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開啟皇帝這個稱號開始,這個稱號就成了獨一無二的尊稱,天下雖大,但皇帝卻只有可能有一個。而李世民想不想當皇帝?這個答案是肯定的,李世明有著一個皇帝夢,但是卻是被逼迫著做了皇帝,因為自古爭儲都是有進無退的道路,一旦選擇只有兩個結果,要麼成功,要麼死亡。李世民奪位李淵夫人竇氏,生有四子,除第三子霸早夭外,長子建成立為皇太子。太子輔助高祖處理政務,在穩定後方,支援前線方面,起過重要作用。次子李世民,經常領兵出徵,戰功卓著。隋末唐初,隨著關隴集團的倒戈,皇權的天平傾斜向了李家。在李唐家族中,無論是李淵還是李建成或者李世民,都是能力突出之輩,只是在爭霸天下的過程中,發揮的作用不同而已,但是李唐江山的成功他們缺一不可。
秦王李世民,最突出的能力就是對外戰爭,李唐江山有三分二是他打下的。但是隨著戰功的累計,威望越來越高,直到最後幾乎已經封無可封,這就奠定了,李世民衝擊皇權的欲望。李世民與李建成之間的皇位鬥爭,避無可避的情況下,逐步由暗處慢慢走到明處。在這個皇儲鬥爭中,李淵的第四子齊王李元吉,在朝內是李建成堅定的支持者,而李世民常年徵戰在外,所以他們各有所持,李建成強在宮闈之間,而李世民強在軍權。李世民東徵西討,在李世民削平關東以後,天下基本安定,此時對於皇儲的矛盾就更急切。所以在劉黑闥再度起兵時,太子的謀臣立即建議太子說:「秦王南徵北戰,屢獲大功,勳業克隆,威振四海,人心所向,殿下怎麼能安享現成。
」太子在宮闈佔據強勢的情況下,其手下謀臣就建議李建成進軍軍政,建立軍功,以此來逼迫李世民,通過這種方式來壓縮李世民的資本空間。此後,針對這個問題,為了加強自己的勢力,李建成建立私軍,號「長林兵」,屯守東宮左右長林門。隨後,發動宮闈內的力量,策劃謀害李世民,其中李淵的寵姬張婕妤和尹德妃,就是李建成宮闈內的資本,常常在李淵耳邊貶低李世民。雖然李世民的妻子長孫氏,極力周旋,但是收效甚微。武德六年,李世民深感「不為兄弟所容,實有功高不賞之懼」。李世民的威力越來越嚴重,皇儲鬥爭的天平逐漸開始打破平衡,但是隨著武德七年的一件事,出現了轉機。
時年六月,唐高祖去仁智宮避暑,李建成抓住留守的機會,欲給予李世民致命一擊。安排慶州總管楊文幹「募健兒送京師,欲以為變」。但是此時由於消息洩露,被高祖李淵知悉,逐召太子李建成問戒,並將李建成狠狠教訓了一頓。楊文幹得知消息洩露後,眼見一無活路,於是被迫舉兵作亂。意圖割據一方,謀求生路。對於楊文幹的反叛,李世民成為了討伐的主官。在李世民舉兵討伐前,李淵鑑於對李建成的失望,就承諾李世民:「這次平叛,由你全權處置。得勝後,封李世民為太子,將李建成貶為蜀王,希望李世民憐憫其兄,避免骨肉相殘」。李世民對於這意外的收穫,異常的高興,叛亂很快就平定了,但是在班師回朝後,李淵的許諾卻沒有兌現。
在李世民平叛的過程中,李建成宮闈內的力量開始發力,拯救李建成太子之位,在李元吉與諸妃嬪的請求及重臣封德彝的勸說下,太子還是原來的太子,李世民空歡喜一場。自此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的願望極速加劇。在外一次酒局中,李建成在命人在李世民酒中下毒,辛虧李世民命大,沒有死掉。在此事傳到李淵耳中後,李淵決定將二人暫時分隔開,將李世民外放到洛陽,但是最終在李建成、李元吉的阻撓下,沒有實現。李世民此時形勢十分危急,在皇城內部的李世民,整日惶恐不安。鑑於此,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建議李世民先發制人,在軍權在手之時,誅殺李建成和李元吉。
但是李世民卻出現了猶豫,畢竟隋朝的教訓就在眼前。正在李世民猶豫不決時,邊關傳來戰報,突厥大舉入侵。於是李建成與李元吉看到了奪取李世民軍權的機會,於是就建議徵調李世民的精銳部隊,由李元吉統帥抗擊突厥入侵。最終李淵接受了這個建議,但是李世民卻也因此被逼到了絕地,如果將軍隊交給李元吉,李世民就徹底失去了生存的保障,不要說皇儲,就是生命都可能朝不保夕。於是在前路一絕的情況下,李世民決定發動政變,在玄武門將李建成及李元吉擊殺。對外宣稱為李建成、李元吉謀反,並舉兵佔據了皇城,李淵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只好立李世民為皇太子,隨後傳位於李世民,李淵也成了一個被迫成為太上皇的一位天子。
結束語「玄武門之變」成就了一代明君,但是除了被迫之外,李世民想成為天子,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李世民是在皇位無望的前提下,發動了政變,是無奈,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此殺兄逼父,這也成了李世民背負一生的罵名。李世民是歷史人物,我們也沒辦法或者資格來評判對錯,但是如果在皇權和親情之間,做一個選擇,你會如何選擇?圖片源自網絡,侵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