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仲淹:一句人不寐,多少徵夫淚

2020-12-12 子夢奇談

範仲淹的「孤城閉」

前不久,由小說《孤城閉》改拍的電視劇《清平樂》霸屏,天天都能看到討論它的文章和帖子。

「孤城閉」出自範仲淹的《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這首詞隱約中透著濃鬱的悲涼,和《嶽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雄姿勃發,判若兩人。此時的範仲淹,已經不是那個衝勁滿滿的年輕小夥子,戍邊以來,範仲淹不僅要面對朝堂上的唇槍舌劍,更看到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人間慘劇。而西夏軍隊頑強的勢力,更讓「後天下之樂」成為了一個遙不可及的泡影。

範仲淹歷來重視西陲邊事,從上任之初就謹小慎微,作為一鎮主帥,他不能像少年時那番意氣風發,直闖宮門,和皇帝當面鑼對面鼓的辯論抬槓了,面對夏軍的神出鬼沒,範仲淹強調以守為攻,打算靠漢化和國力,逐漸碾壓西夏,也和為劍,兵不血刃,獲得最終的勝利。

這種思路明顯不符合「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君子黨人的報復和理想,尤其是和範仲淹惺惺相惜的同僚——韓琦的思路,背道而馳。韓琦曉暢軍事,總想主動出擊,逼西夏決戰,而後運用自己的戰術思維,畢其功於一役,只要能殲滅西夏的騎兵主力,宋帝國禁軍便可長驅直入,進軍靈州城下。

宋軍兩位高級將領,在朝堂是相濡以沫的真君子,也是互相扶持的一對兒名臣,但是在這大漠孤煙的戈壁灘上,裂痕越來越大。

而作為朝廷,宋仁宗勵精圖治了那麼多年,堪稱將大宋治理出了一片盛世,宋朝國力鼎盛,國庫富饒,平定西夏,自然被提上了議事日程。在軍力日漸強盛的宋仁宗眼裡,西夏之事指日可破,對範仲淹也是心懷嘀咕,在宋仁宗心中,韓琦的決戰思路,似乎更對他的口味和路數。

西夏不同於遼國,遼國是和宋帝國鼎足而立的「外國人」,而夏國則是滋生在宋境內的「臺獨分子」,而對於西夏國事的哀傷,也成了兩宋軍旅詩人的隱痛與永殤,多少年後,名將嶽飛在他的《滿江紅》中,仍然用「踏破賀蘭山缺」來感慨自己的抱負。

而被君子們視為偶像的範仲淹,既然已經身在邊陲,更是對西夏之事耿耿於懷。但是,理想歸理想,人在為理想而奔波奮鬥的過程中,聰明人並不執念於那些曾經少年的想法,而是不斷修正著自己的目標,並且,竭盡所能地去影響別人。

這就是範仲淹想做的。他不僅要說服老友韓琦,還要說服皇帝,以及那些曾經和自己在一條戰壕的君子黨們。

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排解鬱悶的範仲淹,都拿「秋氣」作為自己文章的開篇和詩文的開頭。

據宋人魏泰《東軒筆錄》說:範仲淹守邊時,作《漁家做》歌數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頗述邊鎮之勞苦,歐陽修嘗稱為「窮塞主」之詞云云。

夜夜「人不寐」

這種情況下,範仲淹確實很難入眠,而且,時不時感到秋風刺骨。

「塞下秋來風景異」。當時,範仲淹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鎮守延州(今延安)。延州是宋朝與西夏對峙的前線,是一座阻止西夏進攻的軍事重鎮,因而有「塞下」之稱。

秋天的塞外之地風景與中原大有不同,作為南方人的範仲淹自然有著比北方人更為敏感的季節替換感。這讓悶於邊事的範仲淹,顯得格外悽冷。

而「衡陽雁去無留意」並不只是要描寫大雁到了秋季向南方遷徙的自然現象,大雁南飛,毫無留戀,更加映襯了,西陲邊地的苦寒,也是範仲淹的心境寫照。

入主延州之後,範仲淹勵精圖治,淺攻彈敵,和韓起一道,讓西夏人驚嘆,說」不以延州為意「因為這個看著文質彬彬的範夫子比之前的老範夫子厲害太多了。老範夫子叫範雍,是一個夏軍還沒到,先求神拜佛求菩薩保佑的庸臣。

雖然戰事又有了起色,但是兩國交戰,受苦的始終是老百姓。也正是親眼看見了狼煙遍地和數不盡的生離死別,範仲淹才有了以和促戰的戰略雛形。

但這種戰略又談何容易?

