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財聯社 史正丞
當地時間周五,有著「網際網路女皇」之稱的Bond Capital合伙人Mary Meeker發布了最新一期的《網際網路趨勢報告》,指出新冠疫情的迅速傳播與1906年的加州大地震有著類似的影響。
Mary Meeker在報告中指出,Covid-19 正在以我們剛剛開始了解的方式改變現代生活。與此前全球疫情永久性地重塑地球相比,由於信息共享和科學技術的原因,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可能會更小一些。
隨著數量龐大的居家辦公群體誕生,數字轉型的進程正在加快。新的工作與生活平衡已經達成。在許多因此「重塑」的行業中,遠程醫療、快速即時診斷、自動化AI等科技與醫療保健的結合,或許正響應了「時代的召喚」。
全新的世界
Mary Meeker指出,全世界GDP前二十的國家目前均已採取了不同程度的「社交隔離」政策,意味著全球80%的GDP和大量人口正處於隔離狀態,Covid-19 正在以我們剛剛開始了解的方式改變現代生活。
在疫情發生之後,經濟停頓引發失業快速上升。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失業率將達到約百年前大蕭條同樣的水平。考慮到疫情前約有四分之一的美國勞動者處於需要密切接觸人的服務行業。考慮到今年的失業率上升速度更快,股市受到的衝擊恐將比全球經濟下行更為嚴重。
Mary Meeker表示,如果不加以控制,病毒將會展現出恐怖的傳播能力,而目前大多數國家的「社交隔離」政策都展現出有效的狀態。然而,目前並不知道逐漸接觸隔離政策後將會發生什麼情況。所以在獲得有效的疫苗前,我們仍需要對100%疑似病例進行分鐘級別的快速測試。並根據放鬆管制的每一個步驟評估並制定有效的應對預案。
科技、創新領域收益最大
報告指出,在這場疫情中,過去十年裡一直引領美國經濟成長和價值創造的科技板塊將繼續成為市場的焦點。而這些企業有著共同的特徵:1)科技/創新導向;2)業務數位化,通常已經上「雲」;3)管理層通常有工程/計算機學位;4)在過去30年間創立。
根據上述列表,排在最前面的公司分別是:微軟、亞馬遜、蘋果、Alphabet(谷歌)和Facebook。
在這場疫情中,以ZOOM為代表的科技公司則成了2020年「風口上的寵兒」。
就在投資者還在回憶Instagram在兩年時間裡將月活用戶做到1億、《堡壘之夜》在上線18個月達成月活1億時,ZOOM在過去三個月裡將日活從1000萬提高至2億可謂是這場疫情中的「科技神話」。
除了ZOOM以外,其他的商業辦公軟體也經歷了用戶數量的激增。Slack在今年一季度付費用戶翻倍、微軟Teams在3月19日當周報告4400萬日活,較上一周翻了3.7倍都是最好的佐證。
毫不誇張地說,對於美國社會而言,在今年3月2日灣區網際網路公司開始在家辦公的那一刻起,一場關於「工作場景」的大型試驗已經開始。
報告指出,雖然許多公司在疫情前已經有遠程辦公的員工,但在這一次「被迫在家辦公」的試驗後,越來越多的公司將會轉向這種「新型」的工作方式。這本身就是現代工作於生活場景的「再平衡」。
為了實現這種「新型工作平衡」,大規模的遠程辦公需要解決以下問題:1)確保創意在線和工作產出水平;2)合理安排團隊在一起工作的頻率;3)維持工作積極性和企業文化,維護人力資源系統的運轉;4)解決遠程辦公的安全問題;5)如果工作距離不再是問題,招募人手也不應該受到地域的限制;6)合理安排實體辦公室的空間和布局;7)商務旅行和娛樂的進階安排。
與此有密切關聯的是,報告指出在2020年春天具有以下特徵的企業具有更棒的趨勢:
1)工作場景「上雲」,員工可以在任何地方完成工作;
2)產品有穩定需求,在不確定性時期這一點更為重要;
3)能夠在線為顧客提供無差別的服務;
4)在物流、溝通受限的情況下能夠將產品有效地分發給客戶;
5)提供使電子商務更有效率的服務;
6)在社交媒體上有廣泛的曝光。
綜上所述,許多業態都將在這個春天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地區性小餐廳將變成提供少量座位的「得來速」餐廳;零售商店開始適應在信息網站上賣貨;大品牌快速加碼線上銷售,通縮縮減線下零售店的規模;CEO/CTO們大幅增加在雲產品/服務上的投入。
「按需到門服務」取得永久性市場
雖然在疫情發生後,出行服務(Uber/Lyft)、住宿服務(Airbnb)因為居家隔離的政策受到重大打擊;但與此同時線上雜貨/食品的按需配送(DoorCash/Instacart)經歷了需求暴漲的階段,並為本地的雜貨和餐飲店提供了寶貴的需求。
報告認為,這種提供個性化(到家)服務的需求在這段不尋常的時光中獲得了永久的市場。與亞洲等地區不同,美國地區的此類服務一直處於被低估的狀態。雖然關於就業、經濟前景和個人財務狀況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但工作本身一直處於不斷的演變中。按需服務、商務溝通方式變化帶來的行業擴張和崗位增加是大勢所趨。
2020=醫療健康大舉落地之年?
報告指出,這次疫情暴露出許多基礎醫療系統中的問題,美國過去100年裡看病的方式幾乎沒有轉變:排隊看病-醫生簡單地診斷並治療-治癒或病情加重。與此同時,疫情早期美國醫院、州政府、聯邦政府仍需要通過古老的方式傳遞醫院診療能力和容量的變化,一點兒也沒「享受」到科技現代化應有的效率。
報告指出,受這次疫情影響,醫療場景「去醫院化」的趨勢將會加速,同時這一變化也將賦能病人以「消費者」的權力。遠程醫療、快速即時診斷、自動化AI等科技與醫療保健的結合的「創新趨勢」將進一步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