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真的那麼想當皇帝嗎?

2020-12-22 我要好好的做人

秦始皇開啟皇帝這個稱號開始,這個稱號就成了獨一無二的尊稱,天下雖大,但皇帝卻只有可能有一個。而李世民想不想當皇帝?這個答案是肯定的,李世明有著一個皇帝夢,但是卻是被逼迫著做了皇帝,因為自古爭儲都是有進無退的道路,一旦選擇只有兩個結果,要麼成功,要麼死亡。李世民奪位李淵夫人竇氏,生有四子,除第三子霸早夭外,長子建成立為皇太子。太子輔助高祖處理政務,在穩定後方,支援前線方面,起過重要作用。次子李世民,經常領兵出徵,戰功卓著。隋末唐初,隨著關隴集團的倒戈,皇權的天平傾斜向了李家。在李唐家族中,無論是李淵還是李建成或者李世民,都是能力突出之輩,只是在爭霸天下的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不同而已,但是李唐江山的成功他們缺一不可。

秦王李世民,最突出的能力就是對外戰爭,李唐江山有三分二是他打下的。但是隨著戰功的累計,威望越來越高,直到最後幾乎已經封無可封,這就奠定了,李世民衝擊皇權的欲望。李世民與李建成之間的皇位鬥爭,避無可避的情況下,逐步由暗處慢慢走到明處。在這個皇儲鬥爭中,李淵的第四子齊王李元吉,在朝內是李建成堅定的支持者,而李世民常年徵戰在外,所以他們各有所持,李建成強在宮闈之間,而李世民強在軍權。李世民東徵西討,在李世民削平關東以後,天下基本安定,此時對於皇儲的矛盾就更急切。所以在劉黑闥再度起兵時,太子的謀臣立即建議太子說:「秦王南徵北戰,屢獲大功,勳業克隆,威振四海,人心所向,殿下怎麼能安享現成。

」太子在宮闈佔據強勢的情況下,其手下謀臣就建議李建成進軍軍政,建立軍功,以此來逼迫李世民,通過這種方式來壓縮李世民的資本空間。此後,針對這個問題,為了加強自己的勢力,李建成建立私軍,號「長林兵」,屯守東宮左右長林門。隨後,發動宮闈內的力量,策劃謀害李世民,其中李淵的寵姬張婕妤和尹德妃,就是李建成宮闈內的資本,常常在李淵耳邊貶低李世民。雖然李世民的妻子長孫氏,極力周旋,但是收效甚微。武德六年,李世民深感「不為兄弟所容,實有功高不賞之懼」。李世民的威力越來越嚴重,皇儲鬥爭的天平逐漸開始打破平衡,但是隨著武德七年的一件事,出現了轉機。

時年六月,唐高祖去仁智宮避暑,李建成抓住留守的機會,欲給予李世民致命一擊。安排慶州總管楊文幹「募健兒送京師,欲以為變」。但是此時由於消息洩露,被高祖李淵知悉,逐召太子李建成問戒,並將李建成狠狠教訓了一頓。楊文幹得知消息洩露後,眼見一無活路,於是被迫舉兵作亂。意圖割據一方,謀求生路。對於楊文幹的反叛,李世民成為了討伐的主官。在李世民舉兵討伐前,李淵鑑於對李建成的失望,就承諾李世民:「這次平叛,由你全權處置。得勝後,封李世民為太子,將李建成貶為蜀王,希望李世民憐憫其兄,避免骨肉相殘」。李世民對於這意外的收穫,異常的高興,叛亂很快就平定了,但是在班師回朝後,李淵的許諾卻沒有兌現。

在李世民平叛的過程中,李建成宮闈內的力量開始發力,拯救李建成太子之位,在李元吉與諸妃嬪的請求及重臣封德彝的勸說下,太子還是原來的太子,李世民空歡喜一場。自此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的願望極速加劇。在外一次酒局中,李建成在命人在李世民酒中下毒,辛虧李世民命大,沒有死掉。在此事傳到李淵耳中後,李淵決定將二人暫時分隔開,將李世民外放到洛陽,但是最終在李建成、李元吉的阻撓下,沒有實現。李世民此時形勢十分危急,在皇城內部的李世民,整日惶恐不安。鑑於此,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建議李世民先發制人,在軍權在手之時,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