首先,戰友與自己分歧很大。韓琦和自己惺惺相惜,卻在這個關鍵問題上,意見大相逕庭。

其次,皇帝的態度給了範仲淹巨大的壓力。

最後,範仲淹也預感到了,這種戰略雖然看上去,戰爭成本低,但是耗時長,在過程中,發生什麼事情,誰也無法預料。」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在這漫長的過程中,不僅充滿了冰霜,而且自己」歸無計「,很可能」出師未捷身先死「,成為了無數倒在無定河邊的枯骨之一。

將軍白髮徵夫淚

就在範仲淹夜夜人不寐的時候,韓琦開始了他的行動。韓琦的本意是,誘使西夏軍出擊,而後,猛將任福帶宋軍主力急進,並在預備地域隱蔽,對夏軍施展突然襲擊。

在韓琦看來,只要任福能夠按時進入指定地域,必然能對西夏造成重創,他不僅能夠完成自己「畢其功於一役」的作戰構想,還能大大嘲諷一下老朋友範仲淹一頓。

看看,按我的想法,這不就解決了嗎?還用得著你悲天憫人地」人不寐「嗎?

結果,事與願違。這場戰鬥,雙方都是在想方設法伏擊對方,而宋軍的伏擊部隊,中了夏軍的埋伏,幾乎全軍覆沒。宋軍不僅沒有實現畢其功於一役的戰略構想,反而失去了野戰主力部隊,只能慘敗而歸。

