快就能出院。」9月24日,懷抱著一個2個月大,體重3kg的寶寶,小冀(化名)爸爸興奮地說。
  • 華中阜外醫院心外科手術量增幅全國第一
    本報訊(記者 王平 通訊員 邢永田)11月12日,《中國心外科手術和體外循環數據白皮書》發布數據顯示,2018年,華中阜外醫院、河南省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共完成心外科手術4296例,全國排名由2017年第十位躍升至2018年第七位,增長幅度達24.6%,增幅位居全國第一。
  • 一位心外科醫生的「打怪」升級之路,曾經手了12000多顆心臟
    在全世界大大小小的醫院裡,心臟外科都是處在生物鏈頂端的科室之一。用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王一方的話說,心臟外科不是平凡學科,它是人工循環、呼吸及麻醉、輸血技術高度發達之後的二階分科。19世紀的外科泰鬥西奧多·比爾羅特就曾斷言:「在心臟上做手術,是對外科醫術的褻瀆。」這條魔咒籠罩了外科整整50年。
  • 湖南省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兒童外科成立
    紅網時刻7月15日訊(通訊員 吳靖 錢淑琴)長沙11歲的女孩莎莎1個月前突然出現嚴重的嘔吐現象,吃什麼吐什麼,身體急劇消瘦,家人連忙將其送到了湖南省人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消化營養科,經消化營養科與兒童普外科會診,診斷為先天性腸旋轉不良導致腸扭轉,引發上消化道梗阻,需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