但是李世民卻出現了猶豫,畢竟隋朝的教訓就在眼前。正在李世民猶豫不決時,邊關傳來戰報,突厥大舉入侵。於是李建成與李元吉看到了奪取李世民軍權的機會,於是就建議徵調李世民的精銳部隊,由李元吉統帥抗擊突厥入侵。最終李淵接受了這個建議,但是李世民卻也因此被逼到了絕地,如果將軍隊交給李元吉,李世民就徹底失去了生存的保障,不要說皇儲,就是生命都可能朝不保夕。於是在前路一絕的情況下,李世民決定發動政變,在玄武門將李建成及李元吉擊殺。對外宣稱為李建成、李元吉謀反,並舉兵佔據了皇城,李淵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只好立李世民為皇太子,隨後傳位於李世民,李淵也成了一個被迫成為太上皇的一位天子。

結束語「玄武門之變」成就了一代明君,但是除了被迫之外,李世民想成為天子,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李世民是在皇位無望的前提下,發動了政變,是無奈,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此殺兄逼父,這也成了李世民背負一生的罵名。李世民是歷史人物,我們也沒辦法或者資格來評判對錯,但是如果在皇權和親情之間,做一個選擇,你會如何選擇?圖片源自網絡,侵必刪。

相關焦點

  • 李世民真的那麼想當皇帝嗎?真相被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這個是肯定的,無論他是個人意願還是被部下推動,可以說李世民自己想當皇帝,即是個人意願,也是部下所推,更是形勢所逼。 在李淵推翻隋朝的過程中,無疑李世民是有最大功績的。無論後人再質疑他有修改歷史的嫌疑,但總體的那些戰役的領導人是無法造假的。
  • 李世民當上皇帝後,有那麼多女人,為何還要霸佔李元吉的妻子呢?
    而李世民家族的血統裡面是有突厥人的傳承,特別是唐朝時代是一個多民族文化傳統包容互惠的時代。特別是李元吉的夫人楊氏家族是河洛地區的望族,在當地有很大的勢力和影響,為了取得楊氏家族的支持,李世民迎娶弟媳婦也就是必然結果。李世民說不上什麼腹黑不腹黑,是想如果他不狠下心來殺了李建成、李元吉,那麼被殺死的人就是他了,宮廷之鬥這樣的結果是無可避免也是無可奈何的。
  • 身為千古明君,李世民為了皇位,真的殺弟奪妻嗎?
    公元662年,李淵次子李世民在玄武門發動政變。在政變中,他殺害了弟弟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之後,兩兄弟的兒子幾乎都被李世民殺了。政變後,李世民成功成為太子。一段時間後,開國皇帝,他的父親李淵退位。就這樣,李世民從父親手中接過了年輕帝國的權力,成為了唐朝的第二位皇帝。都知道,李世民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王朝統治者中的傑出君主。在他執政期間,人民富裕,國家繁榮,邊疆穩定,創造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繁榮時期之一。不可否認,在政治方面,李世民是公認的傑出政治家。然而,在他的道德層面上,總是會引起很大的爭議。
  • 李世民真的善待李淵嗎?9年太上皇生活,李淵為何能生下30個子女
    在玄武事變中,太子黨成為政治爭鬥中的炮灰,讓秦王李世民不僅從此手握重權,而且將自己的親哥哥趕下了太子之位,隨後在玄武政變之後,兩個月的時間內,李世民的父親李淵被迫禪位,由此李世民開啟了包攬江山之旅。                                        那麼李淵在成為太上皇之後的退休生涯當中又是如何度日的呢?並非父慈子孝
  • 武則天真的想做女帝嗎?她的政治勢力真的很強嗎?