而主帥韓琦,雖然謀劃地天衣無縫,卻輸給了運氣。

韓琦在大路上,遇到了撤退的宋軍,和為宋軍陣亡將士招魂的家屬。

白髮人送黑髮人,嗷嗷待哺的兒女,聲嘶力竭的呼喚父親,韓琦也是心如刀絞。

由於韓琦斷送了野戰主力,宋軍不得不全線退守,而後,韓琦範仲淹皆被貶,範仲淹此時也成了他詩歌中的大雁,離開了延州。

但範仲淹並不是」無留意「,他多麼希望還留在邊地,多麼希望看不到這麼多徵夫淚和老友韓琦的,那一頭因為憂傷,而變得花白的頭髮。

相關焦點

  • 《漁家傲》——範仲淹(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拍一拍宋朝#漁家傲——範仲淹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提起豪放詞,的確是蘇軾、辛棄疾的作品更有名氣,也更為後世所熟知。然而,範仲淹才是宋詞裡豪放詞風的先驅者。宋詞之前,無論花間詞,還是李煜的詞,都是偏向於婉約的,而範仲淹創作這首《漁家傲》的時候,蘇軾還是個幾歲的孩子呢。
  • 一代名臣範仲淹: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丨周末讀詩
    1038年,西夏建國,進犯北宋邊境;1040年,年逾五十的範仲淹因眾望所歸,被召回京師,擔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一職,鎮守西北要塞,為實現西夏和北宋的議和,鞠躬盡瘁。戍邊期間,範仲淹寫下名篇《漁家傲·秋思》。一句「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道盡軍旅生涯的心酸。通觀全詞,《漁家傲》境界闊大悲壯,已開蘇(東坡)、辛(棄疾)豪放之路。
  • 史上最經典的四首《漁家傲》,範仲淹「將軍白髮徵夫淚」千古絕唱
    至範仲淹乃有本調之創,題義蓋與「漁家樂」無二致也。歐陽修用此調作十二月鼓子詞,以詠十二月之節序風物;又另有十餘首以寫景、應歌或酬贈,使題材得以開拓。此調於流暢中有低沉壓抑之聲情,宋人用者甚眾。因聲律近於七言仄韻詩體,力求避免以詩法入詞。〔宋〕範仲淹《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
  • 39歲男護士援鄂歸來滿頭白髮,網友感慨: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如果要死,我寧願是我。」這是抗疫護士王本學的原話。王本學在負責的這些病人中,有一位患者的一家四口都被感染了,同時的進入到了放艙醫院。
  • 古詩文學習071:九年級下冊,範仲淹《漁家傲·秋思》
    漁家傲·秋思[宋]範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注釋①選自《範仲淹全集》(鳳凰出版社2004年版)。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與西夏交兵,範仲淹被任命為陝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擔起西北邊疆防衛重任。這首詞即作於這一時期。
  • 範仲淹的《漁家傲·秋思》到底有何影射?他為什麼會因詞作獲罪?
    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真實歷史中,這首詞的創作背景是這樣的:範仲淹時任陝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期間戍邊禦敵,勸課農桑,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百姓安居樂業,西夏深為憚服。但是,畢竟是遠離親人而戍守苦寒邊疆,秋風襲來,滿目蕭條,難免勾起了作者的思鄉之情,於是有感而發創作了千古絕唱《漁家傲·秋思》。
  • 閱讀鑑賞讀範仲淹《漁家傲秋思》
    範仲淹像範仲淹,北宋時期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公元989年生於河北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卒於公元1052年。範件淹幼年喪父,生活清貧但志向遠大,流傳極廣的勵志典故「畫粥斷齏」的故事就是說的範仲淹。範仲淹的文學成就極高。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即出自範仲淹的文章《嶽陽樓記》。這是當今每個中學生必背的名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今天試鑑賞範仲淹的另一篇《漁家傲秋思》。
  • 範仲淹《漁家傲·秋思》,抒發戍邊苦悶之情,意境開闊,氣概蒼涼
    #最美詩詞#《漁家傲·秋思》是北宋詞人範仲淹創作的一首詞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戍邊人思念親人,也久久難以成眠,多少次夢裡流下眼淚。04賞析宋仁宗時,西夏時常向南侵犯,使得北宋西北邊防非常緊張,範仲淹曾在公元1040年至1043年,鎮守邊地,使西夏兵馬不敢南下。
  • 範仲淹的這兩首詞,一首婉約,一首大氣,當之無愧的千古絕唱!
    他是範仲淹,在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一直有他的一席之地。集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於一身的範仲淹,我們是通過他的詩詞、散文認識他,但誰承想,作為文人的他,帶兵打仗亦有模有樣,像一武將,後人評價他為:文武兼備,出將入相,一代名臣。作為文人,範仲淹留下的詞作並不多,但出手不凡,篇篇堪稱經典。
  • 範仲淹的一首邊塞詞,最後一句充滿了人生的悲涼,令人讀後落淚
    其中北宋名臣範仲淹就是其中一位德才兼備的全才。範仲淹當真是文武雙全,他是一位心憂天下、悲憫蒼生的將軍,同時還是一位詩人、詞人。宋仁宗時代相對是太平的,但是邊境的騷擾依然存在。而範仲淹就是能委以重任的大將。1040年,西夏國李元昊稱帝,與北宋王朝開戰,當時的朝中大臣韓琦上奏保舉因為抨擊朝政被貶謫的範仲淹,於是宋仁宗重新啟用了範仲淹。
  • 《宋詞三百首》範仲淹三首唯美古詞,意境深遠,愁緒萬千
    範仲淹字希文,吳縣人。大中符祥八年進士。卒諡文正,他為官能關心人民疾苦。其邊塞詞氣象闊大,反映出一定範圍的現實生活,有《范文正公文集》,詞今存六首,下面小編與大家一起欣賞《宋詞三百首》中範仲淹的三首經典詞作。《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 憂深樂淺的範仲淹
    範仲淹,就是這樣一個善於澆灌詞花之人,在填詞訴衷腸中,令詞這種文學體裁大放光彩。「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漁家傲·秋思》)範仲淹在深夜走出中軍帳時,面對邊關塞外的孤獨雲煙,心潮澎湃,此情此景怎麼會有睡意呢?
  • 官場聖人範仲淹戍邊,寫下一首最蒼涼的秋思,句句都是千古絕唱
    在《清平樂》第24集中,同為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的範仲淹和韓琦兩人意見相左,韓琦執意出兵試探敵情,範仲淹則堅持依據堡壘守住邊境,畢竟大軍一動關係上萬人的性命,兩人爭論不休沒有達成一致,鬧得不歡而散。範仲淹送韓琦離開後,獨自坐在城外,一邊用石頭擊打佩劍,一邊吟唱著《漁家傲·秋思》: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 範仲淹:沒人願意拿命去換無法享受到的榮華與富貴
    漁家傲·秋思----範仲淹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一陣冰冷的秋風過後,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一下子變得大不相同。最先知冷暖的大雁又加快了飛回南方衡陽的腳步,一點也沒有停留片刻的意思。
  • 範仲淹被人遺忘的八首經典小詩,意境絲毫不輸他的詞
    文|丁十二前段時間《清平樂》熱播,讓中學「背誦默寫天團」之一的範仲淹又重回大眾視野。一般說到範仲淹一定繞不過他的文——《嶽陽樓記》,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千載之後的今天,讀來依舊熱淚盈眶。
  • 賞讀範仲淹孤城閉:塞下秋來風景異,長煙落日孤城閉
    範仲淹深沉邊塞詞,長煙落日孤城閉,寫的是哪裡?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 範仲淹:憂國思君,胸懷天下,古詩詞是他人生的見證
    範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範仲淹苦讀及第,[1] 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
  • 範仲淹很有氣勢的一首詞,只有寥寥數語,但是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範仲淹是文人中最具有代性的一位,無論是他的學識,還是才華,那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特別是一首經典的《嶽陽樓記》,不僅讓我們記住了這篇優美的文章,同時從中也能夠感受到他的家國情懷。一個人不僅要心繫天下,還要有所擔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 範仲淹奉命鎮守邊關,有感而發寫下一首詞,全篇都是千古名句
    範仲淹,字希文,出生於江南水鄉蘇州,北宋著名政治家,同時也是才華與人品俱佳的文學家。範仲淹去世後,朝廷賜諡號為「文正」,這是古代文臣的最高榮譽,縱觀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獲得「文正」之諡號的大臣並不多,大約只有三十人。很大一部分人,最早了解範仲淹的事跡,是通過他的《嶽陽樓記》。
  • 範仲淹十首名作欣賞,其中有一首家喻戶曉,你讀過哪一首?
    它的作者就是北宋大文學家範仲淹,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他筆下的文字,看看妙處何在!範仲淹在散文、詩歌、詞三個領域均有頗深的造詣,也取得很大的成就,對後世影響巨大。在散文方面,範仲淹反對宋初文壇的柔靡文風,崇尚宗經復古、文質相救、厚其風化的文學思想。他的散文主題以陳述時政為主,文章邏輯嚴密,說服力強。