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臣子心,能如木蘭節。——《木蘭歌》
一國建立離不開團隊的合作努力,雖然最後坐上高位的只有皇帝一人,但其餘伴隨他建功立業的人也會得到封賞。在漢朝,就有這麼一位皇帝,帶著他的肱骨大臣完成別人都未能完成的夢想,這個皇帝是漢宣帝,他在位時最大的成就就是踏平匈奴,讓漢朝再無北境騷擾。雖然漢宣帝未曾御駕親徵,但他用的那些大臣卻幫他完成了宏偉大業,為了感謝這些大臣,他為他們修建麒麟閣,並將他們的畫像掛在裡面,供大家膜拜。那麼這麒麟閣十一功臣都有誰?為何排在榜首的只有姓,第十一位卻人盡皆知?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作為有如此功勞的漢宣帝,他本身並不平庸。對民間疾苦他早就瞭然於心,所以即位之後,他勤於政務,為百姓減免了很多賦稅徭役。而對於這些一直輔佐自己的大臣,他命畫師給他們畫像,再懸掛於麒麟閣中。
排在榜首的大臣叫霍光。在漢武帝時期,霍光深受漢武帝重用,宮內宮外他都隨行左右,當然這一切都是他哥哥霍去病死後才有的待遇。後來漢武帝也駕崩,霍光靠著他一生立下的功勞成為漢武帝的託孤大臣,輔佐新帝管理國家。在漢昭帝期間,他幫助新帝擊敗發動政變的大臣,更是多次平息朝廷動蕩,後來漢昭帝駕崩,他又主張立漢宣帝,為漢朝帶來大好前程。霍光光榮一生,卻因為死後他的女兒霍成君發動政變導致麒麟閣只有其姓無其名。
居其後為是張安世。人如其名,他也是清正廉明的官員,在職期間,他為國家選賢舉能,推動社會正向發展。第三位至第十位分別是韓增、趙充國、魏相、丙吉、杜延年、劉德、梁丘賀、蕭望之,這些人要麼是馳騁疆場的將軍,要麼是能言善辯的文官大臣,要麼是為國家教育下一代皇帝的老師,個個都居功至偉。
霍光死了之後就是排第五位的魏相繼任,他也是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兒,在官場上,他將那些霍亂官場秩序的人全部收拾整頓,邪門歪道在他面前無所遁形,後來霍光的後人起義,也是他建議剷除。
還有一位和霍光關係匪淺的是杜延年,在霍光還在世時,他曾幫助霍光平息朝廷叛變,懲罰相應造反的人。和霍光差不多,他也是三朝元老,為當時的大漢朝勞心勞力。不過,霍光死後,這個杜延年也沒了依仗,任誰都能在他頭上踩上兩腳,特別是霍光的後代被懲罰之後,他也順勢被罷免,最後雖是朝廷大員,卻還是逃不過身死的命運。
相比於這幾人的功勞,這第最後一位是看起來有點兒不起眼,卻被人們熟記於心,人盡皆知。他是蘇武,著名的蘇武牧羊的故事就是他的故事。和別的官位顯赫的大臣不同,蘇武只是一介使臣,在漢武帝時期,蘇武奉命前往匈奴。本來蘇武出使匈奴一段時間後就應該回到西漢,沒成想當時的匈奴竟然不把漢朝放在眼裡,竟然將蘇武扣留下來,逼迫他臣服於匈奴單于。換做旁人,一般都會假意臣服,再找機會逃跑,但蘇武沒有。面對匈奴給他的高官厚祿,他竟然不然所動,表示自己生是漢朝的人,死是漢朝的鬼,一生都不會背叛自己的國家。
看到蘇武如此油鹽不進,匈奴單于漸漸也沒了耐心,利誘不行就直接威逼。到最後,蘇武竟然被匈奴人驅趕到海上去放羊。蘇武也是堅持了很長時間,到最後,蘇武終於脫離苦海,回到了久別的長安。然而,第二年就因和桑弘羊交好被貶黜,直到漢宣帝即位之後才賜給他關內侯的爵位。一生操勞,流芳百世,各有各的命運,誰也沒有說對錯的權利。
參考資料:《大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