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我們中國古代歷史上最讓人自豪地朝代之一,那時唐朝強盛無比,真的就是做到了萬邦來朝,在唐朝軍隊很強大,文化很自信,幾乎每個人都為身為唐朝人而自豪,當時許多的國家都到唐朝來學習來取經,那時的長安有許多的外族人,街上是熱鬧非凡,那樣的時代真的讓人為之自豪,為之振奮。
唐朝的強盛那也不是平白無故來的,那肯定是皇帝和大臣及老百姓的努力換來的,唐朝最強的皇帝之一李世民,他的名字那可是歷史上都有名的,作為皇帝他是虛心的接受大臣們提的建議,只要是有利的他就會採納,所以唐朝的強盛就是因為這些點點滴滴匯聚而來的,唐朝時期有一個大臣,這個大臣一直是以敢說真話敢提正確的建議而聞名的,大家一定聽過這個大臣的名字,他就是魏徵。
魏徵他是非常敢於直諫的一個人,當然他提的也是一些非常有利於國家的建議,為了讓這些好的建議李世民可以聽,魏徵可是經常正面跟李世民爭執,一個大臣跟皇帝爭,這對於一般的大臣來說那可是要命的事情,而且皇帝那都是要有自己威嚴的一個人,被大臣懟那肯定是面子全無啊,所以李世民經常是被魏徵氣的不行,經常是氣的話都說不出來,甚至氣的渾身顫抖。
有一回李世民下了一道命令,這道命令是關於徵兵的,當時李世民的命令是沒有到十八歲,只要個子達到,那也可以被徵去當兵,當時這道命令就到了魏徵手上,他就給扣下了,一直不傳達,這個事情被李世民知道之後,就一直催魏徵趕緊把命令發出去,但是魏徵就是不發,催了幾次之後李世民見魏徵還沒有反應,那自然就發火了,就把魏徵叫來開始訓魏徵了,但是魏徵聽到李世民的訓斥,直接就對李世民講水如果幹了,那還有魚嗎,如果把十八歲都沒到的身強力壯的年輕人都徵去當兵的話,那國家的勞動力就會大幅的減少,那時候那些稅務怎麼辦呢,而且之前的時候,都已經下過命令了,現在又反悔,這不是言而無信嗎,作為一國之君那是肯定不能這樣的啊,李世民聽魏徵這樣說,覺得魏徵說的是很有道理,因此也不生氣了,命令自然就撤回了,這件事情也就這樣被魏徵給解決了。
還有一次李世民他不知從哪裡弄來一隻小雀鷹,這種鷹是可以打獵用的,這時魏徵有事來找李世民商量,李世民在玩鷹那自然是擔心被魏徵看到啊,如果魏徵看到那不是又要跟他講道理了,所以李世民就把小鷹給藏到衣服裡面,其實魏徵是發現李世民衣服裡的小鷹了的,所以魏徵他直接就當作沒看到,就故意跟李世民閒扯,拖了很久才談完,後來的結果就是小鷹被悶死了,所以魏徵套路還是很深的,竟然通過這樣的方法讓李世民的小鷹悶死,就不能玩物喪志了。
還有一回魏徵又懟李世民了,把李世民是氣的差點吐血,一回到後宮,那直接就開始罵人了,直接就說遲早要殺了魏徵,這句話自然就被皇后聽到了,然後皇后就去穿了正裝到李世民的面前,直接就開始恭喜李世民啊,李世民自然就問為什麼要恭喜啊,這時皇后就對李世民說只有一個強盛的國家,英明的君主領導之下,大臣才敢講真話,現在魏徵一直敢講真話不就說明大唐強盛,君主賢明嗎,所以自然就要恭喜了啊,李世民一聽馬上就明白了,如果自己要做一個明君,那就得這樣做啊,所以李世民自然就不氣了,就更加的明白了聽真話的重要性了。
正是因為這樣,所以唐朝開始變得越來越好,國力越來越強盛,國家一強盛那有些大臣自然就要開始拍李世民的馬屁啊,這時魏徵又及時的給李世民進言,李世民自然是聽進去了的,不僅聽進去了,他還把魏徵提的那些話給抄下來了,幾乎天天就看,可見李世民這一點真的是做的非常好的。
後來魏徵去世了,李世民是非常的傷心的,當時就說了一句流傳千古的話,這句話就不說了,大家肯定知道的,就是形容魏徵就如同一面鏡子一樣,那句話大家感興趣的可以網上自己查一下,魏徵一死,這面鏡子就沒有了,所以李世民少了一個敢直接跟他講真話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