    武則天真的想做女帝嗎?武則天開始未必是非要當帝王的,但是她事實上已經是非常強勢的太后了。這個時候她行為霸道,但是人們也只能想她是要當個強勢的太后,誰能想到他要當帝王。 等到反應過來她已經黨羽密布,不能反制了。 很多人們對太后權勢的認知普遍不太夠。
  • 李世民玄武門兵變,皇帝李淵不管嗎?
    李淵的次子李世民也很優秀,他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唐朝建立初期基業不穩,李世民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戰功赫赫。李建成雖然擁有太子之位,但論戰功與威信,他對弟弟心有忌憚,於是就與四弟聯合排擠李世民,雙方擁護者也處於明爭暗鬥的狀態。
  • 被稱為天可汗的皇帝,李世民,究竟有什麼偉大之處?
    如果讓我們說起歷史上的一位勤政愛民的好皇帝,那我們首先想起的應該就是唐朝的李世民。他的一生肯定是非常奮鬥和努力,並且評價非常高的,那麼他又有什麼樣的功績?有什麼樣的事情發生,讓文武百官和塞外的人都對他讚不絕口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李世民是如何達到人生巔峰的。
  • 誅殺了太子李建成後,李世民為啥不等李淵去世了再做皇帝?
    可是李世民的功勞實在是太大了,李淵有是一個愛子狂魔,他實在是不願意厚此薄彼,始終在尋找一個公平。既然李建成是太子了,那麼就封李世民位秦王,還給予了他很大的權力。看似水面平穩,可沒想到水下已經是波濤洶湧了。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越來越激化,甚至到了有你沒我的地步了。玄武門之變,這個大唐初期足以影響老李家傳世的一件大事。
  • 「玄武門之變」完全是李世民的責任嗎?皇帝李淵又有哪些過失呢?
    身為皇子的李世民,通過發動「玄武門」軍事政變,斬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命令手下大將尉遲敬德帶領秦王府的人馬,衝進皇宮,解除了皇帝身邊的禁軍,將皇帝李淵劫持,將皇帝李淵趕下皇位,淪為有名無權的「太上皇」。從表面上來看,是李世民不守人臣之道,犯上作亂。
  • 蘭亭序真跡,是李世民騙來,還是從隋朝接收?是否真的陪葬昭陵?
    陪葬李世民的《蘭亭序》重現人間,卻又隨著溫韜獲罪被殺而再次消失,從此沓無痕跡,無人再有幸得見真跡。不過,這段歷史的記載並不清楚,其中有頗多疑點,需要新的考古發現才能證實。哪怕是唐太宗李世民獲取《蘭亭序》真跡的過程,也充滿著懸疑。
  • 魏徵投靠李世民,這是背叛了李建成嗎?在他眼裡良臣和忠臣不一樣
    難道良臣不應該忠誠嗎?魏徵有自己的解釋。當時李世民擊敗了李建成,奪取了繼承人的大位。這個時候他來收拾李建成的餘黨時,抓到了魏徵。魏徵顯得十分堅挺,他堅貞不屈地告訴李世民,當初要不是李建成不聽他的話,沒有早點殺掉你,他也不會淪落到這個地步。徵見太宗勳業日隆,每勸建成早為之所。
  • 探秘歷史:李世民的姐夫柴紹,在玄武門之變中充當何種角色?他反對李世民嗎
    太子將來就是君臨天下的皇帝,那麼柴紹這樣的人才,他能夠失去嗎?所以我認為這一路上李建成和柴紹談論了很多開拓天下的想法,兩人的友誼,此刻應該是日漸濃厚了起來。這個時候的李世民和柴紹並沒有交集,所以可以肯定一點,李建成在柴紹的心目中,目前是最合適的繼承人。
  • 李世民納李元吉老婆為妃是霸道嗎?如果是,接下來的做法解釋不通
    (李世民劇照)確實,人們有理由這樣看這個問題。因為李世民最恨的人就是李元吉,李元吉曾經多次挑唆太子李建成殺掉李世民,甚至還在李世民的酒中下毒,差點把李世民毒死。(楊氏劇照)李世民娶了楊氏以後,一直對楊氏非常好。當長孫皇后去世以後,李世民還試圖立楊妃為皇后。如果李世民真的非常憎恨李元吉,他怎麼會這樣處理楊氏?難道不擔心楊氏會報復嗎?
  • 李世民的文治武功皆佳,他真的是個心狠手辣的人嗎?
    李世民真的心狠手辣的人嗎?首先,手段狠辣是他的錯?玄武門之變能親手處理了自己的兄弟,可見李世民不是一位懦弱可欺的主,相反他是鐵腕辣手之人,那麼這是李世民的本性?不一定!他靠的可不是一股狠勁,對外人不錯的李世民為什麼對自己的兄弟這麼狠?因為他的父親---李淵。
  • 李世民的三子李恪很優秀嗎?為何沒能成為太子?長孫無忌不答應
    可是皇帝都是比較自私的,都希望自己的兒孫能夠世代在地方上做土皇帝。皇位就一個,可諸侯國可以有若干個,於是李世民和朱元璋做出了相同的選擇,將兒子們分封在外。其中,李世民的第三個兒子李恪被改封吳王,並加封潭州都督,擁有地方上的軍政大權。那麼李恪這個人,到底有沒有傳聞中那麼神呢?他真的最像唐太宗嗎?
  • 李世民:若沒有李建成的太子,李世民會是天然的繼承者
    李建成和李淵當年想要削弱李世民的力量,讓李元吉去打突厥,卻是下旨從李世民的秦王府調兵。這和後來明清後期的那些閒散王爺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李淵雖然名義上是皇帝,可是並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大權獨攬,兒子對他的效忠可能也僅僅因為他是自己的父親。而且李世民和他的武裝本身也是在戰爭中成長起來的,他們一手為大唐打下江山,似乎大唐本來就應該是他們的。
  • 皇帝也俗氣,給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挑挑刺,他也幹過不少齷齪事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也是功績最大的皇帝之一,在位二十三年,對外打出了"天可汗"的威名,對內也擁有"貞觀之治"的美譽,還有諸如以善待功臣聞名,一年死囚犯全國僅有二十餘人的政績等等,唐以後的皇帝拿漢武帝為榜樣的不多,但拿唐太宗做榜樣卻不少,他似乎就是個完美皇帝,當然,如果沒有"玄武門事變"就更完美了,不過世界上從來就沒有完美的人,皇帝這種政治生物就更不可能向完美靠近,本文就專門給唐太宗李世民挑挑刺
  • 唐朝將士擁戴李世民的謊言
    李世民的各個將領,想殺光建成、元吉的一百多個部下,沒收家產。尉遲敬德固執地爭辯說:「罪只在兩個兇犯的身上,他們已經被殺了,如果還要殺黨羽,這就不安全了。」於是停止殺戮,當天,下詔赦免天下。奇怪啦!他不是天下歸心、受唐朝將士擁戴嗎?僅僅殺不得人心的「二兇」一百多個黨羽,怎麼會不安全呢?
  • 魏徵和李世民之間的故事
    ,當時許多的國家都到唐朝來學習來取經,那時的長安有許多的外族人,街上是熱鬧非凡,那樣的時代真的讓人為之自豪,為之振奮。唐朝的強盛那也不是平白無故來的,那肯定是皇帝和大臣及老百姓的努力換來的,唐朝最強的皇帝之一李世民,他的名字那可是歷史上都有名的,作為皇帝他是虛心的接受大臣們提的建議,只要是有利的他就會採納,所以唐朝的強盛就是因為這些點點滴滴匯聚而來的,唐朝時期有一個大臣,這個大臣一直是以敢說真話敢提正確的建議而聞名的,大家一定聽過這個大臣的名字,他就是魏徵。
  • 李世民為何52歲就過世?他晚年有哪些昏聵的舉動?吃丹藥修改史書
    年輕的時候李世民堪稱一代明君,那麼他到了晚年做了哪些荒唐事呢?一、沉湎於酒色,過上了奢靡的生活。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自古以來,幾乎每個人都是這麼個情況。年輕時候的李世民,一直立志要做一代明君。所以李世民啟用魏徵,整天讓他看著自己。但凡有任何過失,魏徵都必須要直言不諱地告訴李世民,以此鞭策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